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章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1)天体系统的级别: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其原因是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有原始的海洋)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1)对比自转公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南顺北逆一个恒星日一个太阳日除 两极点外,都是15/小时 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1/2公转自西向东逆时针一个恒星年回归年大约1/天。大约30km/s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 (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5)黄赤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昼夜长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全球昼夜等长出现极昼范围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全球昼夜等长(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气候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第二章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1、(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2)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现象成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及“十雾九晴”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吸收作用: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3)大气运动 (4)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高空大气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路分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 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6个风带,其中有3个低气压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北半球,大致是夏季(7月)北移,冬季(1月)南移。 (3)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4)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5)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温和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峰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3、(1)锋面锋面概念图示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实例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 暖气团进攻温暖晴朗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进攻低温晴朗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前(前、后)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转晴。一场春雨一场暖准静止峰阴雨连绵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2)气压系统中心气压垂直方向水平运动方向天气状况气旋低气压上升北逆南顺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气压下降北顺南逆天气晴朗第三章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 (1)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蒸发、凝结、水气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下)(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联系各圈层,进行水分的联系,同时进行物质迁徙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过程延续。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水循环还能塑造地表形态。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章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如右图2所示,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融再生。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引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量包括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和来自太阳的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生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风力和流水的侵蚀、沉积形成的主要地貌形态: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戈壁、裸岩荒漠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科斯特地貌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第五章课标: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文具店转让合同协议书范本
- 汽车租赁完美合同范本
- 合伙创业股东合同范本
- 汽车销售订购合同范本
- 饿了吗劳务合同范本
- 融租租赁合同范本
- 家政洗涤服务合同范本
- 车库简装改造合同范本
- 借用集体林地合同范本
- 楼房兴建合同范本
- 2025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授权签字人)试题(含答案)
- 八五普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商业秘密培训课件
- 2025年 江苏苏州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期招聘考试试卷附答案
- 选题策划导论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奥氏体不锈钢对接接头超声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
- 新航标职业英语语音技能教程unit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 正确认识胰岛素
- 辽宁省盘锦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DL∕T 617-2019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