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doc_第1页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doc_第2页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doc_第3页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doc_第4页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鞭洲原油罐区扩容及配套工程马鞭洲原油罐区扩容及配套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简本 中海石油环保服务 天津 有限公司 China Offshore Environmental Services LTD 国环评证甲字第 1109 号 二 九年十月 目目 录录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1 1 项目概况 1 1 2 产业政策 规划布局的符合性 3 2 项目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项目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 5 2 1 环境保护目标 5 2 2 周边环境质量现状 6 3 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影响分析 8 3 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8 3 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8 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 4 1 水文动力影响预测与评价 9 4 2 施工期悬浮物影响预测与评价 9 4 3 工程施工对海域生态的影响预测与评价 9 4 4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9 4 5 水环境影响评价 10 4 6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 4 7 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10 4 8 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 10 5 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 11 5 1 生态影响消减措施 11 5 2 生态影响的修复 11 5 3 污染防治措施 12 6 清洁生产水平清洁生产水平 13 7 评价结论评价结论 14 1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1 项目概况 马鞭洲原油库区位于大亚湾马鞭洲岛 地理位置图见图 1 1 1 是中国海 洋石油总公司惠州炼油项目的厂外配套工程 马鞭洲油库储存马鞭洲码头接卸 油轮来的原油 然后通过马鞭洲油库的原油管输泵输转 经过海底管道输送至 炼厂原油罐中 中海油 1200 万吨 年炼油项目建设时 马鞭洲已建成 30 万方原油库 1 个 6 个 5 万方浮顶罐 30 万吨级原油码头 1 座 从马鞭洲岛至陆上炼油厂 8 95km 输油管线 1 根以及其它配套设施 此外 中海壳牌在马鞭洲港区已建有 8 万吨级原油码头 1 座 中海油 1200 万吨 年炼油项目建设时 马鞭洲原油库区及原油码头已完成 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如下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编制完成了 中国海油 惠州炼油项目码头库区及海底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8 年 4 月获得国 家环境保护部对该项目环评报告书的批复 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编制完 成了 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码头库区及海底管道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补充报告 书 2009 年 1 月获得国家环境保护部对该补充报告书的批复 根据中海炼化惠州炼油分公司发展计划 中海炼化惠州炼油分公司炼油能 力要达到 2200 万吨 年 现有的马鞭洲原油码头接卸原油能力不能满足其炼油 需求 经核算将中海壳牌 8 万吨级码头升级改造为 15 万吨级码头后 中海油马 鞭洲原油码头 30 万吨级 和中海壳牌码头 改造成 15 万吨级码头后 的总 年通过能力为 2800 万吨 除中海壳牌每年接卸 220 万吨的凝析油和 40 万吨石 瑙油外 尚有年 2540 万吨的富余接卸能力 可满足总卸船量 2200 万吨的要求 无需新建原油码头 即只需将中海壳牌马鞭洲 8 万吨级原料油码头升级改造为 15 万吨级码头即可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对壳牌码头泊位进行疏竣以使其能停 靠 15 万吨级油船 再建设引桥一座 并在上面敷设输油管线连接壳牌码头和马 鞭洲库区 中海油马鞭洲油库现有库容为 30 104m3 当原油码头接卸量为 2200 万吨 年时 所需缓冲罐的油库容量应为 70 6 104m3 现有库容不能满足需求 因此 2 拟在马鞭洲新增罐容 45 104 m3 即马鞭洲油库扩容后使其总库容为 75 104 m3 以满足原油码头 2200 万吨 年接卸能力的要求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将中 海油马鞭洲油库南侧的山体进行开山爆破 并用开山土石方向东西两侧填海 形成 10 41 万 m2新的陆域面积 在新形成陆域上新建总容量 45 104 m3的储油 罐 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法 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的规定 本项 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单位委托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根据国家和广东省相关法律 法规 政策和环境影 响评价的技术导则要求 环评单位编写了 马鞭洲原油罐区扩容及配套工程环 境影响报告书 以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本次评价的内容包括 中海油马鞭洲油库南侧的山体进行爆破开挖 对壳 牌码头泊位进行疏竣 连接壳牌码头和马鞭洲库区的引桥与输油管线建设 总 容量 45 104 m3的储油罐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等内容 马鞭洲填海造陆工程另 做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不属于本次评价内容 3 图图 1 1 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建设项目地理位置 1 2 产业政策 规划布局的符合性 1 2 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40 号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5 年本 和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7 年本 中 深水泊位 沿海万吨级 内河千吨级 建设 原油 成品油 天然气船舶运输 为鼓励类项目 原油 天然气 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 为鼓励类项目 因此 本 项目符合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05 年本 和广东 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7 年本 等相关国家和地方政策的要求 4 1 2 2 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大亚湾属沉降山地溺谷湾 具有建深水泊位码头的良好条件 水深 10m 水 域面积占湾内近半 大亚湾是广东省发展临海工业不可多得的海湾 在大亚湾 海区发生船舶事故的概率远低于其他相邻海区 项目选址位于规划的东马港区 规模也符合惠州港规划要求 1 2 3 相关海域规划相符性分析 1 与 大亚湾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 一致性分析 本评价项目位于北部试验区 为生态类的建设项目 且不在保护区内排污 符合该规划关于可适度开发的原则 且已经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广东省海洋与 渔业局批准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 大亚湾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 要求 2 与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一致性 根据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马鞭洲原油码头位于马鞭洲混合 功能区 其主要功能为接卸原油等油品 符合近岸海域本环境功能区划中工业 市政污水排放功能要求 本工程的海域使用符合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划 要求 3 与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 惠州市海洋功能区划 一致性 根据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 2008 年 和 惠州市海洋功能区划 2007 年 马鞭洲岛邻近海域的海洋功能区为马鞭洲港区 大亚湾水产资源 自然保护区 北部实验区和中部缓冲区 中央列岛水产资源增殖区和马鞭洲 港区 中央列岛水产资源增殖区 因此 本工程符合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 2008 年 和 惠州市海洋功能区划 2007 年 的要求 4 与 惠州港总体规划 的一致性 惠州港总体规划 3 大港区之一的东马港区包括装卸原油 化工原料的 马鞭洲作业区 主要承担大亚湾石化区内生产企业的原材料装卸和广石化中转 大宗原油服务 同时也为惠州市周边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我国沿海及东南 亚提供石化工业货物的海运服务 是惠州港大型石化专用港区 本项目马鞭洲 库区位于东马港区 符合 惠州港总体规划 的功能安排 5 1 2 4 与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6 2020 相符性分析 建设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原油接卸功能与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确定的大 亚湾物流服务功能相符 有利于促进大亚湾地区石化产业的发展 因此 建设 项目符合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中交通规划的整体安排 2 项目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 2 1 环境保护目标 2 1 1 环境空气 本项目周围无居民点 2 1 2 海域 本项目涉及到的环境敏感和保护目标如表 2 1 2 所示 表表 2 1 2 海域环境保护目标海域环境保护目标 类别保护目标名称 最小距 离 km 方位敏感时间主要功能 大亚湾水产资源保护 区中部核心区 1 0W全年 大亚湾水产资源保护 区西北部核心区 9 3W全年 大亚湾水产资源保护 区西南部核心区 14 9SW全年 省级水产资源自然 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海龟自然保护区13 7SE全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霞涌旅游区9 4N全年 亚婆角旅游区13 7NE全年旅游区 巽寮旅游区9 4ENE全年 旅游区 鹅州贝类增养殖区2 5N全年 澳头湾养殖区10 0W全年 增殖 养殖 区 大鹏湾养殖区15 0SW全年 养殖区 蓝圆鲹 金色小沙丁 鱼幼鱼保护区 0 每年 4 15 7 15 幼鱼 幼虾保护区0 每年 3 1 5 31 渔业资源保 护区 大辣甲人工鱼礁6 8S全年 省级水产资源自然 保护区 特殊保护区核电站10 0SW全年工业及核电站用水 6 2 1 3 声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周围 100 米内无噪声敏感点 2 2 周边环境质量现状 2 2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马鞭洲壳牌码头附近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的各项监测因子小时浓度和日均 浓度均满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85 1996 及其 2000 年修改单中的二 级标准或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 表明马 鞭洲海域附近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 2 2 声环境质量现状 监测结果表明 马鞭洲岛附近区域附近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 声环境噪声 标准 GB3096 2008 中的 3 类标准要求 声环境质量良好 2 2 3 海洋环境质量现状 1 海水水质环境质量现状 各监测点中超标因子主要为磷酸盐和重金属 Cu Pb Hg 和 Zn 超标水 域主要为一类和二类海水水质功能区 海水水质目标为三类的功能区均未出现 超标因子 毒性较大的污染物 挥发酚和氰化物 以及特征污染物 苯 甲苯 和二甲苯 在各监测点均未检出 常规监测因子 COD BOD 石油类等 均 可达到相应海域功能区划的水质要求 2 海底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 沉积物中石油类 硫化物 有机碳 砷 总汞等含量很低 污染物含量绝 大部分都没有超出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l8668 2002 中相应的标准 说明底 质未受到污染 3 海洋生态生物资源 叶绿素 a 和初级生产力 叶绿素平均含量为 2 063mg m3 变幅在 0 781 7 718mg m3 之间 初级生 产 7 力平均为 354 959mgC m2 d 范围在 107 84 848 11 mgC m2 d 之间 初级生 产力水平相对较高 与历史资料水平相当 浮游植物 整个海域浮游植物密度为 680 83 104cells m3 调查种数为 90 种 其数量 以硅藻类占绝对优势 多样性指数为 3 69 均匀度为 0 74 浮游植物密度 种 数属中等水平 物种多样性指数处于较高水平 说明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浮游动物 经鉴定分析 2009 年采集到浮游动物其中 调查区内共鉴定浮游动物 5 大类 46 种 含少数未鉴定到种的属 其中以桡 足类的种数最多 有 17 种 其次是水母类 有 9 种 各测站浮游动物栖息密度 变化范围为 181 8 11893 8ind m3 平均 4774 91ind m3 总生物量变化范围为 43 6 2889 1mg m3 平均 1272 6mg m3 调查区内浮游动物平均多样指数和均匀 度分别为 0 6 和 0 2 本次调查的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属较高水平 物种多样性指 数 均匀度相对不高 可能和调查时各站的光照 水温有关 底栖生物 2009年调查共采集到底栖生物5类共47种 其中多毛类动物最多 达20种 其次是软体动物16种 根据定量样品分析结果 调查海域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 度及其生物量都以软体动物最高 占总密度的56 占总生物量的65 底栖 生物调查的平均生物量为18 3g m2 平均栖息密度为218Ind m2 多样性指数平 均为1 63 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 65 本次调查大亚湾采泥底栖生物生物量及栖息 密度属较高水平 多样性指数则居中 种类分布也较为均匀 说明本海湾海域 生态环境尚属良好 鱼卵仔鱼 本次调查中鱼类种数以鳀科居多 调查采集种类数为 2 种 其他各科鱼类 调查采集的种类则均为一种 鱼卵数量平均为 39 11 粒 m3 仔稚鱼数量平均 1 17 尾 m3 与历史资料相比 本次调查结果说明 产卵种类未发生变化 生物残毒 本次调查中贝类生物体中大部分污染物均不超标 鱼类 甲壳类以及软体 8 类生物体中各污染物的含量均低于 海洋生物质量 GB18421 2001 和 全国 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 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 表明生物体质量 良好 2 2 4 渔业资源 调查范围内共捕获游泳生物 59 种 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率为 593 85 kg h 各 站渔获物中均以鱼类占绝对优势 其次为头足类 大亚湾北部游泳生物的平均 资源密度为 4 138 796 kg km2 各类群中鱼类 虾类 蟹类 虾蛄类和头足类的 资源密度分别为 4 066 377 kg km2 8 646 kg km2 5 160 kg km2 1 283 kg km2 和 57 330 kg km2 2 个季节出现的种类以春季多于秋季 而平均渔获率则以秋 季高于春季 各站两季渔获物中均以鱼类占绝对优势 其次为头足类 3 环境影响分析 3 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马鞭洲扩建工程包括开山爆破 填海 修建储罐 修建栈桥和管道以及泊 位疏浚等 疏浚工程的悬浮泥沙 围堤工程抛石产生的入海悬浮泥沙 爆破产 生的飞石入海以及土方抛海后 将对底栖生物 鱼卵仔鱼 游泳动物等海洋生 物造成一定损害 爆破产生的噪声也会对附近海域海洋生物的影响 施工期间船舶含油废水产生量为 0 42t d 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量约 12m3 d 船舶排放的污水集中收集后送回陆上统一处理 施工船舶和机械为主 要废气排放源 工地施工每天 SO2 NOx 的排放量分别为 0 008 0 06t d 施工 期间噪声主要为打桩噪声 搅拌机 电锯等机械噪声 装载机 吊车打桩机和 挖泥船等半流动施工机械噪声 工程施工期间主要固体废弃物为建筑施工垃圾 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施工高峰期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发生量约为 27kg d 委托大亚湾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3 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马鞭洲扩建工程运营期污染物产生主要是锅炉烟气排放 油罐大小呼吸 清罐油泥 清罐废水 初期雨水 工作人员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等 9 扩建工程新建导热油锅炉年排放为 20 48t 原油储罐大小呼吸产生的非甲 烷总烃为 33 553 t a 扩建工程排放的废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 清洗油罐废水 罐区含油雨水 地面冲洗 码头生产废水等含油污水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 池和地埋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装置处理后回用于库区道路浇洒或绿化 含油污 水收集后送至陆上惠州炼油污水处理场含油污水处理系列处理 储罐采用 COWS 清洗工艺 罐底油泥年均产生量最大约 0 6t a 外委惠州东江威立雅环境 服务有限公司处理 库区以及码头 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52kg d 19t a 营运 期噪声主要来自项目区内各种设备 如库区锅炉 原油倒罐泵等 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 1 水文动力影响预测与评价 工程后本区域整体属微弱冲淤状态 初期的淤积强度约为 0 2m a 0 35m a 逐渐达到冲淤平衡的状态 工程区域外工程前后冲淤情况基本 无变化 4 2 施工期悬浮物影响预测与评价 码头改扩建港池疏浚开挖时悬浮物浓度在施工区边界外附近均有一定超标 根据预测结果施工后 8 小时后 水质可恢复正常 由施工引起的悬浮物浓度增 量对水质环境影响较小 4 3 工程施工对海域生态的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疏浚 山体爆破等将破坏施工区域附近的海洋生物环境 对鱼卵 仔鱼 底栖生物 渔业资源等将造成一定的损失 4 4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本项目排放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较小 污染 物中最大占标率为 SO2 占标率为 6 35 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周边关心点距 离本项目均在 5km 范围以外 本项目预测的污染物落地浓度的距离均为下风向 10 500m 以内 对关心点影响也较小 4 5 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正常运转后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和地埋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装置处 理后回用于库区道路浇洒或绿化 含油污水进入陆上惠州炼油污水处理场含油 污水处理系统 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回用或深海排放 对海域环境的影响较小 4 6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项目噪声源均为间歇性的噪声源 具有持续时间短 噪声级随距离衰减 迅速的特点 本项目正常运行噪声均能实现厂界达标 在采取了防振隔声措施 后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 4 7 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全部外委给有资质和处理能力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 统一处置 不直接外排固体废物 4 8 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 1 本项目风险源包括码头 库区 2 大部分 风险类型为物料泄漏 溢油 等 风险值为 7 5 10 7 处于可接受水平 2 当 10 万方浮顶储罐发生火灾事故时 以事故储罐为中心 208m 范围 内是半致死半径 此半径范围内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撤离 以事故储罐为中心 280m 范围内为伤害半径 此半径范围内的工作人员应在 30min 内撤离 环境空 气影响半径为 2700m 在此范围内的华德油库和中海油已建油库区进行紧急监 测 留作以后进行评估等应用 3 事故状态下防火堤作为临时存储池 能保证消防废水和泄漏油品不外 溢 4 一旦发生溢油事故而又没有任何应对措施 油膜在不利风向和潮流流 向条件下将会在 1 8 小时之间很快抵达大亚湾中部核心区 霞涌旅游区 大辣 甲人工鱼礁 巽寮旅游区 澳头湾养殖区 中部岛屿周围珊瑚集中区等敏感区 11 并造成严重污染 可供溢油应急反应的时间较短 为保护工程周围环境敏感区 域 在码头生产和航运过程中 务必加强管理 杜绝事故的发生 应配备足够 的溢油应急反应设施 并保持高效 可用性 使溢油在抵达附近环境敏感区域 之前得以有效控制 回收 5 大亚湾是一个半封闭海湾 湾内 尤其是马鞭洲以北海域 水深较浅 流速较慢 水交换周期长 一旦在湾内发生溢油事故 这样的环境条件相对而 言将不利于油污的净化 油污抵达大亚湾北部的岩前一东联一霞涌的潮间带 泥 砂质 其渔业资源及生态的恢复估计需要 5 10a 如果油污涉及岛屿或大亚湾 西部虎头咀 高崖角一带沿岸 其潮间带和潮下带 均岩礁质 资源的恢复估计 需 3 5a 油污涉及范围内的游泳生物资源的恢复需 1 3a 大型底栖生物资源 的恢复估计需 3 5a 本项目溢油基本不会对海龟自然保护区产生影响 5 环境保护措施 5 1 生态影响消减措施 1 在安全的前提下 尽量采用紧密的平面布置 减少库区占用海域的面 积 2 库区填海采用先围后填的施工方案 从而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 尽量减少填方量 实现弃土量与填海所需土方量二者的 平衡 从而节省了费用 避免了因过量弃土倒入另一区域而引起的环境破坏 也将施工现场附近海域水质所受的环境破坏程度降至最低 3 爆破及填海工程应避开大亚湾渔业资源的敏感期 11 月底至翌年 5 月 4 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 尽量缩短推土填海作业周期 5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制定严格的环保规章制度 6 通过对护坡进行垂直绿化来减轻对景观的影响 7 教育船舶工作人员 一旦发现中华白海豚等珍稀生物 应主动避让 并停止施工 用驱赶的方法将其驱逐出作业海域 再进行作业 12 5 2 生态影响的修复 1 人工放流计划 根据 大亚湾生物资源护养增殖规划 中央列岛海域主要为鲷科鱼类 本项目结合当地海洋部门的人工放流 制定人工放流计划 以补偿渔业资源损 失 2 人工鱼礁建设规划 根据 惠州市沿海人工鱼礁建设规划 2002 2011 计划建十座人工 鱼礁群 具体包括 惠东大星山鱼礁群 青洲鱼礁群 灯火排鱼礁群 惠东小 星山鱼礁群 三门岛鱼礁群 大辣甲南部鱼礁群 三角洲人工鱼礁区 西虎屿 人工鱼礁区 三门岛西南人工鱼礁区 大辣甲东北部人工鱼礁区 其中以大辣 甲东北部人工鱼礁区距离本项目最近 该人工鱼礁区选址经纬度为 114 38 42 E 22 35 24 N 水深 14 16 米 此海域常年有蓝园鯵 小公鱼 青鳞 丽叶鯵 六指马鱼友 裘氏小沙丁鱼 浮水资源还有乳香鱼 乌鲳 真鲷 舌 鳎 鱿鱼等资源 岸边岩礁有鲍鱼 海胆 海参等 春夏季这里是浮水鱼类索 饵的主要场所之一 建议建设单位结合该规划 投入一定资金协助渔业部门在 此建设一个开放型的人工鱼礁区 3 资助大亚湾海洋生态特别是环境敏感资源的调查 研究和保护 4 海岛在施工结束后应尽快进行人工绿化 由于海岛淡水资源紧缺 应选择耐干旱的树种 并尽量选用本地种类进行绿化 5 3 污染防治措施 5 3 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 爆破工程 在爆破工程中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严格的管理措施 减少爆破的震动 控制爆破的飞石 空气冲击波 有害气体及烟尘的影响 且禁止夜间进行爆破 作业 避免噪声的影响 2 疏浚作业与柱桩施工 疏浚作业应尽可能选择在海流平静的潮期 避免对敏感目标造成影响和有 效控制悬浮泥沙产生的污染 同时在底栖生物 鱼类的产卵期 浮游动物的快 13 速生长期及鱼卵 仔鱼 幼鱼的高密度季节降低作业强度 施工期船舶含油污 水和生活污水应由资质的环保公司污水接收处理船接收处理 各种废污水均不 排海 3 陆上施工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 统一堆放施工材料 尽量减少对施工场地外 的环境污染 合理安排混凝土搅拌场地 汽车运输土方 砂石料 水泥建材料 进场时 对易起尘的物料应加盖蓬布 减少装卸粉尘污染 有效制施工噪声对 周围环境的影响 5 3 2 营运期污染防治护措施 1 水环境保护措施 生活污水经化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