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docx_第1页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docx_第2页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docx_第3页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docx_第4页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学习目标1.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2.知道司马迁和史记;3.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参传播文化的作用;4.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难点:了解古代中医学的成就。三、引导材料汉代研究史记的名家,当推扬雄和班固,他们都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扬雄在法言一书中写道:“太史迁,曰实录”。 “子长多爱,爱奇也。” 杨雄是赞扬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第一人,他提出的实录与爱奇,为历人者所赞同,直到现在。班固是汉代系统评论司马迁的第一人,汉书中有司马迁传。班固在赞语中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说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可谓一语中的,世称其当,后人皆服。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四、自主学习(一)造纸术的发明1、在出土了我国已知最早的纸。2.朝代的改进了造纸术。(二)张仲景和华佗1.被称为 “神医”,被称为“医圣”,其中一位会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作体操,另一位被称为“坐堂先生”。他们是时期人。(三)历史巨著史记1.司马迁生活在时期,他撰写的史记是体例的史书。2.“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向)异也。仆窃不逊(不谦逊)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句话是说的.他写的书被鲁迅称誉为 。(四)道教和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闲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世界无常、实际平等、大千世界、清规戒律、抛砖引玉、昙花一现、一针见血、心心相印等等都来自佛教经典。五、活动探究课本(略)六、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2.“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A.春秋 B.战国C.秦D.东汉3.右图是河南省南阳市区的一著名景点医圣祠,导游向你介绍时,肯定会介绍到下列哪一部作品()A本草纲目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论语4.下列哪一位医生为减轻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发明了“麻沸散”()A.扁鹊B.张仲景C.华佗 D.张衡5.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 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张衡创造“五禽戏”C.华佗制成“麻沸散”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6.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A.三国演义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史记7.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8.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各项()佛教在古印度创立汉明帝修建白马寺存放佛经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A. B. C.D.9.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的共同点包括()都创立于东汉末年都以治病的方式进行传道对贫苦人民有吸引力都认为人们生来是受苦的A. B. C. D.10.下列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传播影响最深远的是()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司马迁编写史记C.华佗发明了“五禽戏”D.张陵创立五斗米道(二)材料解析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58年考古学家、诗人郭沫若参观我国西汉一著名史学家故里时,留下这样的诗句:“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 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1)这首诗称赞的人物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鲁迅在评价这部书时,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为何对这部书评价这么高?(3)司马迁有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照司马迁的经历和成就,你如何看待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哪些人生道理?1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闲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世界无常、实际平等、大千世界、清规戒律、抛砖引玉、昙花一现、一针见血、心心相印等等都来自佛教经典。材料二道教主张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