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语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有:教学内容:字、词、句、段、篇章。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意大纲要求)。实践活动:感受、体会、联系生活、知行结合。语文教学要有扎实、合理、简化的教学设计,朴实、简便的教学方法,真实的教学过程,掌握教材分析技能,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学练积极主动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着力于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对文本感受、品味和热爱,紧紧围绕课文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习,给学生的学习留足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去接触语文,给学生更多的实践与展示的空间,做到还课堂于学生。贯彻课标,正确把握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因此,语文教师要掌握好教材分析技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实效光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知识、技能概念图凭祥市凭祥镇中心小学 李 程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教材知识、技能图如下:教材知识点 一、 识字和写字的教学:认字200个,会写300,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阅读教学:朗读、默读;理解词句段,初步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大意;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三、 口语交际的教学: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四、习作的教学:使习作、读写结合成习惯,拓展练笔内容多。句段入手,注重联系,激发兴趣,加强体验,情趣作文,仿写入手,鼓励创作,教给方法,高分评价。学习技能训练一、指导预习,把握学生预习起点;老师可以制定如下要求,一开学就摘抄在课本扉页上:1读课文2遍(落实正确、流利的目标)2画出书中生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不懂词语的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4 根据泡泡语和课后题,将你读懂的内容简要写在书空里。每篇课文的预习都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及时跟进鼓励,在课本上及时评价。学生在一定的起点上学习,老师把握学段目标指导预习,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学习目标。二、有效备课,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给学生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三、有效课堂,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老师想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从内心触摸到语文,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充分利用每个单元前都的“导语”,课与课之间的“链接语”,精读课文中的“泡泡语”,有效导入学习活动,指导学习活动,提出学习目标,提示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我们老师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逐步学会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语文。班级学生分析:我执教的班级学生共有58人,男32人,女26人,男学生多,脑子灵活、接受能力在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后,认字、识字、阅读能力等的基本知识技能有一定基础,对于语文学习也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在语言表达、写句子、写优美段落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语文课堂上的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明显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优等生只占少数,他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占多数,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少,好像几乎是属于默默无闻的类型;后进生虽占少数,但他们有些甚至有智力障碍,学习方法不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了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要多多关注中等生和后进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个别辅导,注意培养学生预习和平时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使我的学生在这一学期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的教学。教学难点:阅读教学。教材分析的任务。教材分析的任务,具体讲了6点:1 通过教材分析,研究和掌握教材是怎样体现大纲精神的。2把握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结构及特点。3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编写的指导思想。4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固有的教法要求,任何一套教材都有自己的特定的教法要求。教法要求又与教学思想密切联系,分析教材的过程是接受教材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和特有的教法要求的过程,只有把握教材的教学思想和教法要求才能使用好教材,发挥教材优势,提高教学质量。5分析研究教材与教学、教学改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6站在现实和学生实际的立场上,分析教材与变化着的情况,与学生实际的关系,长善救矢,扬长避短,处理教材怎样进行教材分析。从两个方面进行1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指导思想、整体与各部分的关系,掌握教材编排的形式和结构特点,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的思路既包括结构特点、编排形式,又包括教育教学思想。2认真钻研课型、课例。这样从宏观到微观地进行分析,吃透教材。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原则。该教材提出了5条原则 1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指导2 服务于教学目的的原则3“文道统一”的原则 4整体性原则 5效益性原则,即在处理教材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好深度、难度、广度。理论依据:教材观:教材不仅具有工具意义,而且教材文本还负载文化信息,具有文化意义;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材是学生系统高效有序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教材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使用的材料,语文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它的积极意义在于立足教材施教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超越,而不是对教材顶礼膜拜的“教材本位主义”。 课程观 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 要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现实问题:v 教材解读的层次浅、随意性大v 教材解读缺乏“目标意识” v 教材解读存在依赖思想 v 教材解读缺少专业指导 v 教材解读的导向偏差 理论价值: (1)教材观。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系统高效有序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文本,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使用的材料,但是它不是教学中必须遵循、不可变更也不可选择的教学依据。教师可以根据时代的需要、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做适当的调整。 ( 2)新课程理论。 新课程提倡教学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天地,让教材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煤矿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医外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劳务现场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航空器材维修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版:中国新能源产业未来趋势与角色定位深度分析报告
- 高校培训合同模板(3篇)
- 做月嫂面试题库及答案
- 高速公路PPP施工合同(3篇)
- 高楼搬运合同模板(3篇)
- 高空施工合同协议书文本(3篇)
- 高三励志课件
- 河南省人民医院2025年护士规范化培训招生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绿色交通系统无人驾驶车辆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输电线路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 矿山安全三级教育培训课件
- 抵押协议书样板3篇
- 拱桥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示范
- 2025年电容器材料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北京市车辆指标租赁合同协议书范本4篇
- 收银技能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