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解释批判方法1.ppt_第1页
传播解释批判方法1.ppt_第2页
传播解释批判方法1.ppt_第3页
传播解释批判方法1.ppt_第4页
传播解释批判方法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解释批判方法 传播解释批判方法 一 关于传播学研究的二十三个问题 二 传播学研究方法 三 解释学研究方法 四 批判研究方法 一 关于传播学研究的二十三个问题 一 传播学的学科归类二 传播学的特征三 传播学的二十三个问题1 传播学四个基本概念 传播 信息 符号 媒介2 传播学三个论断 媒介即讯息 意义就是使用 符号就是文化3 传播学三种基本方法 科学方法 解释方法 批判方法4 传播学与数学 哲学 历史学 文学 心理学 经济学 社会学 政治学 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5 传播学的学术地位6 传播学本土化 全球化与转播工作者的文化使命7 传播学方法多元 理论多元 一 传播学的学科归类 传播学是社会科学 新闻学是人文学科 李约瑟问题 大约在1938年 我开始酝酿写一部系统的 客观的 权威性的专著 以论述中国文化区的科学史 科学思想史 技术史及医学史 当时我注意到的重要问题是 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 而未在中国 或印度 文明中成长 见李约瑟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自然杂志 第13卷 1990年第12期 转引自张秉伦徐飞 李约瑟难题的逻辑矛盾及科学价值 北京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3年6期 页36页 吴景超问题 中国为什么缺乏发明的文化基础 这个问题如换一个问法 便是中国为什么缺乏自然科学 论积极适应环境的能力 独立评论 162号 1935年8月4日出版 冯友兰问题 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 InternationalJourn Ethics 3 1922 科学 SCIENCE 的定义 由窄到宽 现代性 非现代性 收敛性 发散性 数理传统 博物传统 1 源自古希腊的关于物质世界的遵循因果律的定量化的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 Archimedes 287 212B C Ptolemy 2世纪 2 由希腊思想发端的西方人对待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理论态度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Aristotle 384 322B C 3 人类与自然界打交道的方式 科学 技术 经验技术 科学的技术 4 传统知识体系 sciences 田松 科学话语权的争夺及策略 读书 2001年9月号 科学性减弱 环型 二 传播学的特征 1 变层学科学科分为定层学科 levelfield 在知识生态体系中 定位清晰 稳定 变层学科 variablefield 在知识生态体系中 定位模糊 不稳定 2 不成熟学科成熟的学科 maturescience 有范式 paradigm 注意 模式不等于范式 例 刑范正 金锡美 工冶巧 火齐得 剖刑而莫邪已 学科材料研究环境范式技巧结构化 Wallerstein的三条分界线 第一条 对现代 文明世界的研究 历史学 经济学 社会学 政治学 还是对非现代世界的研究 历史学 东方学 第二条 研究过去 历史学 还是注重现在 经济学 社会学 政治学 第三条 是对市场 经济学 还是对国家 政治学 还是对市民社会 社会学 三 传播学的二十三个问题 1 传播学四个基本概念 1 传播 communication 马太福音 耶稣传道 登山宝训 Butletyourcommunicationbe Yea yea Naynay H 1 传播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Study 是传学 而不是大众传播学 MassCommunicationStudy 传播的 播 Sow 的意思 单向性 传受双方的不平等性 Communication有三种理解 传交通宣传交流沟通传播交际流通交换交通传通Communication的理解应该是 交通 泰卦 朱注 为卦天地交而二气通 故为泰 彖 泰 小往大来 吉亨 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内阳而外阴 内健而外顺 内君子而外小人 君子道长而小人道消也 否卦 彖 否之匪人 不利君子贞 大往小来 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 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 内阴而外阳 内柔而外刚 内小人而外君子 小人道长 君子道消也 2 信息 认识不确定性的减少例 状态 1 2 3 i n相应几率 P1 P2 P3 Pi Pn认识状态从不确定到确定时所获得的信息量的计量 H 例 状态 1 2 几率 P1 P2 0 5 计算H 印刷符号的信息量 英 4 03bit俄 4 35bit法 3 98bit德 4 10bit中 9 65bit 或8 8bit 这不是人的 个体的存在 而是渗透进其脑细胞组织中的可怕的信息 n i 1 2 信息 信息三个层次 语法信息syntaxinformation语义信息semanticinformation语用信息pragmaticinformation 3 符号 符号是信息的承载物 符号学semeiology 瑞士索绪尔 用于欧洲 semiotics 美国皮尔斯 用于英语国家 4 媒介 1 媒介学的研究对象是三种媒介 感知媒介 媒介产品 媒介组织 2 各层次的媒介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各类媒介均为其子系统 2 传播学三个论断 5 Themediumisthemessage 媒介即讯息 1 Knowledgeitselfispower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相应 信息就是能量 信息度量 H Pilog2Pi熵 无秩序程度 S Pilog2Pi n n i 1 i 1 5 Themediumisthemessage 2 麦克卢汉对message的三种理解 Message contentMessage meaningMessage image 媒介就是讯息 媒介5形式就是内容媒介4符号就是意义媒介6组织就是形象 6 Themeaningistheuse 意义就是使用语义不等于语用 一定语法符号的语义要在语用中确定 7 Thesignistheculture 符号就是文化文化 纹划 易 小利有攸往 天文也 文明以止 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查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美 克洛依伯克勒克荷恩的 文化 概念和定义述评 1963 列举1871 1951年间的160多种 文化 定义 科学 人文 3 传播学研究方法 8 科学方法 科学无法解决社会的3A问题 anxiety焦虑alienation异化anomic迷失目的 方向 标准霍克海默对科学方法进行的批判 1 总体性 2 伪客观性 3 对人的不尊重 实证 positive 的含义 现实的而不是空想的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确实的而不是悬疑的精确的而不是暧昧的积极的 建设性的 而不是消极的 破坏性的 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Socialstatics order socialdynamics progress theprogressisthedevelopmentofprogress 巴西国旗上 秩序和进步 运用科学方法的学派 三个基础流派中的两个控制论学派经验 功能主义学派拉斯韦尔的5W模式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原因 效果模式 五个新思潮中的两个民族志 民俗人类学 传播学技术和调解社会学罗杰斯的扩散模式 9 解释方法 三个基础流派中的一个结构主义叙事学符号学福柯的监视装置理论 五个新思潮中的两个语用学 pragmatics 信息接受理论和媒介消费理论姚斯 德 的现象学接受理论德塞尔托 法 的西方文化形式的系谱分析霍尔 英 的谈判式接受理论 10 批判方法 三个基础流派中的一个结构主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 五个新思潮中的两个传播政治经济学信息接受理论和媒介消费理论 4 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1 传播学研究与与数学的关系 数学是形式化的思维法则 数学描述是一种感性描述而非理性描述 数学的方法就是数学化 数学化分为四个阶段 1 数据的收集 组织与解释 数据来自记录 统计 观测 数据分析由统计学家 计算机科学家进行 2 在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经验定律 实验 观测结果的简明概括 如 边际效用递减律 传播学只能达到前两个阶段 3 建立数学模型 以数学结构反映研究对象的结构 相同或非常类似的结构可能来自完全不同的科学背景 模型的好坏取决于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符合程度 4 利用数学获得新的科学洞察力 揭示深层次的规律 如 由Maxwell 1831 1879 方程组推出电磁波的存在 1862 与Faraday 1791 1867 比较 12 传播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生活化的思维法则 生活化就体现在日常生活语言的运用 语言的运用就是符号的使用 13 传播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历史是传播 是世代之间的长程传播 传播是历史 媒介产品一经留存就是史料 历史学从根本上说是史料学 应该学习收集 鉴别 积累资料 波 托波尔斯基的12步骤1 选择某个研究领域2 提出课题或问题3 确定信息源的方向后3 收集鉴别积累4 从资料源中吸取来的对材料的解释5 查核已知来源 待验证的 中没有任何直接信息的事实6 用因果性来进行解释 待验证的 7 规律 待概括地提出和验证的 8 综合 回答作为研究课题而提出的问题 9 批判地评价历史事实的客观性 14 传播学与文学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的 修辞学 要讲究义理 考据 辞章 15 传播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自我传播 实验心理学人际传播 人格心理学群体传播 社会心理学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16 传播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传播学向经济学学习提高数学化层次的学术经验 经济学向传播学的媒介研究渗透 形成媒介经济学 例 投入 产出分析法关联度 其他产业怎样影响媒介业影响度 媒介业怎样影响其他行业 作为媒介产品的生产机构的媒介 17 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借用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借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领域交叉 传播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部分重复 PC MC HC ICD PH CAT OC PR IP IS ISD FS PC 政治传播MC 大众传播HC 健康传播ICD 跨文化发展传播PH 传播哲学CAT 传播科技OC 组织传播IP 人际传播ISD 教学发展传播IS 信息系统PR 公共关系FS 女性研究 传播学的结构 社会学也对OC IP PR MC有所研究 18 传播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传播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手段 如PC传播学与政治学有共同关注的问题 政治学传播学平等问题 知识沟 问题国家体制问题自由问题表达自由问题权力结构问题国际秩序问题国际传播秩序问题政党问题 19 传播学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麦克卢汉 技术决定论 技术表现在媒介的变革 提出 媒介即讯息 科学技术发展给传播学提供新的课题和新的解决方法 5 传播学的学术地位 20 传播学的学术地位传播学帝国主义 传播学是个筐 什么都能往里装 历史上的学科帝国主义 哲学帝国主义 百科全书 世界观 方法论 语言学转向 进行语言分析 经济学帝国主义 历史学帝国主义 20 传播学的学术地位 传播学殖民地 传播学 语言学 教育学 商业管理学 经济学 社会学 心理学 政治学 图解 传播学社会学 传播学向社会学借用 最少有百分之一的引文传播学心理学 传播学向心理学借用 最少有百分之三的引文 6 传播学本土化 全球化与传播工作者的文化使命 21 传播学本土化问题研究对象本土化话语方式本土化 基本术语 基本命题的表达思维方式本土化研究方法本土化 22 传播全球化与传播工作者的文化使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6 传播学方法多元 理论多元 23 传播学方法多元 理论多元Feyerabend提倡方法多元论 Anythinggoes 二 研究方法 二 国内人文社科研究方法之变迁 一 回到50年代二 回到马克思早年马克思 19世纪40年代 异化马克思 19世纪50 60年代 经济决定论 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晚年马克思 19世纪70 80年代 自由人的联合 跳跃卡夫丁峡谷 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全部结果 共产主义 人的自由和解放 国内人文社科研究方法之变迁 三 回到乾嘉时期文周孔孟 班马左庄 葛陆范马 周程朱张 韩柳欧曾 李社苏黄 许郑杜马 顾秦姚王 三十二人 俎豆馨香 临之在上 质之在旁 姚姬传氏 言学问之途有三 曰义理 曰词章 曰考据 戴东原氏亦以为言 如文 周 孔 孟之圣 左 庄 马 班之才 诚不可以一方体论矣 至若葛 陆 范 马 在圣门则以德行而兼政事也 周 程 张 朱 在圣门则德行之科也 皆义理也 韩 柳 欧 曾 李 杜 苏 黄 在圣门则言语之科也 所谓词章者也 许 郑 杜 马 顾 秦 姚 王 在圣门则文学之科也 顾 秦于杜 马为近 姚 王于许 郑为近 皆考据也 此三十二子者 师其一人 读其一书 终身用之 有不能尽 国内人文社科研究方法之变迁 司马子长 网罗旧闻 贯串三古而八书 颇病其略 班氏 志 较详矣 而断代为书 无以现其会通 欲周览经世之大法 必自杜氏 杜佑 通典 始矣 马端临 通考 杜氏伯仲之间 郑 志 郑樵 通志 非其伦也 百年以来 学者讲求形声故训 专治 说文 多宗许 郑 少谈社 马 吾以许 郑考先王制作之源 杜 马辨后世因革之要 其于实事求是一也 先王之道 所谓修已治人 经纬万汇者 何归乎 亦曰礼而已矣 秦灭书籍 汉代诸儒之所掇拾 郑康成之所以卓绝 皆以礼也 杜君卿 通典 言礼者十居其六 其议已跨越八代矣 有宋张子 朱子之所讨论 马贵与 王伯厚之所纂辑 莫不以礼为兢兢 我朝学者 以顾亭林为宗 国史 儒林传 赫然冠首 吾读其书 言及礼俗教化 则毅然有守先待后 舍我其谁之志 何其壮也 厥后张蒿庵作 中庸论 及江镇修 戴东原辈 尤以礼为先务 而秦尚书意曰 秦蕙田 遂纂 五礼通考 举天下古今幽明万事 而一经之以礼 可谓体大而思精矣 吾图画国朝先正遗像 首顾先生 次秦文恭公 亦岂无微旨哉 桐城姚鼐姬传 高邮王念孙怀祖 其学皆不纯于礼 然姚先生持论闳通 国藩之粗解文章 由姚先生启之也 王氏父子 集小学训信之大成 重乎不可见已 故以殿焉 国内人文社科研究方法之变迁 四 新方法老三论 美国学派 系统论 systemtheory 贝塔朗菲 Bertalanffy 奥地利 控制论 cybernetics 维纳 Wiener 美 信息论 informationtheory 申农 Shnnon 美 新三论 欧洲学派 耗散结构论 dissipativestructuretheory 普利高津 Prigogine 比利时 FromBeingtoBecoming 协同论 synergetics 哈肯 Haken 德 突变论 catastrophetheory 托姆 thom 法 新三论之一 耗散结构论 1 开放系统 2 远离平衡态 新三论之二 协同论 1 序参量是慢变量 2 序参量的竞争 转化报社序参量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新三论之三 突变论 突变有状态参量 n 和控制参量 r 控制参量决定状态参量发挥作用 1 n 2 r 4 突变形式只有7种 2 r 5 突变类型无穷多 Thom用来解释一切问题 主要有两个观点 渐变比突变好 能渐不突 低层次上突变 高层次上渐变 曾国藩 有恒箴 自吾识字 百历及兹 廿有八载 则无一知 曩者所忻 阅时而鄙 故者既抛 新者旋徙 德业不常 日为物迁 尔之再食 未闻或愆 粟黍之增 久乃盈斗 天君司命 敢告马走 国内人文社科研究方法之变迁 五 实证方法实证主义最早由孔德提出的 实证 positive 的含义 按照孔德的说法1 现实的而不是空想的 入世精神2 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实用主义3 确实的而不是悬疑的4 精确的而不是暧昧的 定量方法5 积极的 建设性的 而不是消极的 破坏性的 6 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Socialstatics order socialdynamics progress theprogressisthedevelopmentofprogress 巴西国旗上 秩序和进步 三 解释学研究方法 三 解释学研究方法 一 解释学发展过程二 符号解释三 文化解释 一 解释学发展过程 Hermeneutics解释学解释学 源于希腊神话中的信使神赫耳墨斯 的名字 赫耳墨斯为号称 众神之父和万人之王 的宙斯传送谕旨 并负责对接受者解释谕旨的意义 推而广之 古希腊解释荷马史诗的意义 中世纪解释 圣经 意义的学问也被称为 解释学大家 施莱尔马赫 Schleiermach 对解释学贡献狄尔泰 Dilthey 对解释学的贡献海德格尔 Heidegger 对解释学的贡献伽达默尔 Gadamer 对解释学的贡献利科 Ricoeur 对解释学的贡献 解释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技术性解释学 使西方世界由中世纪跨入现代的两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 对希腊文献解释宗教改革 对 圣经 解释 汉字中的解释 传 传述 说 解释 诂 以今言释古言 训 疏通文义 记 阐发 注 注解 解 分析 笺 补充发挥 传 朱熹 诗经集传 说 朱舜水 学宫图说 诂 阮元 经籍篹诂 训 刘安 淮南子 原道训 俶真训 天文训 记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 注 郦道元 水经注 解 许慎 说文解字 笺 万充宗 礼记偶笺 推荐 周裕锴 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 世纪出版集团 2003年版 解释学发展过程 施莱尔马赫 Schleiermach 对解释学贡献狄尔泰 Dilthey 对解释学的贡献海德格尔 Heidegger 对解释学的贡献伽达默尔 Gadamer 对解释学的贡献利科 Ricoeur 对解释学的贡献 施莱尔马赫 Schleiermach 对解释学贡献 提出 理解 的概念 提出两个命题 1 哪里有误解 哪里就有解释学 2 理解一个作者要像作者理解自己一样好 甚至比他对本人的理解更好 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包括语法解释和心理解释两部分 语法解释是 客观的 解释 置本文作者于不顾 致力于根据某种文化上共通的语言特性来分析本文的意义 心理解释则要求通过解释者与作者在心理上的同质性 用直观的方法从总体上把握作者 创造性地重建作者的无意识的创造活动 1 语法解释 文字符号 语法规则 2 心理解释 解释者的心境 语境对作者的心境 语境的拷贝 Schleiermach对解释学的贡献 提出解释循环 Hermeneuticscircle 解释本文 text 时 只有理解整体才能理解部分 而对整体的理解又建立在对部分的理解的基础上 Text 广义的 本文 text 符号合乎规则的特定集合 狭义的 文本 text 格式化文本和非格式化文本 Dilthey对解释学的贡献 提出 意义 的概念 人文世界是一个由意识到自己目标的人创造的精神世界 又是一个随着人对世界的意识而改变的历史世界 根本不同于机械运作的自然世界 对于自然世界 人们可以解说其因果关系 而对于人文世界 人们只能解释其意义蕴涵 作为解释对象的本文 不单指的是严格意义上书写的本文 而且指的是具体的历史世界和作为整体的人文世界的实在 Dilthey 三个基本范畴 1 生命经验 人对外部世界的体验 2 生命经验的外化 意义表达 3 对生命经验及其外化的理解 达到理解需要通过三个环节 熟悉体验和表达意义的心理过程 系统考察表达所处的环境 了解决定表达的社会和文化制度 这三个环节 顺次由对个体自我的内在经验的理解进入对贯穿于无数个体自我内在经验的人类社会的共同经验的理解 理解的过程 就是个体自我之间 解释者与本文作者之间实现沟通 交流的传播过程 Dilthey对解释学的贡献 达到理解的三个环节 1 熟悉体验和意义表达的心理过程 生命个体的生命过程 2 系统考察表达所处的环境 生命过程的空间条件 3 了解决定表达的社会和文化制度 生命过程的时间条件 解释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本体论解释学 核心命题是 理解是存在的基本方式 从而有别于狄尔泰的观点 理解是对人文世界认识的方式 Heidegger对解释学的贡献 理解是由理解的前结构决定 前有 先行具有 前见 先行看见 前把握 先行把握 提出解释循环 理解的前结构乃是解释的条件 人们解释时是解释已知的东西 Vorhabe 历史 文化 剧场偶像Vorsicht 语言 观念 市场偶像Vorgriff 前提 假定 洞穴偶像 种族偶像 Vor priorHabe 财产Sicht 视界Griff 把握 Gadamer对解释学的贡献 认为 解释学就是哲学本身 理解是有历史性的 理解的历史性 指的是理解者所处的不同于理解对象的特定历史环境 历史条件和历史地位决定着他对本文的理解 有效历史 effectivehistory 只有被主观个体理解了的历史才是对其有效的历史 不存在 集体的历史 因为理解是个人行为 只存在当下的历史 因为过去的历史总要放在当下来理解 提出 视界融合 作者的视界与理解者的视界的融合 由传统和权威产生的前理解的成见是理解的出发点 是 理解的视界 理解一开始 理解者的视界就进入它要理解的那个世界 理解者的视界是在同过去的视界的不断接触中而形成的 理解者的视界与传统视界的不断融合就是 视界融合 Gadamer 提出解释循环 传统决定着理解者的理解 理解者也产生传统 伽达默尔把解释意识构成的西方社会和文化传统看作是一股维系古今的永恒精神力量 表现出保守的思想倾向 哈贝马斯 在批判这一保守思想倾向的过程中 力图把解释学同马克思主义 分析哲学 精神分析学 实用主义等学说融合起来 成为进行意识形态批判的一种思想武器 解释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本文解释学 利科尔把本文定义为 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 并进一步规定 只有在本文不被限制在抄录先前的谈话 而是直接以书写字母的形式铭记话语的意义时 本文才真正是本文 由这一个定义 我们可以直接引申 将本文看作是一种 符号体系 书写字母就是一种符号 于是 对本文的解释将使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方法 从而使作为方法论的解释学将符号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包容于自身之内 对符号的认识建立在解释者已有的前结构 文化传统 的基础上 利科 Ricoeur 对解释学的贡献 本文的两重性 本文具有自己的世界 可对其进行符号分析和结构分析 本文作为话语 具有从一个生活领域到另一个生活领域的体验意义 Ricoeur 利科尔把本文看作是 被叙述的言语 把一切文化产品都通约成叙述的统一形态 他把叙述区分为言语叙述和非言语叙述 非言语叙述涵括了电影 绘画 雕塑等类艺术样式 言语叙述又可划分为两种 一种叙述试图使自身达到 真理 的程度 被称为历史叙述 另一种叙述则是杜撰性和创作性的 被称为虚构叙述 如戏剧 小说等类文学样式 利科尔的这些观点 极大地扩展了解释学的适用领域 并使解释学在实际运用中与史学 新闻学 美学 文学批评 艺术批评等发生了相互渗透的关系 通过这些渗透关系 解释学方法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研究方法 二 符号解释 二 符号解释 1 符号的几种表达2 符号的学说3 符号学基本概念4 符号的分类 1 符号的几种表达 Signal 信号IndexIconsign的三种形式SymbolSigne 法 Allegorie 法 譬喻 2 符号的学说 语言学家索绪尔 Saussure F de 的二合一说 能指 所指language langue parolesign signifiant 音响 signifi 概念 sign中signifiant与signifi 关系的任意性美国哲学家皮尔斯的三合一说 媒介 对象 解释semiosis 符号化过程 representament object interpretant美国哲学家莫里斯的五合一说 V W X Y ZV 符号 W 解释者 X 解释方式 Y 指称对象 Z 条件 推荐 德 马克斯本泽 伊丽莎白瓦尔特 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年版 3 符号学基本概念 范畴 思想 thought 语言 language 或实在 reality 的基本的和一般的概念 concepts Aristotl提出十大范畴 揭示主项存在方式的各种谓项 实体 substance 数量 quantity 性质 quality 关系 relation 地点 place 时间 time 姿态 position 状况 state 能动 action 被动 affection Kant Kant把范畴 据以组织直观中的经验的纯粹概念 分成四个方面 每个方面分成几个层次 对应于逻辑中的四类判断 每类判断中的三个环节 12个范畴形成思维的基本法则 普遍范畴 皮尔斯提出普遍范畴第一项范畴感觉或知觉性质可能性 1 媒介关联物 M 第二项范畴经验或运动对象现实性 2 对象关联物 O 第三项范畴思维或符号关系必然性 3 解释关联物 I 媒介关联物 对象关联物 对象关联物 2 1 图像符号icon 2 2 指示符号index 2 3 象征符号symbol 解释关联物 解释关联物 3 1 名辞符号rheme 3 2 命题符号phemedicisign 3 3 论证符号argument 4 符号的分类 1 名辞 图像 性质符号 3 12 11 1 rhematic iconicqualisign2 名辞 图像 单一符号 3 12 11 2 rhematic iconic sinsign3 名辞 指示 单一符号 3 12 21 2 rhematic indexicalsinsign4 命题 指示 单一符号 3 22 21 2 indexical dicentsinsign 5 名辞 图像 规则符号 3 12 11 3 iconic rhematiclegisign6 名辞 指示 规则符号 3 12 21 3 indexical rhematiclegisign7 命题 指示 规则符号 3 22 21 3 dicent indexicallegisign8 名辞 象征 规则符号 3 12 31 3 rhematic legisignsymbol 9 命题 象征 规则符号 3 22 31 3 dicent legisignsymbol10 论证 象征 规则符号 3 32 31 3 symbolic legisignargument思考问题 为什么只有十种符号可以成立 而其他的17种不能成立 这十种符号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IOM 111结论 第三范畴的层次低于或等于第二范畴的层次 第二范畴的层次低于或等于第一范畴的层次 符号的等级 符号与其表示的意思相距越远 符号性越强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1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1 2 3 4 5 6 7 8 9 10 3 符号1符号性最弱 符号10符号性最强 符号的递进 符号 意义 M1 O1 I1 M2 O2 O3 I2 M3 I3 M4 符号的置换 试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符号的套装 空间套装平面套装线性套装 线性套装 林亨泰的诗 你的诞生已经诞生的你的死已经不死的你的诞生已经诞生的你的死已经不死的你 一棵树与一棵树间的一个早晨与一个早晨间的一棵树与一棵树之间的一个早晨与一个早晨间那距离必有二倍距离然而必有二倍距离的 符号双轴线 聚合轴paradigm组合轴syntagm 符号的意义深化 第一层意义明示义denotation第二层意义第一种隐含义connotation第二种迷思义myth第三种象征义syblic解释的三种可能 霸权式 宣传工作的理想境界谈判式颠覆式 受众逆反心理的极端表现 推荐 法 罗兰 巴特尔 符号学导论 三联书店出版社李幼蒸 理论符号学导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三 文化解释 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观 20世纪60 70年代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所的理查德 霍加特 雷蒙德 威廉斯 斯图亚特 霍尔等进行culturalstudies 形成伯明翰学派 雷蒙德 威廉斯 19世纪以后 文化由 培养自然的成长 转变为 心灵的普遍状态或习惯整个社会里知识发展的普遍状态各种艺术的普遍状态一种物质 知识和精神构成的整个生活方式 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民族志传播学的文化观 Philipsen 民族志传播学 文化是一种历史的过程 因为它不局限于简单的正在发生的传播 人们是通过长期以来的约定俗成的一些规范来实现眼下的一些传播实践 文化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因为文化正是存在于传播过程之中 传播过程建构了文化 此外 文化也是一个松散的过程 因为文化虽然规定和制约着传播实践 但在传播过程中 作为文化的规范 符号和意义不仅会被遵守与重申 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发生一些改变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被完全破坏或取代 转引自蔡琪等 文化与传播 论民族志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2年第2期 文化解释 1982年墨西哥第二届世界文化政策大会上的定义 文化在目前应该被看作是赋予一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以特点的那些精神的和物质的 理智的和情感的特征的完整集合 除了各种艺术和文化材料之外 它还包括生活模式 人权 价值系统 传统和信仰 媒介与文化 斯图亚特 霍尔 无论是就质或量的观点来说 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20世纪 媒介在文化领域里已经取得了决定性和关键性的领导地位 这是现代媒介的首要的文化功能 提供并选择性地建构社会知识 透过这种知识 我们才对于 种种世界 种种人们曾经生活过的实体 产生认知 透过这些 我们才通过想象建构他们以及我们的生活 使之合并为可资想象的 整体的世界 转引自 英 汤姆森 文化帝国主义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p118 媒介与文化 斯图亚特 霍尔 大众传播媒介凭借凝聚社会的霸权代码的生产而发挥作用 再者 表征现实的诸种文化代码 是从占主导地位的话语的有限领域中收集来的 而这些话语又吸取自社会诸种解释的有限范围 转引自 英 史第文森 认识媒介文化 商务印书馆 2001年版 p64 突变 突变 轴心时代 古希腊苏格拉底 犹太耶稣 印度释迦牟尼 中国孔子 人文道德 宗教 西方 东方 2H4R 2H Hebrasm希伯莱传统Hellenism希腊精神4R Renaissance文艺复兴Reformation宗教改革Rationalism理性精神Revolution革命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宗教改革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路德派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加尔文派 命定论恩宠论代理论召唤论 从新教伦理到享乐主义 汽车文化 从新教伦理到享乐主义 电影文化 从新教伦理到享乐主义 广告文化 从新教伦理到享乐主义 金融文化 广告传播的心理策略 三种增值方式 功能价值社会价值心理价值 广告传播的心理策略 三种指称领域 商品厂家消费者 广告传播的心理策略 四 批判研究方法 四 批判研究方法 一 为什么要学习批判方法 二 cretique三 Hegel 一 为什么要学习批判方法 批判方法是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斯特伯格提出要具有创造能力需有以下条件 特定的智能 intelligence syntheticalintelligence analyticalintelligence practicalintelligence知识存量 knowwhat how who批判型的思考方式独立的个性强烈的内在冲动或外在冲动包容性强的环境 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所必须具备的精神俄国 受过教育 具有批判精神 担负社会良心的职责法国 1894年德雷菲斯事件发表 知识分子宣言 被称为知识分子社会中频繁运用一般抽象符号表达对人生 社会 自然和宇宙德理解的人 意大利 葛兰西提出知识分子分为传统的知识分子 有机的知识分子 依附于一定阶级 党派 在资本主义社会 被称为 文化资产阶级 法国 左翼知识分子 代表人物 萨特 提倡积极自由 提倡参与的自由 参与政治英国 代表人物 罗素 消极自由 即不受干涉的自由德国 追求内心的自由俄国 前苏联时代 指的是持不同政见者 二 cretique AnactofcriticizingAcriticalestimateordisconssion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出发点 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经验性判断非经验型 理性 判断分析判断 不提供新知识 信息 判断 综合判断 马克思 批判不是理性的激情 而是激情的理性 批判的 主要情感是愤怒 主要工作是揭露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MarxismGruberg Horkheimer Adomo传统理论批判理论照搬自然科学为现成社会提供理论进行争辩社会处于一种紧张关系中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和技术进步的要求强调主体性 不囿于专业分工和技术限制 讲究有效性 有用性 追求价值追求肯定 现实世界 服务于现实否定的辩证法 追求理想主客分离 价值中立表达就是干预 实践就是创造 葛兰西 批判 意识形态争霸两种社会 两种霸权政治社会 国家的专政机构 政治霸权 运动战市民社会 政党 工会 教会 学术文化机构 新闻媒介 文化霸权 知识和道德的领导权 阵地战 争夺意识形态的霸权 阿尔都塞 法 阿尔都塞 Althusser L 1918 1990 他的研究主要涉及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功能 扮演何种角色 提出两套国家机器强制性国家机器RSAS theRepressiveStateApparatus 公共领域意识形态国家机器ISAS theIdeologyStateApparatus 私人领域RSAS ISAS Superstructure 批判对象 意识形态 以统治性的意识形态批判社会对统治性意识形态进行批判 三 Hegel Hegel thephenomenologyofmind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建立了完整的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consciousness 解决 我 与物的关系1 1感觉sense1 2知觉p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