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迁移历史B组..ppt_第1页
苗族迁移历史B组..ppt_第2页
苗族迁移历史B组..ppt_第3页
苗族迁移历史B组..ppt_第4页
苗族迁移历史B组..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作人 苗族B组 2015 10 19 苗族迁移历史 2 目录CONTENTS 第一次大迁移 第二次大迁移 第三次大迁移 第四次大迁移 第五次大迁移 蚩尤中文名称 蚩尤性别 男生平简介传说东方九黎族 属东夷集团 的首领 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 即八十一个氏族 铜头铁额 神通广大 能呼风唤雨 以金属制造兵器 在与黄帝大战于涿鹿之野时 蚩尤作法 使云雾四起 黄帝军士分辨不清方向 后来黄帝制造了指南车以指示方向 致使蚩尤大败而被擒杀 涿鹿之战终以黄帝胜利而告终 澳大利亚著名的民族史学家格迪斯在 山地民族 一书上说 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服的民族 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 历史上 苗族由北到南 由东到西 从国内到海外 先后经历了5次规模大 范围广的历史大迁徙 经历了无数的苦难 苗族起源于五千多年前黄帝时期的 九黎 部落 该部落以勇猛善战的蚩尤为首领 九黎 部落居住在黄河中下游 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 失败后退入长江中下游 迁徙至洞庭湖至鄱阳湖一带 即长江中游以南 形成 三苗 部落 已发展成国家雏形 在四千年前 以尧 舜 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与 三苗 发生战争 三苗 被击败 这是苗族史上的第1次大迁徙 三苗 部落分崩离析后 其一被驱逐到 三危 今陕甘交界地带 后又离开 三危 向东南迁徙 经过很长时间逐步进入今川南 滇东北 黔西北等地 形成后来西部方言的苗族 其二留在长江中下游和中原 其先进的部分逐渐与华夏族融合 其发展较慢的部分 商周时被统称为 南蛮 居住汉水中下游的 被称为 荆楚蛮夷 后来 荆楚蛮中先进部分逐浙发展成为楚族 建立楚国 并发展成五霸 七雄之一的强国 至于后进的部分 则继续迁入今黔 湘 桂 川 鄂 豫诸省毗连的山区 成为今日东部 中部方言苗族的先民 这是苗族史上的第2次大迁徙 2020 3 14 第一次大迁徙 是苗族先民以其发源地今四川的雅龙江 岷江 巴江 嘉陵江四水的上中流域地带 沿长江向东迁徙到长江中游的南北两岸 苗族起源于五千多年前黄帝时期的 九黎 部落 该部落以勇猛善战的蚩尤为首领 九黎 部落居住在黄河中下游 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 失败后退入长江中下游 迁徙至洞庭湖至鄱阳湖一带 即长江中游以南 形成 三苗 部落 已发展成国家雏形 在四千年前 以尧 舜 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与 三苗 发生战争 三苗 被击败 上古时期 第一次大迁移 黄帝战胜蚩尤 并把蚩在中冀杀紫以后 而蚩尤率领的九黎集团 当然 有些随着他的首领牺牲了 有些做了黄帝的俘虏 当了奴隶 可是没有牺牲和被俘的人 也不在少数 这些人 在当时的打算 除了另推首领 收拾残部 作卷土重来之计外 只有退出黄河流域 转入别的有利地带 前个办法 似一时不易做到 后一个办法 或许可能行得通 究竟往哪里走呢 东进有夷 指东夷 北进有狄 西进有氏羌 当这残败之余 怎能够和他们交手 最好 迅速脱离敌人的追击 向着长江流域撤退 当时由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 沿途都有蚩尤的余部 而所谓 铜头铁额 吃沙石 耳生硬毛 头有角 能角人 的八十一个兄弟 除了战死者外 他们还能够有力量 扫除沿途的一切障 他们到了长江中游 便定居下来 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 他们便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新兴的国家 这国家 就是后来的三苗国 这就是苗族历史上的第一次迁徙波 第二次大迁移 三苗 部落分崩离析后 其一被驱逐到 三危 今陕甘交界地带 后又离开 三危 向东南迁徙 经过很长时间逐步进入今川南 滇东北 黔西北等地 形成后来西部方言的苗族 其二留在长江中下游和中原 其先进的部分逐渐与华夏族融合 其发展较慢的部分 商周时被统称为 南蛮 居住汉水中下游的 被称为 荆楚蛮夷 后来 荆楚蛮中先进部分逐浙发展成为楚族 建立楚国 并发展成五霸 七雄之一的强国 至于后进的部分 则继续迁入今黔 湘 桂 川 鄂 豫诸省毗连的山区 成为今日东部 中部方言苗族的先民 这是苗族史上的第2次大迁徙 2020 3 14 第三次大迁徙 蚩尤战斗失败很久以后 九黎族的各部属 一部分在北方建立了黎国 一部分被俘成了奴隶 后来融合到汉族中去了 一大部分经过长途跋涉 退回到南方 在江南的洞庭 彭蠡之间 建立起三苗部落联盟 这是由北向南的迁徙 时间约4200 4100年之前 黄帝到唐尧 秦汉时期 僻处武陵山区和五溪两岸的苗族 有一段休养生息的稳定发展时期 到了西汉末年 武陵蛮 已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而引起封建王朝的注意 后汉书 南蛮传 云 光武中兴 武陵蛮特盛 光武帝生怕苗人威胁自己的统治 两次派武威将军刘尚溯沅江而上 进攻武陵蛮 不仅没得逞 反全军全军覆没 继派李嵩 马成率兵进攻武陵蛮 又被武陵苗族联合其它民族扼险击溃 光武震怒 即派伏波大将军马援 率兵4万向武陵蛮进攻 武陵蛮在 壶山头 今湖南沅陵东 乘高守隘 阻止马军8个多月 马援也气疾交加 死于军中 至此以后及唐宋时期 封建王朝不断地向 武陵蛮 武溪蛮 大举用兵 由于封建王朝不断征剿 迫使 武陵蛮 和 武溪蛮 再渡西迁 或向更高 更险的深山 峡谷纵深隐居 有的沿着舞阳河西上 迁至思州 今岑巩县 以及思南 印江 梵净山区 有的在汀西的腊尔山 黔东的松桃等地山坡 谷地定居 有的沿清水江西上到黔东南地区定居 有的迁得是更远 进入黔北 黔西 川南和云南 广西 分布越来越分散 这是苗族史上的第4次大迁徙 2020 3 14 秦汉时 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 牂柯郡 越巂郡 巴郡 南郡等地区定居 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域 嗣后 由于战争 饥馑 疾病流行 生育繁密 农田丢荒等原因而不断迁徙 秦汉以后 封建王朝在大多数苗族地区建立郡县 实行 附则受而不逆 叛则弃而不追 的羁縻政策 同时中原铁器和生产技术的传入 推动了苗族经济的发展 五溪地区的苗族先民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掌握了用木皮织绩和以草实染色的纺染技术 出现了产品交换 但氏族首领与人民处于平等地位 生产力水平低下 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2020 3 14 至魏 晋 南北朝时期 武陵地区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苗族的原社会开始逐渐解体 原来由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公社 已逐渐发展成为地缘关系的农村公社 唐宋年间 苗族逐步进入到了阶级社会 农村公社的首领已有了土地支配权 汉族的封建经济 通过汉 苗等民族间频繁接触 促进了苗族封建社会领主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有些 蛮酋 蛮帅 成为世袭的 土官 领有大量的土地 在这些 土官 境内的苗民沧为农奴 称为 田丁 耕种着领主的土地 交纳租赋和服无偿劳役 并须参加领主间的械斗 为其卖命 2020 3 14 宋朝时期南宋王朝开始用官职来笼络各族首领 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许多土官都受到封赏 后来成为大大小小的土司 元明时期元 明时期 苗族地区的封建领主经济已相当发展 明朝中央政府于弘治十五年 1502 在湖南城步苗区开始实行 改土归流 其他地区开始派遣流官 苗族地区地主制度的兴起 又使以领主制度为经济基础的土司政权受到削弱 封建王朝对土司的限权 又使土司制度走向衰落 到明末清初 其他苗族一些地区开始改土归流 使地主经济得到顺利发展 但湘西的腊尔山区 黔东南雷公山和古州山区 仍处于 无君长 不相统属 状态 被封建王朝统称为 生界 其社会发展仍处于农村公社末期 元明清时期 由于封建朝廷对苗族人民的民族歧视与压迫更为沉重 军事镇压也更为残酷 因此 又发生规模更大 范围更广的第5次大迁徙运动 元时曾把中华民族分为四等 把包括苗族在内的南人视为最末一等 明清时期 苗族人民多次被迫起义 又多次被被镇压与屠杀 清乾嘉年间 汀黔边的苗族首领石柳邓 石三保 吴八月等领导的苗民大起义 清朝前后用了10多年时间 调集了5个省18万兵力 耗资近2000万银两 仅被义军打死都司上以及至总督的官员就有200余人 付出极大的代价 才将这次起义镇压下去 然而 清朝却从此由盛转衰了 起义失败后 湘黔边的苗族有的逃入黔中 黔南 有的逃到今广西南丹等县 有的被俘押往北京 关西山黑牢 筑城将他们围住 现北京四季青西山门头沟的苗族 就是这次起义被俘的义军后裔 张秀眉在黔东南领导的咸同大起义失败后 黔东南的苗族 有的迁到黔西南 有的经兴义迁入文山地区 越南学者研究认为 现定居在越南老挝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苗族 大多是在清代雍乾 乾嘉和咸同三次大起义失败后 先后人贵州远迁而去的 第五次大迁移 2020 3 14 清雍正年间大规模的 改土归流 对封建领主的瓦解和地主经济的发展 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对 生界 的武力征服 造成了苗族人民大量伤亡 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力 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 土地的兼并和财富的集中日益加剧 乾隆年间 湘西已出现拥有一 二千石谷子的大地主 至嘉庆年间 已出现了七 八千石谷子的大地主 封建领主制到这时才基本上消亡 苗族的现状 据四次人口普查分别为 1953年251万人 1964年278万人 1982年503万人 1990年739万人 据1990年的数据 苗族是中国人口总数列第四位的少数民族 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 湖北 贵州 四川 云南 广西 海南等七个省区 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