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研究的过程.doc_第1页
第3课研究的过程.doc_第2页
第3课研究的过程.doc_第3页
第3课研究的过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广东汕头二模39)(26分)史料可以分为“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作者为了左右别人的认识而有意制造的史料称为“有意史料”;人们在没有上述主观故意的情况下形成的史料称为“无意史料”。研究历史时应注意加以鉴别。 材料一 农村中也开始了农民群众建立集体农庄的劳动高潮。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和机器拖拉机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了出路,找到了走向美好生活的道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经过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审定,斯大林亲自撰写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全国党史教材)材料二 (农民抵制集体农庄)1930年2月和3月共发生群众性骚动7576起,暗杀恐怖活动3263起,散发传单事件2009起。 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绝密报告(据苏联档案)材料三 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登载:日军占领南京后,分发饼干、糖果救济难民,受到了南京人民的欢迎的照片(图8)。图8材料四 有些(日本)报界人士来到一个难民营入口处,(向中国难民)分发饼干、苹果,并且拿出少许铜板给难民,还为这种“善行”拍了电影。就在同一时间,一伙日本兵爬越大院后墙,强奸了约12个妇女。这却没有拍电影带回去。 正在南京的麦卡伦牧师(美籍)在日记中写道(1938年1月9日);请回答:(1)材料一、二都反映了苏联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态度,请从史料鉴别的角度,指出哪条材料更符合事实?并说明理由。(5分)(2)结合所学知识,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对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建设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七八十年代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消除斯大林模式的影响?(10分)(3)材料三能否客观反映日军占领南京后的行为?请结合材料三、四说明理由(可从材料来源及内容方面说明)。(6分)(4)请把以上四则材料按“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分类。指出哪类史料更具有证据力,并说明理由。(5分)答案:(1)材料二更符合史实。(1分)材料一是苏联官方的观点,斯大林亲自参与撰写,可能会夸大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热情。(2分)材料二是苏联官方的绝密报告,属于内部档案,更能反映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真实态度。(2分)(2)影响:积极:通过三大改造实现农业集体化,为国家工业化(一五计划)积累了资本。(2分)消极: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分)措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意一点,得满分2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废除人民公社制度;【任意一点,得满分2分】城市: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商品经济;进行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任意一点,得满分2分】(3)不能。(2分)理由:材料三出自日本报纸,捏造事实,美化侵略,以作宣传之用。材料四出自美国牧师的日记,属于第三方目击者,没有政治目的,材料更可信。材料四的内容恰好揭示了材料三的虚伪性。【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4)分类:材料一、三属于有意史料;(1分)材料二、四属于无意史料。(1分)无意史料更加具有证据力。(1分)理由:有意史料经过了作者的加工,有夸大、美化甚至捏造事实的可能;(1分)无意史料的作者没有主观故意,记录时更接近历史事实。(1分)【2018汕头市一模41题】中外历史上都曾流传着“牛皮圈地的传说”。以下为中外史籍中关于这一传说的记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传说公元前820前774年)他们(腓尼基人)请求一张牛皮所能够包围的那么大的一块土地以为住所。阿非利加人(非洲人)鄙笑腓尼基人的请求这样微不足道他们允许了,并且宣誓,保证他们的诺言。于是腓尼基人把一张牛皮,缘着边,团团转,剪成一根很细长的长条,包围着现在迦太基的卫城所在的地方,因为这件事情的缘故,这个地方叫做柏萨(意为“一张牛皮”)。 摘自阿庇安(约公元95165年),古罗马历史学家,著罗马史材料二(16世纪后期)有佛郎机(一般指葡萄牙,在这应指西班牙)者,自称干系蠟国,从大西来,亦与吕宋互市(与菲律宾贸易)。因上黄金为吕宋王寿,乞地如牛皮大,盖屋。王信而许之。佛郎机乃取牛皮剪而相续之,以为四围,乞地称是。王难之,然重失信远夷,竟予地久之,围吕宋,杀其王。 摘自张燮(公元15741640年),福建漳州人,著东西洋考材料三(16世纪后期)时佛郎机强,与吕宋互市,久之见其国弱可取,乃奉厚贿遗王,乞地如牛皮大,建屋以居。王不虞其诈而许之。其人乃裂牛皮,联属至数千丈,围吕宋地,乞如约。王大骇,然业已许诺,无可奈何,遂听之。 摘自明史卷三二三外国四(成书于16451739年)材料四天启元年(1621年),颜思齐为东洋日本甲螺(头目),引倭彝(倭寇)屯聚于台,郑芝龙附之。未几,红彝荷兰人由西洋而来,愿借倭彝之地暂为栖止。诱约一牛皮地即可。倭彝许之。红彝将牛皮剪如绳缕,周围圈匝已有十数丈地。崇祯八年,荷兰始筑台湾赤嵌二城。 摘自台湾府志卷之一沿革(1685-1764年成书),续四库全书史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皮圈地的传说”传播的背景和过程。(2)材料二、三记述了同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答案】评分标准:(1)背景和过程:该传说源于古罗马史籍记载,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向欧洲等更广大地区传播。16世纪后,随着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对亚洲等国实施殖民侵略,该传说逐渐传播到菲律宾及中国东南沿海。17世纪后,荷兰崛起为海上强国,企图侵占中国台湾,与盘踞台湾的倭寇产生矛盾,该传说随着殖民活动传播到台湾,并被写入官修正史,从而在中国广泛流传开来。该传说实质上反映的是民众对狡诈的殖民者的痛恨。(说明:过程描述,结合史实分析,第点。)(2)材料二:成书时间与所载史事时间相近,可能更接近事实;作者为福建漳州人,漳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与南洋交流频繁,能掌握较丰富的历史资料;材料二属私修史书,具有一定局限性;材料二将西班牙与葡萄牙混为一谈,部分记述具有不准确性。(考生须对材料进行可信性分析和局限性分析,仅对其中某一方面进行分析答一点给,答二点以上给,如对两个方面都进行分析给材料三:材料三出自官修正史,一般而言史料价值更高;材料三距所载史事时间较远,且易受王朝政权更迭影响;材料三将西班牙与葡萄牙混为一谈,表明也存在诸多缺漏;材料三部分记载如“数千丈”的说法有夸大之嫌。(考生须对材料进行可信性分析和局限性分析,仅对其中某一方面进行分析答一点给,答二点以上给,如对两个方面都进行分析给关系分析:从时间上看东西洋考成书较早,明史成书较晚;从内容上看明史所述内容东西洋考俱有记载,且延续了东西洋考的错误。据此推之,明史所记可能源自东西洋考。【解析】(1)由材料“(传说公元前820前774年)他们(腓尼基人)请求一张牛皮所能够包围的那么大的一块土地以为住所”“因上黄金为吕宋王寿,乞地如牛皮大,盖屋。王信而许之。佛郎机乃取牛皮剪而相续之,以为四围,乞地称是。王难之,然重失信远夷,竟予地久之,围吕宋,杀其王。”“诱约一牛皮地即可。倭彝许之。红彝将牛皮剪如绳缕,周围圈匝已有十数丈地”,可见“牛皮圈地的传说”在古罗马就已经存在,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传播到东方。该传说实质上反映的是民众对狡诈的殖民者的痛恨。(2)可以从成书时间,作者经历和史书一般定位来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成书时间与所载史事时间相近,可能更接近事实;作者为福建漳州人,漳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