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Ⅰ) 作业.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Ⅰ) 作业.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Ⅰ) 作业.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Ⅰ) 作业.doc_第4页
人教版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Ⅰ) 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八)(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以山貌雄伟和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为世界罕见的动物基因库,其中白鹇由80年代初的几百只增加到现在的一万多只,该保护区白鹇数量上升一定会导致() 【导学号:77782178】a种群基因库增大b基因突变频率提高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基因产生定向突变a种群数量增多,种群的基因库将增大;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其突变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和种群数量无关;种群数量增大,在外界环境条件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2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b基因频率越大,突变率越高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会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d自然选择会使原来同一种群的基因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b某种基因占某个种群中该基因和其等位基因的比例,叫作基因频率,故a正确;突变率一般是不变的,b错误;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故c正确;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故d正确。3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基因库的组成c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由于不同个体之间在基因上具有差异,所以不可能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a正确、c错误;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基因库不会因个体死亡而消失,会代代相传,b正确;可遗传的变异均可能改变基因库的组成,d正确。4在某一种群中,经过调查得知,隐性性状约占(等位基因用a、a表示)9%,那么该性状的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分别约为()a0.9、0.82b0.36、0.55c0.49、0.42d0.18、0.73c已知隐性性状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9%,那么a基因的频率为0.3,则a基因的频率为10.30.7。在理想的状态下,运用遗传平衡公式进行计算:aa的基因型频率为0.70.70.49;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70.30.42,c正确。5某一自由交配的昆虫种群,控制昆虫某性状的不同基因型及相应个体数目分别是aa77,aa94,aa29。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导学号:77782179】a该昆虫种群a的基因频率为0.62,a的基因频率为0.38b如果若干代后a基因频率不变,则说明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c种群自由交配的结果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基因型频率不改变d若下一代有500个个体,则杂合子约有236个ca的基因频率是0.62,a的基因频率为0.38,因此若下一代有500个体,则杂合子(aa基因型)的个体约有20.620.38500236(个),a、d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b项正确;种群自由交配的结果是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不发生变化,c项错误。6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种群中的个体之间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d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在整个生物界是非常普遍的,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对生物进化极其重要,a项正确;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b项正确;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由于自然选择作用,与该环境有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而与该环境无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不改变,c项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项错误。7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77782180】a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接受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c该地区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ss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d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频率增加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a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故b正确。ss个体对应的表现型为黑色,适应环境,通过选择,其基因型频率增加,故c错误。通过自然选择,s基因的频率增加,故d错误。8如表所示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年份项目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a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适应新环境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一定为0.18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性状的选择实现的c由表中数据可知,a的基因频率不断减小,a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加,由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故判断该生物发生了进化。由于a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加,则a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可能适应新环境;理论上,1970年该种群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0.900.18,但如果个体之间不能自由交配,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不一定是0.18;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性状的选择实现的。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少c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但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通过遗传能使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c正确;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d错误。10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不发生_、不发生_、没有迁入和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和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解析a的基因频率为0.4(1/2)0.30.5,a的基因频率为0.5。根据遗传平衡理论,aa的基因型频率为(0.5)20.25。若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为aa0.30.4(1/4)0.4,aa0.4(1/2)0.2,aa0.30.4(1/4)0.4。如果子一代同样进行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则子二代中基因型频率为aa0.40.2(1/4)0.45,aa0.2(1/2)0.1,aa0.40.2(1/4)0.45。因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答案(1)0.5(2)足够大基因突变(或突变)自然选择0.25不会(3)0.40.20.4会冲a挑战练11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导学号:77782181】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且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b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c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变异的利与害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a错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错误;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是生物进化的根本来源,c正确;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而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决定于自然选择,显性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频率增加的快慢取决于哪种性状表现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d错误。12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某兔群中雌兔的基因型及其频率为ff(30%)、ff(60%)、ff(10%);雄兔的基因型及其频率为ff(20%)、ff(40%)、ff(40%)。假设该兔群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且后代生活力一致,则子代中()a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bff基因型频率为52%cf基因的频率在雌兔中为60%、在雄兔中为40%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不同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子代基因型频率改变不能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错误。由题意可知,雌兔的基因型频率为ff(30%)、ff(60%)、ff(10%),雌兔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是f30%(1/2)60%60%,f10%(1/2)60%40%;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为ff(20%)、ff(40%)、ff(40%),雄兔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是f20%(1/2)40%40%,f40%(1/2)40%60%。因此自由交配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ffffff(60%40%)(60%60%40%40%)(40%60%)24%52%24%,b正确。自由交配后子代的基因频率为f24%(1/2)52%50%,f50%,因此子代中f基因的频率在雌兔、雄兔中相同,均为50%,c错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同一种群中雌雄个体进化方向相同,d错误。13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低,在5%以下,到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_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_。(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9世纪时,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中的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_。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中的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经过长期的_,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有利变异则逐渐_,从而使种群的_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决定的。解析(1)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突变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19世纪,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桦尺蠖体色浅的个体更易适应环境,故种群浅色基因s的基因频率变化趋势是增加(或上升)。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桦尺蠖体色深的个体更易适应环境,故种群深色基因s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增加(或上升)。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的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答案(1)基因突变原始材料(2)浅色桦尺蠖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或天敌)所食桦尺蠖的栖息环境变黑,浅色个体容易被鸟类(或天敌)所食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淘汰积累基因频率自然选择14寄生在某种鸟的羽毛中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1)若某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的基因频率为_。(2)请预测以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将该变化在下面的坐标图中以曲线的形式表示出来(标明基因,绘出大致趋势)。(3)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个观点,选取若干只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a、b、c三组,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本实验应如何操作以实现对自变量的控制?_。实验结论:_。解析(1)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