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汇 报 提 纲中共陈巴尔虎旗委员会陈巴尔虎旗人民政府2011年3月20日督查组各位领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现将我旗落实全区城乡居民增收“双12%”目标任务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第三次联席会议精神情况及存在问题和建议从四个方面做以汇报。一、 近年来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工作开展情况“十一五”期间,我旗在大力推进旗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发展经济保障增收、落实政策带动增收、惠民工程促进增收”,实现了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的目标。2010年,全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62元,比2005年增加了7,472元,五年年均增长15.5%;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45元,比2005年增加了4,912元,五年年均增长16.1%。(一)发展经济保障增收一是加快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按照“点状布局、集中发展、深度开发、循环利用”的原则,投入4亿多元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引进了神华、云天化、香港金新、东方希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神华宝日希勒年产1000万吨露天煤矿扩建项目、东能化工一期年产40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项目、金新化工5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国华呼伦贝尔260万千瓦电厂、谢尔塔拉铁锌矿年采选210万吨矿石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以煤电化为主的能源重化工体系逐步形成。2010年原煤产量完成2,471.7万吨,同比增长40.8%,甲醇产量完成7万吨,二甲醚产量完成6.5万吨,发电量完成10.6亿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6亿元,同比增长32.6%。二是加快有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奶源基地建设,2010年全旗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奶牛小区达到77个,机械化挤奶站达到33 个,鲜奶产量达到20.1万吨。亚华、哈达、金利等乳品企业健康发展,乳制品产量完成8,317吨。牧业年度牲畜存栏86.92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牲畜占畜群比重达到93%;肉产业迅速发展,建设了兴旺巴尔虎羊养殖基地。有机牛羊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落户乌珠尔苏木,特色养殖基地初见成效,天牧和永兴肉类加工厂注册为有机牛羊肉加工企业,“陈旗鲫”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获得批复;荣获“中国有机牛羊肉产地荣誉。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全旗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了29户。粮食生产稳定在17万吨,哈达图有机面粉荣获2010年度第四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三是加快草原风情旅游基地建设。从项目实施、文化包装、宣传推介等入手,以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完善呼和诺尔、金帐汗、“天骄成吉思汗”实景演出、白音哈达草原景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呼和诺尔和金帐汗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和“AAA”级景区。全力打造“游牧人家”和地方特色节庆文化品牌,全旗游牧人家达到12户。2010年接待游客达到7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8亿元。荣获“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呼伦贝尔市发展旅游先进旗市区”称号。 (二)落实政策带动增收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和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促进了城乡居民增收。一是落实各项惠农惠牧资金补贴政策。2010年,上级下达我旗支农专项资金7,210万元,其中用于三农三牧建设资金6,068万元,占上级下达资金总额的84%,达到了支农资金30%以上用于“三牧”的要求;上级下达我旗扶贫资金1,070万元、农牧业产业化资金1,020万元,这两项资金中有1,680万元用于支持苏木镇农牧业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占产业化和扶贫资金总额的80%,达到了产业化资金60%向“三牧”倾斜的要求。2010年投入1,378万元,为741户牧民购置的948台套农机具进行了补贴;投入148万元,进行奶业机械补贴;投入139万元,实施了绵羊良种补贴项目。通过采取“一卡通”支付方式,将上级补助的惠农惠牧补贴和地方配套资金4,979万元,及时足额地发放到农牧民手中,使18,620人受益,人均增收2,674元。按照自治区财政厅、发改委关于取消和清理部分自治区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要求,清理取消了教育、公安、建设、农牧、劳动等16个部门的3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累计减免各项行政性收费和管理费800余万元。二是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2010年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发放小额贷款扶持等措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3%。三是落实城乡低保政策。将城镇牧区低保补助标准分别由2009年的190元、110元统一提高到2010年的230元,实现了城镇居民和牧民补助标准的统一。四是落实残疾人保障政策,财政每年安排55万元残疾人事业资金,促进了残疾人事业发展。五是落实住房补贴政策。财政补贴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由过去的3%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12%;为106名离休干部发放住房补贴383万元。六是落实社会保险政策。将新型牧区合作医疗旗财政补助标准由原来的人均30元提高到人均60元,2010年全旗参合牧民达到7,000人,参合率达到了99.7%。认真做好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旗参保人员达到32,380人。启动实施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到601人,为165人发放养老金64.6万元。七是兑现增资政策。提高了公职人员津贴补贴标准,2010年全旗公职人员每人每月提高750元,累计发放津贴补贴、取暖补贴和交通补贴4,055万元。提高了嘎查两委委员待遇,嘎查两委正职人均年补贴提高到1万元,纯增3,880元,其他成员人均年补贴提高到7,000元,纯增1,240元。(三)实施惠民工程促进增收坚持富民与强旗并重,2006年以来,我旗在全力做好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提出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基础上,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自行组织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救助贫困学生、减免牧民牲畜防疫费、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提高医疗费补助标准、为50岁以上牧民免费体检、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交通补贴、完善各苏木镇基础设施等5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就医、社会保障、人居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使全旗各族人民群众进一步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果。二、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与措施根据我旗经济发展情况,确定了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达到17,183元;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达到10,750元的发展目标。并采取以下措施:(一)大力发展旗域经济,带动城乡居民增收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项目建设上要有新进展。继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项目建实施,加快金新化工5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神宝年产500万吨(一期100万吨)褐煤提质、呼盛年产120万吨煤矿扩建、库热格太500KV输变电等4个项目建设,使其尽快建成投产;力促神宝年产2000万吨露天煤矿扩建、东明年产300万吨露天煤矿扩建、国华呼和诺尔49.5MW风电、东能化工一期年产6万吨聚甲醛、园区铁路专用线、宝日希勒110KV输变电等6个项目年内开工建设;积极争取神宝东能年产1000万吨露天煤矿、神华煤化工年产60万吨煤制丙烯、大唐49.5MW风电、华能呼和诺尔风电、国醇年产50万吨高洁净车用甲醇汽油、红星装备制造等6个项目获批开工。预期全年原煤产量达到2,800万吨,发电量达到60亿千瓦时,甲醇产量达到20万吨,二甲醚产量达到10万吨, 乳制品产量达到8,800吨,有机肥产量达到1.3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7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4.9亿元。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农牧业,在促进牧民增收上要有新举措。按照农牧业增效、牧民和农牧场职工增收的目标要求,继续推进新牧区建设,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全旗粮油总产量达到17万吨。牧业年度牲畜存栏90万头只,鲜奶产量达到20.7万吨,肉类产量达到1.85万吨。做好东、西乌珠尔苏木有机牛羊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以呼伦贝尔羊良种扩繁场和专业牧场为基地,推进全旗良种化进程。重点扶持亚华、哈达、金利三家乳品企业和天牧肉联、永兴食品加工厂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奶牛、肉牛、肉羊基地和无公害温室蔬菜基地、特色种养殖基地规模,争创区级和国家级的知名品牌。依法保障牧民草牧场流转和征用的收益,让牧民稳定分享草场增值收益。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和农机具等补贴政策,多渠道增加牧民的补贴性、生产性、财产性、保障和救助性收入。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第三产业发展上要有新突破。进一步挖掘草原文化的深刻内涵,放大旅游文化的品牌效应,形成经典的旅游产品,打造国内外驰名的黄金旅游线路和草原风情旅游目的地。继续推介“天骄成吉思汗”实景演出、“游牧人家”等品牌,突出抓好白音哈达草原景区、呼伦贝尔草原风情园建设,完善呼和诺尔、金帐汗等景区设施。充分发挥资源及民族特色优势,扶持牧业生态旅游示范户、民族手工艺品、民族特色食品等本土企业发展。预期全年旅游业接待总人数增长10%,达到7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0%,达到3.1亿元。(二)切实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努力实现就业增收采取定向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旗财政预算安排再就业资金55万元,全年预计发放小额贷款500万元。目前已开展了企业招聘周活动,有463名求职人员与驻旗16家企业达成用工意向,截止13月份,就业培训24人,城镇新增就业70人。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9%以内目标。(三)提高津贴补贴标准,促进公职人员收入增长按照上级公职人员工资津贴正常增长和规范机制要求, 2011年,旗财政根据财力,在预算安排中预留了部分资金,初步拟定公职人员年人均增加取暖费300元。(四)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我旗2010年企业工资增长的基准线为15%,预警线为20%,下线为3%;涉及职工5121人,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比2009年增加了312元,达到2,502元。2011年我旗将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文件要求,执行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全面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我旗按照呼伦贝尔市总工会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2011年-2012年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 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相关部门协同定期深入企业全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目前共组建各类企业工会组织111家,39家企业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5) 认真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切实减轻群众负担2011年将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收费许可证年审换证工作,继续做好收费项目的审核清理工作,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六)全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扩大受益群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新型牧区合作医疗工作,2011年预计新增参保牧民534人,达到7,534人,并将个人报销最高支付限额再提高1万元,达到5万元;总结新型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经验,年内实现新型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启动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年预计新增参保2,257人,达到2,858人,旗财政将投入补助资金180万元;认真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预计新增参保职工500人,达到21,352人,将最高支付限额再提高10万元,达到26万元,待遇报销比例再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72%;继续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预计新增参保居民500人,达到12,028人,将最高支付限额再提高6万元,达到8万元,待遇报销比例再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57%;提高城镇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将每人每月发放标准再提高256元,达到656元,全年支付失业保险金47.2万元;全面落实“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补贴人数预计达到1,075人,预计发放补贴资金231万元;扩大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覆盖面,预计生育保险新增参保1,000人、达到6,774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300人,达到5,808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完善以经常性救助为主、临时性救助为辅、慈善援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七)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一是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旗财政足额安排惠农惠牧地方配套资金,保障各项惠农惠牧政策的落实。二是加大对“三牧”的财政支持力度。预算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6,728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草原生态环境治理等项目支出;同时,在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加强苏木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牧民增收。(八)着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加大旗财政在改善民生上的投入力度,在继续做好上级和旗本级常态性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将实施巴彦库仁镇给水改造、集中供热扩容、多功能综合活动中心建设、牲畜外迁、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保健补贴、推进牧区养老保险全覆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和新建殡仪馆、火葬场八件为民办实事项目。3、 自治区党委政府第三次联席会议精神落实情况(1)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情况2011年,全旗企业退休人员预计达到3,544人,同比增加576人。按照自治区党政联席会议要求,我旗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将达到每人每月1,430元,全年预计发放养老金4,920万元,同比增加438万元。现已完成各项前期工作,所需资金已落实到位,待市劳动保障局信息中心核实后及时足额发放。(二)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情况2011年,全旗城镇低保对象预计达到4,000人,同比增加400人,牧区低保对象达到750人,同比增加61人,我旗已确定将城镇居民和牧民低保补助标准在去年的基础上统一提高40元,达到270元,全年预计发放城乡低保补助资金1,539万元,同比增加367.4万元。目前,正在修订完善实施方案,待市级财政部门下达指标后组织实施。(3) 提高牧区五保供养标准情况截止2010年,全旗有五保对象85人。其中,集中供养35人,分散供养50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2,753元和1,961元。按照自治区的要求,2011年及时足额拨付配套资金,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3,083元和2,196元。(4) 提高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情况2010年我旗开展了城镇“三无”人员的调查摸底工作,其中有一部分城镇“三无”人员包含在牧区五保供养范围内。2011年统计城镇“三无”人员达到133人,其中集中供养43人,分散供养90人,供养标准确定为每人每月700元和500元,达到了自治区党政联席会议确定的标准要求,全年共需发放供养资金75.1万元。目前人员基础数据已整理录入完毕,所需地方配套资金已落实到位,近期组织实施。(5) 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情况目前,全旗仅有一所敬老院,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敬老院现有集中供养人员43人,集中供养率为30%,每人每月生活补助费达到340元。2010年,争取上级专项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高端酒店集团战略投资者股权引入及风险管理体系合作协议
- 2025年生态环保特色小镇场地开发与运营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合作合同
- 2025年企业内部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设项目合同
- 2025年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合作协议模板
- 汽车服务礼仪培训课件
- 商业上班试用期合同
- 吉林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高中英语状语从句公开课复习
- 会计兼职劳动合同范本
- 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课件
- 城市照明设计案例赏析
- 2025年高考生物辽宁卷真题解读及复习备考指导(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适用)
- 新媒体视听节目制作
- 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小学语文板书设计优化策略
- JG/T 237-2008混凝土试模
- JG/T 232-2008卫浴型散热器
- 灭火员初级习题库
- T/CAQP 001-2017汽车零部件质量追溯体系规范
- 燃气入户可行性报告
- 技术赋能医疗创新-深入解析数字化口腔诊所建设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