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不能神话.doc_第1页
华为不能神话.doc_第2页
华为不能神话.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为的神话带给我们的价值 读走出华为有感最近在书店里看到铺天盖地的对华为的赞誉,的确承认华为是我们国内IT的一面旗帜,然而作为我也曾经从华为的过来人,我也想评评华为的是是非非:1.时势造就英雄,华为生存的年代,是中国通信一穷二白的年代,那个年代是国外通信设备巨头大举进攻中国市场的年代,以邬江兴为代表的巨龙公司在国内首次开发了2000门的程控交换机,填补了国内的空白,那是的华为还是一个小交换机的代理商,代理从香港过来的模拟程控交换机,看到国内对程控交换机的巨大需求,于是任正非就找到了华中工学院的讲师-郑宝用来开发交换机,在深意大厦的一层楼开始了他们的走向世界之梦。然而就是中国对交换机的巨大需求(就是在94到96年,国内的程控交换机的需求达到如此地步:许多电信局的采购科长揣着钱在上海贝尔公司的附近旅馆住着排队等待上海贝尔给他们发货),如此巨大的需求当然会刺激巨大的生产,于是产生了“巨大中华”,最后剩下华为和中兴脱颖而出,成就国际企业,因此华为的成功=机遇+内在的创新.2.成功缘于政府的支持,不可否认华为的成功无可厚非来源于自身的不断奋进,然而这对于政府给予的巨大支持是分不开的,在华为的发展中曾经也存在巨大的财政赤字,如果不是政府推动银行给予巨大的资金和买方信贷支持,华为曾经也难以为继,几近破产。3.英雄不可神话,我在华为时,李一男是我的顶头上司,在我们GSM部开通打通第一个电话后,李一男给我们开过一次会,印象中有太多的自负。的确他在技术上有创新之举但绝不能太神话,人都有自身的不足,当他从华为离开时,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们中研部的都认为他是任总的接班人,后来逐渐明白,试想一个平身历经顺利的人怎么可能去掌舵一个国际性的企业呢,试回忆每次在华为历经坎坷几近沉浮的时都是任正非果然绝断,试想老任能放心一个未经磨砺的人来担当重任吗,我想老任深喑中国文化,考虑自然有其超人之处。4.几次决策失误,以我对华为历史的了解(仅限2002年以前),华为也曾经有过几次重大失误,第一次在92年,任正非未能看清中国交换机的市场,一谓的开发模拟程控交换机,以为可以避开国外巨头的竞争,集中全部力量开发了模拟大容量程控交换机-东方八千,可是那是的市场早已是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天下,于是华为的交换机几乎一台都买不出去,公司连工资都发不出,任正非对全体员工说,愿意留下的大家创业,不愿意的工资结算就可以走了,有人走,有人留下,于是留下的现在都有房有车。后来任正非就采用了李一男的建议把模拟改为利用光纤技术数字(因为李一男是华工学光电子的,正好派上用场),于是后来才逐步走出阴影。第二次决策失误是在小灵通上,因为小灵通是PHS(日本)制式的,技术比较简单,于是华为太高傲了,瞧不起这个产品。可是市场制造了需求,当中国电信都大举采用小灵通时,华为言睁睁的瞧作中兴和UT斯达康从眼前拿去几百亿的市场。第三次重大的失误是在窄带CDMA上,当时这这个产品上华为和中兴处于同一水平,后来因为华为的决策层认为窄带CDMA上将是过时的产品,要被市场淘汰,于是放弃窄带CDMA上,而投入直接研究3G,可就在决策的第二年,联通大举采购窄带CDMA设备,于是朗讯和中兴成了最大的赢家,市场永远是对的,试想如果华为仍象当年淘汰长虹通信和桑达时的规模时,可能也要走向没落。“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论过去的功过是非,华为都走过来了,成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成功公司。 华为的成功,我个人总結能对IT公司的价值参考:1.高瞻远瞩的战略,华为的成功应该归功他战略的成功,华为战略的成功应该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只要能代表未来发展潮流的技术,华为都会去关注留意,并寻找未来的战略主线,比如在传输和移动的战略上华为的投入至始不渝,以至于在移动上衍生很多产品,GSM,ETS和移动智能网,在光传输上产品层出不穷。在市场上,华为推广自己中国式的市场规则,当这些国外巨头公司的销售人员每次出差住五星级宾馆,嘲笑华为在每个地级市都建办事处时,他们一觉醒来,华为几乎占领了整个市场,在99年华为的程控交换机占领国内80%的市场。纵观我们目前所处的金融IT业,充满了机会和竞争,但是每个城商行的整合暗流涌动,对新思路,对新系统充满期待,如何能走向成功应该有长远的战略。2.狼的文化,华为成立以来就推崇狼的文化,狼是一个凶猛的动物,并且是团队作战扑食猎物,并且有铁的纪律,这可能是任正非在过去当兵时潜移默化的造就的个性,并把这种文化实施于他的公司管理之中,我在华为时都深感这个文化的凶猛,在市场上,华为人总能扑捉先机,曾经有个华为的市场人员了解到中兴公司邀请到某省的通信局长过来考察,于是给上司汇报后,华为就派了一辆高级轿车去机场等这个局长一下飞机就被华为的人接到预订的酒店,局长很奇怪怎么是安排到华为考察啦?即来之,则安之。中兴的市场人员更是郁闷,要接的人都不知道去哪里了。技术人员的“床垫文化”更是有名。我在华为的感觉就是激情工作中,试想一个激情燃烧的团队什么作不了呢?我想我们融兴应该有借鉴的意义。3.敢于抓住机会,华为能够抓住每次稍纵即逝的机会,尽管也有上面的几次决策失误,但如果十次机会能成就六七次,那就非常的成功。记得当时在GSM部时,当时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国内的移动通信都已全部被爱立信和摩托诺拉和诺基亚占领了,为什么还要开发,可是今天在国外的订单中GSM设备占了很大的份额。有鉴于于此,我个人认为公司支付系统和风险等管理系统也是我们的机会,我们能否抓住机会做好系统,逐鹿市场,将是我们走向辉煌的关键。4.有感于技术创新,在华为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他每一次的创新,C&C08数字交换机利用光纤用CM模块管理单模块SM,可以平滑扩容,这一技术的创新使得华为挤入“巨大中华”的中型公司俱乐部,在“巨大中华”中第一家开发出NO7号信令,于是成为国内程控交换机的老大,SDH设备的开发成功,使华为可以与国外巨头共享中国市场,GSM,DWDM,IPRouter.这些谱写华为前进的技术,记载了华为的成功。由此可见作为技术公司,如果没有创新的血液,也就行将末路。我很欣赏看到的一份报章中(21世纪经济报道)写到:“然而,从来没有偶然的成功,纵观信息业不到几十年的历史,其发展的规律,竞争的胜负从来不取决于一个企业的资金实力,也不是上市与否,更不是与政府部门的特殊关系,而是企业对产业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是高瞻远瞩的竞争战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