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中植物喻义的对比与习语中植物的翻译.pdf_第1页
英汉语中植物喻义的对比与习语中植物的翻译.pdf_第2页
英汉语中植物喻义的对比与习语中植物的翻译.pdf_第3页
英汉语中植物喻义的对比与习语中植物的翻译.pdf_第4页
英汉语中植物喻义的对比与习语中植物的翻译.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汉语中植物喻义的对比与习语中植物的翻译 朱晓琴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福建 龙岩 364021 zhuxq75摘要 由于受到地理 历史 文化 宗教 思维方式等的影响 同一植物词在英汉两种文化中 具有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联想意义 英汉习语中的植物词的喻义就产生相互空缺 部分对应或相互对 立的关系 这影响了人们对于不同语言中含有植物词的习语的理解 本文通过研究引起植物词喻义 差异的原因和对比英汉习语中植物词的喻义差异 提出在翻译英汉习语中的植物词时 注意理解习 语中植物的表层意思以及其深层含义 采用直译法 替换 翻译法 意译法等 只有有效地传递 习语的文化信息 译文才能不失原有韵味 又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关键词 植物 喻义对比 习语翻译 引言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离不开多姿多彩的植物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因而很多植物以独 特的形态特点和习性唤起了人们无限的美感 使人们产生了种种联想 并借植物来表达思想 寄托 感情和抒发理想 植物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意蕴 由于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英汉习语中经 常可以看到植物的身影 英汉习语都是在语言的长期使用中形成的稳固定型的词组或句子 习语是 语言的精华和核心 最能够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在思维方式和文化方面的特点的 植物对人们生活 的重要性也就体现在长期使用且结构固定的习语中 而习语的理解也依赖于植物的词义 但各民族 由于在地理 民俗 宗教及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同一植物词在汉英两种文化中可能具有相同或 不同的联想意义 一 英汉语中植物喻义对比 词语的喻义包括隐义和借义 词义引申是建立在相似联想的基础上的 往往由于事物之间具有 某种相似形引起 这些相似性容易使人产生联想 联想的结果是词语有了比喻义 想象义和象征义 何善芬 2002 植物词义的引申产生的基础有 一方面是植物的形态 结构 生活习性 对环境 的适应性及其用途等 另一方面是民族文化内容 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 包括神话 宗教 地理环 境 风俗习惯 思维方式 审美情趣等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较大 再加上植物分布的情况不一样 英汉植物喻词是的意义异多同少 根据何善芬 2002 对陆谷孙的 英汉大词典 和罗竹风的 汉语大词典 中所列的植物喻词的统 计 英汉常见的植物词有 495 个 英语植物喻词有 172 个 而汉语中只有 44 个 英语植物喻词所占 比例远远高于汉语植物喻词 由此可见英汉语中植物词的喻义差异较大 一 英汉语中植物词的喻义差异的原因 1 地理环境不同 植被不一样 历史上英国是海上霸主 英联邦的宗主国 在除欧洲以外的 80 几个大洲都有殖民地 因此 英民族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大洲种类繁多的植物 了解更多植物的 习性从而产生不同的词义联想 2 受到不同语言文化的影响 英语在历史上曾受到过斯堪的纳维亚语 法语 拉丁语 希腊语 德语等的影响 引入外来的植物喻词 英民族受到外域文化的影响也比较深 如希腊文化 希伯来 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词汇载蓄文化的功能最强 3 意义引申的方式不一样 在英语中 运用以个体代类属 或以整体代部分 如植物的花 根 茎 子实 材 颜色 制成品 其他植物等 或以部分代整体等方式 英语中运用提喻或转喻引申 的方式多于汉语 而隐喻引申方式却少于汉语 何善芬 2002 4 汉语中植物词与植物词或植物词构成并列式的复合名词并具有喻义又是英语里不多见的 例 如 松竹 松鹤 梧鼠之鸣 椿萱并茂等 二 英汉习语中植物词的喻义对比 1 英语中有而汉语中喻义空缺的植物词 英语中运用提喻或转喻引申的方式多于汉语 因而有些植物词的喻义是汉语里空缺的 其中有 些植物词的引申义符合人类的一般思维规律 容易理解 例如只表植物的根茎块芽枝叶花实材及其 制品或只表类属或只表其他植物 但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有些植物词的引申义 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在英美 apple 备受青睐 有诸多与其有关的习语 例如 the apple of the eye the apple of discord apple pie order apple polish 等等 而在汉语中苹果据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 它在汉语中仅指 水果而已 没有什么特殊的联想意义 卞于靖 82 再例如葡萄 grape 典出 圣经 的 grape of wrath 骚动的原因 愤怒和暴力的根源 作为 习语早进入英语 美国小说家 Steinbeck 的一部小说就叫 The Grapes of Wrath 愤怒的葡萄 英 语中 the grape vine 葡萄藤 指 消失的秘密来源 或 谣言 内幕 秘密等暗中传播的途径 冯庆华 359 而在汉语中葡萄也没有类似的喻义 2 英汉中都有的喻义的植物词 各民族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人类的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经验 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感受都会 有相似的地方 但是由于词义的引申的方式 结果 意义类型 范围大小 感情色彩 意义间的联 系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 它们的喻义同少异多 汉语的玫瑰经常被等同于英语的 rose 汉语的玫瑰又名蔷薇 杜牧称它为 朵朵精神叶叶柔 雨晴香拂醉人头 白居易把它比作美丽的少女 由于玫瑰枝上带刺 常给人一种不可亲近的感觉 过去人们似乎不太喜欢 红楼梦 中的三小姐探春被喻为 玫瑰花 又香又红 无人不爱的 只是刺戳手 在西方文化里 rose 和它的象征性比其他任何花都更加强烈 红玫瑰是爱和美的原型象征 archetypal symbols of love and beauty 白玫瑰象征纯洁 童贞 妩媚 和秘密 purity virginity charm and secrecy 黄玫瑰表示 失恋 蓝玫瑰则表示 稀有之物 或 办不到的事 正因为 rose 象征爱情 幸福和美好 英语里有很多关于玫瑰的美好说法 a bed of roses gather life s roses path 81 strewn with roses 等等 诗句中也常出现玫瑰的倩影 如著名诗人 Robert Burns 曾借玫瑰来歌颂爱情 O 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再比如说 在英汉中 bean 豆子 都有喻义 在汉语中表植物的子实 只有极少量相关的 习语 例如 煮豆燃萁 竹筒倒豆子等 而在英语中 bean 却有丰富的含义 例如 not have a bean spill the beans 除了这些 因 bean 其形状而被用来喻指 人头 或叫 脑袋瓜 3 英汉中喻义对立的植物词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植物名词字面上完全等值 但其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 这是汉英 植物词表同实异的现象 荷 lotus 汉语中也称莲 别称芙蕖 芙蓉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 莲花以其花色淡雅 亭亭 玉立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如杨万里的名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李白称它 清水 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赞美荷花的天生丽质 荷花还是 清廉 高洁 的象征 周敦颐在 爱莲 说 中就歌颂了莲花的这种品质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此外 佛教认为 西方极乐世界多生莲花 称佛所居住世界为联邦 所以由慧远所创的修极乐的门派也叫莲宗 卞 于靖 80 欧美人由于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因此英语中 lotus 莲花 的联想意义主要来自希腊神话与荷 马史诗 在希腊文化中 lotus 的含义是忘忧果 lotus eater 指希腊神话中食忘忧果而忘却劳苦的人 引申为贪图安逸的人 lotus land 指忘忧果之乡 安乐乡 显然 英文 lotus 的联想意义与中国人所 认同的莲花的联想意义完全不同 再如 汉语中的红豆与英文中 red bean 红豆 字面意思相同 引起的联想却大相径庭 汉语 中的红豆又名相思子 人们通常把红豆当作爱情的象征 然而它亦包括亲情与友情 甚至是对故国 家园的思念 如唐代诗人王维的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咏红豆抒发对友人的真挚情意 但在英语中 red bean 却使人联想起 圣经 中 Essau 为了 一碗红豆汤而出卖长子继承权的故事 成语 sell one s birthright fro some ren bean stew 表示 为了眼 前的微小利益而出卖原则 见利忘义 因小失大 4 汉语中有而英语中喻义空缺的植物词 有些植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字面意义相同 仅在汉语中有联想意义 例如 松树 pine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松树四季常青 常用来比喻高风亮节 坚忍不拔的君子 松 树千年不凋 人们又用它象征长寿 故有 松鹤延年 松龄鹤寿 等 但在西方文化中 松树 只是一种普通的树而已 又如竹子 bamboo 在中国文化中深受文人喜爱 历代文人赏竹 咏竹 慕竹之高洁与坚贞 成为历久不衰的高雅风格 这使竹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再例如梅花 plum blossom 她斗雪吐艳 凌寒留香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风亮节 于是中国宋代变产生了松 竹 梅岁寒三友的说法 卞于靖 81 而同样在英语中也不能引起这 些联想 梅花只是普通的植物而已 此外 在汉语中 苦瓜 balsam apple pear 可以比喻为穷苦人 葱可以指妇女纤细的手指 另 外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 有些植物也产生了在英语里没有的喻义 例如檀香 white sandalwood 82 在汉语中可以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或人 檀越 施主 檀维 佛教信徒 檀林 佛寺的美称 檀朗谢女 多才而钟情的青年男女 等等 二 英汉植物习语的翻译 翻译的目的 就是要把原语的全部信息输入译语 同时取得最大限度的等值效果 奈达 1964 年发 表的 翻译科学初探 西方翻译界一般奉为现代翻译理论的代表作 它的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了 动 态对等 指出译文 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 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 相同 并且利用信息论的道理 说明译文接受者的接收渠道与原文接受者不同 符合原文语言规律而不 符合译文语言规律的言语不能或是很难通过 这样的译文实际上不能或很难完成信息传递任务 引自 欧忆等 53 植物名称及其习语涉及到提喻及转喻等修辞手法 形象鲜明 寓义深刻 因而得到流传和 广泛应用 这些植物词在习语中已不仅仅是其字面意思 而是根据英美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思维方式派 生转义 因此 在翻译习语中的植物词时 对于喻体 喻义 形象相近 可直译 对于喻体不同 喻义 相同 可采取 替换 喻体的译法 而对于英汉喻义相差较大的 一般不能直译 可以用意译手法 视具体 情况而定 1 直译法法 包括直译加注或解释语 有些植物词在英汉文化中虽文化内涵有稍微偏差 但在一些习语中喻义对等 可以直译 例如 1 Not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s 译为 见树不见林 2 Forbidden fruit is sweet 译为 禁果分外甜 3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译为 每天一个大苹果 医生大夫远离我 4 芝麻开花节节高 译为 A sesame stalk puts forth blossoms notch by notch higher and higher 5 花好月圆 译为 blooming flowers and full moon perfect conjugal bliss 6 疾风知劲草 译为 the force of the wind tests the strength of the grass strength of character is tested in a crisis 2 替换 翻译法 英汉语中不同的植物或其他事物在习语中由于某方面的共性 可以替换翻译 这是由于双方所处 地理环境 风俗习惯等不同 相同的喻义被赋予到不同的植物或其他事物的身上 产生的习语在对方看 来往往是 张冠李戴 如果直译就可能会指鹿为马 英语中有些习语的植物喻义在汉语中却有其他的事物代替 例如 1 gild the lily 译为 画蛇添足 2 Turn over the new leaf 译为 洗心割面 3 You can t judge the tree by its bark 译为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在汉语中有许多与竹子有关的习语 如果都直译为 bamboo 在英语中就不易被理解 因为 竹子不是英国土生土长的 甚至连 bamboo 这个词语也是引进来的 所以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英 语人习惯的形象 如 83 1 雨后春笋 译为 just like mushroom 2 胸有成竹 译为 have a card up one s sleeve 3 意译法 当直译不能准确传达习语中植物词的喻义时 意译法则可被使用 在英语中有许多关于 bean 的习语 例如 1 spill the beans 不能直译为 撒豆子 而是 泄露消息 秘密 2 to be full of beans 不是 充满了豆子 而是 十分活泼 精力充沛 3 not know beans about 是 对 什么都不知道 其他英语习语中的植物词 也都需要正确理解并翻译 例如 4 as cool as cucumber 译为 十分冷静 5 be a peach 译为 受人喜欢的人 汉语习语中的植物词翻译时 也主要采取意译的方法 例如 1 金枝玉叶 在汉语中不是指植物而是 fine lady 2 青梅竹马 不能翻译为 green plums and bamboo h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