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块学习档案.doc_第1页
本模块学习档案.doc_第2页
本模块学习档案.doc_第3页
本模块学习档案.doc_第4页
本模块学习档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郫都二中 历史必修 “蒸汽”的力量导学案 设计者:黄梅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 第3课 “蒸汽”的力量从唯物史观角度进一步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1.运用唯物史观的合力论观点分析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 2.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运用相关原理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并从中体会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理解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市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载体。【重点】:运用唯物史观相关原理解读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从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中体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难点】: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 了解唯物史观的主要原理学习主题活动要求学 习 内 容自主学习课前阅读课前预习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由合力推动的。2. 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每个时代时代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是该时代政治、精神得以确立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客观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客观依据。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所有制)、产品如何分配(分配方式)、在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经营管理方式)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般是指政治法律制度、阶级关系、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5.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是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6.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除推翻统治阶级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外,阶级斗争还可使统治阶级调整政策以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7.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性高级发展。学习活动二 工业革命的背景探究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在英国发生学习主题活动要求学 习 内 容知识梳理总结 提升通过材料,了解唯物史观关于“合力论”的基本观点,据此进一步深化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的认识。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恩格斯借平行四边形形象、生动地解释了历史合力论。阅读教材30页,结合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产生的原因论证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合力推动的”观点。下图为18世纪前期世界主要城市劳动力价格与能源价格比值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特殊的经济环境催生了工业革命 B. 廉价能源是英国崛起的主因C. 在北京采用机器利润会更高 D. 工业革命拉大了各国的差距阅读体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合力推动的”任何伟大文明的进步都是基于人们对挑战中作出的有力反应。16世纪开始,捱过黑死病危机的英国,城市人口呈爆炸性增长。随着17世纪“小冰期”的结束和气候的转暖,生产高度活跃起来,钢铁业、造船业及玻璃、印染、啤酒等制造业大量发展。但伴随着的则是森林锐减、沼泽消失、传统能源供应链断裂。这就是当时英国一个综合利用动物力、风力、水力、煤力的经济体所面临的重大困境。如何走出困境,就需要动力“提档”和能源“升级”,而动力的“提档”是第一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发展的特色。 钱乘旦、许洁明大国通史英国通史材料二. 英国议会从1750年起颁布了多个嘉奖法令,奖赏发明创造者。许多实业和社会团体也设立与技术发明的有关奖项。 姚勤华近代欧洲诸强科技兴国之路根据上述材料,运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原理,概括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的保障。学习活动三:工业革命的影响活动主题学习要求学 习 内 容探究提升 巩固提高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初步学会运用其观点进行历史分析。试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是由规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关键字:工业社会、浪漫主义、理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自由平等、自由主义、两大对立阶级、民主化法制化、世界格局拓展思考: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形态变革的终极原因。根据下列选择题思考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何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19世纪下半叶,“政府加快了为民服务的步伐,尤其表现在统一管理大众卫生、教育和食物供给”;“雇主们开始提高工资,改善工作状况。”“经济繁荣发泄了无产阶级的怒火你不可能煽动一个衣食无忧之人闹事”。这位学者强调()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自我调整B政府和资本家的积极合作避免了社会动荡C工业革命促成经济大发展和工人阶级状况改善D西方社会从此开始建立现代意义福利国家学习活动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活动主题学习要求学 习 内 容巩固提高知识小结升华课堂课前完成复习归纳探究提高归纳总结巩固提高进一步认识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复习归纳】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条件:1. 物质条件:2. 交通运输:3. 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时间、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19世纪中叶,亚、非、拉的多数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英、法、美、德等向全世界供应工业产品。50年代英国出口货物中工业制成品占85%,法国占67%。而在进口商品中原材料和食品,在英、法分别占 94% 和 95%。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世界商品行销的空间范围在不断扩大。从非洲海岸、 北美大西洋沿岸、 印度海岸、中国东南沿海逐渐深入到这些地区的内地。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 改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二.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不断发展。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关税平等;法国奉行资本主义自由贸易原则,大幅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法、英两国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外,法国与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订立了类似条约。 改编自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必修二“蒸汽”力量根据上述材料,归纳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由此说明什么问题:(1) 市场空间:(2) 贸易总额:(3) 商品结构:(4) 贸易机制:探究提升:自由贸易机制自由贸易机制通过降低关税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因此有的学者称自由贸易的本质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据此思考: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所处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课后拓展思考 市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载体。市场机制的孕育和成熟过程,不仅映照着现代经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