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与江西诗派.doc_第1页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doc_第2页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 山谷非常重视诗歌创新,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黄庭坚对杜甫尤为推崇。黄庭坚“诗法” 黄庭坚主要诗学杜甫,并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出一套作诗法度,并以此指导后辈。 一,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 他认为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答洪驹父书),又说“词意高盛,要从学问中来尔”(论作诗文)。 二、提出“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诗法。1,借用前人诗文中的词语、典故,加以陶冶点化,化陈为新,使之在自己的诗中起到精妙的修辞作用。2,师承前人的构思与意境,使之焕然一新,成为自己的构思与意境。精神内涵:求新求变、自成一家。3,去陈反俗,好奇尚硬,求 奇求硬求新,厌俗厌熟厌常。 四,主张用拗律、拗句,改变一般诗句的平仄关系。有意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和谐的效果,犹如书法中生硬曲折的线条,给人奇峭倔强的感觉。 1、句法方面,学杜甫多用拗句, “拗句”乃是在格律诗体中把一句或一联的平仄加以改变,同时把诗句的语序组织加以改变,使音节和文气不顺畅,有意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和谐的效果,给人奇峭倔强的感觉。 2、诗的结构方面,黄庭坚非常注重奇变,有时跳跃,有时反折,很少一路连绵衔接顺畅成文。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 这首诗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主要特点:善于用典,时有跳脱,无一字无来处,但又明白晓畅,有意用拗句,生新瘦硬。黄庭坚的诗歌题材 黄庭坚诗歌是典型的文人诗歌,主要吟咏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工作,内容主要有:思亲怀友、感时抒怀、描摹山水、题咏书画等,与王安石、苏轼基本相同。 喜欢吟咏与文化活动或文人生活有关的。物品。 写其他题材也努力发掘人文意蕴双井茶送子瞻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湖。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点一、章法回环曲折,讲求顿挫,决不平铺直叙 如五古过家、七古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七绝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之五等。二、运用修辞手法善于出奇制胜独特的比喻,如“煎成车声绕羊肠”等诗句。 炼字造句,务求创新。三、声律奇峭。音节打破常规,律诗中多用拗句,拗体,使其诗生新廉悍。四、晚年洗去铅华,归真返朴,“平淡而山高水深”。跋子瞻和陶诗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平淡质朴,精光内敛,体现其自然老成之诗境。地位与影响一、与王安石、苏轼一起,为宋诗的缔造者。二、诗歌与苏轼齐名,但同中有异,标志着宋诗有不同的体式。三、其诗法可学,又循序渐进;其人喜欢接引后辈,故法席盛行,催生“江西诗派”,对南宋影响极大。江西诗派与所谓“一祖三宗” “江西诗派”名称及宗匠演变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庭坚为盟主,列陈师道 以下25人为法嗣。这派诗人学习杜甫,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法,讲究篇章字句的安排、锤炼,主张无一字无来处,多用典,多用拗句,诗风奇峭瘦硬。 元初方回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第一期:产生期。代表诗人是黄庭坚、陈师道等人,其创作理论与实践是后代的楷模。第二期:扩展期,以吕本中、曾几、陈与义为代表,体现了江西诗派的成熟与变化。第三期:余波期,其影响波及到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人的创作,但他们都能从江西入而不由江西出,到此宣告结束。 江西诗派概论江西诗派诗论 江西诗派的主张与黄庭坚旨趣有相似处,重工力,但更强调循规矩而主变化,倡活法而主悟入,讲“锻炼而归于自然”。(刘熙载艺概 )江西诗派的文学创作 江西诗派由于多注重从外部形式上学杜,所以创作成就一般不高,且往往变得生涩艰深,多因袭而少生气。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 除北宋的黄庭坚、陈师道外,跨两宋之交的江西诗派代表作家当数吕本中、曾几、陈与义。格高苦吟的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1)名无己,号后山,彭城(今徐州)人。性格耿介,家境贫寒。有后山诗集 诗宗杜甫、黄庭坚,苦吟作诗最终独成一家。黄庭坚:“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病起荆江亭即事) 诗歌主要真实描写寒士生活。如春怀示邻里,写贫寒窘迫羞涩尴尬又不甘寂寞的心理与情状。别三子、示三子写贫寒无奈将妻子儿女寄养岳父家中的困窘与辛酸,其中对亲人久别重逢的悲喜交加的的场面的描写甚为真切感人。 风格朴拙 “宁拙勿巧,宁朴勿华” 示三子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吕本中的“活法” 吕氏归纳了“江西诗派”,又同时改造了“江西诗派” “活法”、“悟入”诗法,救“江西”之弊,走出新路。 “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夏均父集序,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五) 南北宋之交诗坛,以吕本中为理论枢纽,以曾几、陈与义创作实绩最大。 诗风轻快圆美春晚郊居柳外楼高绿半遮,伤心春色在天涯。低迷帘幕家家雨,淡荡园林处处花。檐影已飞新社燕,水痕初没去年沙。地偏长者无车辙,扫地从教草径斜。 陈与义 主要继承杜甫的写实主义,学习其沉郁、壮阔诗风,创造雄浑深沉的风格。登岳阳楼二首其一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曾几 与吕本中同年,向其学诗法,又传与陆游。 于圆转流美之外,又清新活泼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余论 吕本中与曾几为江西诗学转变的关键人物,南宋人受江西诗派的影响,主要以其二人为中介。 陈与义曾接受了黄陈诗风的影响,但其主体风格与他们相去较远,是为当时“新体”,可视为对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