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能通过联想、对比、查资料、联系上下文揣摩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稠密”和“瞻仰”的含义。 3.从审题入手,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能够通过把握主要内容和提炼关键词准确概括课文各部分的意思。初步感受课文“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带着思考走进课文,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4.初步了解樟树的外形及生长特点和了解樟树具有拒虫的香气。课时重点:读文把握文本大意、梳理脉络。课时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出示樟树图片,谈话引入: 知道这是两棵什么树吗?板书:樟树,指导书写“樟”;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PPT:这两棵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师边板书边解说:注意“龄”字,左半边是个牙齿的齿字,因为从牙齿能看出一个人的年龄。注意“龄”的读音(板书:宋庆龄)齐读。 3.板书“故居”,故居是什么意思? 连起来读“宋庆龄故居”知道了什么?这是宋庆龄过去居住的房子, 4.看图:这就是宋庆龄。 (1)你了解宋庆龄么?师生交流。 (2)师小结:宋庆龄是20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她坚贞不屈、一身正气;她勇敢顽强、英勇奋斗;她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她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宋庆龄有关。(完成课题板书:的) 5.齐读课题。 6.读了课题,你认为这样的课文,肯定要写什么?可能还会写什么?出示讨论PPT:肯定要写的:樟树的样子;樟树的特别之处;宋庆龄和樟树之间有什么故事;可能要写的:宋庆龄故居是什么样的;宋庆龄;人们参观故居。 7.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两遍,要求请看大屏幕:二初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一)初读,出示阅读要求: 1.第一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句子内、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停顿。 2.第二遍:较快地默读,找找想想课文有没有写我们读题时提出的那些内容,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二)检查反馈: 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的?请用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 2.读好四五自然段,教学生字新词。 (1)学生回答。(枝干粗壮、远远的、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2)学习一组描写樟树的词语 出示: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指名读,师评价;相机理解词语:“稠密”“蓬蓬勃勃”【看字形】在这组词中,“稠密”是个比较新鲜的词,懂它的意思吗?(指导观察字形,跟哪个字比较像(绸带的绸,绸带是丝质的,所以有绞丝旁),稠密的稠是禾木旁,想想与什么有关。树木枝叶。【联系上下文】快速找到课文中带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稠密这个词是形容什么的(出示: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指名读句子。)【联想对比语音】推想一下,在这句话中稠密的意思是什么?浓密、茂密。但作者没有用这些常用的词,而是说稠密,这些词有什么不同呢。(点)听老师读一读,再自己读一读,“浓密、茂密、稠密”,哪个词读起来的力量感更强一些?【查找资料】古时候“绸”同“稠”,有致密的意思。说明叶子长得更密更多。再读这句话,还能发现樟树的叶子不但密,而且绿得发亮。【想象感受】想想,通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樟树树叶很茂密,一片挨着一片。密得简直不透风了,而且充满了生机。 词语理解了,想着词语的意思读一遍。 这些词语都在文章的第4自然段,送入文中,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读了这么多遍,谁能说说第4自然段讲了什么? (3)小结:这一自然段就是写出了樟树长得蓬蓬勃勃。板书:蓬蓬勃勃 (4)过渡:樟树除了外形上蓬蓬勃勃,还有什么特点吗?听老师读第5自然段,边听边划出描写樟树的句子。 找到了吗?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出示:即使)这一段话比较长,谁来读好它? 这段话比较长,要注意自然停顿。谁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写了樟树的什么特点。(板书: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是啊,樟树有巨虫香气而且能永久保持,而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一起读。)此句为中心句。 (5)这几句话中也有生字,谁来读:繁衍后代,教学生字。指导书写“繁”。 3.师小结:别的树木因为没有拒虫的香气,所以虫子能在树上繁衍后代,看来樟树能拒虫的香气还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4.课文的4、5向我们介绍了樟树的特点,你能用一组关联词把这两个特点连起来说一说? 5.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感受樟树的特点,男生读第四小节,女生读第五小节。(三) 理清文章脉络 1.刚才我们了解了课文的4、5两个自然段,那么课文的1-3自然段写了什么,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 2.交流。宋庆龄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所以不肯搬家。板书:不肯搬家。 3.那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呢?指名读。4. 学习词语。出示:瞻仰崇敬 留影 (1)指名读,你理解什么叫瞻仰吗? (2)你能用这三个词语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板书:瞻仰留影3 总结全文: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先讲宋庆龄同志舍不得两棵樟树,所以不肯搬家,接着向我们介绍了这两棵樟树的特点,最后告诉人们瞻仰宋庆龄故居时,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2.同学们是不是有疑问:既然人们是来瞻仰故居的,是来表达对宋庆龄的敬意的,课文为什么不写宋庆龄,不写故居,而着重要写樟树呢?人们为什么“总爱”与樟树合影作为永久的纪念,而不是其他东西合影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一节课共同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