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0 第二篇第二篇第第 3 3 章习题章习题 题题 2 2 2 2 3 3 3 3 1 1 1 1某集成运放的一个偏置电路如图题 2 3 1 所示 设 T1 T2管的参数完全相同 问 1 T1 T2和RREF组成什么电路 2 IC2与IREF有什么关系 写出IC2的表达式 图题 2 3 1 解 1 T1 T2和 R2组成基本镜像电流源电路 2 IC2与参考电流 IREF相同 REF BECC REFC R VV II 2 题题 2 2 2 2 3 3 3 3 2 2 2 2在图题 2 3 2 所示的差分放大电路中 已知晶体管的 80 rbe 2 k 1 求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2 求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vd A 图题 2 3 2 解 1 该电路是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电路 所以差模输入电阻 211 1 4 05 0 2 2 2 ebei RrRk 差模输出电阻为 Ro 2Rc 10 k 2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66 05 0 812 580 1 ebe c vd Rr R A 题题 2 3 2 3 2 3 2 3 3 3 3 3在图题 2 3 3 所示的差动放大电路中 设 T1 T2管特性对称 1 2 100 VBE 0 7V 且rbb 200 其余参数如图中所示 1 计算 T1 T2管的静态电流ICQ和静态电压VCEQ 若将Rc1短路 其它参数不变 则 T1 T2管的静态电流和电压如何变化 2 计算差模输入电阻Rid 当从单端 c2 输出时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2d A 3 当两输入端加入共模信号时 求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2c A 和共模抑制比KCMR 4 当vI1 105 mV vI2 95 mV 时 问vC2相对于静态值变化了多少 e 点电位vE变化 了多少 图题 2 3 3 解 1 求静态工作点 mA 56 0 102101 10 712 2 1 1 eb BEEE CQ RR VV I V 7 07 010 100 56 0 1 BEbBQE VRIV V 1 77 01056 0 12 EcCQCCCEQ VRIVV 若将 Rc1短路 则 mA 56 0 21 QCQC II 不变 V 7 127 012 1 ECCQCE VVV 212 V 1 77 01056 0 12 2 EcCQCCQCE VRIVV 不变 2 计算差模输入电阻和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k 9 4 56 0 26 101200 1 EQ T bbbe I V rr k 8 29 9 410 2 2 bebid rRR 5 33 8 29 10100 2 2 beb c d rR R A 3 求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 5 0 201019 410 10100 2 1 2 ebeb c c RrR R A 67 5 0 5 33 2 2 c d CMR A A K 即 36 5dB 4 当vI1 105 mV vI2 95 mV 时 mV 1095105 21 IIId vvv mV 100 2 95105 2 21 II Ic vv v mV 285100 5 0 10 5 33 222 IccIddO vAvAv 所以 VO2相对于静态值增加了 285 mV 由于 E 点在差模等效电路中交流接地 在共模等效电路中VE随共模输入电压的变 化而变化 射极跟随器 所以 mV 100 IcE vv 即 e 点电位增加了 100 mV 题题2 3 2 3 2 3 2 3 4 4 4 4差分放大电路如图题2 3 4所示 设各晶体管的 100 VBE 0 7V 且rbe1 rbe2 3 k 电流源IQ 2mA R 1 M 差分放大电路从 c2端输出 1 计算静态工作点 IC1Q VC2Q和VEQ 2 计算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2d A 差模输入电阻Rid和输出电阻Ro 3 计算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2c A 和共模抑制比KCMR 4 若vI1 20sin t mV vI2 0 试画出vC2和vE的波形 并在图上标明静态分量和动态 分量的幅值大小 指出其动态分量与输入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 213 图题 2 3 4 解 1 计算静态工作点 mA 1 2 1 21 QQCQC III V 5 45 116 22 LcQCCC Lc L QC RRIV RR R V V 71 0 1 100 1 7 0 VRIVV bBQBEEQ 2 计算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75 18 31 2 3 3 100 2 2 beb Lc d rR RR A k 8 2 bebid rRR k 3 co RR 3 计算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 4 2 105 7 200010131 5 1100 2 1 RrR R A beb c c 25000 105 7 75 18 4 2 2 c d CMR A A K 即 88dB 4 若vI1 20sin t mV vI2 0 则 V sin375 0 22 tvAv idc V sin01 0tvv ice tvVv cQCC sin375 0 5 4 222 V tvVv eEQE sin01 071 0 V 214 vC2和vE的波形如图所示 它们的动态分量与输入电压vI1之间都相位相同 题题 2 3 2 3 2 3 2 3 5 5 5 5FET 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如图题 2 3 5 所示 已知 JFET 的gm 2 mS rds 20 k 1 求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vd A 2 求单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1vd A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1vc A 和共模抑制比 KCMR 图题 2 3 5 解 1 双端输出时 3 13 20 10 2 2 2 dsdm gs dsdgsm id o vd rRg V rRVg V V A 2 单端输出时 7 6 20 10 2 2 1 2 1 2 1 1 dsdm gs dsdgsm id o vd rRg V rRVg V V A 215 325 0 2021 20 10 2 21 1 sm dsdm vc Rg rRg A 5 20 325 0 7 6 1 1 vc vd CMR A A K 即 26 3 dB 题题 2 3 2 3 2 3 2 3 6 6 6 6采用射极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如图题 2 3 6 所示 设差放管 T1 T2特性对称 1 2 50 rbb 300 T3管 3 50 rce3 100 k 电位器Rw的滑动端置于中心位置 其 余元件参数如图中所示 1 求静态电流ICQ1 ICQ2 ICQ3和静态电压VOQ 2 计算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2d A 输入电阻Rid和输出电阻Ro 3 计算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2c A 和共模抑制比KCMR 4 若vI1 0 02sin t V vI2 0 画出vO的波形 并标明静态分量和动态分量的幅值大 小 指出其动态分量与输入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 图题 2 3 6 解 1 求静态工作点 mA 4 1 5 1 50 30 10 7 012 3010 10 3 3 21 21 1 3 e bb BEEE bb b CQ R RR VV RR R I mA 7 0 2 1 321 CQCQCQ III 216 V 5 2 10 10 7 0 1010 1210 22 LcCQCC Lc L OQ RRIV RR R V 2 计算差模性能指标 k 2 2 7 0 26 51300 1 1 21 QC T bbbebe I V rrr k 25 1 4 1 26 51300 3be r 8 12 1 051 2 25 2 550 1 2 1 2 wbeb LC d RrR RR A Rid 2 Rb rbe1 1 Rw 2 5 2 2 51 0 1 19 5 k Ro Rc 10 k 3 计算共模性能指标 k 832100 5 125 1 30 10 5 150 1 1 333 33 3ce ebeb e o r RrR R R 003 0 832205 0 512 25 550 2 2 1 1 32 2 owbeb Lc c RRrR RR A 4267 003 0 8 12 2 2 c d CMR A A K 即 72 6 dB 4 若vI1 0 02sin t V vI2 0 时 则 V sin26 0 5 2 122 tvAVv IdQOO vO波形如图所示 其动态分量与vI1之间相位相同 题题 2 3 2 3 2 3 2 3 7 7 7 7在图题 2 3 7 所示电路中 设各晶体管均为硅管 100 rbb 200 1 为使电路在静态时输出直流电位VOQ 0 Rc2应选多大 217 2 求电路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vd A 3 若负电源 12V 端改接公共地 分析各管工作状态及VO的静态值 图题图题 2 3 72 3 72 3 72 3 7 解 1 当VOQ 0 时 ICQ3 Rc3 Vcc ICQ3 VCC Rc3 12 12 1 mA mA 01 0 100 1 3 3 3 CQ BQ I I mA 12 0 47 7 012 2 1 2 1 Re22 III EQCQ IRc2 ICQ2 IBQ3 0 12 0 01 0 11 mA k 64 8 11 0 7 025 0 1 2 333 2 Rc BEeCQ c I VRI R 2 求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vd A k 1 22 12 0 26 101200 21bebe rr k 83 2 1 26 101200 3be r 第二级 CE 反相放大级 输入电阻为Ri2 Ri2 rbe3 1 3 Re3 2 83 101 0 25 28 1 k 差模放大级 15 1 222 1 28 64 8 100 2 1 22 1 be ic vd r RR A 反相放大级 7 42 1 28 12100 2 3 2 i c v R R A 5 640 21 vvdvd AAA 3 若负电源 12V 端改为接地 则因静态时VB1 VB2 0 故 T1 T2管处于截止状态 218 ICQ2 0 VB3 12V 所以 T3管也处于截止状态 故VOQ 0 题题 2 3 2 3 2 3 2 3 8 8 8 8三级放大电路如图题 2 3 8 所示 已知 rbe1 rbe2 4 k rbe3 1 7 k rbe4 rbe5 0 2 k 各管的 50 图中所有电容在中频段均可视作短路 试画出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 计算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v A 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图题 2 3 8 解 交流通路为 输入级差分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97 7 42 1 5 50 2 3 1 1 1 be be L v r r R A rbe3是中间级的输入电阻 中间级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174 7 1 8 6 50 3 3 2 2 i be L v R r R A Ri3是输出级的输入电阻 其中 k 6 45 12 8 12 8 512 0 2 8 1 43Lbei RrR 输出级的电压放大倍数近似为 1 1 3 v A 所以 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219 1387 321 vvvv AAAA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为 k 4 82 8 82 8 2 2 8 1bei rR k 13 0 1 8 6 2 8 4be o r R 题题 2 3 2 3 2 3 2 3 9 9 9 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由于集成运放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因此只能放大直流信号 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2 理想运放只能放大差模信号 不能放大共模信号 3 不论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还是非线性状态 理想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端 之间的电位差都为零 4 不论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还是非线性状态 理想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端 均不从信号源索取电流 5 实际运放在开环时 输出很难调整至零电位 只有在闭环时才能调整至零电位 解 1 错误 集成运放可以放大交流信号 2 正确 3 错误 当工作在非线性状态下 理想运放反相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端之间的电位差 可以不为零 4 正确 5 正确 题题 2 3 2 3 2 3 2 3 10101010已知某集成运放开环电压放大倍数Aod 5000 最大输出电压幅度Vom 10V 接成闭环后其电路框图及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如图题 2 3 10 a b 所示 图 a 中 设 同相端上的输入电压vI 0 5 0 01sin t V 反相端接参考电压VREF 0 5V 试画出差模输 入电压vId和输出电压vO随时间变化的波形 图题 2 3 10 220 解 vO Aod vId 5000 0 001sin t 50sin t V 但由于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幅度为Vom 10V 所以当 vId 2 mV 时 按上述正弦规律变化 而当 vId 2 mV 时 vO已饱和 输出电压波形如图所示 题题 2 3 2 3 2 3 2 3 11111111已知某集成运放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Aod 104 即 80dB 最大输出电压幅度 Vom 10V 输入信号vI按图题 2 3 11 所示的方式接入 设运放的失调和温漂均不考虑 即当vI 0 时 vO 0 试问 1 当vI 1 mV 时 vO等于多少伏 2 当vI 1 5 mV 时 vO等于多少伏 3 当考虑实际运放的输入失调电压VIO 2 mV 时 问输出电压静态值VO为多少 电 路能否实现正常放大 图题 2 3 11 解 1 当vI 1 mV 时 则 vO Aod vI 104 1 mV 10 V 临界饱和输出 2 当vI 1 5 mV 时 则 vO Aod vI 104 1 5 mV 15 V 已超过饱和输出值 所以实际vO为 10V 3 若VIO 2 mV 时 则静态时 VOQ Aod VIO 10V 已处于反向饱和状态 放大器 不能实现正常放大 题题 2 3 2 3 2 3 2 3 12121212试根据下列各种要求 从运放参数表 教材中表 2 3 1 中选择合适的运放型号 1 作一般的音频放大 工作频率f 10 kHz 增益约为 40 dB 221 2 作为微伏级低频或直流信号放大 3 用来与高内阻传感器 如Rs 10 M 相配合 4 作为便携式仪器中的放大器 用电池供电 5 要求输出电压幅度Vom 24V 6 用于放大 10 kHz 方波信号 方波的上升沿与下降沿时间不大于 2 s 输出幅度为 10V 解 1 可选用通用型运放 CF741 A741 2 可选用高精度型运放 CF7650 ICL7650 3 宜选用高阻型运放 5G28 4 宜选用低功耗型运放 CF3078 CA3078 5 宜选用高压型运放 CF143 LM143 6 可选用高速型运放 CF715 或宽带型运放 CF507 题题 2 3 2 3 2 3 2 3 13131313 上机题上机题 差分放大电路如图题 2 3 13 所示 其中三极管采用 Q2N3904 二极管为 DIN4148 电源电压为 VCC 15V VEE 15V 试仿真分析 1 设置直流分析 以Vi 为扫描对象 仿真分析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IC1Q IC2Q VC1Q VEQ 2 在上述分析后 查看差分放大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 并解释电压传输特性曲 线上的非线性特性 3 设置交流分析 分析差分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4 设置瞬态分析 分析差分放大电路的各个电压波形vB vE vO 并注意它们的相位 和大小 5 将输入端改接成差模输入 设置交流分析 计算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6 将输入端改接成共模输入 设置交流分析 计算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222 图题 2 3 13 解 解 1 将分析方式设置为直流分析 以输入信号源作为直流分析的扫描对象 直流分析 设置参数为 SweepVar Type 为VoltageSource Sweep Type 为 Linear Name Vi StartValue 0 1 EndValue 0 1 Increment 0 001V 通过 PSPICE 仿真可得到 IC1Q IC2Q 0 685 mA VC1Q VC2Q 14 32 V VEQ 651 mV 2 通过上述直流扫描分析可以查看差分放大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 如图 2 3 13 1 所示 由于三极管电流放大倍数 的非线性 电压传输特性曲线中放大区部分只是近似为 直线 图 2 3 13 1 电压传输特性曲线 3 交流分析设置参数为 AC Sweep Type 为 Decade 十倍程扫描 Name Vi Pts Decade 101 每十倍程扫描点数为 10 点 Start Freq 10 End Freq 100meg 4 瞬态分析时信号源为 VSIN 元件 属性设置为 VOFF 0 VAMPL 1mV FREQ 1 K 瞬态分析设置参数为 Print Step 20ns Final Time 2ms 通过瞬态分析可得到差分 放大电路中各点的波形 其中双端输出的电压波形如图 2 3 13 2 所示 223 图 2 3 13 2 vO波形 5 为了求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需将信号源改为差模输入电压 然后进行交流扫描分 析 通过仿真可得该差分放大电路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26 0 6 为了求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需将信号源改为共模输入电压 然后进行交流扫描分 析 通过仿真可得该差分放大电路双端输出时的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0 单端输出时的共 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0 0003 题题 2 3 2 3 2 3 2 3 14141414 上机题上机题 电路如图题 2 3 6 所示 三极管用 Q2N3904 其它参数不变 试仿真分析 1 电路的静态电流点 2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d2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c2和共模抑制比KCMR 3 若vi 0 02sin t V 仿真分析vO的波形 图 2 3 14 1 仿真分析电路图 解 输入并编辑好电路图 如图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普法考试题库及答案2024
- 森林防灭火综合知识培训课件
- 森林火灾培训知识课件
- 森林图书馆绘本课件
- 2025年知名电商企业运营主管招聘笔试预测题
- 2025年智能制造领域资深工程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弱电维修工招聘笔试备考指南与答案详解
- 2025护士资格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参考68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级模拟题集与答案解析
- 2025年陪诊师考试成功备考经验与试题及答案
- 燃气生产调度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真空电机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2025-2030中国棉花产业行情走势与市场共同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数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 2025年船舶舾装件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分体式滑雪板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废玻璃再生资源化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
- 202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矿用电机车永磁电机驱动及能量回馈系统:技术革新与应用实践
- 医院后勤管理的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 雾化吸入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