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学原理 绪论 一 为什么要学习传播学 1 传播学给新闻传播研究以更大的解释力 报纸报学19世纪 1930年代报纸 杂志 广播新闻学1930年 1940年代报刊 广播 电视传播学1940年代末报刊 广电 社会信上世纪末手机 网络息学 传播学叫做新闻取向来源的三个发展阶段 或媒介来源 发展时期过渡时期现代时期19世纪1930年代1950年代至今 1930年代 1950年报学为主新闻学为主传播学 2 传播学给新闻传播研究以新的视角科学范式社科范式人文范式研究对象物社会 人人研究差异性小小大研究方法定量定量为主定性研究结果具有重测性具有重测性不具有重测性 3 传播学给新闻传播研究以新的方法讨论1978年以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的变化研究目的是什么 解决什么问题 有何意义 先看报业30年变化的文章 前期调查总编 编辑 读者 提出假设a功能b国际化c内容倾向 抽样a等距b重大事件 设置分析标准a内容 政 经 文 社 国际b态度 表扬 批评 中性c会议 人物 经验 典型 动态 d领导 工作 常人 其他e体裁f稿源 本报记者 通讯员 新华社 摘编g长短 分析数据 总结 归纳传播学与新闻学之不同学科属性不同研究方法不同研究目的不同 争论包容说替代说交叉说 二 本课教学目标 1 使同学们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原理2 使同学们掌握了解传播学的主要方法3 使同学们学会用传播学眼光看待新闻问题4 使同学们试用传播学方法研究新闻传播现象 三 本课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1 注意基本概念的科学含义2 注意理论的完整性与系统性3 理论联系实际思考新的传播现象4 努力使用传播研究方法5 要看参考书 四 本课的考试与作业 考试形式 堂内开卷一考察基本知识 理论掌握情况二考察理论联系实际三考察方法应用提前布置题 把本教材与另外三本大学的教材做比较 并尽可能提出你的修改建议 布置作业 传播研究方法研究一个新闻传播的新课题 可以三人一组 五 学习本课的参考书目 传播学概论 美 施拉姆著 新华出版社1984年 大众传播模式论 英 麦奎尔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传播学史 美 罗杰斯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学诸论 美 德弗勒著 新华出版社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 加 麦克卢汉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 方法与应用 美 赛弗林 华夏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类传播理论 美 斯蒂文 小约翰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的来源 一 传播研究的发生 一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舆论与传播的厉害传播是人生来就有的能力进入文明社会阶级集团国家 战国策 人改变态度春秋说客 国家改变态度四面楚歌 军队改变态度唇枪舌剑舆论杀人人言可畏心理环境身份语言表情思维人心对人心 黑箱人心难测居心叵测写作研究政治策略军事计谋演讲 二 现代传播学研究的背景1 科学研究背景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一战前热起来的社会学人类文化学心理学的兴旺实验心理学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政治学 2 社会形势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战后期协约国的心理战20 30年代德意法西斯兴起十分活跃的广告商与刚刚兴起的公共代理整个社会都形成了一种宣传威力无比的观点 3 传播技术背景1920年匹兹堡电台开播1927年有声电影问世1927年美国用闭路传送电视媒介铺天盖地总之社会需要公众认同科学已有能力传媒技术支持 三 现代传播学研究的开端宣传与舆论研究拉斯韦尔1927年发表了博士论文 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 李普曼1922年撰写了 舆论学 对传播形态的研究1932年和后加的提出谁说什么通过什么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拉斯韦尔首次把传播当作一个过程来研究5W模式 Who谁控制分析Saywhat说什么内容分析Inwhich通过什么媒介分析channel渠道Towhom对谁说受众分析Withwhat产生什么效果分析effect效果 传播结果研究拉扎斯菲尔德1933年从事广播效用研究哥伦比亚大学建立 应用社会学研究中心 霍夫兰注重研究人们态度改变实证研究 最初的传播理论 枪弹论 或叫 皮下注射论 二 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一 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1940年的伊里县调查两级传播论 两级传播模式 二 霍夫兰的研究影片 英伦之战 实验组控制组 一面理 与 两面理 小结 由盲目到科学有粗略到细致 结论二 两面提示 的 免疫 效果典例 毛主席指示发行 参考消息 三 模式研究的引入模式 是用文字 图表或数字形式描述某种结构或过程 以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 简化的形式 模式的功能有 构造功能 解释功能 启发功能 预测功能 传播模式便是现代科学对传播过程和状态进行具体观察和描述的手段 图4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 1 拉斯韦尔的5个W模式如图4 1 主要传播模式简介 布雷多克对5W模式的扩充 布雷多克对5W模式的扩充如图4 2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在什么情况下 为了什么目的 取得什么效果 加入传播行为的问题 即传播者的目的及传播环境背景 图4 2布雷多克7W模式 信息 信号 接收到的信号 信息 图4 3香农 韦弗数学模式 2 香农 韦弗的数学模式 香农 韦弗模式的特点 提到了传播的三个问题 一是技术层次 二是符号的语言层次 三是受传者的反应层次 将渠道具体化 变为一个过程 加进了噪音功能 仍为单向的线性模式 线性传播模式的缺陷 1 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点 止于一点的直线 单向的过程 没有信息的反馈和回路 2 将传播过程视为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 经验范围 图4 4奥斯古德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3奥斯古德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奥斯古德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的特点 1 突出信息的传播过程是循环往复的永远没有止境的 2 循环模式探讨过程中传播双方的行为及其转化 不足 1 只适合于人际传播2 认为传播是完全对应的 平等的 事实上传多 反馈少 媒介组织 许多相同的信息 可能的推测 来自新闻信源 艺术信源等的输入 大量的受众 每个接收者都扮演着译码 释码和编码的角色 个人从属于群体 在群体内讯息得到再解释或加工 4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特点 特点 这个模式说明了从一般传播模式走向大众传播模式的趋势 以及把大众传播看作为社会有机组成部分的趋向 A X B 图4 9纽科姆模式 它显示了两个个体 A与B 相互之间的意向及双方对另一物体 X 的意向 纽科姆模式图4 9 X1 X2 X3 X X A C B X1 X2 X3 X4 XX 图4 11韦斯特利和麦克莱恩大众传播概念模式 它引入了一个第二种传播者C 即信息渠道角色 韦斯特利和麦克莱恩大众传播概念模式图4 11 X4C X3C fBA fCA fBC 这个模式的特点是 表明信息选择的多样性 强调反馈的重要性 这个模式的主要用途 在于帮助就研究现实的大众传播情况 特别是研究大众传播者或媒介组织提出问题 三传播学的确立 一 传播学的形成从背景看从主观看从客观看确立的标志 二 传播学的奠基人 拉斯韦尔美国著名政治学家 是美国现代科学的倡始人之一 毕业于芝加哥大学 获博士学位后在母校和耶鲁大学任教 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1927年 他出版了博士论文 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术 一书 全面地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 他和贝雷尔森提出的内容分析法 成为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1948年发表的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中最早总结了传播的基本过程 提出了 五W 的传播模式 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 论述了传播的社会功能 拉斯韦尔 拉扎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社会学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 先后获哲学 人文学和法学博士学位 1932年最早在维也纳运用实地调查法从事广播的研究 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立应用社会学研究中心 他提出了 二级传播理论 后发展为 多级传播 学说 为传播效果 传播机制研究开辟了道路 他还提出了 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 选择性接触机制 意见领袖等很有影响的概念 他通过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 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科学的尊重 其代表作有 传播研究 和 个人的影响力 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等 拉扎斯菲尔德 库尔特 列文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 早年毕业于柏林大学 获哲学博士学位 属格式塔心理学派 是心理学上 群体动力论 和 场论 的最先提出者 1933年为因受德国纳粹迫害而逃往美国 先在衣阿华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主持群体动力研究中心 他对群体传播很有研究 在群体归属以及群体规范对个人的影响方面颇有建树 提出了著名的 把关人 概念 他对群体怎样影响个人 群体相互间影响的效果 新闻媒介怎样影响群体的研究 推动了传播学的建立 列文 霍夫兰耶鲁大学教授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 毕生从事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研究 二次大战期间曾应聘担任美国陆军总部心理实验室主任 率领专家小组指导和研究美军的思想训练计划 研究军内教育电影对提高士气所起的作用和效果 战后回到耶鲁大学 主持 传播与态度改变课题 出版了一系列丛书 霍夫兰对传播学最突出的贡献 一是将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 二是通过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 否定了早期的 子弹论 效果观 他的代表作有 传播与说服 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的研究丛书 等 霍夫兰 集大成者施拉姆 我希望所看到的新闻学院将不会像其自身那般软弱 而是像这所大学一样强壮 不是一群教师和学生坐在这所大学的边缘地区 摆弄着他们的小玩意 在文章第一段中拼凑关于谁 什么 哪里和何时的情景描述 不是那样 而是一个处于这所大学的中心地带的学院 它会以这样的假设开始 即它所要造就的学生将是整个大学中最适合于理解和谈论他们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学生 施拉姆 一 生平大事 1907生于俄亥俄州玛丽埃塔1930哈佛大学美国文明硕士学位1932衣阿华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学位1943 1947衣阿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第一门大众传播的博士课程的创始人1947 1955伊利诺伊大学校长助理兼出版社社长 传播研究所创始人 传播系主任1955 1973斯坦福大学传播学教授 创办传播研究所1973 1975在夏威夷 东西方中心 创办传播研究所1977香港中文大学传播系教授1987逝世于檀香山 二 代表作及其重要的理论观点 报刊的四种理论 1956 对人类历史上四种主要的传播体制及观念的比较研究 大众媒介与国家发展 1964 关注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传媒加快现代化进程 人 信息与媒介 人类传播概览 1973 第一部全面而系统地阐释传播学理论的专著 传播及其类型 一 传播定义 英语Communication 一 英语原意 拉丁词根 Communication Communis分享 共有印欧词源 Kom moini共同 交易 交换强调交流 双向 中文中没有词与之相对应 只好用 传播 只有 传 没有 播 港台用传通传学 二 西方学者的定义 1 影响说传播是传播者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等1953年 2 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各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所有传播行为都旨在从特定的人物引出特定的反映 伯洛1960年 3 互动说传播是把互不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的过程 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格伯纳1967年 4 共享说传播是传受双方对信息的共同分享 信息是双向交流的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1959年 三 我们对传播所作的定义传播是人类借助符号交流信息的活动 强调四点 传播是一种活动 或是一种行为 过程传播是与信息相关的行为传播是一种交流 交换 沟通传播 研究的 是人类的行为人大郭庆光定义 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强调社会系统 二 传播的类型 传播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多样传播类型的四分法 内向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一 内向传播定义 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 即个体自我进行的思维活动 特征 1 信息传播规模小 空间小 信息具有隐蔽性 2 信息反馈及时 畅通 G米德的 主 客我理论 模式图 信息 反馈 G米德的 主 客我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米德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 认为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 主我 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 客我 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二 人际传播 定义 单个的个人与个人之间借助语言或其他符号交流信息的活动 特点 1 人际传播多属于面对面的亲身传播 2 传受与反馈及时 3 在传递信息时使用双重符号 即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三 组织传播 定义 各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特点 1 传播者多以组织或团体的名义讲话 2 信息大多是指令性 教导性和劝服性的内容 3 传者和受者的行为规范 4 传播活动有一定的规模 四 大众传播 定义 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提供信息 知识 观念 娱乐等的过程 特征 三 传播学研究层次 一 按信息接受者大小范围分 又叫传播类型 自我 内向 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 团体 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二 按传播学本身的结构理论模式研究方法 三 按描述分支划分信息系统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教育传播医疗卫生传播 四 按宏观与微观研究层次分 宏观层次 文化与传播 传播与现代化 传播与国家发展 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 以及不同方法来建立传播学的理论构架等 微观传播 各类专题 四 传播学主要理论构架 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 范围 重点和方法传播学比较成型的理论构架有以下三类 一 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涉足传播领域 从而形成传播的理论构架 这在美国传统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 其中 可以分两个学派 霍夫兰和卢因 霍夫兰实验心理学家他所领导的耶鲁大学学派秉承 刺激 反应 基本原理 致力于研究传播效果 卢因是社会心理学家 他以需要 人格和社会因素作为中心 从创立拓扑心理学到群体动力学 跨入了传播学领域 二 依据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传播过程与传播现象 从而形成传播学自身的理论构架 突出的有 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 三 在传播学理论构架的探索中 引入系统科学的方法论 美国社会学梅尔文 狄弗勒尔英国传播学批判学派 传播学的流派 一 传统学派两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问题成堆大众传媒发展对社会与公众的影响日益增大 一 技术控制论的传播学基础流派 学者们有一个想象 怎样让这个世界的运行像机器那样自动地运转 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 主要方法还有信息方法 反馈方法 功能模拟方法和黑箱方法等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 原则和规律 并对其功能进行数学描述的一门学科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 系统论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 结构功能原则 目的性原则 最优化原则 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的理论 是研究信息的计量 发送 传递 交换 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 狭义信息论与广义信息论申农的狭义信息论第一个给予信息以科学定义 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消除或减少 表现为以申农 韦佛模式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 这一基础流派的出现 一方面是由于上世纪初广播 电视 通讯等现代传媒的大发展 传播技术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另一方面 作为一种认识论与方法论已渗透到了学术研究中 陈力丹 这一基础流派的出现 使研究把传播视为一个与社会系统交织的信息传播系统 并力求控制这一系统使之达到人们的目的 最佳传播效果 用信息的观点与方法研究传播 对传播中的信息流程具体分析与处理 用控制论的思想与方法看待传播 使信息反馈 功能模拟等成为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 经验 功能主义的传播学基础流派 传播学研究是要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从经验主义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功能 事物或方法发挥的有利的作用 效能 功能主义 不管过程只将结果的一种研究思想 发端于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学术思潮孕育了后来影响全世界的经验 功能学派 其理论意义在于 从社会实用功能的角度较好地解释了人们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与大众传媒机构的关系和与大众传媒职业群体的关系 成为从传播学角度来参与和指导社会管理的一个理论工具 代表是库利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施拉姆 这个方法论是从政治学和社会学出发 在讨论传播与媒介的关系 与职业新闻机构 与记者职业群体的关系时有很强的解释力 本身体现了市场经济制度的两大原则 信息自由和经济自由 经验 功能学派的认识前提是 确信整个社会是有序的 存在着个人规律和社会规律 人的行为可以汇总 统计 如果说控制论感兴趣的是整个社会中信息的循环 是因果循环模式 那么经验 功能主义学派的思考是围绕着大众媒介的角色以及消费者的自治 是原因 效果模式 1955年 卡茨和拉斯菲尔德提出的二级传播理论点缀了经验 功能主义学派的黄金时代 三 传统学派的研究特点 二 批判学派 经验 功能主义学派把媒介看成现代民主的新工具和社会调整的决定性机制 与之相反的批判学派关注的是传播实践得以进行的社会前提和制度背景理论重点是分析大众文化商品化的信息和 被管理 的信息所产生的负面效果 代表人物 霍克海默 马尔库塞 哈贝马斯等 一 批判理论 狭义 法兰克福的社会理论广义 法兰克福学派 后现代主义 女权主义 文化研究等批判理论 既不是哲学也不是社会学 而是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结合起来的社会哲学 批判理论 首先是一种立场 其次是一种哲学批判理论 透视世界的表象 指出人际间的不平等和意识形态操纵人类的方式 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原电池课件
- 高中doing课件教学课件
- 高一知识培训课件
- 山地土地租赁合同范本(山地生态旅游项目合作开发)
- 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全权委托合作协议书
- 金融信息行业用工合同及商业秘密保护协议
- 宫颈糜烂护理知识细则
- 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 养殖场水质监测指南
- 如何引导初高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规划
- (2025年标准)水果代收协议书
- 2025外汇展业知识竞赛真题模拟及答案
- 公务员入职礼仪培训课件
- 2026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知识清单
- 排污许可审核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原发性高血压
- 退休教师国庆节活动方案
- CA6140普通车床进给系统的数控化改造
- 施工企业消防培训方案(3篇)
- 低效林改造管理办法
- 中学生自我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