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试油总结报告 QB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企业标准Q/TLM完井试油总结报告编写规定及格式xxxxxxx发布xxxxxxx实施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发布目次前言1范围-()2引用标准-()3完井试油总结报告的组成-()4完井试油总结内容编写-()5附表-()6附图-()7附件_试油井史-()8要求-()前言本标准从2000年11月制订生效之日起开始执行;本标准由塔里木油田公司技术监督处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桂珍;本标准委托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井筒技术部负责解释。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完井试油总结报告编写规定及格式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完井试油总结报告的格式、内容及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塔里木油田所有试油作业的井。 2、引用标准 3、封面和目录3.1封面内容及规格(见附录AA1)3.2扉页内容及规格(见附录AA2)3.3目录内容及规格(见附录AA3) 4、完井试油总结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完井试油总结由三部分组成 1、完井试油文字总结部分 2、附表和附图 3、附件井试油井史 5、完井试油文字总结部分编写内容及格式51概况5.1.1井别;5.1.2所处的地理位置、构造位置;5.1.3简述钻探目的完钻层位、钻井完井方式、目的层岩性;5.1.4简述试油设计、试油依据、试油目的、试油日期、施工队伍;5.1.5简述试油情况中测、完井测试情况及试油主要成果;5.1.6简述试油工艺技术特征包括测试工艺、方式、新技术运用,各项作业成功率;5.1.7简述试油其它作业情况;5.1.8简述试油资料录取及质量评价;5.1.9注明试油结束完井方式;5.1.10简述工程大事纪要。 5.2地质概况5.2.1描述本井地质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图、圈闭构造情况、钻遇地层及其主要特点5.2.2简述目的层生、储、盖情况5.3试油依据5.3.1钻探目的5.3.2全井油气显示情况,附油气显示分布统计表5.3.3试油依据,见试油层位讨论表(见附录AA6-表1)54中测、完井试油施工简况及测试成果5.4.1施工简况A.简述试油前井身结构、固井质量、试油设计及目的。 B.叙述试油层序、层位、井段、厚度、岩性、钻井中油气显示情况、及测井录井资料,中测井详细叙述测试井段井径、岩性情况。 C.井眼准备,通井工具及型号,实探人工井底深度,若遇阻说明遇阻深度、压力。 压井液类型、密度、氯根、循环深度、泵压、排量、及出口液性变化情况、漏失量等。 D.射孔情况射孔方式、射孔枪弹型、孔密、实装弹、发射率、射孔后油气显示情况。 E.测试日期、测试方式、测试工具、类型、工具下深、坐封位置、控制压差、掏空深度、加垫类型、密度、氯根。 5.4.2测试成果详细叙述测试开关井时间,产液状况、压力变化等,若为自喷井,则以求稳的产量为主,实测油嘴、孔板以及求产稳定时间,日产、折日产及其液性,油压及井底压力变化情况;对于非自喷层,实测产量可根据回收液量计算平均产量,或根据流动曲线折算相应流动压力下的产量。 反循环回收液面深度及高度,液性和体积。 起出测试工具后放样压力、油气水样量、泥浆量及液性。 如果测试期间取PVT样,应注明取样数量、压力等。 5.4.3试井分析综合现场资料录取进行成果解释分析,并附有电测图、压力历史曲线,双对数图、霍纳分析图等。 5.4.4测试定产按照“油(气)层工业油(气)流标准及试油结论规定”对测试层做出测试结论并下步建议。 5.4.5其它作业5.4.5.1若下桥塞须写明桥塞规格型号、送入方式、下入深度、丢手泵压、桥塞封位、下探位置、试压情况。 5.4.5.2若进行酸化作业,综述本层酸化目的,井段、层位及岩性,酸化管联柱结构及位置,酸液类型、浓度及用量,低压替酸时间及泵压,高压挤酸时间、泵压(最高、最低、一般),排量(最高、最低、一般),挤入地层的酸液总量,前置液及顶替液性质及用量,挤入地层总液量,候酸反应时间及井口压力变化情况,酸后排液求产情况,排液总量及液性,定产情况。 酸后认识及评价。 下步建议。 若加液氮,写明加入量。 5.4.5.3若进行压裂作业,综述本层压裂目的,井段、层位及岩性,压裂管柱结构及位置,测试压裂情况、地层破裂压力、压裂施工中配制压裂液名称、性质、总液量,加支撑剂的时间,泵压、排量,加支撑剂量,混砂比及携砂液用量,顶替时间,泵压、排量,顶替液用量,平衡压力,排液情况,求产情况,压后曲线分析及评估认识。 下步建议。 5.4.5.4若进行替喷须写明替喷时间,替喷方式,替喷液类型及性能,替喷深度,替喷泵压及排量以及相应的油套压力,替入总液量,替喷过程中出口液性变化情况。 5.4.5.5若抽汲、诱喷须写明诱喷时间、方式,诱喷物性质,诱喷喷势及喷出量,井下管柱结构及深度。 抽汲时间、方式,次数、动静液面。 5.4.5.6气举排液求产须写明气举时间,气举方式,管柱结构,气举压力,气举次数,排液总量,气举的气体性质,用气总量。 5.4.5.7若注水泥塞须写明注灰塞管柱深度,注水泥浆时间、密度、注入量,反洗井液用量、反洗井深度、时间、反洗浆面、,上提管柱深度,候凝深度,关井候凝时间,实探水泥面位置,试压结果。 5.4.5.8其它施工作业描述。 5.4.5.10试油完井A、必须按不同的完井方式填写,若下完井管柱必须填写入井工具结构、尺寸、下入深度;B、若打水泥塞,注明灰塞长度,灰面高度,若下桥塞注明封位。 C、必须填写完井时井口装置,井内的液体类型、密度。 55综合评述(见附录AA8)5.5.1地质分析5.5.1.1叙述全井试油情况试油起止日期、试油设计完成情况及临时改变措施,试油层数,完成地质层,测试成功率,获得油气层。 5.5.1.2结合各层试油资料和邻井试油情况,进行全井试油地质认识,包括压力温度系统分析、储层分析、各层流体性质分析、产能分析等并附有相关的图片。 5.5.1.3储层改造效果评价。 5.5.2试油工艺评价及特点5.5.2.1试油工艺5.5.2.2经验总结与教训5.5.3时效分析:生产时间及试油效率5.5.4试油建议提出该井试油存在问题,并提出各种建设性意见。 5.5.5问题讨论。 提出对本井解释、技术等方面有异议的问题供大家讨论。 6.附表及附图6.1附表1一基本数据表(见附录A表1)6.1.1井号按油田公司定的名称名命。 6.1.2地理位置该井所处省(自治区)、市(自治州)、乡、自然村。 6.1.3完钻层位按实际完钻井深、层位填写。 6.1.4补心高度按钻井交接书数据填写,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 6.1.5钻井液:填写钻井中所用泥浆体系。 6.1.6性能填写钻井液密度,氯根、粘度、切力,小数点后保留2位。 6.1.7油补距按钻井交接书中数据填写,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 6.1.8人工井底填写完井时井底深度,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 6.1.9井深结构6.1.10钻头尺寸按出厂外径填写,单位mm,保留整数。 6.1.11深度按下井次序填写不同外径及不同类型钻头所达的井深,单位m。 6.1.12套管尺寸按出厂外径填写,单位单位mm,保留整数。 6.1.13下入深度按下井次序填写不同外径及不同类型套管下井深度,单位m。 6.1.14水泥返高A、表层套管填写是否返至地面;B、技术套管、油层套管、尾管填写声幅测井测得的水泥返深,双级固井填写水泥封固井段,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1位。 钢级、壁厚按出厂规定填写。 6.1.15固井质量填写目的层固井质量情况(合格、不合格)。 6.1.16地层分层数据A、底界深度根据1500录井综合图地层分层填写底界深度,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1位。 B、厚度根据1500录井综合图地层分层填写,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1位。 6.1.17最大井斜、深度、方位填写全井所测斜点中,斜度最大的一点或几点的深度、斜度、方位。 深度单位m,保留整数,斜度、方位,单位(),斜度保留1位小数,方位保留整数。 6.1.18承包作业队伍按表所示填写乙方单位名称及队号。 6.1.19备注填写该井特殊情况及表中未列出的内容。 6.2附表2-测井解释成果表(见附录A表2)6.2.1根据测井解释站提交的正式解释成果,分别填写层系、层位、深度井段、厚度、伽玛、密度、中子孔隙、声波时差、深电阻率、浅电阻率、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泥质体、解释结论。 6.2备注:填写须说明的情况。 6.3附表3-油气显示综合表(见附录A表3)6.3.1序号、层位、井段、厚度、岩性填写同上;6.3.2钻时按钻井总结填写6.3.3气体参数:包括全烃含量、比值、气体含量气测解释结果按地质总结填写6.3.4钻井液出口参数、钻井液显示按钻井总结中泥浆变化填写6.3.5地层压力系数按钻井总结填写6.3.6油气岩心情况按地质总结岩心和岩屑录井对应油层井段的岩性的含油级别填写6.3.7测井解释若电测解释将射孔井段分成几段来解释,或分小段填写,若将小段按射孔大段填写时,电阻率、孔隙度、饱和度取最大值和最小值6.4附表4-中测、完井试油成果数据表(见附录A表4)6.4.1序号、层位、井段要求同上。 6.4.2厚度填写实际射孔厚度。 6.4.3层数填写测试层数。 6.4.4射孔数据A、射孔时间填写具体射孔时间,年、月、日;B、方式填写射孔作业方法传输、电缆;C、枪型按厂家型号填写;D、孔密按射孔枪的种类填写;E、孔数填写实际射孔孔数;F、压井液类型填写压井液的体系;G、密度填写测量的密度。 6.4.5测试日期填写测试起止日期,年、月、日。 6.4.6测试器类型填写测试仪器型号。 6.4.7测试类型填写测试方式,常规、联作。 6.4.8坐封位置封隔器座封深度,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1位。 6.4.9人工井底填写测试时井底深度,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1位;井底类型填写井底情况,桥塞、水泥塞。 6.4.10水垫高度、体积、氯根填写测试时加入井中垫水的高度,折合体积,及加入垫水的氯根,高度单位m,体积单位m3,氯根单位mg/l。 6.4.11控制压差填写测试时控制管柱的内外压差。 6.4.12时间填写测试初开、初关、二开、二关、终开、终关的时间,单位min,保留整数。 压力计下深填写测点压力计下深深度,单位m,保留2位数。 6.4.13压力卡片读数填写测试成果读取得A、B 1、C 1、D 1、B 2、C 2、D 2、B 3、C 3、D 3、E值。 6.4.14地层参数有效渗透率、地层系数、流动系数、堵塞比、堵塞比引起压力降、表皮系数、实测产液指数、理论产液指数、研究半径、异常距离、井筒储集系数均按测试报告成果计算值填写6.4.15回收量填写试油测试中累计回收的油、气、水或混合液的量,单位m3,保留2位数字。 6.4.16井下取样数据A、取样深度填写取样器入井取样的井深。 单位m,保留2位数;B、放样压力填写取样器现场放样时压力。 单位MPa,保留2位数;C、油、气、水、泥浆取样器中取得的油、气、水、泥浆的量,单位m3,保留2位数;6.4.17压力A、油管压力、套管压力填写测试求产稳定时井口压力和套管压力。 单位MPa,保留2位数;B、地层压力、流动压力填写测试成果报告中所推算得计算结果。 单位MPa,保留2位数;C、生产压差填写静压与流压的差值;D、压力系数填写测试成果报告中所推算得计算结果;6.4.18工作制度填写测试求产时油嘴尺寸,单位mm。 保留4位数。 6.4.19产量填写测试求产中折算的油、气、水或液的日产量,单位m3/d,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6.4.20采油指数6.4.21日产能力6.4.22结论填写本层最后测试结论,按测试成果报告填写。 6.4.23实测温度单位,保留1位小数。 6.4.24油分析A、密度相对密度,保留4位数;B、粘度单位mpa.s,保留1位数;C、凝固点、初馏点单位,保留1位数;D、含硫、含蜡、胶质沥青、含水用百分数表示,保留整数。 6.4.25气分析A、密度相对密度,保留4位数;B、甲烷、乙烷、丙烷、其它、氮气、二氧化碳用百分含量表示,小数点后保留2位;6.4.26水分析A、氯根、总矿化度。 分别填写压井液、取样器、回收水的氯根、总矿化度单位,mg/l,保留整数;B、水型用化学符号表示。 6.4.27备注填写本屋测试的主要和需补充的内容。 6.5附表5-取样器取样综合数据表(见附录A表5)6.5.1填写全井各层测试取样数据,如没取样或没有取到样需特殊说明6.6.2填写数据标准参照附表4的要求6.6附表6-酸化数据表(见附录A表6)6.6.1井段按实际施工井段填写,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6.6.2厚度按实际施工厚度填写,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层数填写施工作业层数。 6.6.3施工日期填写年、月、日6.6.4作业液A、酸液液性/浓度填写施工所用酸液的类型,配制的浓度,浓度单位%,小数点后保留1位;用量填写施工用酸液量,单位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B、顶替液液性/浓度填写施工所用顶替液的类型,配制的浓度,浓度单位%,小数点后保留1位;用量填写施工用顶替液量,单位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6.6.5总量填写施工所用液体总量,单位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6.6.6挤入地层总量填写酸化施工挤入地层的意液量,单位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6.6.7井筒容积填写井筒实际容积,单位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6.6.8破裂压力填写施工中地层破裂的压力,单位MPa,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 6.6.9泵压填写施工中泵压的变化情况,最大、最小,平均,单位MPa,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 6.6.10排量填写施工中泵排量的变化情况,最大、最小,平均,单位L/S,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6.6.11吸收指数填写施工中地层吸收液体的情况,最大、最小,平均,单位l/s.MPa,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6.6.12施工效果评价对本层酸化施工有效率做出定论。 6.6.13排出液量酸化后累计排出的液量,单位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余留地层液量酸后未排出地层的液量,单位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6.6.14酸化效果对比表其项目内容的填写均参照上表的要求。 6.7附表7-压裂数据表(见附录A表7)6.7.1层序、层位、井段、厚度、层数,施工日期的填写要求6.5表。 6.7.2管柱:填写下入压裂的深度,单位:m,小数点后保留2位。 6.7.3压裂方式:填写压裂工艺的类型。 6.7.4压裂液性质:A、类型:填写压裂液的所属的体系;B、总量:填写配制的压裂液总量,单位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C、密度:填写压裂液实际测量的密度,单位:g/cm3,小数点后保留3位;D、粘度:填写填写压裂液实际测量的粘度,单位:MPa.s,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6.7.5井筒容积:填写井内的容积,单位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6.7.6支撑剂性质:A、类型:填写支撑剂的种类;B、粒度:按出厂的标准填写;C、相对密度:按出厂实际测量值填写;6.7.7挤入量:分别填写实际注入井筒的前置液、携砂液、顶替液的液体的总量,单位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6.7.8加砂总量:填写加入地层砂的量,单位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6.7.9含砂比:填写压裂中加入砂和液体的比值,单位kg/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6.7.10泵压:填写施工中泵压的变化情况,最大、最小,平均,单位MPa,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 6.7.11排量填写施工中泵排量的变化情况,最大、最小,平均,单位l/s,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6.7.12破裂压力:按施工公报填写,单位MPa,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 6.7.13压入地层液量:施工中压入地层的总液量,单位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排出地层液量:压裂后累计排出的液量,单位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6.7.14压入地层砂量:施工中压入地层的总砂量,单位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排出地层的砂量:压裂后累计排出的砂量,单位m3,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6.7.15压裂效果对比表:填写要求同上表。 6.8附表8-原油分析表(见附录A表8)6.8.1密度相对密度,保留4位数;6.8.2粘度单位mpa.s,保留1位数;6.8. 3、凝固点、初馏点单位,保留1位数;6.8. 4、含硫、含蜡、胶质沥青、含水用百分数表示,保留整数6.9附表9-天然气分析(见附录A表9)6.9.1密度相对密度,保留4位数;6.9.2甲烷、乙烷、丙烷、其它、氮气、二氧化碳用百分含量表示,小数点后保留2位;6.9.3临界温度6.9.4临界压力6.10附表10-地层水分析表(见附录A表10)6.10.1氯根、总矿化度。 分别填写压井液、取样器、回收水的氯根、总矿化度单位,mg/l,保留整数;6.10.2水型用化学符号表示。 6.11附表11-高压物性取样成果表(见附录A表11)高压物性实验室提交的成果填写6.12附表12-试油工序进程表(见附录A表12)内容包括序号、工序、井段、起至日期、施工简况 7、附图的填写要求及格式7.1附图1-构造单元图7.1.1地区地震反射图7.1.2坳陷二级构造单元及露头分布图7.1.3偏移剖面7.1.4地区地震反射层构造图7.2附图2-井试油前井身结构示意图7.2.1图的内容主要包括钻井井深、各层套管下入深度与水泥返高情况。 7.2.2标明井底深度。 7.3附图3-井完井身结构示意图7.3.1图的左面对应表明各层试油主要成果,层序、层位、试油井段、结论。 7.3.2图的右面主要表明试油后井内情况,桥塞类型、位置,井内液体。 7.4附图4各层原始压力卡片图8附件1-井试油井史8.1试油井史是一口井重要的试油原始资料,由试油监督负责按附录A-附件1的格式每项填写,并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如总包井则由总包井方填写,试油监督负责检查验收。 8.2试油井史中的工程记录按试油时间和工序的顺序填写,内容包括试油井各项作业基础数据,施工作业内容,录取得资料,井下工具,复杂情况及处理等。 8.3试油井史中各项数据保留的小数位数和单位参照本标准附表中相应的填写方法。 8.4设备、器材型号(代号),凡有国际、部标的,一律按标准填写8.5一律用钢笔正楷字填写,必须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图表清晰,文字简练8.6试油井史在总结报告中采用原件复印的方式,作为附件存档。 8.7填写内容格式见附录中的附件 19、要求9.1试油总结报告是一口井完井后最全面、最重要的试油资料,施工报告由负责现场试油作业的试油监督编写,经过试油资料分析后,最终形成正式的总结上报各单位。 9.2试油监督在完井后一个月内上交井筒技术部施工总结,再经过相关单位一个月的分析总结,在完井后两个月内提交正规报告。 9.3上交的试油总结、试油井史、附表附图中的数据必须三对口。 附录AA1塔里木盆地_凹陷_构造_井试油总结报告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附录AA2塔里木盆地_凹陷_构造_井试油总结报告编写审核验收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2000年7月附录AA3目录 一、概述() 二、地质概况()构造特征简述()地层发育情况简述()生储盖层分布及组合特征() 三、试油依据()钻探目的()油气显示()试油依据和目的() 四、中测、完井试油施工简况及测试成果() (一)施工简况() (二)测试成果() (三)试井分析() 四、综合评价() (一)地质分析() (二)工艺评价与经验教训() (三)时效分析() (四)合理化建议() (五)问题讨论() 五、附表 1、基本数据表() 2、测井解释成果表() 3、油气显示综合表() 4、中测、完井试油成果数据表() 5、取样器取样综合数据表表() 6、酸化施工数据表() 7、酸化结果对比表() 8、压裂施工数据表() 9、压裂结果对比表() 10、油分析总表() 11、气分析总表() 12、水分析总表() 13、高压物性取样成果表() 14、试油工序进程表() 六、附图 1、地区地震反射图() 2、坳陷二级构造单元及露头分布图() 3、偏移剖面() 4、地区地震反射层构造图() 5、试油前井身结构图() 6、完井井身结构图() 7、原始实测压力卡片图() 七、附件 1、_井试油井史()附录A 一、概述附录A 二、地质概况附录A 三、试油依据附录A表1_井试油层位表序号井段层位厚度岩性录井气测资料测井资料试油目的井段TG%C1%C2%C3%Ic4%nC4%井段m深电阻空隙度%含油饱和度%解释结论附录A 四、中测、完井试油施工简况及测试成果附录A 五、综合评述附录A附表1附表1基本数据表井号地理位置井别构造位置井位坐标X海拔高度地面井口类型Y补心开钻日期完钻日期完井方法完钻深度完钻层位补心高度钻井液油补距性能人工井底井身结构地层分层数据钻头尺寸深度(m)套管尺寸下入井深(m)水泥返高钢级壁厚(mm)固井质量层位底界深度(m)厚度第四系上第三系库车组(N2k)康村组(N1-2K)吉迪克组(N1J)下第三系最大井斜深度(m)方位白垩系(K)侏罗系J3q J2qk承包作业队伍钻井队试油队J2qz测试队流程队J1y射孔队酸化队J1a下桥塞压裂队三叠系(T3t)监督地质工程备注附录A附表2井测井解释成果表附表2测量日期测量井段解释日期解释井段层系号(m)(m)API g/cm3隙度%us/ft层深度层段厚度伽玛密度中子孔波时差深电阻率m浅电阻率m渗透率md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泥质体积%解释结论备注附表3油气显示综合表层序位段m m占定名岩屑%果数率/m层井厚度岩性含油岩屑钻时min/m气体参数气测解释结液出口参数钻井液显示地层压力系荧光显示含油气岩心长度井壁心颗浸泡测井解释综合解释全量(全烃)含量%比值气体含量%电阻导密度温度粘度s钻井液体积变化量m3油花%气泡%颜色级别饱和油含油油浸油斑油荧光含气含油荧光不含油时间d层位井段电阻率m波时差zls/ft自然伽玛API中子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解释结果最大一般基值C1C2C3IC4NC4附录A附表4附表4_井试油成果数据表层位层序井段厚度/层数试油日期岩性及油气显示压井液类型密度氯根液垫高度掏空高度控制压差射孔方式枪型孔密/总孔数人工井底测试方式座封位工作制度油嘴/孔板或液面位置产量气日产量m累产量m压力与温度MPa/油压套压压力计下深m生产压差试井解释渗透率(10堵塞比油气水化验分析3气相对密度甲烷%乙烷%电测解释试油结论油日产量m累产量m水静压流压压力系数地层温度温度梯度-3m)表皮系数探测半径m油密度g/cm粘度mPa.s凝点水密度g/cm3氯根mg/L水型3/d33/d3日产量m累产量m3/d3附录A附表5附表5井取样器数据综合表层位层序段力测试井放样压油量气量水量混浆氯根水密度水型油密度油粘度凝固点气相对甲烷硫化氢备注附录A附表6附表5井酸化施工数据表层序层位井段厚度层数施工日期作业液总量挤入地层液量井筒容积泵压最小-平均最大排量最小-平均最大吸收指数最小-平均最大施工效果评价排出液量余留地层液量酸液顶替液液性浓度用量液性浓度用量附表6酸化结果对比表岩性电测解释酸后工作制度油气水酸前求产压力累计主要参数采油指数试油结论结论日产量井口流动期间压力上升值静压压差油气液表皮系数渗透率附录A附表7附表7井压裂施工数据表层序层位井段厚度施工日期裂方式类型压压裂液挤入地层液量井筒容积泵压最小-平均最大排量最小-平均最大含砂比最小-平均最大施工效果评价排出液量余留地层液量压入砂量排出砂量层数压裂液支撑剂相对密度类型加砂量粘度密度附表8压裂结果对比表岩性电测解释压后工作制度油气水压前求产压力累计主要参数采油指数试油结论结论日产量井口流动期间压力上升值静压压差油气液表皮系数渗透率附录A附表8井原油分析表附表8序号井段(m)密度20(g/cm3)密度50(g/cm3)运动粘度(mm2/s)动力粘度(mpa.s)含水量%含盐量mgNacl/L含砂%开口闪点凝固点残碳%灰份%含硫量%酸值MgKOH/g含蜡量%胶质%沥青质%初溜点初溜点100%初溜点160%初溜点200%初溜点260%初溜点300%取样位置取样日期分析日期备注附录A附表9井天然气分析结果表附表9序号井段(m)层位甲烷体积%乙烷体积%二氧化碳体积%丙烷体积%异丁烷体积%正丁烷体积%异戊烷体积%正戊烷体积%2-甲基戊烷体积%3-甲基戊体积%正已烷体积%氮气体积%空气体积%计算分子量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相对密度取样位置取样日期分析日期备注附录A附表10井水分析结果表附表10序号井段(m)层位颜色气味透明度密度(g/cm3)C03HCO-3(mg/L)CL-(mg/L)SO2-4(mg/L)2-(mg/L)阴离子总量(mg/L)Ca2+(mg/L)Mg2+(mg/L)K+Na+(mg/L)阳离子总量(mg/L)总矿化度(mg/L)B3+(mg/L)Fe2+(mg/L)Fe3+(mg/L)F_(m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位合同和认购协议
- 转让房屋贷款合同协议
- 追回欠款协议书范本
- 水电开孔协议书
- 车辆免责协议书范本
- 送菜防疫协议书模板
- 车安全合同协议
- 车辆买卖中介合同协议
- 跟物业合作合同协议
- 邮政快递外包合同协议
- 2023年《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管理手册》
- 宾馆行业信用评价规范
- 2023北京朝阳区初三二模英语试卷及答案
- 达美乐比萨线上整合营销规划方案
- 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2023年安徽省中考生物总复习二轮专题:科学探究创新题(有答案)
- 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
- YY/T 1778.1-2021医疗应用中呼吸气体通路生物相容性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 GB/T 4955-2005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
- GB/T 37078-2018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