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高中校本教材教案 ( 地理组) 第一学期 专题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2. 了解自然灾害的分类和特征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法、多媒体展示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自然灾害概述1. 自然灾害:当地球上的自然异变强度给人类的生存和物质文明建设带来严重 的危害时,这种异变就叫做自然灾害。广义:既包括缓变自然灾害,也包括突发性自然灾害狭义:仅指突发性自然灾害。2. 影响: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人类始终对自然灾害进行着无情的诅咒。如楼兰古国的消失。3. 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防灾的能力加强,但由于人口的增多,加上对环境的破坏,各种灾害的成灾强度加大,损失加大。(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世界范围内各种大的自然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帮助学生理解。)4. 我国: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受灾面积大,成灾率高。总结:地球运动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活动期,天体活动也已进入一个新的异变周期,因此,人类正面临一个自然灾害日渐频繁的时期。课后作业:运用各种方式搜集资料,说明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并举例说明。教学反思:如同人类的母亲,大多数时候地球是慈祥和蔼的,但有些时候母亲的心情会变得极其恶劣,毫不留情的摧毁地球生物的家园。我们应该坚强的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母亲。 第二课时二 自然灾害的分类、特征1. 灾害种种:种类很多2. 分类:从 过程特性看,自然灾害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1) 突变型:地震、泥石流、火山、大火等(2) 发展型:暴雨、台风、洪水等(3) 持续型:旱灾、涝灾、传染病、生物病灾害等(4) 环境演变型:如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按发生源的性质进行分类:地质灾害、水文气象灾害、地貌灾害和火灾。按危害目标分类:农业灾害、工矿灾害和城市灾害。3. 自然灾害的特征:自然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灾害的可重复性、幕性、链性,孕灾体的致灾能力 ,承灾体的承载力等。(1) 重复性:指一个地区平均再次发生相近强度的某种灾害的可能性。(2) 幕性:指自然灾害长期活动的频率在时间上的集中性和层次性。(3) 承载体:可以理解为灾害引起潜在破坏的、具有经济和人口意义的单元。(4) 灾害链 专题二 地震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3. 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4. 地震如何预报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 基本概念1. 地震: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2. 地震波:横波、纵波、面波。3. 描述地震及其危害的指标:震级、烈度和灾度。二 地球的构造以不连续面为界,将地球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1)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和最薄的一层。(2) 地幔:由固态的矿物质组成。(3) 地核:分内核和外核。三 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1.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表面是一个统一的大陆,从侏罗纪开始,联合古陆逐步分裂成为几块,并各自漂移。2. 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可分为六大板块。(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全球六大板块,形象直观) 第二课时一 地震时怎样形成的科学研究表明,形成地震的原因是多种的,由地质构造作用所产生的地震叫构造地震。有关构造地震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1. 断层说:构造应力导致岩石变形、破裂,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小部分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来。2. 岩浆说:岩浆挤压岩石,导致岩石破裂而产生地震。3. 相变说:(1)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的冲击或热应力作用而发生的。(2) 塌陷地震:通常是指天然的地下空洞塌陷时发生的地震。(3) 水库地震:由于建筑水库而引发的地震。二 地震的预报目前预报地震主要有下列途径:1. 地震地质调查:2. 研究小震活动规律:3. 测量地面形态变化:4. 观察地下水的变化:5. 研究地磁场的变化:6. 观察动植物的异常反应:7. 地声和地光:8. 扩容现象的研究“三 海啸四 中国地震1.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交汇处,地震频发。2. 我国地震以浅源地震为主。3. 我国地震分布是不均匀的。 专题三 滑坡与泥石流教学目标:1. 了解滑坡及其危害2. 了解泥石流及其危害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 滑坡及其危害1. 滑坡:是指那些构成斜坡体的岩土在重力作用下失稳,沿着坡体内部的一个或几个软弱结构面做整体性下滑的现象。2. 发生地区: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原始斜坡上,有时也发生在平原地区人工开挖的边坡和河流岸坡上。3. 分布: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印度、捷克和斯洛伐克都是受滑坡危害较严重的国家。4.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5. 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暴雨、地形人为:破坏植被、兴修铁路、公路、引水渠道以及矿山开采、城镇扩建等。 第二课时二 泥石流1. 概念:它是沟谷中、坡面上平时因风化、岩崩等堆积的大量固体物质,在暴雨、水库决口等产生的洪水作用下,固液两种物质共同运动产生的特殊洪流。2. 分类:泥流、泥石流、水石流三种。3. 泥石流形成具备的条件:(1) 物质基础(2) 地形条件(3) 水动力条件4. 泥石流的活动规律:(1) 季节性(2) 夜发性(3) 齐发性(4) 脉动性5. 中国的滑坡与泥石流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滑坡与泥石流分布比较普遍,分布之广、危害之大世界少有。课后作业:教师小结: 专题四 洪水和雨涝教学目标:1. 了解洪水和雨涝的区别2. 掌握洪水的类型和危害3. 了解我国各大河的洪水状况重难点:了解我国各大河的洪水状况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 洪水1. 洪水的含义:一是指河流洪水期的地表径流现象,二是灾害学中的“洪水“它是一种比平时的峰、量大得多的,而且是突发性的,具有恶劣影响的水流。2. 洪水的成因:洪水是自然界和人文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产生洪水的最直接原因,人文因素则可以削减或加剧洪水。洪水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暴雨和大雨等气象因素,除此以外,还有非气象因素。3. 根据洪水的成因,成灾洪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暴雨洪灾(2) 山洪(3) 溃决洪水(4) 融雪洪水(5) 冰凌洪水(6) 湖泊洪水二 人类活动加重了灾害时至今日,洪灾增多,除全球环境变化、自然大势的作用外,人类活动干扰了自然环境也十分重要。1. 毁林开荒2. 城市化的影响3. 调洪湖泊急剧减少4. 盲目发展带来了新的致灾因素5. 防洪手段的提高也带来了新的致灾因素和积聚了致灾能量 第二课时一 各大江河的洪水1. 分布:我国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特别是集中于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各大江河流域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差异,洪水灾害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1) 黄河:黄河流域成灾洪水主要是由暴雨和冰凌形成,“伏秋大汛“是黄河的主汛期。黄河洪水灾害是黄河洪水泥沙的特点所决定的。(2)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洪水灾害频发的地区。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主要是由暴雨形成,其成灾原因,除洪水来量大外,成灾区内河流蓄洪能力不足也是十分重要。(3) 淮河:淮河全流域的大洪水一般是由梅雨形成,局部地方的大洪水是往往由台风形成。此外,淮河泄洪能力不足,上游支流多,坡陡流急,下游洪泽湖往往形成“悬湖“,淮河的洪灾大多极为严重。(4) 海河:海河水系呈扇形分布,各大支流的上游都位于暴雨最为集中的燕山和太行山区洪水集流快,峰高量大。(5) 辽河:辽河流域暴雨洪水主要集中于7、8月份,辽河流域洪水一般峰高、量小、历时短。(6) 松花江: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最大的支流,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最大洪水多发生在7、8月份,4月份还会出现冰凌洪水。(7) 珠江:珠江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4-7月为前汛期,89月为后汛期。西江洪水是珠江三角洲洪水的主要来源。课后作业:搜集一些关于各大江河的洪涝灾害的信息,在班级上为同学们展示。第二学期 专题五 干旱教学目标:1. 理解干旱与旱灾的区别2. 干旱的分类和标准3. 了解干旱的危害4. 了解干旱与沙漠化的关系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一 干旱与旱灾1. 干旱:是指水分的收支不平衡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旱灾:是一种渐发行的自然灾害。2. 分类:按照水分短缺的状况或降雨量的多少划分为绝对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类型。3. 区别:干旱不等于旱灾只有对人类造成损失和危害的干旱才称为旱灾,有时对干旱和旱灾不作严格区分。三 干旱的分类和标准根据发生的原因,干旱通常被分为土壤干旱、大气干旱、生理干旱。1. 土壤干旱:土壤含水量少2. 大气干旱:由于大气蒸发量强3. 生理干旱:由于土壤环境条件不良,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遇到障碍,植物体内水分收支不平衡而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4. 旱灾指标:所谓旱灾指标指的是是确定旱灾是否发生以及发生旱灾严重程度的一系列数据。旱灾指标:降水量、旱期、降水相对变率、土壤水分、降水蒸发比以及土壤水分收支差额。 第二课时一 干旱的危害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干旱的影响是极为广泛、巨大和深远的,概括起来,有经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等三个主要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典型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教材当中的案例)1. 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干旱造成的农业损失非常严重。2. 干旱除了直接影响农业、牧业、工业、交通外,还可能造成环境的恶化。(利用教材中给出的案例和数据,来说明干旱的影响)3. 干旱还可能造成局部或全球性的社会动荡。世界上最严重的旱灾可以说是60年代末开始的发生在东非苏丹和萨赫勒地区的特大干旱。4严重的干旱对发达国家也会造成重大损失与影响。 第三课时一 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干旱危害作物是由于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引起的。 当植物发生水分亏缺,细胞膨压下降到0时,叶片就会出现萎蔫。1. 萎蔫的分类:暂时萎蔫、永久萎蔫2. 萎蔫对农作物的危害:(1) 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加强(2) 有机物的运输减慢,积累减少(3) 有机物质合成与分解的正常比例遭到破坏(4) 原生质脱水、衰老、遭到破坏,最终使植物死亡。三 干旱和沙漠化 提到沙漠,我们很自然的想到干旱,事实上,沙漠化就是干旱的极致。在沙漠化的驱动因素中,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诱导因素,而潜在的自然因素则是其发生的本质性因子,二者结合造成了沙漠化的发生和发展。1. 沙漠化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自然条件:(1) 干旱季节频繁出现超过临界起沙风速的风力条件(2) 地表物质的组成以松散性的物理性沙粒为主。 专题六 台风和风暴潮教学目标:1. 了解台风的形成原理2. 了解台风的移动路径3. 掌握风暴潮概念和危害、分布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 台风1. 概念:台风是一种极为强大的热带气旋,是西北太平洋上的强大热带气旋的专称。2. 结构:台风眼、环行雨带、外围区(1) 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以下沉气流为主,天气较好,风力很小。(2) 环行雨带:大部分降水都集中在这里。(3) 外围区:有一定的天气现象,但不及内部强烈。3. 分布: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数量最多、强度最大。三 台风的生成区和移动路径1. 源地:台风生成的源地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区,即我国台湾省和菲律宾以东的洋面及南海。因此,西北太平洋是产生影响我国的强台风的最主要的源地。2. 另外,孟加拉湾的台风影响到我国西藏等部分地区。3. 移动路径:大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九种趋势:(1) 北上(2) 西北行(3) 西行(4) 东转向(5) 中转向(6) 西转向(7) 南海转向(8) 南海消失(9) 登陆我国 第二课时一 风暴潮1. 概念:风暴潮是由海洋上的强风作用而引起的沿岸异常增水现象,它也是一种洪水,又称为风暴增水或气象海啸。2. 危害:最危害方式主要有席卷人畜、摧毁船只、淹没农田,同时伴有大风。3. 我国是世界上风暴潮危害极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4. 分类:(1) 热带风暴潮:我国东南沿海是世界上受热带风暴潮危害最大的地区之一。(2) 温带风暴潮:较台风风暴潮常发,但危害不如台风风暴潮严重。二台风的登陆与潮灾的分布1.台风是由季节性的,在我国沿海登陆的频度和强度也有很大的差异。2.我国风暴潮从南到北均有发生,几乎遍及所有海岸,但成灾率较高,灾害较严重的岸段主要在江苏省小羊河口至浙江省北部的海门以及温州、台州地区沿海岸段。 专题七 赤潮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赤潮2. 了解赤潮的危害3. 理解赤潮的形成原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向学生讲解赤潮的危害,世界上一些典型的赤潮案例。一 什么是赤潮1. 概念:赤潮被认为是海水中微笑藻类异常增殖而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2. 分类:(1) 由于发生地点不同,分为外海型和内弯型、外来型和原发型之别(2) 因出现的生物种数的不同,分为单相型、双相型、多相型。3. 种类: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能形成赤潮的生物种类有130种,主要是浮游藻类,其中,最常见的是甲澡门中的有毒毛藻类。二赤潮的危害 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渔业生产以及人类的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危害。国际上甚至称其为当今的海洋的危机事件。1. 赤潮会干扰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2. 赤潮对渔业水产资源的危害也很大。3. 赤潮能直接毒杀海洋生物4. 赤潮会间接引发人类中毒或死亡事件。 第二课时一 赤潮是怎样形成的赤潮涉及到生物、化学、水文、气象、地质,甚至包括人文地理、历史等方面,因此赤潮的发生原因至今你尚未完全揭开,但其基本原因是赤潮生物的爆发性生长和聚集。1. 赤潮的发生必须要有氮、磷等营养元素。2. 另外,赤潮发生还需要其他条件,主要有:(1) 水温(2) 盐度(3) 水文、气象(4) 日照(教师根据教材可以详细的解释每一个条件。)第三学期 专题八 减少灾害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减灾2. 掌握各种减灾手段和措施3. 掌握遥感技术在减灾中的应用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一 中国古代的减灾1. 东汉末年-张衡发明地动仪2. 洪水方面-大禹治水3. 水利工程-都江堰人类不是被动的受自然界的影响的人类已走过被动适应、适应、相互干扰的阶段进入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的时期。二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的一项基本业务,是天气预报、气候预报和专业气象预报的总称。2.分类:天气预报、专业气象预报、气候预报3.天气预报:(1)短时预报(2)短期预报(3)中期预报(4)长期预报 第二课时一 防洪工程人类目前还不能控制天气,所以洪水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修建防洪工程来减少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1. 防洪措施:(1)工程措施(2) 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1) 修筑堤、整治河道(2) 修建水库控制上游洪水来量,调蓄洪水,削减洪峰(3) 在重点保护地区附近修建分红区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一些著名大堤。如黄河下游堤防、长江下游堤防、洪泽湖大堤、钱塘江海塘等等,了解修筑大堤是防洪的基本手段之一,是一项现实的长期的防洪措施。水库防洪: 是19世纪末随着筑坝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些水库不仅本身起到显著地调节洪水的作用,而且对一条河流的整个防洪工程体系调度运用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起到了保障作用。水库防洪调度主要有:(1) 分级控制泄洪(2) 分期控制限汛水位 第三课时一 遥感技术的应用1.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从遥远的地方去感觉运动着的物质的影响。它借助于专门的光学、电子学电子光学探测仪器,把遥远的物体所辐射的电磁波信号接收记录下来,在经过加工处理,变成人眼可以直接识别的图像,从而揭示出所探测物体的性质及变化规律。2. 遥感的主要特点:(1) 遥:就是高瞻远瞩,用飞机、卫星做运载工具。(2) 感:就是利用现代化仪器,使人们不断超越肉眼能感受的可见光波段的限制。(3) 快:利用遥感,不仅能及时反映现象,还可用来对比分析环境的动态变化,因为快,就可以赢得预测、预报的时间。(4) 广:一是广泛吸收材料、能源、激光、全息等新技术方面的成就,二是涉及的学科广。3. 遥感技术的应用:(1) 农林业方面:可以监测大规模林火和草场失火,并监视发展趋势,用于指导救灾工作。还可以监测植物病害。(2) 洪水灾害:不受天气、地理条件的限制,能迅速获得信息,对防洪减灾很有意义。(3) 监测地震:用遥感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4) 遥感还可用于对干旱、滑坡等的监测。教师总结,并把此部分知识与必修三中的地理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教学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当中,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非常重要。 补充内容一、 我们的保护伞居然有了破洞教学目标:1. 了解臭氧层2. 了解臭氧层为什么被称为保护伞3.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一) 人类的保护伞-臭氧层1. 你熟悉臭氧层么?(1) 有腥臭味(2) 是人类的好朋友,能够杀死细菌,作为消毒杀菌剂。(3) 有时候也是人类的敌人,长期与臭氧接触,呼吸道等器官会受到严重伤害。2. 臭氧聚集的地方-臭氧层(1) 大气圈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2) 臭氧层:离地面2030公里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约70的臭氧,这一层就称为臭氧层。(3) 形成:并不是地球开始时就有的,而是慢慢演化而成的。3. 我们的保护伞(1) 紫外线的分类:短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长波紫外线。(2) 臭氧层几乎吸收了全部太阳辐射中波长300纳米以下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3) 臭氧层稍微减少一点,其造成的后果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 第二课时(二) 保护伞上的破洞1. 南极臭氧空洞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总量在每年9月下旬开始,迅速减少一半左右,并形成一个“臭氧空洞”,然后持续到11月又逐渐恢复。2. 是谁打开了这个破洞?关于南极臭氧空洞是如何形成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以下两种比较有道理的说法:(1) 两匹马较量-平衡理论臭氧层一方面在不断的向上向下迁移扩散,使臭氧不断减少;另一方面臭氧层内在不断进行着光化学作用氧分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合成臭氧,使臭氧量增加,这两方面就好像两匹马在进行拉力比赛。(2) 秘密武器-氟利昂杀手氟利昂是臭氧空洞形成的最大元凶,是名副其实的臭氧杀手。3. 南极臭氧空洞以1987年最为严重,而且洞的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但是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释。有人认为这可能与1986年哈雷彗星扫过地球有关。4. 北极臭氧空洞不如南极明显 第三课时(三) 肆无忌惮的紫外线1. 中波紫外线“长驱直入”臭氧层耗减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使到达地表的中波紫外线辐射加强。中波紫外线进来以后,表现了其明显的生物效应,过量会杀死微生物,破坏动植物的个体细胞。2. 人类健康岌岌可危诱发皮肤癌、对眼睛有很大的刺激作用,诱发白内障。3. 农作物减产4. 无辜的水生生物5. 一种可怕的烟雾-光化学烟雾(四) 采取行动,缝补破洞1. 要从意识上唤醒全世界的公民2. 从技术角度来控制光化学烟雾的产生3. 还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教学反思: 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来保护臭氧层,与破坏臭氧层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专题十 “空中死神”-酸雨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酸雨2. 了解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SK2636771-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航天科工天隼实验室招聘4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招聘教师3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户外机柜温控节能项目合作计划书
- 安全培训效果点评课件
- 企业信誉与发展规划承诺函9篇
- 美食电商美食节促销计划
- 2025年甘肃省兰州眼科医院(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小学交通安全培训简报课件
- 2025届春季中核集团人才计划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安徽省网络和数据安全职业技能大赛(数据安全管理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
- 中华诗词大赛小学4-6真题题库及答案
- 2024中级审计师考试要点试题及答案
- 融资租赁信用评估体系构建-全面剖析
- 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管理工作手册
- 2025年网络安全检查整改报告
- 《透视画法基础:艺术绘画基础课程教案》
-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
- 全套设备安装施工记录表
- 闪电仓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