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 3.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件(40张).ppt_第1页
岳麓版必修二 3.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件(40张).ppt_第2页
岳麓版必修二 3.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件(40张).ppt_第3页
岳麓版必修二 3.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件(40张).ppt_第4页
岳麓版必修二 3.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件(40张).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标要求1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经济体制 1 分类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2 认识 传统观点认为 计划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 正确认识 单一的经济体制不能促进经济发展 二者应相互吸收 相互借鉴 名词解释 材料1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 实行公有制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岳麓版教材 历史必修 经济成长历程 64页 历史纵横 思考 根据上面这段文字 马克思描绘的社会主义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第一 要建立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 第二 其特征是 公有制 计划经济 按劳分配 第三 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材料一 同志们 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 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 别德内依 思考 诗中的野兽和暴徒分别指什么 结合材料 思考十月革命之后 苏俄面临着怎样的处境 材料二 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 重要的粮食 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 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 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 8磅面包 自主学习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 1921年 1 背景 资本主义国家和国内叛军的联合进攻 国内经济困难 粮食和各种物资短缺 内忧外患 材料二 1918年 列宁说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 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 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 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 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 是推进社会主义的 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2 目的 1 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一切为了前线 2 幻想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材料一 因为战争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 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我们取得了胜利 应当说我们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 是一种功劳 列宁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 1921 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 工业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商业 取消商品贸易 生活用品集中分配 分配 强制劳动 不劳动者不得食 3 内容 损害农民利益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管理 政府严格控制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 按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 4 特点 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用军事手段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材料一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 红军终于把白军全部击溃 并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5 评价 材料二 马克思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材料三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的做法脱离了实际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积极 集中 保证 局限 1 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 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牺牲农民利益 挫伤农民积极性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 连年战争使苏俄2000多万人丧生 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 农业生产直线下降 日用品严重缺乏 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 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 8 材料五国内战争结束后 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 反而强化了 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 使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 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 更为严重的是 1921年2月28日 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水兵叛乱 课堂探究 如何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面对着农民的反抗和水兵的叛乱 列宁开始重新思考一条新的探索之路 2 目的 1 背景 1 经济遭到战争严重破坏 2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暴动频发 3 国家能力有限 直接目的 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二 新经济政策 1921 1928 根本目的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实行实物配给制 强制劳动 分配 贸易 农业 工业 允许自由贸易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取消自由贸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 固定的粮食税 余粮收集制 允许资本家和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工业国有化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管理 3 内容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新 在哪里 1 在公有制主导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2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 实行按劳分配 利用物质利益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 特点 新 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图说历史 新经济政策实行后 农民的积极性提高 踊跃交纳粮食税 生机勃勃的工厂 图说历史 材料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 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 而现在 谢天谢地 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 把市场 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 货币 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 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结合图片和材料思考 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5 评价 1 实践上 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2 理论上 列宁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思维拓展 列宁逝世后 代之而起的是一位 钢铁般的人 斯大林 意为 钢铁般的人 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 20岁时候 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 1905年 他第一次见到列宁 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 1924年列宁逝世后 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世纪20 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被称为 斯大林模式 材料一 1927年 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 张伯伦提出要 和共产国际做斗争 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 国际 帝国主义国家包围 封锁 威胁苏联 材料二 到1928年 苏联工业产值不到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八分之一 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 99 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材料三 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 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 如果这事迟了 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 国内 工业化程度低 国防力量薄弱 小农经济占优势 斯大林体制确立的国际 国内背景是什么 自主学习 1929年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为宣传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而绘制 钢铁工人们生产钢铁 图说历史 1 措施和途径 1 工业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2 农业集体化 3 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三 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确立时间 20世纪30年代中期 2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 1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2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4 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否定价值规律 忽视民主 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僵化指令 特征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本质 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否定价值规律和排斥商品和市场 功过是非 材料一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 到1940年 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用不到20年的时间 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 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丘吉尔材料二 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 成为制胜的利剑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 迎战德军 材料三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美国的新闻记者林肯 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 我看到了未来 它行得通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 有时转变为模仿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 斯大林体制的积极影响 集中全国力量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小试牛刀 材料四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 1913年 1937年 片面发展重工业 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课堂探究 功过是非 材料五 斯大林认为 工业化中心是发展重工业 至于轻 农都是次要从属部门 农 轻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49年 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跃居世界前列时 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 1913年为31 4公斤 1955年为31 8公斤 忽视消费品生产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材料六 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 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 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方法 抑制农民的消费 用斯大林的话来说 这是农民为工业化交纳的 贡税 据估计 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 约占其总收获量的400 而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低于成本 征购的数量逐年增加 一五 计划期间 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 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三分之一 国家为积累资金 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 农民积极性不高 材料七 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 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 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 则作价93卢布 材料八 在那个时代 所有的生产 运输 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 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 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 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 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 3 对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评价 1 取得了突出成就 为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2 存在严重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 使农业 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忽视消费品生产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剥夺农民的太多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长期计划指令 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成为后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根本原因 超越了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知识小结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向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直接过渡 建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 经济管理体制高度集中 取消商品生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 表现 表现 表现 历史的观后镜 知古鉴今 2 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启示 从国情出发 按规律办事 调整经济政策和生产关系 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农业 重工业 轻工业要协调发展 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 你对苏联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探索有哪些认识 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或改革存在着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 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新经济政策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请同学们讨论 邓小平如何为社会主义把脉的 延伸升华 提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经济生产模式应因时而变 1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 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a张三 还是人家俄国好 吃 穿 用 国家统一发给 不用自己花钱买b李四 说的也是 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 有自己的地 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c刘五 我觉得俄国不好 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 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 不许买卖d王六 谁说余粮不许买卖 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 鼓励买卖自由 d 学以致用 2 小说 静静的顿河 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 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 连小石磨都抬走啦 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固定的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 a 3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 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a 4 1922年有一苏俄农民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 把余粮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巿上出售 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会是a不加干涉b联合c限制d消灭 a 5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 主要 新 在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发展商品经济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6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从根本上说是由 a苏俄的社会性质的所致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c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所致d苏俄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致 c d 7 列宁谈新经济政策时说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这说明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发动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c苏俄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c 8 列宁说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 在一个小农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