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0 中日韩农书的翻译及其传播研究 中日韩农书的翻译及其传播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樊志民 强百发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之隔 历史上的文化和科技交流从未中断过 中国和韩国国境吡连 唇 齿相依 科技交流甚为频繁 韩国和日本的交流也非常频繁 在历史上中日韩三国历史的科技交 流都是互相交织在一起 一 中国对西方农业书籍的翻译及传播 明清时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农业科技当然也不例外 中国的农书 对朝鲜和日本都影响之大 可以说明清时期东亚的日本 朝鲜等国的农业书籍都是从中国传入或 在中国农书的影响之下编撰而成的 中国的农书曾经对东亚农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国门洞开 西方列强进入中国对中国进行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面 的掠夺和渗透 这一时期 西方的实验农学书籍也被传入中国 当时对西方农书的翻译是西方农 业传入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中国对西方农业技术书籍的翻译 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甲午战争以前 甲午以前西方农学的传播主要靠传教士对西方农业书籍的翻译中 中国对西方农学有个很模 糊的概念 甲午至清末这一时期 与以往主要靠翻译英 法 德等西书来传播西学的形式不同 西方农学的传播主要通过从日本转口输入 译者主要为留日学生 日译书籍总数约占总数的 60 左右 这一阶段的译书达到空前的规模 译书总量有 1599 种之多 占晚清 100 年译书总量的 69 8 以农学会为主体的大规模西方农学引进工作也是在此时以日本为中介和桥梁全面展开的 从日本语翻译过来的近代农学书刊 作为西方农学的载体和传播工具 对中国的农业近代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传教士为了传教的目的也翻译了部分农业书籍 对中国认识实验农学起到一 定的作用 第二阶段 甲午战争以后 但从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后 日本开始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使日本由一个落后的封 建国家 逐步向资本主义的道路迈进 随着国力的增强 日本开始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 成为新兴 的强国 甲午战争后 中国明显感觉到自己落后了 日本的崛起与邻邦中国被动挨打的落后状态 形成鲜明对比 日本强国道路引起了中国各界的极大兴趣 清末我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 不仅有大批中 国人涌向日本留学 亦以 同文 之便 大量翻译日文书籍 这时 日本的农业书籍被大量翻译到 我国 1 传教士对国外农书的翻译和传播 十六世纪以来 随着西方国家的强大 西方列强也开始了其海外的扩张活动 基督教传教 61 士在罗马教皇的主使和支持下 与西方列强积极配合 进行传教活动 传教士来华的目的是为了传教 但因中国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和民众中的反 洋教 势力 非常强大 在明朝以后一段时间内 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步履艰难 难以得到传播 基督教传教士 在传教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受阻后 他们认为科学相对为终极的信仰 具有更多普遍性的特点 尤 其能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知识界产生某种向心力 这就是利马窦等明末来华的耶稣会士以西方科 学为工具结交中国的士大夫 讨好皇帝 初步取得了传教的合法地位 随着英国人取得 1840 年鸦片战争的胜利 中国长期封闭的大门被轰开 传教士也尾随英国 军队来到中国传教 他们知道中国人拒绝接受外来文化 同样害怕中国人拒绝接受基督教 所以 传教士也模仿利马窦等人传教士传教和科学结合的做法 开始先宣传西方科学以达到传教的目 的 鸦片战争前传教士主要把西方的数学 天文学 医学等传到我国 鸦片战争后 传教士来华 人数越来越多 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为新教耶稣教成员 这些传教士最早来到中国兴办医院 学 校等慈善机构以达到传教的目的 但传教主要集中在城市 后来有的传教士认识到中国是个农业 大国 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 农业比医学和教育更具有传教价值 所以在 1840 年鸦片战争后 特别是 1894 年甲午战争后 传教士极力在农村传教 在传教的过程中把西方近代西方实验农学 等先进的农业技术传到中国 为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鸦片战争后 1843 年 7 月广州被开为通商口岸 传教士开始在广州附近开始其传教活动 幷出版书刊 175 1843 1860 年间 共出版书刊 42 种 其中科学读物 13 种 和农学有关的一本书 为 博物新编 本书共分三集 第三集和农业关系最为密切 介绍了西方动物学研究的情况 同时介绍了动物分类的方法等有关基础知识 第三集主要介绍西方的动物学 评介了西方 30 多 万种禽兽和昆虫 幷进行了分类 同时简要描述了西方动物学研究的现状 此书虽然为普及性读 物 介绍的比较肤浅 但许多概念都是被初次介绍到我国 受到我国科学家的重视和关注 博 物新编 后来多次再版 一直是中国知识界非常喜爱的科技读物之一 上海开为通商口岸后 传教士也开始以上海为中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始传教 英国传教士 麦都思为了出版宗教书籍在上海成立了墨海书馆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Press 此书馆 成为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最大的近代化的出版机构 从 1844 年到 1860 年之间 墨海书馆先后 出版书刊 171 中 其中大部分与宗教有关 属于科学类有 33 种 内容涉及数学 地理 历史 物理及生物等学科 墨海书馆所译的翻译出版读物影响非常之大 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 其中影响 最大是出版的传教士韦廉臣 Alexander Williamson 1829 1890 于我国学者李善兰合译的 植 物学 一书 这部书是我国第一本介绍西方近代植物学知识的译着 为英国植物学家林德利 John Lindley 植物学基础 Elements of Botany 一书的节译本 176 此书介绍了植物学的基础知 识 而有别于我国传统农学中侧重于实用的有关植物知识著作 它对植物各个器官的形态解剖和 175 曹增友 传教士与中国科学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9 176董恺忱 范楚玉 中国科学技术史 农学卷 科学出版社 1994 62 生理机能做了描述 它反映了近代西方在实验和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细胞结构理论和 植物各器官的生理功能的理论 它对中国人来说是新生事物 使国人了解到西方植物研究的动态 和水平 该书的出版对中国植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出版者在译这本书时说 草 木之性各不同 能详知之 则各知其做宜用 亦各植物之宜何地及培壅粪溉之法 故知草木之性 为植物第一要事 此说明翻译者认识到这本书的重要作用 传教士傅兰雅 最初作为教会学校的学员来到中国 在江南制造局当翻译 他一生翻译了 129 篇文章 其中 57 篇为自然科学著作 为中国人了解西方农学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他翻译了 论植物 植物须知 和 植物图说 三种有关西方植物学的书籍 这三本书中所用的术语都 沿用了植物学的术语 梁启超对韦廉臣和傅兰雅译书给予高度的评价 他说 动植物学推其本 源 可以考种类薯变之迹 究其效用 可以为农学畜牧之资 乃格致中最切有用者 植物学 植物图说 皆其精 1872 年 上海成立了格致书院 实际主持人为傅兰雅 1876 年创办了 格致汇编 这为 我国最早科技期刊 在本期刊上刊登了好多和农学有关的论文 如 农事略论 虫学略论 等 农事略论 一书介绍了英国农业情况与有关农业知识 对土壤肥料有关知识进行了评价 在这篇文章第一次提到了李比希于 1840 年发表的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理论的 化学在农业和生理 学上的应用 一书 农事略论 中对土壤 肥料与作物生长的关系的说明 也是较早地传播近 代农业化学知识 他还翻译了 农务化学简法 意大利蚕书 等 传教士詹姆斯 F Huberty James 1856 1900 翻译了约翰斯顿 James Finlay Weir Johnston 农务化学问答 此书所用原文底本是 农业化学及地质学问答 Catechisin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Geology 1842 这本用问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农业化学的 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情况 书中图文幷茂 是通俗易懂的学术著作 农务化学 的出版 首次将 西方农业化学新成果及其理论原理传入中国 有助于自觉以化学方法来实行科学耕种及饲养 因 而确实有其积极作用与深远意义 由此可见 有关植物学及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这一时期已经引进 为我国近代农学的全面输 入打下初步基础 2 农学报 和 农学丛书 对西方农学的传播 1896 年 清朝设立官书局 提出 凡有益于国计民生与交涉事件者 皆译成中国文字 1896 年 罗振玉等人在上海成立的 务农会 后改称 农学会 会刊为 农学报 是中国近代第 一个农学学术专业团体 在清末中国引进西方农学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尤其在翻译和编印农学书 刊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从 1897 年创刊到 1906 年 10 年间 农学报 前后翻译了国外近代农学著作共 171 种 此外 农学报 还翻译了外国近代农业论文 775 篇 这些论着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近代农学关于农业 原理 作物各论 土壤 肥料 气象 农具 水利 蚕桑 畜牧 家禽 林业 园艺 植保 农 经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是我国有史以来大量引进和传播的近代农业科学力度最大的一次 例如 63 有关农业原理 农业技术的综合书籍有英国的 农学初级 农务化学答问 日本的 农学入 门 农业教科书 农业本论 等 30 种 有关各种作物种植的书籍有美国的 家菌长养法 美国植棉书 日本的 植稻改良法 蔬菜栽培法 等 34 种 此外 该会还编辑出版了一套大规模的 农学丛书 从 1899 年至 1906 年共出 7 集 累计 82 册 共收入农学书籍 235 种 其中也以译着所占篇幅最大 而且译稿选自日本者远较欧美为多 大 体为 7 6 比 1 农学丛书 主要是从 农学报 所刊登的文章中 经过选择重编的丛书 但在汇编成集 时也收编了新的译作与专着 177 见下表 表 1 农学丛书 各集内容分析统计 集 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合计 字数 约计 万字 150 100 75 84 73 85 78 645 所栽文章篇数 92 48 10 25 12 25 33 235 译自日本农书的篇数 45 32 8 22 7 10 10 134 57 译自西方农篇数 10 4 0 2 1 0 1 18 7 5 中国传统农书及调查报告 34 12 2 1 2 15 11 77 12 7 来源不明 3 0 0 0 2 0 1 6 2 5 注 据章楷 务农会 及罗振玉其人 中国农史 1985 1 由于 农学丛书 的主要内容来自 农学报 而 农学报 在国内收藏的完整者无几 现 依据 农学丛书 略加分析 期能有助于进一步察知近代实验农学引进的过程与影响 由上表可以看出 农学丛书 幷非 农学报 的合订本 其稿源虽多从 农学报 选出重 刊 但依据每册的重点与中心内容 亦酌情另主题加以译出一幷收入 所收译着亦间有其它机构 所译出著作 3 普通百科全书 和上海新学会社对外国农业书籍的翻译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 素有编辑类书传统的中国学者们认识到过去的类书只是摭拾已有书 籍中的知识数据 分门别类地辑成不够完备的工具书 而且大多数是诗文章句 典故辞藻的摘 录 很少有科学知识 更没有外国的资料和最新科技成就的介绍 认为应编出新型的百科全书 清代末年有人编译日本中学教材 用 普通百科全书 之名出版 实际上是一种丛书 20 世纪初期 外国园艺书籍的翻译也增多 它们大都是由当时的留学生译出的 比较有影 响的有范迪吉等人译出的 普通百科全书 100 册 由会文出版社出版 其中有不少日本各级农 校的园艺教材 此外 上海新学会社也组织翻译出版了许多园艺书籍 1913 年以前 该社出版的园艺类书 177 董恺忱 范楚玉 中国科学技术史 农学卷 科学出版社 1994 64 籍有 果树园艺学 果树栽培学 等果树类书籍 6 种 蔬菜栽培篇 蔬菜教科书 等蔬菜 书籍 5 种 这批园艺译着 无论从选题上 内容上及翻译质量上 都远高于上述 农学报 的水平 例 如本世纪初被列为我国高级农业学校用的 蔬菜教科书 从内容上看 它属于现代蔬菜栽培学 的 各论篇 分别细述果菜类 根菜类 叶菜类共 50 余种常见蔬菜的栽培技术 每种蔬菜单独分节 依次叙述该蔬菜的汉名 英名 学名 科属 适应性 常见品种 栽培 法 含育苗 整地 移栽 施肥 管理 防治病虫 收获和贮藏等内容 各个作业项目都有管 理依据 体现了近代园艺学的特点 二 日本对中国和西方农业书籍的摄取 二 日本对中国和西方农业书籍的摄取 1 日本对国外农书的翻译与摄取 明清时期中日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也紧密起来 但当时因为中日关系时好时坏 中日交流时 紧时松 但中国和日本的交流从未中断过 中国的农书也被传到的日本 到近代日本的农书被翻 译到中国 日本对国外的农书的翻译渠道如下 1 对中国农书的输入 明清中期中日交流幷不多 在 17 世纪初年 随着中日贸易的频繁交往 中国商品运到日本 其中包括书籍 开始运到日本以中国医学类书籍为主 随后农学书籍逐渐增多 农业书籍主要包 括 救荒本草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治马集 农圃六书 南方草木壮 陈甫农 书 梅菊谱 植物明实图考 同时日本人还对中国的农书也进行了翻译 猪饲彦博曾经校 录过 齐民要述 中村亮平将 蚕桑辑要 翻译成日文 随后 齐民要术 也传入日本 2 对西方国家农业书籍的翻译 日本与西方的接触可以追溯到足利时代 1543 年的葡萄牙的第一次漂流到九州的种子岛 为 日本带来了铁跑 1549 年西班牙传教士带来了天主教 天主教的书籍被翻译到日本 由于日本 政府害怕天主教传入对日本文化的负面影响太大 开始实行闭国锁国的政策 1720 年后 除过宗教书籍以外的书籍得到解禁 其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幷产生 了兰学 随着兰学的发展 最早的西方医学书大量被翻译到日本 随后农业有关的书也被翻译过 来 特别是随着美国对日本进行大炮的威胁后 西方各国的学术思想涌入日本 当时总称 洋学 1867 年幕府在兰学译局的基础上建立了 藩书调所 大量翻译西方科技书籍 包括农业书 籍 反对 虚学 以达到富国强幷的目的 明智维新以后是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农业技术的时期 欧美大量农业书籍被翻译到日本 三 韩国对中国农业书籍的摄取 三 韩国对中国农业书籍的摄取 在 1368 年中国明朝开国后不久 1392 年李朝建立 明清两个朝代和李朝都建立有外交关系 65 幷进行贸易往来 在贸易的过程中 中国的农书也传到日本 朝鲜历史上的农书至今未发现高丽前的独自性农书 当时主要以活用中国农书为主 韩国农 书都是在中国 齐民要术 等书的基础上加以活用 在朝鲜前期 朝鲜参考中国的农学体系 但编撰的内容符合朝鲜当地的生态环境为特点 太 宗 15 年 初次出现从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功能性运动面料研发突破与高性能服装市场增长潜力研究报告
- 2025-2030功能性谷物行业市场深度剖析及健康概念与投资策略报告
- 2025-2030功能性生物蛋白肥料临床效果验证标准报告
- 2025-2030共享经济背景下洗衣机租赁行业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页岩气开采技术2025环境影响评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效益研究报告
- 2025年风电叶片国产化进程及市场占有率研究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车路协同通信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污水处理工专业技术及理论职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入库题库与答案
- 2025年太原市二级造价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各地真题)
- DB11T 065-2022 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第一单元
- 基本不等式课件-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DL∕T 2568-2022 电力行业数字化审计平台功能构件与技术要求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精美课件(第1课时)
- 消防喷淋系统设计合同范本
- DB32-T 4757-2024 连栋塑料薄膜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 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山西省太原三十七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 (幻灯片)世界各国国旗大全中文
- 物流地产发展前景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