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愚公精神;3、体会对比、衬托手法,领悟故事寓意。二、教学重点:对愚公的评价,对愚公精神的认识和领悟。三、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神话结尾的作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字词;2、结合学案进行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看图猜成语“螳臂挡车”“蚍蜉撼树”。2、师解读:“螳臂挡车”“蚍蜉撼树”总是招来人们不自量力的嘲讽,可当近九旬的愚公无惧耄耋之岁,不辞千里之远,誓移两座大山时,我们心中却生出无限敬意,连天帝也为之动容。(出示油画)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于1940年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画作,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想借此表达民众抗日的决心和必胜信念。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为什么“愚公精神”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神奇的故事愚公移山,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二)整体感知,有声有色读愚公。1、生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2、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听清字音,把握人物对话语气、语调。3、生配乐自由朗读课文。4、检查预习,抽生读生字词,纠正强调。万仞 出入之迂也 惩山北之塞 魁父 箕畚 始龀 穷匮 孀妻 一厝 荷担者 5、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疏通字词,分段翻译,其他学生结合注释评价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6、 抽生解释本课重要实虚词。示例:年且九十 惩山北之塞 指通豫南 投诸渤海之尾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惧其不已也 一厝朔东 无陇断也 无穷匮也 以君之力 告之于帝7、集体研讨,翻译句子,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讨论。(1)如太行、王屋何?对太行山王屋山能怎么样呢?(固定句式)(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定语后置句)(3)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主谓倒装句。对比“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理解倒装句的强调作用。) (三)深入探究,拨云见日识愚公1. 愚公家为何要移山?移山遇到哪些困难? 这样写有何作用(找到原句后简要分析)答: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五个人;没有;困难有山高大、面积广、年老力衰、移山人少、运土石工具简陋,往返路途遥远。这样写的作用可以衬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气魄。思考: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生答: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2、 对于移山,哪些人反对愚公?把愚公之妻与智叟的话比较,看看态度是否相同?语气有什么区别?(1) 听两个人物的课文的朗读录音,试着比较对话语气的差别。(2) 师生共同研读文本,抽生交流,师启发点拨。 愚公妻子认为丈夫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动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么办呢?智叟则认为凭愚公这把老骨头,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毁不了,还想动土石吗?可见,愚公妻子是怀疑中带着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的语气。再则,“甚矣,汝之不惠。”这样的话愚公妻子是不会说的,而“且焉置土石?”这样的话智叟是不会说的,因为他根本反对移山,绝对不会关心如何处理土石的问题。总之,愚公妻子是“献疑”,出于对丈夫的关心;智空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一“君”一“汝”,态度迥然有别。“疑”是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智叟首先是反对,他的“笑”是讥笑,特别是一个“止”字,它是“阻止”智叟说话的语气也很强硬,“甚矣,汝之不惠”这个倒装句,充分表露了他的反对情绪“甚矣”“太过分了”,是脱口而出。智叟是讥笑,压根儿反对正因为这样,所以他的说话存在着不切实际的故意夸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指导学生朗读两段对话。 愚公的妻子虽然也同意移山,但她信心不足,对具体的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曰”字前可以加上“担心、犹豫”等词,读这句时要读出她担心、犹豫的心理,语气应该轻一些。抽生朗读。河曲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做法不但不理解,而且还有讽刺的意味在其中,他的“笑”应该是讽刺、嘲笑的意思,“曰”字前可以加上“不屑”“嘲笑”“讽刺”等词语,朗读时更多的是突出其嘲笑讽刺的口气,“甚矣”应重读,女生齐第二读。 3、愚公和智叟的辩论谁赢了?你怎么评价二人?(1)愚公是怎样反驳的?你认为他说的对吗?从“长息”中可以看出愚公认为智叟是可叹可悲的,“虽我之死”以后的几句话则是表明态度,“曰”字前可以加上“叹息而又坚定”等词语,要读得充满信心,语气坚定。愚公对困难有种充分的认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的。男生齐读第三段。(2) 学生小组讨论后抽生交流对愚公和智叟的评价。愚公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有长远眼光,有坚强的毅力,思想坚定,有奉献精神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他自以为是,傲慢、武断,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用意:作者反用其意,是带有明显讽刺意味的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用智叟的“智”反衬愚公的“愚”,加重了对比色调,并增加了讽刺的色彩。愚公大智若愚,不怕困难,抱负远大,意志坚定;而智叟自以为是,鼠目寸光,自作聪明。(3)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 师点拨: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比较,一个高尚,一个平庸。 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 4、两座大山移掉了吗?为什么以这种方式结尾?抽生交流: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师总结,这个神话结尾烘托了愚公的形象,说明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美好愿望 (四)拓展延伸,茅塞顿开悟愚公 1、讨论:你认为什么是愚公精神?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出示图片) 抽生交流: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一种面对困难、乐观进取、坚忍不拔,用顽强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不能退缩逃避,要勇敢面对,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管科技如何发达,社会如何进步,人类永远要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永远需要必胜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 2、拓展延伸,师播放红旗渠图片并配合解说。那是一段令人难以想象的岁月,那是一群令人难以忘怀的人们。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河南省林县的几十万百姓,为了解决困扰了他们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硬是靠着一双双手,凭着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太行山深处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将远在山西境内的漳河水引入了他们千百年来饱受干旱之苦的故土,这就是闻名世界人工天河“红旗渠”。他们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一个历史缩影,是当代愚公精神的真实写照。(五)课堂小结 1、思考:学习本文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抽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