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写略览01.ppt_第1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写略览01.ppt_第2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写略览01.ppt_第3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写略览01.ppt_第4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写略览0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知识的变迁与文学史的撰著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写略览 一 序言 中国文学史从1904年林传甲的第一部文学史开始 历近一百年的变迁 根据戴燕 文学史的权利 粗略统计 仅中国学者撰著且有一定影响的约为五十余部 还有一些汉学者所做的 还有部分学者所撰著的断代文学史 据不完全统计 各类 中国文学史 著作迄今已经出版了一千余种 包括文学通史 断代史 分体史 专题史 区域史等等 王齐洲 论文学史的观念与文学史的编写 原载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古代 近代文学研究 2006 9 这里还不包括那些仅作为讲义没有正式刊印的 时序流传 这些著述也大潮起伏而沉浮隐显 有些恐怕只博得昙花一现 在这些文学史 文学的经典也随着史的不断更新而作着各种调整 作家们也这样的流播过程中或轻或重 或处或默 文学经典和文学家的序列也屡经迭变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可用米歇尔福柯和苏州大学著名文学中研究专家王钟陵教授的 文学史新方法论 里提到的一些理论去解决 二 权利理论 逻辑起点 原生态与文学史的序列 1 权力往往与知识协手联做实施支配行为 也就是某一群体或某种力量被另一群体或另一种力量所支配 其中居支配力量所拥有的知识就是支配性的知识 权力利用知识来扩张社会控制 2 王钟陵教授讲 一个辩证的基始矛盾从前进着的各种对立中发展起来的过程 这种具有内在先进的认识 其实乃是内在矛盾性的客观事物之自我运动的观念上清晰化了的反映 原生态的把握方式 正是获致这种主客体相互生成 避免客体被被主体一种单向度提出以至曲解 甚而沦为某种附庸的必由之路 这也是心灵实现其广阔性和深刻性的有效津梁 因此 原生态的把握方式 既是客观性要求的深化 又是理论创造原则在一个更高水平上的宏扬 三 文学知识与中国文学史的描述 自从 文学史 的概念引入中国学术界 从事中国文学史写作的人 就一直在中国已有的学术传统中替它寻根 一方面是给过去发生的文学事实找一个文学史的解释 仿佛削足适履 一方面又是在古人说过的话中找到文学史的苗头 仿佛捕风捉影 中国文学史在这两种势力的挟持之下 一部部写出来的 戴燕 文学史的权力 四 20世纪主要几本文学史概述 文学史的知识界域 那就是传统的经学 小学和和新学中的史学 后来与西方文化交融而产生了新的文学观念 或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现实的镜子 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文学是精神的灯塔 文学是语言学和文化学最感性的表征等等 某一种认识 常常只是突出或强调了文学自身的某一特点 并不能反映文学的全部内涵 更无法规定文学自身的历史发展 企图寻找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观念来指导文学史写作 无疑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甚至只能是一种幻想 现行的各种 中国文学史 同样也不讨论文学观念问题 似乎这一问题早已解决 不必再议 编写文学史所采用的文学观念应该是符合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实际为当时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学观念 王齐洲 论文学史的观念与文学史的编写 原载人在复印资料 中国古代 近代文学研究 2006 9 1904年 林传甲 中国文学史 这部文学史依照当时清廷大学章程 文学史的知识界域 那就是传统的经学 小学和和新学中的史学等 整个史书的编写用了一百天草就 内容涉及文字音韵训诂 文章修辞写作 文体文法 文学与国家 地理 考古 外交的关系 文章中德学的养成关系等 这部史书既要照顾被模仿 被吸取的西方学理 又要迁就传统的中国学术思维定势 对学科的目的和功能介乎中西 古今之间 既想通过它来传授当前实用的技能知识 又想利用它来增加人们的传统文化修养 1924年 谢无量 中国大文学史 其书受英国庞科士 英国文学史 的影响 他看到了广义的文学涵义 兼包字义 同文书之属 更看到了狭义的文学 惟宗主情感 以娱志为归者 乃足以当之 他的这一认识动摇了旧的文学观念 然而既有中国学术思维定势修正了他的初衷 具体编写过程中 他无法调适西方学科规范与中国一套评论术语 于是他置西方的术语不顾 回到 文心雕龙 的路子 谢的贡献主要在于自己对中西理论的结合与思考 1928年胡适 白话文学史 此书写成于1927年 次年由新月书店出版 原计划写成上 中 下三卷 但仅完成了上卷 胡适的朋友多次敦促他将此书写完 他本人直至1958年4月由美国回台湾定居时在机场答记者问 还表示了同样的愿望 但到1962年2月去世 这书终究和他另一部书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一样 仅以上卷传世 他的文学观念是平民气息 通俗晓畅 不加修饰 有真情实感的才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学 把白话文学史当成中国文学史来写 把辞赋 律诗 杜甫 李商隐等许多大作家典丽之作排斥在文学史的有价值部分之外 这是人们难以认可的 在整体上并未被后来的文学史著作所接受 但他的一些观点对后来的人影响深远 50年代批判胡适的学术思想时 有人提到郑振铎的 中国俗文学史 1938年 陆侃如 冯沅君的 中国诗史 1931年 刘大杰的 中国文学发展史 1941年 等多种文学史均受到胡适的恶劣影响 其影响力成为不争的事实 那无数小百姓的喜怒悲欢 决不是 子虚 上林 的文体达得出的 他们到了酒酣耳热 仰天叩缶 拂衣而喜 顿足起舞的时候 自然会有白话文学出来 还有那痴男怨女的欢肠热泪 征夫弃妇的生离死别 刀兵苛政的痛苦煎熬 都是产生平民文学的爷娘 庙堂文学可以取功名富贵 但达不出小百姓的一滴眼泪 竟不能引起普通人的开口一笑 因此庙堂文学尽管时髦 尽管胜利 终究没有生气 终究没有人的意味 二千年的文学史上 所以能有一点生气 所以能有一点人味 全靠那无数小百姓的代表的平民文学在那里打一点底子 从此以后 中国文学便分出了两条路子 一条是那模仿的 沿袭的 没有生气的故文学 一条是那自然的 活泼的 表现人生白话文学 古谚曰 生于民间 死于庙堂 胡适的理论基本上阐述了这样一种状况 把白话文学史当成中国文学史来写 把辞赋 律诗 杜甫 李商隐等许多大作家典丽之作排斥在文学史的有价值部分之外 这是人们难以认可的 在整体上并未被后来的文学史著作所接受 但他的一些观点对后来的人影响深远 他这部文学史描述的方法是 1 同一主题 同一材料的变迁 2 从作者身上推求写作的动机 身世 处境 运用了历史学 社会学 心理学的学理 在胡适的观念里边 文学是人之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对文学研究者而言 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是最真实最牢靠的 因此他对文学的解释 所着眼的主要是这一层关系 当他试图阐释一部作品的意义并对其评估的时候 往往都要从作者身上去求最终的正确答案 由作者的写作动机到引发动机的心理 由隐秘的心理到养成它的身世处境 由个别作者的身世处境到造成它的总体环境 这样一步步推导下来 他的着眼点仍在探讨文学如何表现社会及人生上 1932年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评论界的看法 在当时大兴新史料的背景下出现迄今为止篇幅最大的一部中国文学史 当时浦江清对它 材料所归 必成佳著无疑 的期待 鲁迅则以为不过是个资料长编而已 文学知识上的特点 郑氏企图从新的材料中华民族的真实精神 而且不少材料是新近挖掘出土的 诸如敦煌文献 他与当时其它史学家一样除了按照流传下来的文字材料发现原生态的历史 更想依托凝结着真实境遇的活的东西去呈现曾经有过的历史和精神 知识序列上的特点 改变了既往对材料序列的关系 过去的文学史重头一般在先秦 唐以前也总比唐以后讲得细致 而郑却对小说 弹词 宝卷 民间小曲等资料的稔熟到了详而又详 并把它们作为叙事的中心 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来衡量文学 他的叙述观念受 艺术哲学 的作者泰勒和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的作者勃兰兑斯的影响 将 文学的花朵置放在种族 地理 时代和人的心理构成的温室中观赏的语言 是用情感 心理 精神的导管沟通各个时代无数作家 作品 将它们编织成一张整网 认为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民间文学和外来文学 文学观念对范式的继承 他的范式主要是胡适的那本文学史 难道中国文学史的园地 便永远被一般喊道 主上圣明 臣罪当诛 的奴性的士大夫们占领了么 难道几篇无灵魂的随意写作的诗与散文 不妨涂抹了文学史的好几十页白纸 而许多曾经打动了无数平民的内心 使之歌 使之泣 使之称心笑乐的真实名著 反不得与之争数十百行的篇页吗 这是我发愿要写一部比较足以表现出中国文学整个真实的面目与进展的历史的重要原因 1941年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 编写与修改 这部书上卷完成于1939年 194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下卷完成于1943年 因各种原因至1949年1月方得出版 199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重印 作者于1957年 1962年和1973年至1976年 受到当时风气的影响对原书作了三次大规模的改写 其中1957年版和七十年代版因为不同的原因 均曾引起广泛的批判和讨论 而1962年版在198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版后 已多次重印 至今仍为部分高校用作教材 评价 复旦大学陈尚君先生说 对于有志于研究中国文学史学和民国学术史的学者来说 它是最重要而不可被取代的著作 对于一般读者来说 它是本世纪最具才华和文采 最客观冷静 体系完整而又极具有浓厚个人色彩的文学史著作之一 其改写之频 影响之大 遭遇之奇 在现代学术著作中是十分罕见的 据说毛主席当年就很欣赏此书 可能不止一次读过 晚年为方便他阅读 还特地刊印了大字本 1957版被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被批判 被改写 1973年和1976年版既是作者受客观形势的裹挟和压迫 又是力图顺应当时政治风向而作修改和补充 最后这一次修改 不幸走上了歧途 虽说有因时势和他人的逼迫 却毕竟是通过自己的手毁掉了这部好书 也严重损伤了他作为学者一生的清誉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二编 P250董乃斌 刘大杰文学史研究的成就和教训 他的文学知识源于法国郎宋 论文学史的方法 影响甚巨 郎氏说 一个民族的文学 便是那个民族生活的一种现象 在这种民族久长富裕的发展史之中 他的文学便是叙述记载种种在政治的社会的事实或制度之中 所延长所寄托的情感与思想活动 尤其以未曾实现于行动的想望或痛苦的神秘的内心生活为最多 我们可以由此知道刘氏的出发点是想探究在社会政治 学术思想以及其它种种环境所造成的人的精神和情感生态 以及这种生态通过文字凝结成的文学作品 并且明辩这些情感依托的文本样式即文体变迁 刘著文学史深受胡适影响 或者说没有走出胡适的阐释框架与思路 或引据其观点 或因袭其方法 或照搬其原文 一方面是确认与维护胡适按照写实原则遴选作品和经典 另一方面也是确认与维护胡适采用写实方法对这些文学史经典所作的诠释 文学史的出版与教学便是经由文学作品的选择与诠释而经典化 而这些文学经典又经诠释和重申再度经典化 正是通过文学史对文学史的认同 接续 摹仿和复制 写实主义的话语霸权操纵了1920 1940年文学最主要阅读和解释方式 1950年4月 将祖怡 中国人民文学史 突出人民性 民间性和爱国主义 1996年由复旦大学章培恒 骆玉明为主编写的三卷本 中国文学史 文学知识的重新界定 文学作品是一种情动人的东西 它是通过打动读者的感情 而使读者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 据此他们赋予了文学一个标准 那就是作品感动读者的程度 越是能在漫长的世代 广袤的地域 给予众多读者以巨大感动的 其成就也就越高 而且 越是这样的作品越能使读者在感动之余受到某些启发 领悟到某种哲理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人生态度 但这一切都是以读者受到强烈感动为前提的 作者以李白 将进酒 为例说明 这首诗的内容可用以下三点来概括 一 对于以喝酒为中心的享乐生活的赞颂和追求 适性而生 快乐优先 二 对个人才具的自信 对人 对自我强大生命力的自许 三 对人生短促的悲哀 对人生的眷恋与爱 另外他们也从三十年代批判过的普遍人性论且必须是具有鲜明的个人性方面确定进入文学史的作品 他认为社会形态不同 人性的发展史乃是 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 逐步向 人的一般性 重合的过程 自然这个过程仍未完成 何谓人性论 人性论是以人格为中心的探讨 它以命 道 性 德 心 情 才 材 等名词所代表的观念 思想 为其内容的 可以假定 人性的自身 是特殊与普遍的统一 因而一个人对自己个性的彻底把握 同时即是对宇宙 自然 社会的涵融 人性可以说是以不同的路径 孔子的克己 孟子的存心 养性 集义 养气 老子的 致虚极 守静笃 庄子的 堕枝体 黜聪明 从生理层面向生命内层的迫进 以发现 把握 扩充自己的生命根源 道德根源 见徐复观 中国人性论史 P409 人类由个人走向群体 由物质的缺失走向满足 但与之形成悖论是人类由最初面对自然时的惊恐和畏惧到群体力量的强大以致溶于群体而被群体所控制 人企求物质的满足并在不断滋生的欲望中被他所追求的满足物所异化 人成为物质的奴隶和技术的物 如何在类迷失的群体和泛滥的物欲中找回自我 重新找回栖居陆地上人的诗性意味和人性的光辉 恐怕是所有文学所要表现的 也是大部分文学史著作所要统摄的 工具理性 instrumentalreason 指科学技术由解放人的工具转化为奴役和毁灭人性的工具 工具理性根据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情况 认为人有统治自然界的极权主义欲望 把科技理性当作控制自然的工具 以技术进步 效率提高作为例行活动的准则 应用理性迫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 但随着科学技术对自然的征服和利用越来越有效 同时产生了双重的社会后果 一方面机器的进行导致对人的全面奴役 另一方面 生产工具越来越复杂化的精确化 使人愈益沦为机器操纵的对象 从而使个体的人主体出现危机 导致人性丧失和人的自我毁灭 P28录自 英 尼古拉斯 加汉姆 解放 传媒 现代性 关于传媒和社会理论的讨论 8 1997年由北京大学袁行霈主编的四卷本 中国文学史 这部文学史确立了文学本位的观点 即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 文学史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高度重视文学成为文学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 文学反映现实必要以唤起读者的美感而实现 文学史研究有几个层面 1 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 经济背景 2 文学创作的主体即作家 包括作家的生平 思想 心态等 3 文学作品 文学史的核心内容 4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 5 文学传媒 总之 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文学鉴赏是文学的一翼 文学传媒是文学的另一翼 所谓文学本位就是强调文学创作的这个主体及其两翼 随着市场经济磨合 探索和日趋成熟 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