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卷第1期 2007年2月 同 济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Tongji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 Section Vol 18 No 1 Feb 2007 收稿日期 2006 9 20 基金项目 本文写作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 05JC750 47 99015 作者简介 耿纪永 1974 男 河南信阳人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 具体考证可参见钱学烈 寒山拾得诗校评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8年 第25 30页 钟玲和奚密的论文分别参见 寒山诗的流传 叶维廉等著 中国古典文学比较研究 台北 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77年 第161 183页和 寒山译诗与 敲打集 郑树森主编 中美文学因缘 台北 东大图书公司 1985年 第165 193页 翻译与生态思想 重读斯奈德译寒山诗 耿纪永 同济大学 外国语学院 上海200092 摘 要 美国生态诗人加里 斯奈德因热爱中国文化并翻译了唐代诗僧寒山而为中国研究者所熟知 斯 奈德对寒山诗的翻译一方面体现了他关注地方感和生态区域的生态思想 同时塑造和修正了他生态思想中的 某些方面 如荒野观念 并成为他融合佛禅与生态观念的开端 关键词 翻译 寒山诗 加里 斯奈德 生态 佛禅 中图分类号 H315 9 I04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3060 2007 01 0090 05 1984年10月 一位受中国作家协会邀请访 华的美国诗人 来到位于苏州的寒山寺 与唐代 诗人张继唱和 为呼应张继诗中的 姑苏城外寒 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唱和之作 在枫桥 边 也写了钟声 Where Zhang Ji heard the bell The stone step moorings Empty Lapping water And the bell sound has travelled Far across the sea 形象地表达了中国文化跨越大洋 太平洋 远传美国 这位陶醉于远传钟声的诗人就是加 里 斯奈德 Gary Snyder 他此次前来苏州寻访 心仪的诗僧寒山的足迹似乎有些不知就里 因为 据专家考证 卜居今浙江省境内天台山的诗僧 寒山并未到过苏州的寒山寺 然而这并不会影 响斯奈德对寒山的热爱与景仰 早在二十世纪 五十年代斯奈德就开始研读并翻译了寒山诗二 十四首 尽管比著名汉学家阿瑟 威利的二十七 首译诗稍晚 又远不如此后的华生和亨利克译的 多 华生选译100首 亨利克为全译 斯译本的 影响却最大 引起的讨论也最多 寒山诗何以能在美国大行其道 斯奈德为何 选择了目前这二十四首寒山诗一直是研究者关 注的一个热点 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来自于两位 海外中国学者钟玲和奚密 在 寒山诗的流传 一 文中 钟玲深入分析了寒山诗与二十世纪五十年 代美国社会风尚 尤其是与垮掉一代的契合 学禅风尚 寻求 群众英雄 等 奚密更具体地分 析了斯奈德对二十四首寒山诗的选取 认为除了 客观因素 如 某些诗最具代表性或普遍被认为 是佳作等等 这种择取还反映了译者本身的文 学倾向和欣赏角度 即是说这组诗所体现出的寒 山的心路历程 正合斯奈德本人的悟道过程 这 些看法自有其道理 但我们认为还有一个向度应 该考虑并引起重视 就是斯奈德的生态哲学观对 其翻译的影响 以及寒山诗的翻译又如何修正了 他的生态思想 从而使得翻译本身成为斯奈德融 合佛禅和生态观念的开始 据笔者所知 对于斯奈德如何选择了寒山诗 的详细可信的记述是斯奈德自己的一段自述 陈问我想在他的 中国诗歌 讨论课上做点什 么 我说我想选一个佛教诗人 他想了一想说 1994 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1期耿纪永 翻译与生态思想 你选寒山如何 你会发现他特别有趣 因为他 更多地用口语写诗 比同时代的大多数诗人都多 得多 我说 好的 然后就去了位于度然楼 Durant Hall 的东方图书馆借来了寒山诗 McNeil 54 从表面上看 直接的动因似为斯奈德 对佛禅的热爱和陈世骧的推荐 然而 1991年在 为 一轮孤月下 当代美国诗歌中的佛教 一书所 写的 导言 中 斯奈德说 我对创作的兴趣把我 领进20世纪现代派和中国诗 我对大自然和荒 野的思考把我带进道家学说 然后带进禅宗 我 对禅宗日益长进的领悟也与发现中国山水画交 织在一起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跟从彼得 布 德堡和陈世骧学习古汉语 从陈教授的讲座里 我知道了诗人寒山 并且作了一些翻译 John2 son 它存在于 俗世 与 出 世 沉迷 与 悟道 之间 而这对比的状态又 可分为两种 一是寒山本身经历的两种心境的差 异 一是得道后的寒山与庸夫俗子间的对比 奚 密171 这个 对比 的结构其实就是入寒山前 与入寒山后两个阶段的对比 作为地方的 寒山 成为转折点 关键点 入寒山前是 俗世 和 沉 迷 入寒山后是 出世 和 悟道 斯奈德第十 二首译诗即是对这一转折点的描述 出生三十年 常游千万里 行江青草合 入塞红尘起 炼药空求仙 读书兼咏史 今日归寒山 枕流兼洗耳 此诗大概为寒山初隐天台山时所作 诗人回 19 为行文方便 后文引用斯奈德作品使用缩略形式 Earth House Hold EHH Riprap The Gary Snyder Reader GSR The Old Ways TOW The Practice of the Wild PW The Real Work TRW 参见魏德东 佛教的生态观 载 中国社会科学 1999年第5期 第105 117页 1994 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8卷 忆三十年的经历 四处漫游 行踪不定 无论是炼药 求仙 还是读书咏史 以求取功名 都处处受阻 只 有今日归隐寒山 方找到了一块清净世界 斯奈德通过寒山译诗来呈现人与大自然和 谐相处的地方感 如译诗第五首 I wanted a good place to settle Cold Mountain would be safe Light wind in a hidden pine Listen close the sound gets better Under it a gray haired man Mumbles along reading Huang and Lao For ten years I haven t gone back home I ve even forgotten the way by which I came R 寒岩人不到 白云常叆叆 细草作卧褥 青天为被盖 快活枕石头 天地任变改 诗人进入寒山中 忘却了时间感 他以细草 作褥 青天为被 与其他生命和谐 平等 自然地 生活在一起 又如第十九首 一住寒山万事休 更无杂念挂心头 闲书石壁题诗句 任运还同不系舟 这首诗说明进入寒山后 诗人万念俱休 心 不染尘 只是闲暇无事时题诗于石壁上 自由自 在 任凭命运流转 如同不系缆绳的小舟 任风浪 漂流 在翻译中具体词句的选取也鲜明地体现出 了译者对地方感的关注 以第24首为例 同时录 出阿瑟 威利的译文作为参照 时人见寒山 各谓是风颠 貌不起人目 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 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 可来向寒山 When men see Han2shan They all say he s crazy And not much to look at Dressed in rags and hides They don t get what I say What he says we do not say Y ou who spendall your timeincomingand going Why not tryfor once coming to the Han2shan 威利译 这两首译诗在文体风格上的差异非常明显 仅在用词上就有很多不同 斯奈德用一个单词 men代替了威利的people of the world 用crazy 代替了繁琐的not in his right mind 我们想指 出的另一个不同是译者对最后一句 尤其对 寒 山 的处理 威利使用了拼音Han shan 而斯奈 德则将其译为表示地方的Cold Mountain 诚 然 威利也知道 寒山 既表示地方也表示心境 但这里他似乎更强调心境 而斯奈德显然更强调 29 Arthur Waley 27 Poems by Han Shan Encounter XII September 1954 3 8 1994 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1期耿纪永 翻译与生态思想 地方感 巴特利特也认为 和威利的译文相比 斯奈德的译诗更强调荒野的重要性 从而使诗人 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钟玲在细致地研究了寒山诗原文和斯奈德 的译文之后 发现斯氏译文中选择的字 远比原 文强烈 粗豪 钟玲1990 25 如他翻译的第九 首寒山诗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Rough and dark the Cold Mountain trail Sharp cobbles the icy creek bank Yammering chirping always birds Bleak alone not even a lone hiker Whip whip the wind slaps my face Whirled and tumbled snow pileson my back Morning after morning I don t see the sun Year after year not a sign of spring R 原文形容石头众多的 落落 被译为 sharp cobbles 尖锐的圆石 涧滨之 冷 被译为 icy 冰冷的 风吹面 被译为the wind slaps my face 风打我耳光 形容大雪飘落的 纷纷 被译 为whirled tumbled 急旋的 翻滚的 诚如钟 玲指出的 这首译诗确实充满了斯奈德自己在北 美山脉中的生活经验 同时也反映了他彼时对 自然尤其荒野的认识 尽管 这种认识正在发生 改变 斯奈德自小喜爱荒野 12就岁开始攀登终 年积雪的高山 不满15岁就加入专业登山队 那时荒野对于他来说 既狂野又壮美 适合人 类旁观 而不适合人类居住 但在接触到中国 诗 包括寒山诗 后 看法开始改变 荒野原不 是要去征服的 而是要安居其中 融合为一的 那时我理想中的大自然是火山口里一道四十 五度的冰坡 或者是一座未有人涉足的雨林 中国诗帮助我去 看 田亩 农庄 纠结的树丛 一所老砖后面的杜鹃花 它把我从对荒山野岭 的过度沉迷中释放出来 以它近乎崇高的方法 向我呈现 即使最荒野的山岭也是一块人亦可 安居其中的地方 GSR 295 荒野甚至成为 了一个圣殿 荒野的朝圣是以一步一步地 一吸一呼地跟 随走上雪地 并背上所有的行当 这是一种如此 古老的姿态来引导深邃的身心愉悦 同样 的情形也发生在那些人身上 他们或在海上航 行 或坐爱斯基摩划子划过峡湾或河流 或照看 花园 或剥大蒜皮 甚或坐在打坐的垫子上 其 关键在于与真实世界 真实自我接触 所谓神圣 是指帮助我们 不仅仅是人类 脱离小我进入整 个山河的曼陀罗 当一个人走出教堂的大门 灵 感 喜悦 内观将不会结束 荒野当做神殿只是 刚开始 PW 94 1975年为斯奈德赢得普利策奖的诗集 龟 岛 即被Sherman Paul认为是 居住 或重新居 住 之书 Paul 272 可见地方的概念在斯奈德 思想中的地位 斯奈德自己也说 对属地有强烈认同感 了解并以特殊地方特 质为荣 能制造他们自己的文化型式 在受大量 补助 所谓的 高级文化 的艺术型式 或价值标 准前面毫不畏缩的小区 其实就是原创的美国精 神里健康的一面 它们现在也对 生态存活 十 分有用 如果不能与他们的邻居配合 对他们所 处地区负有责任感 并且照顾它 由要做居民而 不退缩的人来执行的话 不管多少善意的环境立 法都阻止不住生物的浩劫 TRW 161 斯奈德在凯鲁亚克的小说 达摩流浪汉 中 作为主人公就被描述成 美国的寒山 Kerouac 39 除了斯奈德外 华生 Burton Watson 翻译的寒山诗也强调这种地方感 如其译诗第四十九首将原诗第三句 野 情多放旷 翻译为 Here in the wilderness I am completely free Cold Mountain 100Poems by the T ang Poet Han2 sha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0 p 67 野 原是指诗人个性狂放 却转译为 荒野 wilderness See Lee Bartlett Gary Snyder s Han2Shan inSagetreib Vol 2 No 1 Spring 1983 p 110 详见钟玲 论史耐德翻译的寒山诗 第24 26页的分析 中译文参考了曾丽玲译 诗 社团与高峰 林耀福 梁秉钧编选 山即是心 台北 联合文学出版社 1990年 第 308页 1994 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8卷 11 他 身着旧工作服 脚踏登山靴 住茅草 屋 饮中国茶 译寒山诗 Kerouac 19 他在 山野中寻寻觅觅 听野地里的呼唤 追星辰中的 梦幻 探索冷酷乏味 贪婪丑恶的现代文明之根 源的黑色奥秘 Kerouac 39 斯奈德在 荒野 的实践 一书中声称 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完全 并且创造性地与荒野共存的文明 PW 6 在 斯奈德的心目中 山野与荒野不再是危险与野 蛮的象征 而是神圣与自由 一种更高层次的文 明的象征 同时 它也是人的思想与灵感的源 泉 诚如史耐德自己所说 自然 代表荒野 代表完全自由 不受拘束的王国 不是野蛮 丑陋 而是美丽而令人敬畏的 GRS 54 1965年斯奈德将寒山译诗与自己创作的 砌石 诗合集出版 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寒山 诗和斯氏创作与思想之间的密切联系 斯奈德的生态思想尤其地方感制约了他对 寒山诗的择取 寒山诗又反过来修正了他对于荒 野的看法 一旦认识到这一点 对于斯奈德的一 些 误译 也就容易理解了 如第七首原文中有 一句 任运遯林泉 遯 指逃遁 是说诗人自由 自在地隐居 遨游于林泉之中 斯奈德译为 Freely drifting I prowl the woods and stream R 偷偷地漫游 比如为 了获取猎物或赃物 因此 钟玲认为斯奈德笔 下的诗人变成了野狼之类的动物 在山林中寻觅 猎物 钟玲1990 22 其实这正是斯奈德基于自 己的生态观 人类与其它生物平等并共生共荣 而模糊了人与动物的界限 寒山诗本身也有这 样的例子 如译诗第15首 寒山有裸虫 身白而 头黑 手把两卷书 一道将一德 在一定意义上 就表明了寒山关于人与其它生物一体的观念 在前引的 时人见寒山 一首中 身唯布袭缠 威 利译为 Tied up as he is in bits of tattered cloth 而斯奈德就译为 Dressed in rags and hides 这里的hides 兽皮 就强调了人与动物界 乃至与整个自然界的融合 而这也正是佛禅的 主张 众生平等 无情有性 我们不认为这是一 个巧合 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斯奈德在寒山诗 的翻译当中开始了他融合佛禅与生态的努力 Barnhill曾专门生造了两个词来说明二者之间的融合 他说斯奈德将佛教互相渗透的观念和因陀罗网的意象 生 态化 ecologized 同时将生态系统的概念 佛教化 Buddhacized Barnhill 189 参 考 文 献 1 奚密 寒山译诗与 敲打集 一个文学典型的形成 A 郑树森编 中美文学因缘 C 台北 东大图书 1985 165 193 2 钟玲 论史耐德翻译的寒山诗 J 中外文学 1990 4 11 28 3 Barnhill David Great EarthSangha Gary Snyder s View of Nature as Community A B uddhism and Ecolog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Dharma and Deeds C Ed Mary Evelyn Tucker and Duncan Ry uken William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87 218 4 Graham Aelred Conversations Christian and B uddhist 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cademic degree classification of disciplines Bologna Process study program 责任编辑 谢 闽 上接第89页 8 Schoenke E Textlinguistik Glossar M Universit t Bremen 1994 9 Zhu J Liu H Schoenke E Struktur und Funktion der Titel von Wirtschaftskommentaren Eine kontrastive Studie Deutsch Chinesisch M In Wirtschaftskommentare textlinguistische Analysen kontrastive Untersuchungen Schoenke E Hrsg Universit t Bremen 1996 Contrastive Studie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News Headlines Respectively Chosen from Chinese and German Sports Reports Huang Chong2ling German Department Tongji University S 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 corpus consisting of 66 Chinese sports reports fromS ports News Weekly and 66 German sports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儿童营养不良与补充食物
- DB64-T 1820-2022 供港蔬菜冷链物流操作规程
- 国学经典诵读主题班会课件
- 部编版(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拼音(附答案)
- 广东省韶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部分学校联考2025年中考模拟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巩义工具活动方案
- 少儿球类游戏活动方案
- 市侨联端午节活动方案
- 川台文化交流活动方案
- 早孕期产科超声检查规范
- 2025版心肺复苏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原电池与电解池
- 公司系统主数据管理制度
- 2025年烟台市中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ISO 37001-2025 反贿赂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中文版-雷泽佳译-2025)
- 二年级数学无纸化监测试题
- 籍贯对照表完整版
- 抖音精准圈层种草
-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文版)
- 耳机功率放大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