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桩施工方案.doc_第1页
杉木桩施工方案.doc_第2页
杉木桩施工方案.doc_第3页
杉木桩施工方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杉木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XXXX公司2#260烧结机烟气脱硫总承包工程,位于XX西区2#260烧结机主烟囱东侧,二次筛分室以南的矩形区域,现场场地标高为28.00+0.30m,施工现场狭窄,地质条件复杂。工期要求在2012年7月底投产,目前0.00以下基础工程已施工完毕。二、结构形式:根据设计要求,前期业主已完成了综合楼主体、脱硫塔主体桩基施工,但综合楼桩基以外工程仍由总包单位负责,其中综合楼石膏库区域地面地基软弱,设计采用高压旋喷桩处理,建筑面积1218185.8。因施工现场狭窄,机械无法进厂施工,所以跟甲方进行协商,高压旋喷桩改用杉木桩处理方法,用反铲把杉木桩对下压至老土下300mm深,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方法。三、杉木桩处理软弱地基方案选定软弱土系指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土、杂填土及其它高压缩性土。由软弱土组成的地基称为软弱土地基。地基处理是按照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对地基土进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的稳定;减少房屋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消除湿性黄土的湿陷性;提高抗液化能力等。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与对软弱土地基的充分利用,老的地基处理的方法在日益完善,新的地基处理方法不断涌现。从机械压实到化学加固,从浅层处理到深层处理,从一般松散土处理到饱和粘性土处理,方法很多。实际工程中对于层数较低、荷载较轻的情况,采用杉木桩处理软弱地基的实例也较多。根据2#260烧结机烟气脱硫“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该区域地质结构自上而下由杂填土(地层代号1)、粉质粘土(地层代号)、粉质粘土(地层代号1)、粉质粘土(地层代号2)、强风化砂岩(地层代号1)、中风化砂岩(地层代号2),其中回填土层3.8m左右,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上部滞水0.51.1m。按照施工图设计要求,综合楼石膏库高压旋喷桩要求从现场取土确定28天龄期的水泥参入量标准养护强度试配后,还要求在施工工程桩前先打试验桩,显然该施工工艺不能满足工期要求,另外由于现场狭窄、高压旋喷桩桩数又较少,不仅施工机械进场和施工困难,在地基处理时产生的泥浆将严重影响现有施工作业环境,并对围边其他在建项目施工造成影响,而且石膏库地面处理也不同于房屋主体结构的地基处理,综合上述原因,我们重新确定该区域地面处理方案。通过使用荷载、施工条件、工期等综合因素比较,在满足结构安全前提下,我公司拟采用杉木桩地面处理方法,该方案具有施工便捷、工期短、满足荷载要求且对施工区域地基土扰动小等优点。四、杉木桩地面处理设计计算:在设计中短木桩用作挤密桩时可按下式设计: S=0.95d(1+ e0)( e0- e1) n=A/AP S桩的间距(m) d桩径(m) e0挤密前土的天然孔隙比 e1挤密后作要求达到的孔隙比,可按地基所需的承载力设计值再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确定 n每桩的根数 A每地基所需挤密桩面积,A=( e0- e1)/(1+ e0) AP单桩横截面积() 在设计中,当桩端有硬壳层存在时,可作为端承桩,按下式计算: Pa=A -(a) Pa单桩承载力 纵向弯曲系数,与桩间土质有关,一般可取1 A桩材料的应力折减系数,木桩取0.5 桩材料的容许压力,kPa 本工程选层为桩端持力层,其承载力特征值为140 kPa。设计要求地基处理承载力120kPa,地面基层埋深1.0m,基础尺寸为1218185.8。持力层埋藏较浅,因而采用端承桩设计。根据(a)式,当以杉木为材料,桩直径为15cm时,为2773.4kPa Pa=10.52773.4(0.15/2)2=24.5KN/根 每平方米所需桩数为 n=A/AP= ( e0- e1)(1+ e0)r2=(0.8-0.685)3.14(0.152)2=4.69根 实取5根 该工程的桩基底面积为1218185.8,所需桩数: (1218185.8)5=1602根桩的布置按梅花形。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全部打桩完毕后,需在桩顶面铺设650mm厚碎石揉垫层,并加以夯实,然后再做地面结构。五、杉木桩地面处理方法(1)为了保证桩尖进入持力层,施工前将地坪基础上部土方挖除后再打桩,即把地面标高土控制-700mm左右,再用反铲把杉木桩平稳压至老土层,桩为梅花型桩。(2)杉木桩打完后上面铺650mm厚碎石压平。(3)碎石压平后上面再用14200钢筋单层双向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