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题型解读及应试策略.doc_第1页
新题型解读及应试策略.doc_第2页
新题型解读及应试策略.doc_第3页
新题型解读及应试策略.doc_第4页
新题型解读及应试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题型解读及应试策略一、获取信息、提炼主题类二、解读历史现象类三、评价、论证类 一、获取信息、提炼主题并说明或论证类【示例】1.(2013年北京卷40)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时间历史资料1831-1836年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考察1840年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的轮船航班开通1858-1864年瑞典地质学家伊雷克先后对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进行了3次考察,并绘制了详细地图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869年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开通1869年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开通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 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8分)海洋考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8分)例1:达尔文通过海洋考察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新知,写出物种起源,提出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论,对当时基督教的世界观形成极大挑战与冲击。 例2:伊雷克对北极进行3次科学考察,绘制出地图,增进了人类对北极地区的了解。 人类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8分)例1: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轮船航班的开通,使工业革命成果应用于全球交通领域,有利于克服海洋的阻隔,促进了经济发展,便利了社会生活。例2: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海洋对人类区域的阻隔,缩短了交往时间,有利于信息传播。2. (2013年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策略】1.首先明确作答的角度,其次依据材料(文本或图像)提炼出一个完整的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2.调动和运用知识予以说明或者论证。【训练】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表格包含了丰富的纵向信息和横向信息。表一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191319251931195219651985英国04171761.7美国33205396.73.5表二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1913年1938年1973年法国8.9%23.2%38.8%英国13.3%28.8%41.5%美国8.0%19.8%31.1%阅读以上两个表格,至少提取两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信息一:经济危机之前,英国进口税率低,甚至实行零关税。说明: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竞争力增强,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降低关税壁垒。信息二:美国变化是由高到低。说明: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信息三: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说明:经济危机对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各国为保护本国市场,缓解经济危机,纷纷采取提高关税的政策,引发激烈的贸易战、关税战。信息四:经济危机后,加强国家干预的力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的新模式,以渡过危机。政府职能扩大,财政开支增加。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上述两图所蕴涵的信息,结合所学描述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注:需指出两处变化并分别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2分)(1)企业类型:从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2分)原因: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资金少、技术落后,受制于外国侵略者;新中国受苏联影响较大,且出于建立国防工业的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4分)(2)分布地区:从东部沿海、沿江向以东北为主的内地转变。(2分)原因:近代: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便于得到外国技术设备等新中国;为得到苏联的帮助,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的需要。(4分)(3)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交通干线不断向边疆伸展。(2分)原因:民国初年交通运输业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新中国加强对对交通运输业建设、发展。(2分)(4)企业的所有性质发生了变化。(2分)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4分)答出以上两点即可,其中:每项变化2分,原因4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可酌情给分。3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运用这一图片信息可研究民国初期哪些历史主题?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至少说出三个历史主题)。(12分)答题示例:主题:国民大革命 理由:广告刊登时间为1926年;广告中有孙中山像、“革命尚未成功”标语。历史主题: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工业曲折中求发展)。理由: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做广告。(4分)历史主题:实业救国思潮。理由:广告中有“提倡国货,挽回利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标语。(4分) 历史主题:时尚潮流演变(或“妇女解放”、“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理由:广告中时髦女性的穿着打扮。(4分)历史主题:大众传媒的发展。理由:广告刊登在申报上,说明了大众报业的发展。(4分)二、解读历史现象类【示例】 (2012北京卷37题)材料四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范围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参考答案(3)描述过程:材料表明,最初由于美国宪法没有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导致总统两次否决国会提出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对宪法相关条例的解释,解决了联邦政府可以治理河流的法律问题,但是仍然没有理顺联邦和地方在治理河流方面的权力关系,所以国会仍陷于长期争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客观上要求联邦政府更多干预地方经济事务;罗斯福新政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这一切为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创造了条件。 结论:以上内容表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权力制衡一方面表现为中央机构之间的三权分立,另一方面表现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割。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联邦政府的权力有扩大趋势。(12分【策略】1.依据角度;2.描述+阐释;描述? 对历史事物包含的历史要素(产生的环境、构成因素、内部关系、沿革状况)的表述,包括:对历史现象的表述和历史特征的解释。阐释? 对历史事物进行具有史学意义的解说,这实际上是要求对历史事物作出初步的史学评价。3.史论结合。【训练】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000美元)年份18431844184518461847184818491850总输入2522519538894312253344133909棉织品1671425530803311183630522618毛织物557804623782327809501砂 糖24317082147杂 物292136186176200470643总输出2360604664926726508165148021茶322222120271834165420192427生 丝2003380644304819333144175529杂 货35193573967865资料来源: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据材料,解读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的变化。(6分)参考答案:描述现象:1843年,总输入与总输出基本相当;总输入在1845年达到高峰后呈缓慢下降趋势;总输出则呈较快增长趋势;1850年总输出超过总输入的一倍多。(2分,任答两点即可)结论:贸易总量增长较快。(2分)总输入中棉织品增长总量最多;总输出中生丝增长总量最多。(2分)三、评价、论证类 (一)评析、评述、评价事件、现象、观点 1.评析:(1)事件策略:要素法:背景+内容(过程、特点)+结果(作用、影响)+结论(2)观点策略:观点+背景+评价2评述策略:先述后评3.评价(1)事件策略: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抓角度(2)观点(看法、理解、认识)策略:亮观点(正确、不正确、有一定合理性)+结合史实分析+结论(二)论证观点策略:不必判断、用够材料、史论结合。(2014四川联测促改14) 材料三 表1 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大事纪时间 事件1901年设立外务部;成立新军体制。1903年设立商部,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各省代议机构咨议局。1910年成立中央代议机构资政院。1911年行内阁制,设总理大臣及民政等10部。摘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