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太素》校注.doc_第1页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doc_第2页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 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黄帝内经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中医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均发端于这部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经典,因此,对黄帝内经(灵枢、素问)的研究,历代不乏其人。从文献学的角度,用音韵、文字、训诂、注释等方法整理黄帝内经,确定其内容的可靠性,是开展各种内经研究课题的基础。今人熟知的唐代医家王冰对黄帝内经素问的注释,宋代史崧对黄帝内经灵枢的校订,均对内经的流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王冰在整理素问时作了不少移补添改,史崧亦在灵枢几近失传时才将家藏孤本整理问世,因此,后人往往对今本内经中某些内容的可靠性提出质疑。所幸的是,尚有黄帝内经太素一书。此书作者为杨上善,他于唐代初叶将黄帝内经(灵枢、素问)经文重新分类加注,厘为三十卷,刊刻于世,名之为黄帝内经太素。该书虽然将灵枢、素问中的经文进行了分类,但是其中几乎包括了唐代所存黄帝内经的全部内容,而且对原书文字未加改动,因此是研究黄帝内经的可靠资料。宋代著名学者林亿在校正素问、甲乙经、脉经等医书时,便多借重此书,对其评价甚高。可惜的是,太素一书流传不广,自南宋以后国内几乎无人睹其真面目。到明、清之季,学术界便大都视之为佚书了。清光绪中叶,出现了奇迹!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官员杨守敬(字惺吾)发现日本尚存仁和寺所藏仁和三年(相当于中国唐代光启三年,即公元887年)旧抄卷子本!虽然残缺七卷,杨氏仍如获异珍,遂影写携归。仁和寺旧抄卷子本黄帝内经太素的再度问世,在国内医学界立即引起了轰动,此后,国内翻刻的太素不断问世,流传渐广,研究之风日盛。然而,由于当时科技水平所限,无法出版影印本,所以原来就残缺的旧抄本越传越误,数十年间终无善本问世。 晚清学者萧延平精通儒学,擅长医理,黄帝内经不去手者数十年,对这部医典十分重视。他见到失而复出的黄帝内经太素之后,奋编摩之志,广取灵枢、素问、甲乙经、伤寒论、巢氏病源、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医心方诸书,对太素进行了多年考校,终于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撰成黄帝内经太素校正本,并刊刻于世。该书字斟句酌,旁征博引,洋洋四十余万言,成为当时国内最完备、最精审的版本。萧氏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系统整理黄帝内经太素,对中医经典研究功莫大焉。 虽然萧氏校正的太素在学术界具有不可争议的权威性,但是其中阙佚达七卷之多,终为国内学者心中一大憾事。近年中日两国学术交往渐多,久闻日本国内又发现了仁和寺本太素原缺的第16、第21两卷及第22卷中的九刺、十二刺二篇,国内中医学者对此十分关注。1979年,中医研究院王雪苔先生赴日本考察,得到日本盛文堂汉方医书颁布会1971年据仁和寺本重印之黄帝内经太素一帙,其中便包括了国内佚缺的卷16、卷21及卷22中的两篇。次年,雪苔先生将此三卷抽出影印,名之为残卷复刻黄帝内经太素,作为内部资料在中医界公开,为国内学者研究太素提供了宝贵资料。 前几年,王洪图教授有幸得到日本友人小曾户丈夫先生所赠黄帝内经太素影印本。该书为小曾户丈夫监修、永田忠子模写,其原书便是著名的仁和寺本太素,版本价值非常高,可谓现存各版太素中的极品。欣喜之余,我们立即用此书与萧本太素进行了初步对勘,发现不仅可补第16、第21、第22等卷缺佚,而且尚可补第3、第8、第10、第12、第14、第29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