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新七上第三章复习提纲.doc_第1页
浙教新七上第三章复习提纲.doc_第2页
浙教新七上第三章复习提纲.doc_第3页
浙教新七上第三章复习提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复习提纲1、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 先消失, 后消失;(2)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的高,看的远;(4) 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5) 环球航行。(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2、 地球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球体。赤道半径 千米,两极半径 千米(差 千米),仅差0.33%。所以看上去像个圆形。赤道周长约 千米。3、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指示 方向: 与赤道平行的线,指示 方向;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4、经线 半圆形,长度相等,纬线 圆形,长度不等 ;任何物体可以用 经纬网 来确定它的位置。南北回归线 (南、北纬)23.5 度,极圈 (南、北纬)66.5 度;中、低、高纬度的分界0-30, , 。北纬90就是 极,站在北极四面八方都是 ,南纬90就是 极,站在南极四面八方都是 。5、讲述意义:0经线(又称 ):东西经分界线,通过英国伦敦 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0纬线(又称 ):南北纬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 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目的为了防止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大洲分到两个半球,6、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地图三要素( 、 、 );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球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含义,如1:10000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千米。大比例尺:大于等于1:100000;小比例尺:小于等于1:10000007、大比例尺表示范围更 ,内容更 ;各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 ?千米 )地图上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经纬网定向法、 定向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 )8、从地表到地心分为三层 岩石圈是 和 的顶部( 以上部分)的岩石的总称;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岩石圈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导致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现象的重要原因。9、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 岩和 岩三种类型。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 岩往往有明显的 和气孔,或柱状结构。 岩有明显 结构特征或化石,有些沉积岩内组成的碎屑物比较大,可以看到有明显的 或砾石。 岩是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沉积岩的一种)“变质”而来的。 大理岩:变质岩 花岗岩: 玄 武 岩 : 砂岩: 石灰岩: 10、地壳变动的证明: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 三部分组成。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 一带。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1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山区(特别是 )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有 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石流也经常发生。12、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 、 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 ,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13、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 30岁那年,意外地发现 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 学说;地磁学研究的成果发展,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 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 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 学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前两者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 学说。全球由 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这些板块是被 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 ,板块的张裂形成了 ,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14、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请在右图上填上地形名称 15、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它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使地表趋于平坦。 冲刷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 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丘。 在高寒地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