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坑出土的铜铍.docx_第1页
秦俑坑出土的铜铍.docx_第2页
秦俑坑出土的铜铍.docx_第3页
秦俑坑出土的铜铍.docx_第4页
秦俑坑出土的铜铍.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俑坑出土的铜铍青铜 铍、矛、殳千百年来,人们常常为金色器物产生锈蚀而苦恼。近代一些金属制品复合的工业设备、桥梁、建筑机件往往因锈蚀而毁于一旦的事实,也是不乏其例的。 探求金属表面抗锈耐腐,延长设备和用具的寿命,就成了人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德国人总算在1937年突破了这个难关,用铬酸盐处理金属表面,从而生成一层薄薄的含铬化合物的保护膜。接着,美国人也于1950年起掌握了这一工艺。他们都以此列为专利,并在联合国备案而获得了专利号。 但是,我们应该喊响这样的口号:“真正握有发明权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 我们之所以要争这个权利,因为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考古发现提供了证据。在那里出土的剑、矛、殳、镞、鐏等青铜兵器,一当拭去上面的泥土,即显示出它们光洁、坚利、精制的本色。经激光显微光谱、质子X光萤光、电子探针和光谱分析检测,原来它们表面是一层呈青灰色的氧化膜。北京钢铁学院曾用电子探针对三棱铜镞和铜剑测定,其表层结果如下: 成份名称铬其 他 元 素表层含量厚度铜镞0.872.2310微米铜、锡、铅铜剑0.621015微米铜、锡、镍 青铜镞和青铜剑都是含锡的铜基合金,内部不含铬。同样,镞铸造的金相组织内部只有铜、锡的a和固溶体,表而是黑色的含铬氧化层。表层一旦经过锉磨,在金相照片上再不显示铬的存在。这些兵器表面确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的冶金史研究室曾作过模拟实验。其法是:用铬铁矿石、火硝在空气参与下,经过850950的焙烧,浸出制备,即可得到铬酸盐或重铬酸盐。然后将重铬酸盐(NaCr2O7,可由天然碱Na2CO3、K2CO3可由含K2CO3的草木灰和熬硝取得KNO3,分别同铬铁矿焙烧而得到),加温356.7398,使之变为溶融状态,蘸入青铜器制品,即可得到含铬的人工氧化层。 用铬铁矿、火硝制备铬酸盐或重铬酸盐的反应式如下: 2Fe0Cr202+4Na2037/24Na2CrO4+Fe202+4C02 分离出Fe2O3之后,在有CO2的参与下,铬酸盐可变为重铬酸盐: 2Na2CrO4+2C02+H2ONa2Cr07+2NaHCO3 将重铬酸盐加温,蘸入青铜制品得到含铬化合物的人工氧化层的反应式是: 3Pb+K2Cr2073 PbO+Cr203K3O 3Sn+2 K2Cr2O73Sn02+2 Cr203+2 K2O 3CuK2Cr2073Cu0Cr203K20 秦俑兵器表面经过铬盐氧化处理的,不是偶然和个别的现象。或说,秦德“尚黑”故作染色。乍看似乎不无道理。但箭镞作为多发性的消耗品,显然没有此种必要。再秦俑服饰,色彩绚丽多姿,也不尽是一抹黑。可见防锈耐腐,以便武库中长期贮存和使用是当时真正用意的所在。这种处理工艺的结果,在河北满城汉墓中也有同样的例证。说明秦汉时期我国已纯熟地掌握了铬盐氧化处理技术,其发明时间应说远比秦代为早。据悉,周代已有了这一制品发现的信息。 今青海、甘肃和内蒙古等地,都有铬铁矿的存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有冬灰(或藜灰)、消石(或火消)、石灰(或石墨)和朴消的记载。晋人葛洪(286361年)在著作抱朴子中,也谈到醋在炼丹中的应用。应该说这些材料早在秦代已被人们所使用,只是作为文字的记载自然要晚一些时间。那么,就地取材,简便处理,效果理想,这应该说是中国式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显然比欧洲人早了两千多年,即使是在今天,它对于国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