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doc_第1页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doc_第2页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doc_第3页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doc_第4页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练习题组一 夏商政治形式1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A封邦建国 B王权至上C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解析:选C 夏朝是由夏禹建立的、因夏桀的暴政而灭亡,“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其中的“代”是指血缘关系、辈份的迁移,说明夏朝的王位是世袭的;商朝是由商汤建立、亡于商纣,“共传17代”,同样说明商朝推行的也是王位世袭制。2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解析:选A “民事”体现的是政权,“神事”体现的是神权。“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表明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故A项正确。题组二 分封制3中国许多地名和称谓都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山东被称为齐鲁,河北被称为燕赵,山西被称为三晋等。这些称谓起源于( )A宗法制度 B西周分封C当地地理特征 D古代地名解析:选B 山东在西周分封制下有鲁国与齐国两个诸侯国。河北省的两个封国是燕赵两国,山西的诸侯国是晋国,所以答案选择B项。4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显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D王室日益衰微解析:选C 西周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与分封制有密切关系。在分封制下,贵族对封地拥有世袭权力,周王对封国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久而久之,就使周王与封国的联系大大疏远。题组三 宗法制5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C宗法制 D分封制解析:选C “自我认同”“合家团圆”的信息可知是与血缘关系相关的宗法制,故C项正确。6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家中长辈住在( )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解析:选A 宗法观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体现长幼有序。据此可以判断长辈应居住在甲处,故A项正确。题组四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解析:选C 夏、商、周设立的秩官、卜、太史等官职既掌握神权,又掌握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选C项。8下列有关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B宗法制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C礼乐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D王位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解析:选B 分封制下诸侯保持相当大的独立性,对国家的统一不利,故A项错误;宗法制解决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财产分配产生的矛盾,有利于其稳定和团结,故B项正确;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故C项错误;夏朝王位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故D项错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A宗法观念已大大加强B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C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D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解析:选A 根据“商朝晚期”“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可以得出宗法制度,故A项正确。22015年4月5日,四川盐亭县嫘祖文化研究会在金鸡镇嫘祖陵景区嫘祖陵陵墓前隆重举行癸未清明节民间祭祀嫘祖活动,上千名群众参加祭祀活动。该典礼所倡导的传统文化理念明显受到了( )A礼乐制度的影响 B宗法制度的影响C世袭制度的影响 D分封制度的影响解析:选B 典礼提倡的文化理念集中体现在“爱国、孝亲、敬长、育后”八个字上,这强调血缘纽带,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正确。3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C世袭制 D世官制解析:选B 宗法制解决贵族父子间在权力、地位、土地上的继承,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正确。4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 )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解析:选B 王国维认为,兄弟之间的血缘没有父子近,所以兄弟之间不免有“争位之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多把位置传给儿子,而不是兄弟。由此判断,这是关于宗法制的描述。5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于陈(地名,今河南淮阳),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这表明“陈”源于( )A出生居住地 B古代的官职C周朝分封制 D父祖辈的字解析:选C 陈为舜的后裔的封地,这体现了周朝分封制。6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据此可知( )A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B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C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D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解析:选B 古文意思为:昔日周公因为两位叔叔不同心,所以把亲戚分封到各个诸侯国,屏卫周朝。表明分封的目的是屏护周朝,故B项正确。7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解析:选C 题干中涉及了宗法制和分封制两种制度。C项是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特点进行概括的结论,符合题意;A项只涉及分封制;B项只涉及宗法制;D项只涉及礼乐制度。8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解析:选C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宗法制是通过分封制表现出来的,分封制也是严格按照宗法制的血缘关系来实行的,伯禽是周公的长子,而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天子是鲁国绝对的大宗,其他大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在鲁国内部,鲁国国君是大宗,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8分)9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宗庙中称亡父为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材料二 古代中国不存在宗教组织或官方祭司,一个家族的父权制家长主持祭祀祖先灵魂的仪式。家长作为这个家庭活着的成员和去世亲属之间的中间人,拥有极大的权威。他不仅主持自己家里举行的祭祀祖先的仪式,而且还主持旁系家庭的纪念仪式,这种仪式可能包括上百人。唐朝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中国父权制社会结构日渐加强宋朝时期,家族的祖先崇拜较之从前更加全面繁复。原来仅限于记住先祖的名字并在家内举行仪式,祈求他们的保护。这一时期,后代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其有迹可寻的先祖的坟墓,并在坟墓旁举行纪念他的活动和仪式。整个大家族的成员会不远万里地去参加每年一度的纪念已逝先祖的仪式。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西周怎样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9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宗法制对家族、宗族和国家政权有何积极影响?(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继承制、祭祀等方面归纳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