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语文报中考模拟.doc_第1页
2013语文报中考模拟.doc_第2页
2013语文报中考模拟.doc_第3页
2013语文报中考模拟.doc_第4页
2013语文报中考模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语文报中考模拟一、积累运用(共20分)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cun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ln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 (选自画山绣水) 默写。(7分)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凉州词)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名著阅读(4分)格列佛游记中主人公格列佛第一次出游,乘坐的是“ ”号轮船。飞岛国的人对数学和 两门学科有很深的造诣。小人国大臣们在宫廷中玩“绳上跳舞”游戏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绳上跳舞”游戏的寓意?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新闻的内容。(20字以内)(2分)新华网甘肃酒泉9月29日电(记者徐壮志、孙彦新、李惠子)随着天宫一号于29日21时16分发射升空,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7次飞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第8次发射。秋夜的酒泉卫星发射场上星光闪耀,全新改进的长征二号FT1火箭点火升空,明亮的尾焰映红了大漠长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发射成功。从1999年第一艘飞船飞上太空到这次天宫一号发射,12年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建造空间站这一19年前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时便确定的目标。 综合性学习活动。(3分)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掀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2011年10月23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著名书法家邀请展”在北京隆重开幕。若你们班也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活动?并简要说说活动步骤。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2分)材料一:9月3日,武汉市88岁的李老汉在离家不到百米的菜场口摔倒后,众多围观者无人敢伸出援手,直到老人家人赶到才被送往医院。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9月4日楚天都市报)材料二:10月13日下午5时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7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名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10月14日东方早报)你想对材料中的不敢伸出援手的“围观者”和不闻不问的“路人”说什么?(1分) 上述材料中所暴露的社会现象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1分) 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阅读学问和智慧(节选),完成710题。(共10分)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应用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选文第一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1分) 选文中加点词语“笼罩”、“透视”、“运用”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2分) 第一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10有人说,“既然智慧比学问更重要,那么我就注重自我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掌握多少是无关紧要的”,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113题。(共8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和划线短语。(2分)渔人甚异之 ( ) 阡陌交通(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他们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共同的用意?(2分) (三)阅读喜戴高帽,完成1416题。(共8分)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释龃龉(jy):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直道:直率的方式。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俗以喜人面谀者曰 ( ) 今止存九十九矣(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分)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 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 16本文对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 17-21题。(共14分)总有一种歌声会让冰冷消融陈志宏这是一部蒙古国导演宾巴苏伦达瓦与路易吉法洛尔尼的纪录片哭泣的骆驼,沙漠、骆驼和马头琴声,构成温暖的元素,一寸寸将冰冷消融。许久没有经感动的泪水冲刷灵魂,这一回,我实实在在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蒙古南部沙漠深处,漫漫黄沙,阵阵驼铃,满目是一片苍凉的昏黄色。在一户牧民家中,一峰母骆驼正在生产。因为难产,母骆驼十分痛苦,但是,它很坚强,没有流一滴眼泪。经过牧人的帮助,母骆驼产下一头罕见的白骆驼。对于这个“不速之客”,世代黄种的母骆驼拒绝接纳,不给它一滴奶水和一脉母爱。 为了拯救婴驼,牧人派自己的两个儿子穿越危险的沙漠腹地,到城里请乐师。请来的是一所学校的音乐教师,他坐在母骆驼旁边,演奏马头琴。牧人的妻子在充满爱意的琴声中,一边帮母骆驼梳理驼毛,一边深情地歌唱,于是,蒙古古老的救赎仪式开始了。现场充满着仙气和灵气,歌声里飘逸出劝慰、说服、感恩和幽怨,声声如泣,感天动地。 母骆驼终于被感动了,流下热泪,滴滴泪珠打湿一片驼毛。牧人把小白骆驼再次带到母骆驼身边,这一次,母骆驼没有拒绝,神圣的哺乳开始了。 歌声再次在蒙古包响起,那是牧人和乐师在用歌声庆祝成功的救赎,欢庆古老的歌声将冷漠消融。 想起小时候,孵蛋的母鸡突然“醒”后,不愿再孵小鸡,在装有20来个鸡蛋的鸡篓里振翅蹬腿,情势十分危急,母亲就一边用手抓住母鸡,一边用古老的腔调浅吟低唱:“乖崽、乖崽,鸡篓里有你的崽;乖崽、乖崽”不多时,母鸡安顺如猫,安静地卧在鸡蛋之上,安心地孵起小鸡来。 天下情,博大如母爱,也有误入歧途的时候。在歧路上,心也硬了,爱也冷了,硬如石,冷若冰。而总有一种歌声,会让冰冷消融,让错误修正,让爱更纯净,更伟大,更动人。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冷酷无情的,没有一个人是拒爱于千里之外的,即便他暂时冷酷,一时拒绝,但总有一种歌声会将之消融,让温暖吹遍,如春风千里拂人面。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2分) 18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4分)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2分)对于这个“不速之客”,世代黄种的母骆驼拒绝接纳,不给它一滴奶水和一脉母爱。 选文中划线句子“母骆驼终于被感动了,流下热泪,滴滴泪珠打湿一片驼毛”,如果你来朗读,你觉得哪个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 (2分) 19母骆驼哺乳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文中为什么称是“神圣的哺乳”? (2分) 20文中回忆小时候孵蛋母鸡的事例有何作用?(2分) 21美好的歌声能消融冰冷,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歌声”的理解。 (4分) 三、作文 (共40分)2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东西。也许是花开花落的声音,也许是幸福温馨的亲情,也许是一份感动,一份收获,一份超越回味是一种享受,一种借鉴,抑或是一种醒悟,一种升华。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6题,共20分)1.(2分)chn、攒、嶙、t(对四个得2分,对三个或两个得1分,对一个不得分)2(7分)(一句1分,多一字、少一字或错一字,该句不得分)宵眠抱玉鞍一片孤城万仞山蒌蒿满地芦芽短蒹葭苍苍为伊消得人憔悴鸢飞戾天者静影沉璧3(4分)“羚羊号”(1分)音乐(1分)候补朝廷中的重要官职或希望得到皇帝宠幸。(1分)抨击了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庸无能,无情地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1分) 4.(2分)天宫一号发射成功,(1分)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1分)5.(3分)无唯一答案。活动名称示例:历史故事介绍(1分)。活动过程示例:主持人致开场白,然后小组代表上台介绍,最后交流总结。(2分,答出一步得一分,给满2分为止)6.(2分)示例:你的冷漠使伤者错失了被及时救治的良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1分)围绕现代人社会公德心的缺失,人性的冷漠,法制的不完善等来谈均可。(1分)二、(721题,共4分)(一)(共10分)7.(1分)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8.(2分)不能,这三个词对“学问”由理解到实践,由浅入深,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答到由浅入深或层层递进即可)9.(4分)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分,一点1分);举例分析作用示例:(找出句子1分,分析作用1分)如“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1分)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明了没有学问的智慧虽然五光十色,但瞬息幻灭,没有价值。(1分)如:“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的肥皂泡”, “才最靠得住”。 (1分)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有学问的智慧和无学问的智慧进行对比,突出智慧离不开学问,以学问为基础。(1分)10.(分)不赞成。因为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来自于他掌握的知识的多少:掌握的知识多,这种能力就容易培养,且持久,并能影响并决定人的发展。(1分)作者强调要重视知识,更要重视能力,不能因为“能力更重要”就排斥对知识的占有。(2分)(意思对即可)(二)(共8分)11. (2分)对感到诧异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2.(4分)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之类。(2分) 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2分)13(2分)都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憎恶,(1分) 以及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1分)(三)(共分)14. (2分)当面奉承 同“只” 15. (分)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和不快吧。”(分) 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 (分)16. (2分)无唯一答案。示例:爱听好话,喜欢奉承是人们的通病。示例:人们大多喜欢听顺耳的话,不喜欢听逆耳的话,所以能闻过则喜的人是罕见而伟大的。 (四)(共14分)17.(2分)母骆驼拒绝给与众不同的白色婴驼哺乳,后在歌声的感召下,开始了神圣的哺乳。18(4分)指代母骆驼产下的是一头与众不同的、“错种”的白骆驼。(1分)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引出下文的故事。(1分)“终于”或“打湿”,(1分)表现了母骆驼由拒绝哺乳到愿意哺乳的艰难的变化过程,突出了歌声的巨大感召力。(1分) 19(2分)因为生了与众不同的白骆驼母骆驼开始不愿意哺乳,牧人请了乐师为它举行救赎仪式,母骆驼被救赎仪式上乐师的琴声、牧人妻子的歌声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