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边角扫描全面清1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P6实验)()2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设计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演绎推理)内容。(P7正文中部)()3从数学角度分析9:3:3:1与3:1能建立数学联系,即9:3:3:1(3:1)(3:1)的多项式展开。(P10问题)()4果蝇易饲养、繁殖快、相对性状明显,所以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P28相关信息)()5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检验。(P28类比推理)()6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则有它的等位基因。(P29正文中部)()7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P30正文小字部位)()8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但能出生的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种类极少,原因就是很多种类的三体综合征患者在胚胎时期就死亡了,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减少了物质和资源的浪费。(P31拓展题)()9雌雄同株中性状的遗传不存在伴性遗传,因为无性染色体。(P36正文下部)()10人类XY染色体在大小和基因种类上都不一样,X染色体只有Y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P34资料分析)()11(1)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遗传咨询的对策有终止妊娠、产前诊断等。()(2)产前诊断包括: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染色体异常可镜检染色体,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镜检红细胞形态)。(P92正文)()12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人的常染色体的一半再加XY任意一条性染色体上的23个DNA的全部序列。(P94练习)()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9“有规可循”的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 考点突破固考基一、两大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整合1假说演绎法2把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各比例之间的关系图(1)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传递规律。(2)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4)关系图3关注“3”个失分点(1)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种类相同、数量不相等雌雄配子都有两种(A:a1:1)。一般来说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2)自交自由交配自交:强调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自由交配:强调群体中所有个体随机交配。(3)性状分离基因重组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所致,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4明确性状显隐性的“2”大判断方法(1)根据性状分离判断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新表现出的性状一定为隐性性状。(2)根据子代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F2性状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5自交、测交与单倍体育种在遗传中的应用(1)鉴定纯合子、杂合子自交法(对植物最简便):测交法(更适于动物):单倍体育种法(只适用于植物):(2)验证遗传定律(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验证方法结论自交法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测交法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1:1,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单倍体育种法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二、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的考查1理清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1)XY型个体:X只能传给女儿,Y则传给儿子。(2)XX型个体:任何一条都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2仅在X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世代遗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隔代交叉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3万能解题模板“排除法”分析遗传系谱图4探究基因位置实验设计的一般操作模板5如何判断某基因在X、Y染色体的哪一区段(1)如果某性状仅在雄性个体中存在,则说明该基因很可能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2)如果用雌性隐性亲本与雄性显性亲本杂交,子一代中雌性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说明该基因很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3)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这些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性状表现是否有性别之分,要视具体基因型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图1与性别有关,而图2与性别无关。XaXaXaYA XaYAXaXa( 全为显性)(全为隐性)图1XAXaXaYaXAXa、XaXaXaYa、XAYa( 中显隐性均为1:1)图2题组集训提考能题组一 高考分类练明考向类型1翻阅教材,原味品高考12019全国卷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解析:本题借助伴性遗传相关知识,考查获取信息能力;试题融合了伴性遗传、致死现象等知识,体现了对科学思维素养中分析与判断要素的考查。因含Xb的花粉不育,故不可能出现窄叶雌株(XbXb),A正确;宽叶雌株(XBXB、XBXb)与宽叶雄株(XBY)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宽叶雌株、宽叶雄株和窄叶雄株,B正确;宽叶雌株(XBXB、XBXb)与窄叶雄株(XbY)杂交,只有含Y的花粉可育,子代无雌株,C错误;子代雄株的叶形基因只来自母本,子代雄株全为宽叶,说明母本(亲本雌株)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答案:C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2P36搞定了课后题,这个题基本没问题人教必修2P37练习22019全国卷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A或B或C或 D或解析:本题借助遗传学实验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对植株甲基因型的判断,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若植株甲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说明全缘叶为显性性状,且甲为杂合子;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可以说明甲和另一全缘叶植株至少有一个为纯合子,不能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也不能确定甲是否为杂合子;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杂交类型属于测交,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甲可能为杂合子(全缘叶为显性性状时),也可能为纯合子(全缘叶为隐性性状时);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比例为3:1,说明甲为杂合子。故B正确,A、C、D错误。答案:B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2P832019全国卷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解析:本题借助遗传概率的计算及遗传规律的验证的相关知识,考查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及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概率的计算,体现了对科学思维中分析与推断要素的考查。(1)根据题意可知,翅外展相对于正常翅为隐性,粗糙眼相对于正常眼为隐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2号、3号染色体上,其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1为双杂合的正常翅正常眼个体,F1雌雄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根据图示,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2)由图可知,控制直刚毛/焦刚毛的基因和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为母本,焦刚毛白眼(双隐性)为父本时,其子代的雄性个体全部为直刚毛红眼;野生型(直刚毛红眼)为父本,焦刚毛白眼为母本时,子代中雌性个体全部为直刚毛红眼,雄性个体全部为焦刚毛白眼,所以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2。(3)欲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双杂合个体自交或测交。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为红眼灰体,F1相互交配所得F2的表现型及分离比是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验证伴性遗传时,需要分析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以要分析红眼/白眼这对性状,此时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答案:(1)3/16紫眼基因(2)01/2(3)红眼灰体: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红眼/白眼: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2P3042019全国卷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实验: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回答下列问题。(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实验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2)实验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子代中有_种基因型。(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解析:本题借助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对个体基因型、表现型的判断过程,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1)(2)由实验绿叶甲自交,子代都是绿叶,可推知甲为纯合子,由实验绿叶甲与紫叶乙杂交,子代中绿叶:紫叶1:3,可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甲、乙杂交子代中有224(种)基因型。(3)根据题意可知:紫叶植株共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8种基因型,绿叶基因型为aabb。当紫叶(Aabb或aaBb)与绿叶杂交时,杂交子代中紫叶:绿叶1:1,当紫叶(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与绿叶杂交时,子代均为紫叶,其中紫叶(AABB)与绿叶(aabb)杂交时,F1均为AaBb,F1自交,F2中紫叶:绿叶15:1。答案:(1)绿色aabb(2)AaBb4(3)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2P1352019全国卷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解析:本题借助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试题通过实验方案设计考查科学探究素养。(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通常杂合子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2)分离定律是指杂合子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并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验证分离定律常采用杂合子自交法或测交法。因未知所给玉米的基因型,可采用以下方案验证分离定律。思路: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玉米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该玉米为杂合子,通过该玉米的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可验证分离定律。思路: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子代都未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两种玉米都为纯合子,则让两种纯合子玉米杂交,获得F1,F1自交子代中若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即可验证分离定律。思路:两种玉米杂交,若F1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F1为显性性状的杂合子,F1自交后代中若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可验证分离定律。思路:两种玉米杂交,若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则说明一种玉米为杂合子,另一种玉米为隐性纯合子,杂合子的测交可验证分离定律。答案:(1)显性性状(2)思路及预期结果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2P4【借题发挥】理清教材,突破高考的瓶颈长句描述类题型问题1: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都属于“性状分离”吗?答案:杂种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即一种表现型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性状;倘若两个不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则不属于性状分离。问题2: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原因是被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所掩盖。问题3:具有一对(或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常出现偏离,原因有哪些?答案:原因有配子致死、显性纯合致死、隐性纯合致死、不完全显性、复等位基因、从性遗传、基因互作等。问题4: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有怎样的区别?答案:假说演绎法是建立在假说基础之上的推理,并通过验证得出结论,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而类比推理是借助已知的事实及生物间的联系推理得出假说。问题5:生物的性别均由性染色体决定吗?答案:不是,有些生物其性别并非由性染色体决定,如蜜蜂的孤雌生殖。性染色体仅存在于有性别分化的生物中。问题6:书写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型有什么不同?答案:在基因型的书写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则需将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一同写出,如XBY。一般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写在前,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写在后,如DdXBXb。问题7:从性遗传与伴性遗传均与性别有关,两者相同吗?答案:不相同。从性遗传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传递与性别无关,但性状表现却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即个体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体现。伴性遗传则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传递时与性别相关联。类型2整体对比历年同类题,找共性和趋势62019全国卷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 D750、250、0解析:本题借助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解释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试题通过考查特殊情况下的分离定律,体现了科学思维素养中的分析与推断要素。基因型为Bb的1 000对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1 000个子代的基因型有BB、Bb、bb三种,比例应为1:2:1,由于bb受精卵死亡,故子一代BB、Bb、bb个体数目依次为250、500、0,A正确。答案:A72017全国卷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解析: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子一代中残翅占1/4,而子一代雄性中出现1/8为白眼残翅,则雄性中残翅果蝇占1/2,所以亲本雌性为红眼长翅的双杂合子,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亲本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则各含有一个Xr基因,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为纯合子,配子的基因型即卵细胞和极体均为bXr,D正确。答案:B82017全国卷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解析: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总数为64,故F1中应有3对等位基因,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2对等位基因,AAbbDDaabbdd的F1中也只有2对等位基因,A项错误;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2对等位基因,AAbbDDaaBBDD的F1中也只有2对等位基因,B项错误;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1对等位基因,且F1、F2都是黄色,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2对等位基因,C项错误;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的F1中均含有3对等位基因,F1表现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会出现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D项正确。答案:D9全国卷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解析:本题的切入点在“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上,相当于测交后代表现出1:3的分离比,可推断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设相关基因为A、a和B、b,则A_B_表现为红色,A_bb、aaB_、aabb表现为白色,因此F2中白色植株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4种;控制红花与白花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答案:D10全国卷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解析: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交配,子代中雌性有两种表现型,故亲本显性表现型个体为杂合子,则亲本杂交组合为Gggg或XGXgXgY。若基因G、g位于常染色体上,不管是显性纯合致死还是隐性纯合致死,其子代中雌性:雄性均为1:1,故A项、B项错误;分析可知基因G、g位于X染色体上,XGXgXgYXGXg、XgXg、XgY、XGY(致死),故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11全国卷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解析:据题干可知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率一般无区别,A错误;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必患病,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通常多于男性患者,C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表现出隔代遗传的特点,D错误。答案:B12全国卷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2和4必须是纯合子B1、1和4必须是纯合子C2、3、2和3必须是杂合子D4、5、1和2必须是杂合子解析:A项,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病为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与该病有关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根据遗传学原理,2、3、4、5的基因型均为Aa,与2和4是否纯合无关;B项,若1和1纯合,则2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2,1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4,而3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若4为纯合子,则2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1/21/3,故第代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1/31/41/48;C项,若2和3是杂合子,则无论1和4同时是AA或同时是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1/48;D项,第代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与5无关,若第代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与题意不符。答案:B13全国卷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解析:验证分离定律可通过下列几种杂交实验及结果获得:显性纯合子和隐性个体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杂合子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由此可知,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并不影响实验结论。验证分离定律时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易于区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答案:A142018全国卷,32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2有眼1/2雌9:3:3:11/2雄9:3:3:11/2无眼1/2雌9:3:3:11/2雄9:3:3:1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结果,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判断依据是_。(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填“显性”或“隐性”)。解析:(1)分析题干可知,两亲本分别为无眼和有眼,且子代中有眼:无眼1:1,且与性别无关联,所以不能判断控制有眼和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有眼为显性(用基因E表示),则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eXe和XEY,子代的基因型为XEXe和XeY,表现为有眼为雌性,无眼为雄性,子代雌雄个体中没有同时出现有眼与无眼的性状,不符合题意,因此显性性状是无眼。(2)要通过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在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可以选择表中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无眼的性状进行杂交实验,若无眼为显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为杂合子,则该杂交子代中无眼:有眼3:1;若无眼为隐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为隐性纯合子,则该杂交子代全部为无眼。(3)表格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可分析出显性性状为灰体(用基因A表示)和长翅(用基因B表示),有眼和无眼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用基因C或c表示),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的基因型可写为AABB_ _和aabb_ _,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BbCc,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为2228种。F2中黑檀体(AaAa1/4)长翅(Bb Bb3/4)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可知无眼所占比例为1/4,则无眼为隐性性状。答案:(1)不能无眼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3)8隐性152018全国卷,32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_,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_。(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使其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雄禽均为正常眼。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要求标明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3)假设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现型无影响。以此推测,在考虑M/m基因的情况下,若两只表现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则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_,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_。解析:(1)依题意可知,在家禽中,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由此推知,亲本纯合体正常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亲本豁眼雌禽的基因型为ZaW,二者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ZAZa、ZAW,F1的雌雄个体均为正常眼。F1的雌雄个体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ZAZA:ZAZa :ZAW:ZaW1:1:1:1,可见,F2雌禽中豁眼禽(ZaW)所占的比例为1/2。(2)雌性亲本将Z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雄性,将W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雌性,而子代的雌性的Z染色体则来自雄性亲本。可见,若使子代中的雌禽均为豁眼(ZaW)、雄禽均为正常眼(ZAZ),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为: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该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为ZAZa、ZaW,表现型为:子代雌禽均为豁眼(ZaW),雄禽均为正常眼(ZAZa)。(3)依题意可知: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现型无影响。两只表现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这说明子代中还存在正常眼雄禽(ZAZ);因子代出现的豁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所以亲本雌禽必然含有Za,进而推知该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mmZaW,亲本雄禽的基因型为MMZAZa或MmZAZa或mmZAZa,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MmZaZa、mmZaZa。答案:(1)ZAZA,ZaWZAW、ZAZa,雌雄均为正常眼1/2(2)杂交组合: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预期结果:子代雌禽为豁眼(ZaW),雄禽为正常眼(ZAZa)。(3)mmZaWMmZaZa,mmZaZa162018全国卷,31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组别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个体数甲红二黄多红二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红多黄二红二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乙圆单长复圆单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圆复长单圆单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上,依据是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_的比例。解析:(1)因题干说明是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故杂交的品种均为纯合子,根据表中甲的数据,可知F1的红果、二室均为显性性状,甲的两组F2的表现型之比均接近9:3:3:1,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的F1的圆果、单一花序均为显性性状,F2中第一组:圆:长(66090):(90160)3:1、单:复(66090):(90160)3:1;第二组:圆:长(510240):(24010)3:1、单:复(510240):(24010)3:1;但两组的四种表现型之比均不是9:3:3:1,说明控制每一对性状的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表中乙组的杂交实验得到的F1均为双显性杂合子,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不是1:1:1:1,所以用两个F1分别与“长复”双隐性个体测交,就不会出现1:1:1:1的比例。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一对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2)1:1:1:117全国卷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解析:(1)由实验3有毛白肉A与无毛黄肉C杂交的子代都是有毛黄肉,可判断果皮有毛对无毛为显性性状,果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2)依据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对应关系,可确定有毛白肉A的基因型是D_ff,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是ddF_,因有毛白肉A和无毛黄肉B的子代果皮都表现为有毛,则有毛白肉A的基因型是DDff;又因有毛白肉A和无毛黄肉B的子代黄肉:白肉为1:1,则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是ddFf;由有毛白肉A(DDff)与无毛黄肉C(ddF_)的子代全部为有毛黄肉可以推测,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为ddFF。(3)无毛黄肉B(ddFf)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ddFF:ddFf:ddff1:2:1,故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实验3中亲代的基因型是DDff和ddFF,子代为有毛黄肉,基因型为DdFf,其自交后代表现型为有毛黄肉(9D_F_):有毛白肉(3D_ff):无毛黄肉(3ddF_):无毛白肉(1ddff)9:3:3:1。(5)实验2中无毛黄肉B(ddFf)与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为ddFF和ddFf。答案:(1)有毛黄肉(2)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技法提炼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的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就可分解为几组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组: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18全国卷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_。(填“能”或“不能”)(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解析:(1)同学甲的实验是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无论雌雄均有灰体和黄体,且比例均为1:1。根据以上实验,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也不能判断黄体与灰体的显隐性,因为若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也符合上述实验结果。(2)同学乙的结论是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若要证明同学乙的这一结论,可以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先假设同学乙的结论成立,则同学甲的杂交实验用图解表示如下:P: XAXa XaY 灰 黄 F1:XAXaXaXaXAYXaY 灰 黄 灰 黄 可从F1中选取果蝇做亲本进行以下两组杂交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来证明同学乙的结论。实验1P:XaXaXAY黄 灰 F1: XAXaXaY灰 黄 实验1的预期结果是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实验2P:XAXa XAY灰灰 F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羊奶教学课件
- 教育法视频课件下载
- 人称代词教学课件
- 题型2 图片表述型计算-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计算题型特训(原卷版)
- 教学课件设计评价
- 新年公司套钱活动方案
- 日产促销活动方案
- 春晚幼儿线上活动方案
- 新年插花活动方案
- 明一鲜奶开业活动方案
- 我的妹妹高中 我的妹妹初中800字(三篇)
- 昆明天大矿业有限公司寻甸县金源磷矿老厂箐-小凹子矿段(拟设)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 -卫生资格-副高-内科护理-副高-章节练习-护理学总论-医院感染护理(案例分析题)(共6题)
- 尿动力学检查操作指南2023版
- 梦幻西游古龙服务端安装教程
-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预制菜生产卫生规范
- 亮化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 《出生医学证明》单亲母亲情况声明
- PCS-915母差保护装置介绍
- 第一套路面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22590-2021 轧钢加热炉用耐火浇注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