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贝多芬百年祭.docx_第1页
2.贝多芬百年祭.docx_第2页
2.贝多芬百年祭.docx_第3页
2.贝多芬百年祭.docx_第4页
2.贝多芬百年祭.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贝多芬简介贝多芬 (1770-1827)是维也纳乐派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代表人物。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离法国国境不远的小城市-波恩。父亲是个宫廷乐团的男高间歌手,母亲是个厨娘。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很早已洞察儿子的音乐天份,为了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四岁即开始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贝多芬十一岁便辍学,专心在家学习音乐。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十三岁贝多芬已受雇于波恩剧场担任大键琴演奏者,正式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常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交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地位。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贝多芬一直在莫扎特与海顿的音乐中成长,以致开始创作时风格也酷似两位前辈。 作为维也纳的自由职业音乐家,他比莫扎特的处境顺利,但因个性关系备受痛苦。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迅速。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出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曾说:“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的专制主义对人类有用得多。”法国大革命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深深地打动了他,使他初步确定了当时最先进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他曾在自已的札记中写道:“自由!能有什么东西比它更是人们所需要的呢?”“我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在王座面前也不会背弃真理!”“在艺术界里,如同在一切伟大的创造里一样自由前进就是目标。”这就是贝多芬创作的誓言。他的创作实现了这些誓言,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实现了他的“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革命英雄主义理想。这集中地表现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等作品里,特别是第九交响曲宣告了贝多芬理想的目的全人类的团结友爱。乐圣贝多芬是最富于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是交响音乐,其中又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 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又各有特点。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两首小提琴与乐队浪谩曲等。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于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一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成为他的英雄年代。合唱曲有两部弥撒(C大调和D大调)、清唱剧基督在橄榄山、第九交响曲等。戏剧作品有歌剧菲德里奥、戏剧配乐爱格蒙特、斯泰芬王、雅典的废墟、芭蕾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等。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的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显著恶化和生活上受到痛苦,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和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而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既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他的九部交响曲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有极其独特的地位。这些交响曲可以比作一篇完整的大型交响叙事诗-描写英雄生活的长篇史诗。虽然没有故事情节借以联系起来,但它所揭示的是英雄的生活、活动和思想的各个方面,也即是英雄所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生活问题,例如:英雄和他的斗争、英雄和大自然、英雄和他的内心世界、英雄和人民等等。他的九部交响曲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萧伯纳简介一百多年前,一位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乐曲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逝去了。他,就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乐圣贝多芬。法国著名文学家、音乐史家罗曼罗兰称贝多芬为“胜利的普罗米修斯”。“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则称贝多芬为“反抗的化身”。萧伯纳不但是位出色的剧作家,还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在青年时,他就希望成为男中音,工作之余,他为明星报撰写了不少音乐评论。音乐拉近了贝多芬与萧伯纳的心灵距离。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萧伯纳发现了贝多芬钢琴曲与众不同的个性,那撞击、咆哮、怒吼的音乐深深吸引了他。在贝多芬逝世100年后的1927年,萧伯纳为自己崇拜的音乐家写下了这篇文章。萧伯纳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他支持妇女的权利,呼吁选举制度的根本变革,倡导收入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父亲是个没落贵族,母亲乡绅世家,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教育。萧伯纳年幼时,研究音乐理论的万达里尔李与他们合租了一幢房子。受这位研究音乐的邻居影响,萧伯纳迷恋上了音乐,13岁时,他就能用口哨吹出许多优秀歌剧的片段。1870年父母分居。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因家境困难,15岁的萧伯纳不得不辍学。为了维持生活,他进入都柏林的汤森地产公司当学徒。1884年9月,他听了美国进步和贫困一书作者亨利乔治的演讲,受到启发,从此开始注意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并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1884年改良主义的费边社成立,萧伯纳参加该社,并成为该组织者之一。发表长篇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19世纪的英国戏剧一蹶不振,萧伯纳嘲笑它们是迎合低级趣味的“糖果店”,他认为戏剧应该依赖对立思想的冲突和不同意见的辩论来展开。不过,当他听了评剧家朗诵了易卜生的剧本培尔金特后,感受到“一刹那间,这位伟大诗人的魔力打开了我的眼睛。”才开始对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安下心来研究易卜生的剧本,并写下了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一书,这部书在欧洲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易卜生的影响下,萧伯纳看清了戏剧这个武器,不仅能扫荡英国舞台的污秽,而且能倾诉自己对这个黑暗现实社会的不满,于是,他立志要革新英国的戏剧。萧伯纳为了批评的艺术,赞助威廉射手,并于1885年加入审查人员的波迈宪报。在其它期刊,包括戏剧评论(1885-1886年)、角(1885-1886年)、Pall购物中心公报(1885-1888年),他的署名是“金紫荆星章”。同年,他开始写长篇小说凯雪尔拜伦的职业和不合理的姻缘。开始和威廉阿杰尔合作从事戏剧创作。因没有取得协调一致,剧本最后搁浅。1888年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邀他参加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的业余演出。剧评家威廉阿切尔朗诵易卜生培尔金特一剧给他听,萧伯纳开始研易卜生。1891年发表关于易卜生戏剧创作的评论易卜生主义的精华。1892年正式开始创作剧本,他的第一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集,其中包括鳏夫的财产、华伦夫人的职业、荡子三个剧本;第二个戏剧集包含有武器与人等4部剧本;第三个戏剧集为清教徒而写的戏剧集包含魔鬼的门徒等3个剧本。他的戏剧果真改变了19世纪末英国舞台的阴霾状况,他本人也成为了戏剧界的革新家,掀开了英国戏剧史的新一页。1893年发表关于妇女问题的剧本荡子(又译好逑者)。1894年发表由鳏夫的房产、荡子、华伦夫人的职业三剧编成萧伯纳第一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集还发表了武器与人。从1895年到1898年,他的朋友弗兰克哈里斯的星期六评论中,他出色地指出维多利亚剧院舞台的现实和虚伪,被认为是戏剧评论家。1896年完成难以预料一剧,触及资产阶级家庭的瓦解问题。萧伯纳结了婚,婚姻改变了萧伯纳的一些生活习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戏剧的热爱,写出了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皮革多利翁、伤心之家、圣女贞德等大量优秀的作品。1897年康蒂坦和魔鬼的门徒两剧发表。康蒂坦武器与人风云人物难以预料四剧组成萧伯纳的第二个戏剧集愉快的戏剧集。魔鬼的门徒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三剧组成萧伯纳第三戏剧集为清教徒写的三剧本集,表达了作者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愤慨。萧伯纳关于音乐的著作获得了很大的知名度,因为它们是可以理解。他的音乐批评已经被收在音乐集里。萧伯纳倡导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戏剧,反感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公众。20世纪初,为了适应文学革命的要求,易卜生、史林堡、萧伯纳等的剧作在当时得到了比较系统的翻译引进,许多进步青年又受到“民主与科学”思潮的激荡,便以反对中国传统戏剧和已经商业化了的“文明新戏”、提倡“爱美剧”为口号,组成了戏剧研究机构和业余话剧团体,通过办报刊和小型演出,积极地推动了已趋消沉的话剧运动。在当时,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洪深就深受肖伯纳戏剧的影响。在1900年和1914年在英国出版的美国艺术家之间的爱,但它是写于1881年。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上流社会成员之间的闲聊和轻浮的氛围中,年轻的肖介绍了他对艺术的观点,浪漫的爱情和婚姻实用性,诚意。他认为,爱和婚姻安顿下来,但真正的天才的艺术家与他们的工作,以适应这种模式太消耗。在小说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物杰克欧文,一个音乐天才,有点疯了,完全失去了社交礼仪。从一个糟糕的开始,他上升到名气很大,是游览名胜,社会名流,尽管他不懈的生硬。1900年发表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萧伯纳论戏剧的文本中提到,他的作品和第一次演出可以找到完整的戏剧正文和序言。肖于1885年开始写作,鳏夫的房产是他的第一出戏,与评论家威廉阿彻合作,他提供的结构。后来阿彻决定,萧伯纳可以不写剧本,所以该项目被放弃。多年以后,萧伯纳又试了一次,并于1892年完成鳏夫的房产,独自发挥而没有合作。1903年发表阐述自然哲学思想的第一部作品人与超人喜剧与哲学。1907年发表历史剧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1908年发表关于家庭和婚姻问题的剧本结婚。20世纪10年代,萧伯纳是一个成熟的剧作家。1910年贵贱联姻芳妮的第一个剧本发表。新的工程,如Fanny的游戏(1911)和皮格马利翁(1912年),长期运行在大伦敦观众面前。萧伯纳允许音乐剧改编的武器的人(1894年),被称为巧克力战士(1908年),但他有一个对德国歌剧的意见。他坚持认为,没有他的话,所有的字符名称将被改变。虽然轻歌剧实际上是沿用萧伯纳的故事情节,特别是保持其反战的信息。萧伯纳的工作被证明是非常受欢迎的,其中包括在弗朗茨莱哈尔轻歌剧的基础上改编的皮格马利翁。他的部分戏剧形成的音乐剧的基础后,他最为著名的音乐剧我公平的夫人,被正式改编成电影剧本的电影版窈窕淑女。1914年发表论文战争常识谈,表明自己对战争的观点。萧伯纳的前途被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毫不妥协地反对,尽管招致公众以及很多朋友的愤怒。他的第一个完整的长片,战争后提出的,大部分是在伤心之家“(1919年)。出现了一个新的萧伯纳,他的智慧依然存在,但减少了对人性的信念。1917年写出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知识分子绝望情绪的剧本伤心之家。十月革命发生,萧伯纳是亚欧最早同情和拥护这一革命的进步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之一。1921年,萧伯纳完成回到玛土撒拉,从工作中的伊甸园开始,到成千上万年后的未来,它展示了萧伯纳的假设,“生命的力量”指导进化走向极致完美的试验和错误。肖宣布发挥的杰作,但许多批评者不同意。一个良性的的力量指挥进化的主题,再次出现在日内瓦(1938年)中,其中萧伯纳认为维持人类必须开发,以获得所需要的智慧和更长的寿命。同年,在英国共产党理论刊物劳运月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论文无产阶级专政。萧伯纳的话剧华伦夫人之职业在中国演出,这是提倡“西洋派”戏剧的一次重要舞台实践,但这次演出活动遭遇到了失败。失败的原因,除了演员的照本宣科,以及其他演出上种种破绽以外,也由于新的话剧运动还没有在陈陈相因的社会里扎根,话剧的倡导者还存在着脱离群众和民族特点的严重的倾向。其次是圣女贞德(1923年),这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更好的作品,比玛土撒拉。萧伯纳曾长期进行有关圣女贞德的写作,她于1920年的被册封,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激励。那场戏是一个国际性的成功,被认为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因。授奖称赞他的作品为“.理想主义和博爱的标记,其刺激的讽刺往往被注入了一个独特的诗意美“。这时,总理大臣戴维劳埃德乔治考虑建议授予萧伯纳爵位,萧伯纳拒绝。1925年,萧伯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把这笔约合8000英镑的奖金捐作创立英国瑞典文学基金会之用。1926年没有去斯德哥尔摩亲领诺贝尔文学奖。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他拍案而起,曾联合各国著名人士发表宣言,严厉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