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教学实录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篇经典的短文来自刘禹锡的陋室铭。(板书:题目、作者)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去收集刘禹锡的相关资料,现在哪位同学告诉我们大家,你所认识的刘禹锡。刘禹锡,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授监察御史。他与柳宗元交情甚深,并称“刘柳”。因参加王叔文进行政治改革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历任连州、和州等地刺史。陋室铭是刘禹锡被贬为地方官,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通过布置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查找、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作者及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师点评学生的回答,肯定其预习工作的到位。刘禹锡是位心怀天下的有志之士。他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后因革新运动失败而被贬。这篇文章正是写作于作者被贬至安徽和州县时。按规定,他他应该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他却遭到小人的排挤。半年光景,被迫搬了三次居所。且一次比一次偏僻,一次比一次简陋,最后居住在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激愤中,作者不吐不快,遂一气呵成,写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并请人刻碑立于门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细品这篇被“气”出来的文章吧。通过对写作背景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热情。题解首先我们看一下题目。“陋室”是指? 简陋的屋子。 通过对课文题目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铭”的特点,学会找出文章的韵脚,并感知课文语言上的特点,启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那“铭”呢? 古代可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铭”在注释已经提到了。这种文体一般用韵,也就是说它的特点之一是押韵。那么什么是“韵”?哪位同学知道的来说说。 偶句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或相近。 很好。偶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这个字就是文章的“韵”,由于它位于偶数句的最后,所以“韵”也叫“韵脚”。我们现在就来试着找出这篇文章的韵脚。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要注意其中“馨”为前鼻音。押韵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古代文人那么强调押韵? 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有节奏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既然是篇琅琅上口的文章,我们当然要多听多读。接下来我们就来听一遍课文朗读。听的时候有两个任务要同学们完成。一是正音,即把不会读或易读错的字注上音;二是仔细留意文章的节奏,语速等。(播放课文朗读) 一听课文朗读 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听课文朗读,感知课文。 现在我来检查大家刚刚是否听得很认真。哪位同学把上面红体字读一下? 馨、鸿儒、调、案牍 落实字词读音,扫清阅读障碍。师点评鼓励。请同学们把这些字词一个两遍齐声朗读。 我们知道,古文人喜欢吟诗作对,今人们爱情歌对唱。面对这篇千古传颂的经典,我们不妨也来个美文互对。先听好要求:读的时候男女生交替朗读。第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由男生读。女生读第二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男生再读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从第四句开始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最后一句大家齐读,做个漂亮的收尾。听明白了吗?为了使我们的朗读效果更好,我们再来听一遍课文朗读。这次重点听课文的节奏、语速。为降低难度,老师已把这篇文章应该稍作停顿的地方标出来了,同学们可以参考大屏幕的内容仔细听。 二听课文朗读。 再次细听课文朗读,一方面再次熟悉课文,另一方面通过“听”“看”结合,掌握文章的节奏、语速,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同时,对朗读内容进行分配,以较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及兴趣。按要求朗读课文。 师点评:节奏跟语速把握得很好,但如果声音能更宏亮点就更好了刚刚我们以听读的形式叩启“陋室”之门,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陋室去一探究竟。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结合注释进行翻译,并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请代表发问。 生以四人为一小组,结合注释合作试译课文。并请代表提问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试译课文,从更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强调文言字词的逐字落实,强化句子翻译能力。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不懂翻译的字词句?都没有!那轮到老师来发问了。请同学们看屏幕,上面这些红颜色的字词应怎么解释?我们以“搭火车”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投影课文重点字词) 按要求翻译大屏幕上的重点字词:名、灵、馨、鸿儒、白丁、案牍、乱、劳、之(“何陋之有”) 落实、积累课文重点字词。细读课文 整体梳理 师提问最后解释“之”字的学生:“何陋之有”怎么翻译? 有什么简陋的呢?落实重点句子翻译,由基础知识积累过渡到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句话言下之意就是说陋室“不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陋室不陋的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译)也是就说“陋室”不“陋”的原因是室主人的“德馨”。全文正是围绕这句话展开,所以这个句子是全文的中心句。(板书:陋室(不陋)“德馨”)那么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室主人的“德馨”? 生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译)作者经常与博学、品德高尚的人来往、交朋友,能看出室主人也是博学、品德高尚的人。 生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翻译)作者对陋室周围环境的描写,写出环境的优美及作者的喜爱之情。生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作者闲来无事时弹琴,读自己喜欢的佛经,没有繁杂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可以看出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及其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跟老师的主导地位。 作者写景抓住了“苔痕”“草色”两种具体事物,说“苔痕”铺满台阶,“草色”青葱,草长得很茂盛,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幽静、偏僻、人迹罕至的地方。作者被迫搬到这里,却不觉得荒凉,反而深爱眼前景色,醉心其间,可以看出他的乐观、淡泊名利。 课文正是从环境清幽、来人不俗、生活高雅三个方面体现作者的“德馨”。(板书:环境清幽、来人不俗、生活高雅)我们尝试根据板书把这部分背诵下来。 当堂自由背诵,集体尝试背诵。 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尝试背诵,指导背诵方法,熟记课文。 作者在写“陋室”之前还提及了山、水,请同学们找出相应的句子,读出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师指导翻译该句。 文章既然写“陋室”,为什么在一开始又提到了“山”“水”?开头写“山”“水”,是为了引出下文,说明“陋室”不“陋”。非常好!写“山”“水”是为了引出“陋室”。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将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相似之处,这种修辞手法叫做类比。作者目的是写“陋室”,而以“山”“水”引入,也是我们文学上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叫“兴”。文中还有一处同样用到“类比”的修辞手法,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来?(板书:山、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类比”“兴”两种手法都是学生第一次触及到,因此在这稍作介绍,使学生对这两种新接触的手法有个初步印象。 作者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也就是拿自己自况诸葛、子云等名贤,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板书:诸葛庐、子云亭)作者认为这样的颂扬还不够,又引用了孔子的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呼应中心句。之前我们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时提到,按规定作者是能住三房三厢的房子的,可是他却因小人的排挤最后住进了一间破旧的小屋子。按理说他大可上奏皇帝,让朝廷惩治这些小人,但他没有这么做,从这篇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欣然地接受这一切,并乐在其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板书: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乐观、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再次结合课文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要“独善其身”的高尚品德。这篇短文表面写陋室,其实是要借陋室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情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的手法。(板书:托物言志)小结:这篇文章以“山”“水”类比“陋室”,表明“陋室”因室主人的“德馨”而不“陋”,再从三方面体现“德馨”二字,最后再以“诸葛庐”“子云亭”再做类比,借名人的话收尾点睛。行文流畅,一气呵成,果真是美文一篇。通过刚刚的讲解,应该说我们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次朗读一定也更棒。请同学们再一次齐声朗读课文。 集体朗读课文。 落实文言文朗读环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我们再把难度提高些,尝试当堂背诵这篇课文。 按要求背诵课文。 由熟读课文上升为熟记课文,落实文言文积累背诵的要求。检查背诵情况,先以“背诵接龙”的形式指明学生背诵,再要求全班集体背诵。再加大难度,在背诵课文的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节奏跟语速。作业 (投影) 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尝试仿写陋室铭,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要求 :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卧室铭”,“客厅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后完成。 作业布置紧靠这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在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之后,尝试仿写,在练习中加深对这种文体特点的理解,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总结同学们,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只能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这并不奇怪。因为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媒商务部考试题及答案
- 初级保安考试题库及答案
- 质量缺陷智能识别-洞察及研究
- 保育师考试题目及答案
- 中班健康营养均衡课件
- 湖北天门2024中考数学试卷
- 中班健康活动喷嚏怪课件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文献分析
- 黄浦区的数学试卷
- 中小学生五项管理课件
- 高压氧舱技师试题及答案
-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级测评方案模板
- 2025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办公室管理》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康师傅采购流程
- 2025年复合膜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离职赔偿协商协议书(2025年)
- 2024年度半导体生产工人劳动合同范本3篇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
- 2025三会一课工作学习计划
- 2024年广东血液净化护理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基层供电所安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