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性能计算.doc_第1页
整车性能计算.doc_第2页
整车性能计算.doc_第3页
整车性能计算.doc_第4页
整车性能计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 车 性 能 计 算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整车性能计算书编号共 页第 页1动力性计算1.1各档理论车速计算 Va =0. 377rr n /(igi0 ) = km/h 式中: rr车轮滚动半径,rr m ig各档位速比i0主传动比 n-发动机转速 n= r/min计算出各档理论车速:额定转速r/min各档车速,km/hR1.2动力因数计算 D=(Ft- Fw)/G 其中: Ft =Meigi0T /rr Fw = Va 2C DA/21.15式中: T 传动系的传动效率,直接档取.9,其它各档取0.87G整车的最大总质量,G= C D车辆的风阻系数, C D=0.8 Ns 2/m 4 车辆迎风面积, A= m 2其中A=BH ,B=(前轮距) m ;H=(整车高度)m空载、满载及超载状态:一档动力因数;直接档动力因数1. 3最大爬坡度计算 ama =arcsin式中: ma最大动力因数f=0.0076+0.000056 Va空载、满载状态:一档最大爬坡度;直接档最大爬坡度(无直接档时,按最高档)满载、超载状态:一档最大爬坡度必要时,求出各档最大爬坡度整车性能计算书编号共 页第 页1.4最高车速计算做出空载、满载、最大设计载质量时的功率平衡图(附各种工况下功率平衡图);求出对应工况的最高车速。 Vma= km/h2稳定性计算2.1 车身的抗侧倾特性计算2.1.1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Kr 不计轮胎刚度,则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分别为 K1 = = Nm/rad K2 = = Nm/rad式中:C1前悬架刚度,C1= Nmm B1前悬架左右两钢板弹簧中心距,B1= mm C2后悬架刚度,C2= Nmm B2后悬架左右两钢板弹簧中心距,B2= mm2.1.2整车的侧倾中心及侧倾力臂 前悬架 h11=r-h2+h1+f01-1/2式中:h11前悬架整车侧倾中心 r车轮滚动半径,r= mm h2钢板弹簧上平面距车轮中心的向下沉量,h2= mm h1钢板弹簧总厚度,h1= mm f01前钢板弹簧满载弧高,1= mm整车性能计算书编号共 页第 页侧倾轴线的倾斜角 tg=( h22- h11)/L 侧倾力臂 h=Ha-(h11+atg)cos式中:Ha满载质心高度,Ha= mm a质心与前轮中心线的距离,a= mm侧倾力矩 My=Gyayh= Nm式中:G y簧载质量, G y= kg2.1.3车身侧倾角 = My/( K1 + K2)= 2.1.4稳定性分析结论 一般规定,在0.4g侧向加速度的作用下,车身的侧倾角不大于67,得出分析结论。3燃油经济性计算根据发动机等燃油消耗率曲线,计算等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3.1 设一定档位,求出某特定车速下,对应的发动机转速nVa =0. 377rr n /(igi0 ) = km/h 式中: rr车轮滚动半径,rr= m ig各档速比i0主传动比 n-发动机转速 n= r/min3.2该特定车速时的发动机功率P P=( Pf + Pw) / T = Kw其中: Pf =Gf Va /3600 Pw = C D A Va 3/76140 f=0.0076+0.000056 Va3.3根据Va和P,在发动机特性曲线图上,找出燃油消耗率b3.4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QsQs =Pb/(1.02Va)= L/100km式中:b燃油消耗率,g/(KW.h) 燃油的重度,N/L3.5作出散点图,画出等速油耗特性曲线整车性能计算书编号共 页第 页4 制动性能计算4.1 液压制动车型制动性能计算4.1.1 空载状态4.1.1.1前轴动载荷的计算G1空=G1空Ga空hg空/Ljt/g式中: G1空= kg 前轴载荷 Ga空 = kg 前轴载荷 hg空= mm 质心高度 L= mm 轴距jt/g = 同步附着系数P1空=G1空jt/gg单位: N 4.1.1.2后轴动载荷的计算G2空=G2空Ga空hg空/Ljt/g式中: G2空= kg 前轴载荷 Ga空 = kg 前轴载荷 hg空= mm 质心高度 L= mm 轴距jt/g = 同步附着系数P2空=G2空jt/gg单位: N4.1.2 满载状态4.1.2.1前轴动载荷的计算G1满=G1满Ga满hg满/Ljt/g式中: G1满= kg 前轴载荷 Ga满 = kg 前轴载荷 Hg满= mm 质心高度 L= mm 轴距jt/g = 路面附着系数P1满=G1满jt/gg单位: N 4.1.2.2后轴动载荷的计算G2满=G2满Ga满hg满/Ljt/g式中: G2满= kg 前轴载荷 Ga满= kg 前轴载荷 hg满= mm 质心高度 L= mm 轴距jt/g = 路面附着系数整车性能计算书编号共 页第 页P2满=G2满jt/gg单位: N4.1.3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的计算4.1.3.1前轴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Mt1=2D1/4前20.155P0D1= 制动器效能因数前 = m 前制动缸直径P1= Mt1/RkRk= m 车轮滚动半径4.1.3.2后轴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Mt2=2D1/4后20.155P0D1= 制动器效能因数后= m 前制动缸直径P1= Mt1/RkRk= m 车轮滚动半径4.1.3.3前后制动器实际制动力分配比:= P1/(P1P2)4.1.4 同步附着系数计算空=(L-b空)/hg空Hg满= mm 质心高度 L= mm 轴距 满=(L-b满)/hg满4.1.5 最大管路压力计算(空载、满载后轮先制动拖滑,前轮所需的制动管路压力较大)。4.1.5.1空载状态P1= P1空P0=4.487Mpa 4.1.5.2 满载状态P1= P1满 P0=6.235Mpa4.1.6制动器热容量计算(满载状态):4.1.6.1前制动器吸能率整车性能计算书编号共 页第 页1=1/2GaVamax1/(2DA75)4.1.6.2 后制动器吸能率2=1/2GaVamax2/(2DA75)Vamax -最高车速 Vamax= m/s1-前轴制动力分配比2-后轴制动力分配比4.1.7 分析结论 1 制动稳定性评价 2 制动力是否满足要求4.2 气压制动车型制动性能计算4.2.1前、后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4.2.1.1前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按管路压力为0.65)P1=A1-前制动气室面积: m 2 L1-调整臂长: mm制动器效能因数 1= 前制动器直径: mm4.2.1.2后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P2=A2-前制动气室面积: m 2 L2-调整臂长: mm制动器效能因数 2= 前制动器直径: mm4.2.1.3前轴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凸轮轴及凸轮传动效率为85%):P前= 2P1 4.2.1.4 后轴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凸轮轴及凸轮传动效率为85%):P后= 2P2整车性能计算书编号共 页第 页4.2.2 制动效能计算 4.2.2.1力学方程的建立4.2.2.2 空载同步附着系数 = 4.2.2.3 满载同步附着系数 = 4.2.2.4满载前后制动器均抱死时的制动效能 j=g F=Gaj: 汽车制动减速度 F:汽车总制动力:路面附着系数4.2.2.5满载前桥制动器失效时制动效能: j= g F2= GagF2:汽车前桥制动器失效时后桥制动器制动力4.2.2.6满载后桥制动器失效时制动效能: j=g F1= Gag F1:汽车后桥制动器失效时前桥制动器制动力整车性能计算书编号共 页第 页4.2.2.7制动距离: S=S+S =1/(2j) (Va /3.6)2+0.2 (Va /3.6) 制动系统反应时间0.2秒4.2.2.8制动性能计算结果附表:(初速度Va=30Km/h) 附着系数 0.5 0.6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