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初感徐婷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 邮编:324000 邮箱:36160232【摘要】:从2006年秋季开始,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一语文开始使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苏教版教材苏教版的“新”最突出的体现就是编排上的“新”,而编排上的“新”则是源于理念上的“新”。 教版提供给笔者这样的一线教师一个重新认识和学习、提高的机会。同时,苏教版教材试图让教师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寻求平衡和张力,立足现实,追求理想,全新的教学,让教师的适应与不适应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寻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适应与不适应之间的平衡,这是苏教版给笔者这样的一线教师的一个课题,一个挑战。笔者两年间屡屡感受到苏教版的理想与教学实际之间的落差,这带给笔者种种困惑:【关键词】:苏教版教材;理念之新;编排之新;“新”的困惑从2006年秋季开始,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一语文开始使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笔者从2007年秋季开始接手新一届的高一,到2009年完成了苏教版的必修阶段。整个过程犹如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宴席,和学生一起品味其中的五味杂陈。有在书山文海中徜徉饕餮的时候,也不乏消化不良、消化不了的时候;有甘之如饴的时候,也难免食之不得下咽的时候。说不上“百感交集”,但也是“感触良多”。一、珍贵的“新”有别于人教版的多年积累和整合,苏教版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新生命,虽然一个新生命在诞生之时总是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新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肯定和嘉奖的成果。苏教版的出现使教材更显出百花齐放之态,给了各地教育系统一个选择的机会。而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新的教材有无限再创造的机遇,而如何充分领会教材中的理念并贯彻于教学过程中,则是每个有志之师所必须面临的挑战。苏教版的“新”最突出的体现就是编排上的“新”,而编排上的“新”则是源于理念上的“新”。全新的尝试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能够颠覆一种既定的编排体系而开创出一种新的模式,苏教版的编写者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用心良苦。1、理念之新在理念上,苏教版绝对是新课程观的拥趸。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注重整合、引导学习、倡导开放是苏教版坚持的理念。其中在尤其是以人为本的方面,编写者有着独树一帜的解释。他们认为教材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体系中需记忆,需训练,需量化的能背、能做、能考的部分;同时这里的“全面发展”包括和谐、主动、充分、自由、持续等内涵。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在学习中养成自己的个性,离开学校之后有终身发展的能力。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和原则,苏教版对于教材做出了全新的编排系列。2、编排之新在教材的编写上,苏教版是全新体系的开拓者。首先,在学习材料的整合上,教材不再以知识能力点为体系,而是以专题组织学习材料。同时以人文话题来统领专题,以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并同时引导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三种着眼于学习过程的结构方式。同时以开放的弹性机制,为不同地域、不同程度的学校提供选择和创造的空间。二、“新”的困惑如前所述,全新的苏教版教材给教学双方全新的体验和挑战。以知识体系为逻辑起点,把语文学习流水线化的教科书与教学,能留给教师多少创造的空间?许多年甚至一辈子面对较少变化的一本教科书,教师如何得到较好的专业发展的?苏教版提供给笔者这样的一线教师一个重新认识和学习、提高的机会。同时,苏教版教材试图让教师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寻求平衡和张力,立足现实,追求理想,全新的教学,让教师的适应与不适应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寻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适应与不适应之间的平衡,这是苏教版给笔者这样的一线教师的一个课题,一个挑战。笔者两年间屡屡感受到苏教版的理想与教学实际之间的落差,这带给笔者种种困惑:1、课时之惑苏教版在安排篇目的时候本着开放性的原则,让不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所以篇目相较人教版有较大的增加。比如必修一到必修四四个模块共有89篇课文,要求在一个学年之内完成教学任务。这个篇目不仅比人教版旧版有大幅增加,比人教版新版的64篇也多了25篇课文。每一本教材中用加星号的方式标识出了选教和自读的篇目。其他的篇目对于教师而言还有开放选择的可能吗?况且整个教材有它的体系,舍弃了其中的一环,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也会出现断层呢?讲读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学,而在寸课寸金的高中阶段,能够自学老师“不上”的课文的学生可以说寥若晨星。即使是选教和自读的篇目,也是需要老师点拨的。例如必修(三)的第一专题内的现代诗歌板块,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与朦胧诗,你不能不讲吧。与教材配套的读本中有许多的现代文和古诗文名篇,弃之可惜,只能带着学生去梳理一遍。再有课堂教学中还有大量的实践活动课要进行,这样一来,上课十分紧张,每堂课都必须把学生喂得饱饱的,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在所难免。这样的“开放”普通中学教师而言,最大的感受却不是选择权的获得,而是课时太紧带来的困惑。以必修五的教学实际为一个例子。必修五共有22篇选文,其中有两篇是加星号表示选教或自读的,另外有两个子专题前也加了星号。剩下还有15篇文章。也就是半个学期除了各种考试、作文教学之外,还要精讲15篇文章。而事实上,必修五的选文我们精讲的只有11篇,仍然感觉在赶时间。必修五中的专题三(直面人生)中有五篇文章,报任安书、渔父、纪念刘和珍君、论厄运和面对苦难。经过笔者调查,本地的一般学校都只进行了前三篇课文的教学。而前三篇中报任安书和纪念刘和珍君事实上都是人教版的传统篇目。论厄运和直面人生都是很好的文章,但根本无法安排出教学时间。苏教版中有50%新的篇目,这些篇目当初凝聚着多少专家学者的心血,而到了教学实践中却陷入到淘汰首选的尴尬境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的遗憾。2、话题之惑苏教版必修教材在体系安排上,以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为目的,以学生的精神发育过程为依据,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了22个专题。这种编排方式可以说是最大的亮点,也可以说是最大的争议点。人文专题缺乏严密的系统性、逻辑性,那么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何获得呢?人文话题是罗列不完的,为什么选择这些人文话题,而不选择另外的一些呢?如何确定哪些人文话题是对于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最有益的呢?下面笔者将苏教版必修阶段的22个专题罗列出来,并就此谈谈关于话题的三点困惑。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必修一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必修二珍爱生命和平的祈祷历史的回声慢慢走,欣赏啊必修三祖国土号角,为你长鸣文明的对话寻觅文言津梁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笔落惊风雨走进语言现场必修五科学之光此情可待成追忆直面人生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工具性与人文性难以统一。苏教版教材人文话题统领,使每个专题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同时每个专题明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具体要求,试图在高中语文必修阶段让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教材中有的板块的文章选取和编排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选入作品不只没有按思维训练的体系来编排,没有按思想训练的体系来编排,也没有按文学史或者思想史的体系编排,因而显得杂乱无章,在教学上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必修三的第二专题的“殉道者之歌”这一板快,选入离骚开篇段落。在人教版教材中,离骚(节选)是和诗经的部分篇章并排选入一个教学单元的,这在文学史上有一个前后相承的关系,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接受心理,容易讲解中国文学史的两大发展源头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而苏教版则忽视了这一问题,使得离骚(节选)在这一板块中显得孤零零的。 再比如戏剧的教学,整个必修教材中戏剧作品有三篇,分别是必修四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里的雷雨,必修五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中的长亭送别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从实际教学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学完整个必修阶段之后,对于戏剧这种文学样式的认识是很模糊的。就以必修五的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中的长亭送别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这两篇文章对应的人文主题是爱情,选文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都很耐人寻味。这两篇文章在人文内涵上虽然比较接近,但是一篇元曲,一篇莎士比亚戏剧,形式上大相径庭,学生也很难由这两篇作品去走进戏剧。能否选择两篇形式和内涵都更有可比性的戏剧作品呢?在没有系统知识的前提下学生还能真正去欣赏作品,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吗?如果教材能以高中生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为主线,以建立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系为节分点,借助一个个人文专题,将点线交织起来,也许可以让老师更容易在理想和实践之间找到平衡。也能够更好的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人文主题的交叉和重复三个向度的专题其中有些是相互交叉的,如“月是故乡明”、“珍爱生命”、“祖国土”等,也有“人与自然”的内容,“我有一个梦想”同时包含了“人与社会”的思考。专题之间有重复的情况,如“月是故乡明”和“祖国土”都是展现乡土情结,“像山那样思考”和“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都是培养哲思。苏教版的编写者提出了教科书编写要体现生活化、综合化的理念。要融通语文和生活、社会的关系。要柔化科目之间的界限,倡导跨学科、跨领域的语文学习。是否综合就是体现在交叉和重复之中呢?另外,必修三和必修四的最后一个专题似乎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文专题了。主题的层次梯度不明晰整个必修阶段的涉及国家、乡土、哲学、历史、文明等内容的“重”话题过多,而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轻”话题过少。学生的精神成长中确实需要厚重的值得一生品味的东西,但青春期的学生也需要培养纯正的趣味、高雅的爱好,也需要为青春留下五光十色的气息。3、写作之惑苏教版教材的“写作实践”试图作为相关专题内容的自然生发,又自成相对完整的系列。但是教材中的“写作实践”这一块给人的感觉的很随意的,既没有按照每个专题的人文话题进行编排,也没按照学生写作能力的逐层提升来编排,并不能自成相对完整的体系。比如必修五的第一专题的写作部分有个写作观,后面三个专题中没有。第一专题的写作指导是说明文的写作,第二专题是“写出你的真情实感”,第三专题是“学会分析”,第四专题是“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基本没有序列。现在我们学校语文组致力于研究作文的序列化问题,我们认为作文在教材中也应该有自身的序列。4、选文之惑必修教材中的课文和初中教材中的课文、高中阶段选修教材的课文有重复的现象,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情况来增删课文。如必修三中的老王在已经出现在初中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必修四的季氏将伐颛臾与语文出版社的选修教材论语选读中的第一课内容有重复。必修二的六国论、阿房宫赋、必修三的虞美人、必修五出现在人教版的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有些选文选文的经典性不够,部分选文缺少时代特色。如必修五专题一(科学之光)。这个专题中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作为科技作品不算是最前沿的,也不算是最经典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和景泰蓝的制作对于高二学生而言过于简单,内容也略显陈旧了些,学生有心理上的接受障碍。足下文化和野草之美是一篇设计手记,其中文字方面值得推敲之处还有很多,作为选文不是很合适。经典的科普性与文学性俱佳的作品并不少见,比如法国作家法布尔昆虫记中的选文。房龙的作品文明的开端、人类的故事中的选文。有些选文有故意标新立异之嫌。很多在老教材里已经约定俗成了的知识点,新教材楞是硬生生的把它改过来了。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里有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教版硬是改成了“人间如梦”,读起来非常别扭。五人墓碑记里“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中的“抚”字课下注释为“抚慰”,而教参中却又注释为“担任巡抚”,何等的自相矛盾啊。再如读本中的过秦论里的“倔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育行业人才流失原因与吸引机制创新路径研究报告
- 2025年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在转基因植物抗病虫害育种中的应用成果鉴定报告
- 自卸吊车买卖合同协议书
- 泵车转卖合同协议书范本
- 防尘布工地销售合同范本
- 理疗店合伙协议合同范本
- 物业小区的广告合同协议
- 法院婚内财产协议书模板
- 竹制半成品采购合同范本
- 罗非鱼鱼苗订购合同范本
- 2025年施工员-土建方向-岗位技能(施工员)考试题库
-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含答案)
- 胸痛单元建设课件介绍
- 超市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度
- 酒店服务流程与空间布局优化
- DB11∕T 2380-202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盖挖法施工技术规程
- (2025)医疗护理员理论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贵州省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 建设工程法律培训
- 2025年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