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模电2篇7章习题解答.pdf_第1页
浙大模电2篇7章习题解答.pdf_第2页
浙大模电2篇7章习题解答.pdf_第3页
浙大模电2篇7章习题解答.pdf_第4页
浙大模电2篇7章习题解答.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8 第二篇第二篇第第 7 7 章习题章习题 题题2 2 2 2 7 7 7 7 1 1 1 1 一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如图题2 7 1所示 设已知VCC 12V RL 16 vI为正弦 波 求 1 在三极管的饱和压降VCES可以忽略不计的条件下 负载上可能得到的最大输出功 率Pom 2 每个管子允许的管耗PCM至少应为多少 3 每个管子的耐压 V BR CEO 应大于多少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1 1 1 1 解 1 负载上可能得到的最大输出电压幅度Vom 12V W5 4 162 12 2 22 L om om R V P 2 W 9 02 0 max omCM pP CM P 0 9W 3 CEOBR V 24V 题题2 2 2 2 7 7 7 7 2 2 2 2 在图题2 7 2 所示的OTL功放电路中 设RL 8 管子的饱和压降 CES 可 以忽略不计 若要求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 不考虑交越失真 为9W 则电源电压VCC至少 应为多大 已知vi为正弦电压 329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2 2 2 2 解 W9 82 2 1 2 2 1 22 max CC L CC om V R V P VCC 24 V 电源电压 VCC至少 24V 题题2 2 2 2 7 7 7 7 3 3 3 3 OTL放大电路如图题2 7 3所示 设T1 T2特性完全对称 vi为正弦电压 VCC 10V RL 1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静态时 电容C2两端的电压应是多少 调整哪个电阻能满足这一要求 2 动态时 若输出电压波形出现交越失真 应调整哪个电阻 如何调整 3 若R1 R3 1 2k T1 T2管的 50 VBE 0 7V PCM 200mW 假设D1 D2 R2中任意一个开路 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3 3 3 3 解 1 静态时 电容 C2两端的电压应为 5V 调整 R1 R3 可调整上 下两部分电路的 对称性 从而使 C2两端电压为 5V 2 若出现交越失真 应调大 R2 使 b b2间电压增大 提供较大的静态电流 3 若 D1 D2 R2中任意一个开路 则 mA 58 3 2 2 1 21 R VV II BECC BB IC1 IC2 IB1 179 mA PC IC1 VCE I 5V 895 mW Pcm 功率管会烧坏 题题2 2 2 2 7 7 7 7 4 4 4 4 在图题2 7 3电路中 已知VCC 35V RL 35 流过负载的电流iL 0 45cos t A 求 330 1 负载RL所能得到的信号功率Po 2 电源供给的功率PE 3 两个管子的总管耗PT 解 1 W 54 3 2 2 L Lm o R i P 2 2 2 2 1 tdiVP LCCE 2 2 cos45 0 2 1 ttdVCC W 5245 0 2 1 CC V 3 W 46 1 oET PPP 题题2 2 2 2 7 7 7 7 5 5 5 5 乙类OTL功放级电路如图题2 7 5所示 电源电压VCC 30V 负载电阻RL 8 1 试问驱动管T的静态电压VCEQ和静态电流ICQ应设计为何值 2 设功放管T1 T2的最小管压降 VCES 约为3V 试估算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m 和输出级效率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5 5 5 5 解 1 因为 OTL 功放电路要求基极上静态电压为 CC V 2 1 所以驱动管 T 的静态电压 V15 2 1 CCCEQ VV mA 10 5 1 15 KR VV I C CEQCC CQ 2 V 12315 2 1 CESCCom VVV W 9 82 12 2 22 L om om R V P 0 sin 2 1 ttd R V VP L om CCV W 3 142 2 1 L om CC R V V 331 5 62 V om P P 题题2 2 2 2 7 7 7 7 6 6 6 6 图题2 7 6功放电路中 设运放A的最大输出电压幅度为 10 V 最大输出电流 为 10mA 晶体管T1 T2的 VBE 0 7V 问 1 该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vf 2 为了得到尽可能大的不失真输出功率 T1 T2管的 值至少应取多少 3 该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m 4 当达到上述功率时 输出级的效率是多少 每个管子的管耗多大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6 6 6 6 题题2 2 2 2 7 7 7 7 7 7 7 7 在图题2 7 7所示电路中 已知VCC 15V T1和T2的饱和管压降 VCES 1V 集成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幅值为 13V 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为0 7V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7 7 7 7 1 为了提高输入电阻 稳定输出电压 且减小非线性失真 应引入哪种组态的交流 负反馈 试在图中画出反馈支路 2 若vi 0 1V vo 5V 则反馈网络中电阻的取值约为多少 332 3 若输入电压幅值足够大 则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为多大 解 解 1 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见图所示 2 1 1 50 V1 0 V5 0 R RR V V A f i o vf Rf 49 k 3 集成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幅度为 13V 则vo的最大幅度 Vom 13 VD VBE 13 0 7 0 7 13V W 56 10 82 13 2 22 L om om R V P 题题 2 2 2 2 7 7 7 7 8 8 8 8 一个用集成功放 LM384 组成的功率放大电路如图题 2 7 8 所示 设vi为正弦 电压 电路在通带内的电压增益为 40dB 在RL 8 时 不失真的最大输出电压 峰 峰值 可达 18V 求 1 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m 2 输出功率最大时的输入电压有效值Vi T1 T2 VCC vo RL VCC A R1 1K R1 R2 R3 D1 D2 8 vi Rf 333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8 8 8 8 解 1 W 1 5 82 9 2 22 L om om R V P 2 电压增益为 40dB 即 Av 100 输出电压有效值 V 4 6 2 9 o V 所以输入电压有效值 mV 64 v o i A V V 题题2 2 2 2 7 7 7 7 9 9 9 9 单相全波整流电路如图题2 7 9所示 变压器副边有一个中心抽头 并设整流管 正向压降和变压器内阻可以忽略不计 1 画出变压器副边电压与整流输出电压波形 2 求整流电路输出直流平均电压VO AV 与V21 V22的关系 3 求各整流二极管的平均电流ID AV 1 ID AV 2与负载电流平均值IL AV 的关系 4 求各整流二极管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V BR 与V21 V22的关系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9 9 9 9 解 1 见图 3 4 9 334 图 3 4 9 2 直流平均电压 Vo 0 9V21 0 9V22 V21 V22为付边电压有效值 3 ID AV 1 ID AV 2 1 2IL 4 当 D1导通 D2截止时 加在 D2上的反向电压为 V21 V22 同理 D2导通 D1截止 时 加在 D1上的反向电压为 V21 V22 因次级线圈抽头为中心抽头 V21 V22 所以整流二 极管的最大反向电压 21 22VVBR 题题2 2 2 2 7 7 7 7 10 10 10 10 图题2 7 10所示为桥式整流电路 1 分别标出VO1和VO2对地的极性 2 当V21 V22 20V 有效值 时 输出电压平均值VO AV 1和VO AV 2各为多少 3 当V21 18V V22 22V时 画出vO1 vO2的波形 并求出VO1和VO2各为多少 图题图题 2 2 7 7 10 10 解 1 V01上 下 V02上 下 2 VO AV 1 VO AV 2 0 9V21 18 V 3 1 22122 10 9 1822 0 9 18 22 O AVO AV VVVV V VO1和VO2的波形 分别如 a 和 b 所示 题题 vO 0 2 3 4 2V2 v21 t V22 335 2 2 2 2 7 7 7 7 11 11 11 11 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如图题2 7 11所示 已知v2 202sin t V 在下述不同情况下 说明输出直流电压平均值VO AV 各为多少伏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11 11 11 11 1 电容C因虚焊未接上 2 有电容C 但RL 负载RL开路 3 整流桥中有一个二极管因虚焊而开路 有电容C RL 4 有电容C RL 解 1 C 未接上 为全波整流电阻负载 无电容滤波的情况 VO AV 0 9V2 0 9 20 18 V 2 RL开路 只有电容滤波情况 电容充足电后没有放电回路 所以 VO AV 202 28 3 V 3 有一个二极管开路 则半个周期整流桥导通 电容 C 充电至2V2 所以 VO AV 2V2 28 3 V 4 当有电容滤波又有电阻负载时 VO AV 可用 1 1 1 4 V2进行计算 一般负载下 用 VO AV 1 2V2 24 V 计算 倍率视负载电阻大小而定 题题2 2 2 2 7 7 7 7 12 12 12 12 整流稳压电路如图题2 7 12所示 设V2 18V 有效值 C 100 F DZ的稳 压值为5V IL在10mA至30mA之间变化 如果考虑到电网电压变化时 V2变化 10 试 问 1 要使IZ不小于 5mA 所需R值应不大于多少 2 按以上选定的R值 计算IZ最大值为多少 336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12 12 12 12 解 当电网电压变化 10 时 VImax 1 2V2 1 10 23 76 V VImin 1 2V2 1 10 19 44 V 1 当要求 Iz 5mA 时 应考虑电压最低而负载电流最大的情况 所以 R Im max 19 445 413 530 ino ZL VV II 取 390 2 当 R 取 390 时 流过稳压管的最大电流为 Im maxmin 23 765 1038 mA 0 39 axo zL VV II R 题题2 2 2 2 7 7 7 7 13 13 13 13 串联型稳压电路如图题2 7 13所示 设A为理想运算放大器 求 1 流过稳压管的电流IZ 2 输出电压VO 3 将R3改为0 3k 可变电阻时的最小输出电压VO min 及最大输出电压VO max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13 13 13 13 解 1 mA 12 1 V8V20 1 1 KR VV II zI Rz 2 运放同相端电压和反相端电压近似相等 V8 32 2 RR R VoV 16 o V 3 R3 0k 时 Vomin 8V R3 3k 时 代入式V8 32 2 RR R Vo得 Vo 32 V 可见此时 T 管 VCE VI Vo 0 T 已进入饱和区 要使 T 处于线性放大状态时 Vomax 20V 忽略 T 饱和压降 337 题题2 2 2 2 7 7 7 7 14 14 14 14 串联型稳压电路如图题2 7 14所示 设A为理想运算放大器 其最大输出电流 为1 mA 最大输出电压范围为0 20 V 1 在图中标明运放 A 的同相输入端 和反相输入端 2 估算在稳压条件下 当调节Rw时 负载RL上所能得到的最大输出电流IO max 和 最高输出电压VO max 以及调整管 T 的最大集电极功耗PCM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14 14 14 14 解 1 上为同相输入端 下为反相输入端 2 运放最大输出电流 1mA 也是调整管的最大基极电流 作为 T 的基极电流 Iomax 1mA 100 mA 由 于 运 放 最 大 输 出 电 压 20V 所 以 负 载 上 获 得 的 最 大 输 出 电 压 为 Vomax 20 VBE 20 0 7 19 3 V 当 Rw滑动触头置于最上端时 输出电压 Vo最小 Vomin 6V 所以调整管 T 的最大 集电极功耗为 PCM Iomax VCEmax Iomax 24V 6V 1 8 W 题题2 2 2 2 7 7 7 7 15 15 15 15 串联型稳压电路如图题2 7 15所示 设VBE2 0 7V 稳压管Vz 6 3V R2 350 1 若要求VO的调节范围为10 20V 则R1及Rw应选多大 2 若要求调整管T1的压降VCE1不小于4V 则变压器次级电压V2 有效值 至少应选 多大 设滤波电容C足够大 338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15 15 15 15 解 1 VB2 Vz VBE2 6 3 0 7 7 V 当 Rw滑动触头置于最上端时 10 2 21 2min RR RRR VV w w Bo 当 Rw滑动触头置于最下端时 20 2 21 2 R RRR VV w Boman 得 650 7 3 350 1 1 w w RR R R 300 1 R RW 350 2 VI Vo VCE1 20 4 24 V VI 1 2V2 V2 20 V 题题2 2 2 2 7 7 7 7 16 16 16 16 利用三端集成稳压器W7800接成输出电压可调的电路 如图题 3 4 16所示 试写出VO与 O V的关系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16 16 16 16 解 运放同相端电压 21 2 RR R VV o 反相端电压 21 2 RR R VVV o 运放输出电压为 4 43 21 2 4 43 R RR RR R V R RR V o 4 43 21 2 ooo V R RR RR R VV 1 4 43 21 2 R RR RR R VV oo 题题2 2 2 2 7 7 7 7 17 17 17 17 三端稳压器W7815和W7915组成的直流稳压电路如图题2 7 17所示 已知变压 339 器副边电压tvv sin220 2221 V 1 在图中标明电容的极性 2 确定VO1 VO2的值 3 当负载RL1 RL2上电流IL1 IL2均为 1 A 时 估算三端稳压器上的功耗PCM值 题题 2 2 2 2 7 7 7 7 17 17 17 17 解 1 图中的所有电容都为上 下 2 输出电压 VO1 15VVO2 15V 3 三端稳压器输入电压 VI 1 2V2 1 2 20 24 V 输出电压 VO 15V 所以加在稳压器 调整管 上的电压为 VI VO 9V 稳压器 调整管 上的功耗为 PCM 9V 1A 9 W 题题2 2 2 2 7 7 7 7 18 18 18 18 图题2 7 18是由LM317组成的输出电压可调的三端稳压电路 已知当LM317 上3 1之间的电压V31 VREF 1 2V时 流过R1的最小电流IR min 为 5 10mA 调整端1输出的电 流Iadj IR min 且要求VI VO 2V 1 求R1的大小 2 当R1 210 R2 3k 时 求输出电压VO 3 当VO 37V R1 210 时 R2 电路的最小输入电压VI min 4 调节R2从0变化到6 2k 时 求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 340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18 18 18 18 解 1 IR1 V31 R1 当 IR1 5mA 时 31 1 1 1 2 240 5 R V R I 当 IR1 10mA 时 31 1 1 1 2 120 10 R V R I 2 12 31 1 0 21 3 1 218 3 0 21 O RR VV R V 3 122 31 1 0 21 1 237 0 21 O RRR VV R V R1 210 代入得 R2 6 3 k 因为要求 VI Vo 2V VI 39 V 4 R2 0 时 Vo 1 2 V R2 6 2k 时 12 31 1 0 216 2 1 236 6 0 21 O RR VV R V 所以 VO的调节范 围为 1 2 36 6 V 题题2 2 2 2 7 7 7 7 19 19 19 19 可调恒流源电路如图题2 7 19 所示 1 当V31 VREF 1 2V R从0 8 120 改变时 恒流电流IO的变化范围如何 假 设Iadj 0 2 将RL用待充电电池代替 若用50mA进行恒流充电 充电电压VZ 1 5 求电阻 RL 图题 2 7 19 解 1 Io V31 R 1 2V R R 0 8 Iomax 1 5 A R 120 Iomin 10 mA 341 所以恒流电流 IO的范围为 10mA 1 5A 2 RL 1 5V 50mA 30 题题 2 2 2 2 7 7 7 7 20 20 20 20 指出图题 2 7 20 中各电路有无错误 并改正之 a b c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20 20 20 20 解 a 电路中的稳压管 DZ极性接反了 b 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应该接滤波电容 建议接 500 F 0 33 F c 图中的负电源组 W79L05 接错 请参考教材中的引脚进行正确连接 题题2 2 2 2 7 7 7 7 21 21 21 21 上机题 上机题 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如图题2 7 21所示 已知VCC 12V RL 16 vi为正弦电压 试用PSPICE程序分别画出PE Po PT1随Vom变化的曲线 求出负载上可 能得到的最大功率Pom及最大管耗PT1m 342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21 21 21 21 解 进入 Schematics 编辑电路图 vi 采用 1KHz 的正弦电压源 设置 DC Sweep 分析功能 进入 Probe 界面 在 probe Plot X Axis Settings 状态栏中 将 Axis Variable 修改为Vo 同时 设定 Vo 的变化范围 然后在 Probe 主菜单中 选 Trace Add 项 键入输出功率值 V out I RL 2 即可得 Po 随Vo 变化的曲线 键入 2VCC I RL 得 PE随 Vo变化的曲线 键入 V Q1 c V Q1 e IC Q1 2 得 PT1随 Vo变化的曲线 最大功率 Pom 3 6952 W 最大管 耗 PT1m 1 1036 W 见图所示 题题2 2 2 2 7 7 7 7 2 2 2 22 2 2 2 上机题 上机题 功率输出级电路如图题2 7 22所示 1 先将图中两个二极管D1 D2短路 用PSPICE程序模拟该电路的交越失真 2 将两个二极管D1 D2接入 用PSPICE程序仿真分析电路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 和电流波形 图题图题 2 2 2 2 7 7 7 7 2 2 2 22 2 2 2 343 解 进入 Schematics 编辑电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