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之病机.ppt_第1页
黄帝内经之病机.ppt_第2页
黄帝内经之病机.ppt_第3页
黄帝内经之病机.ppt_第4页
黄帝内经之病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病机 天有四时五行 以生长收藏 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忧恐 故喜怒伤气 寒暑伤形 暴怒伤阴 暴喜伤阳 厥气上行 满脉去形 喜怒不节 寒暑过度 生乃不固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名词解释 四时 即春 夏 秋 冬 五行 是木 火 土 金 水 生长收藏 是生物一年中的生长发展规律 寒 暑 燥 湿 风 是四时气候变化的主气 五气 即五脏之气 生 生命 固 坚固 理论阐发 本段从人体内外环境失调 即人生存环境紊乱和生活方式失和两个方面认识与掌握致病原因 其中寒暑代表外来邪气 喜怒代表内伤各种致病原因 从阴阳内外所伤而言 如下所示 寒伤阴 体有形寒暑伤形 外阳 热伤阳 气无形病因阴阳 喜怒伤气 内阴 暴喜伤阳 心 暴怒伤阴 肝 故春夏秋冬 四时阴阳 生病起于过用 此为常也 素问 经脉别论 1从四时阴阳来说 2喜 怒 悲 恐 忧 思 惊七情 3在饮食方面4机体能力5临床用药的准则 原文4103 夫邪之生也 或生于阴 或生于阳 其生于阳者 得之风雨寒暑 其生于阴者 得之饮食居处 阴阳喜怒 素问 调经论 阴 指体内 阳 指体表 居处 指起居作息 阴阳 此处代表男女 指房室之事 喜怒 泛指七情 理论阐发 本段将病因分为阴阳两大类 由于阳主外 阴主内 因而形成中医学内外病因的分类观 这就为将病证分为内伤 外感两类提供了病因学基础 表示如下 阳 外 风雨寒暑 六淫 疫疠邪气 邪之生喜怒 情志失调 阴 内饮食 居处 阴阳 原文4105 黄帝曰 邪之中人藏奈何 岐伯曰 愁忧恐惧则伤心 形寒寒饮则伤肺 以其两寒相感 中外皆伤 故气逆而上行 有所堕坠 恶血在留内 若有所大怒 积于胁下 则伤肝 有所击仆 若醉入房 汗出当风 则伤脾 有所用力举重 若入房过度 汗出浴水 则伤肾 邪中人藏 临证指要愁忧恐惧则伤心 高某 女28岁 家属代诉 患者于30天前产第一胎 难产 行侧切术 术后感染发烧十余日 两周前突然话语增多 无故发怒 器笑无常 高声骂詈 夜不能寐 说自己有两个大脑 饮食少入 某医院诊为产后精神障碍 经予西药镇静剂 效不佳 就诊时语言不休而零乱 时而高时詈骂 并称有密探偷听与跟踪 骂笑无常 需左右二人挟持 方能切脉 脉象弦细而数 舌质红瘦 苔根部黄腻 此为阴血受伤复感火热之邪 治以育阴清热 选黄连阿胶汤加味 黄连8g 黄芩10g 阿胶12g 赤芍12g 丹皮12 淡竹叶3g 麦冬12 鸡子黄2枚水煎温服 每日一剂 三剂后 病人已能安卧 精神逐渐恢复 一周后痊愈 未再发 临证指要若有所大怒 气上而不下 积于胁下 则伤肝 杨某某 女 19岁 工人 初诊日期 1962年8月25日问诊 本年四月因怒后啼哭 突然昏厥气闭 四肢强直厥冷 口噤 不省人事 经同事抢救约半小时始缓解 此后胸闷 咽中如有物梗塞 气不畅出 四个月来每逢不如意时可晕厥昏倒如前状 前后已发作十余次 望诊 精神较忧郁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舌中心沟裂 闻诊 语声正常 切诊 脉象沉弦 处方 旋覆花10g 代赫石15g 法半夏8g 乌药8g 川朴8g 砂仁6g 木香6g 木蝴蝶6g 陈皮8g 沉香末3g 苏梗6g 炒枳壳8g上方加减服用十六剂 症状消失 观察八个月晕厥未犯 分析 本例中医谓之气厥 由于肝气不舒 气机逆乱 上壅心胸 阻塞清窍 故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口噤 掌握 四肢挺直肢厥 乃气机闭塞 阳气被郁不能外达所致 气闭于内 则脉沉弦 方用旋覆花 代赫石 法半夏来肝降逆 乌药 川朴 枳壳 沉香末 苏梗顺气开闭 木蝴蝶 陈皮解郁舒肝 经治后气厥未再出现 理论阐发 引起五脏发病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 但从本段和它篇原文有关论述看 由于五脏在人体生命中的不同功能和地位 致使各种病因邪气同五脏的关系亦有主次之分 例如 情志为病多伤心 肝 脾 外邪侵入首犯肺 脾 饮食失调易损脾 肺 肾 入房或用力过度则常病肾 肝 脾等 掌握五脏所伤的常见病因 对于正确辩证和施治是有裨益的 原文4106 故风者 百病之长也 至其变化 乃为他病也 无常方 然致有风气也 风者 善行而数变 素问 风论 理论阐发 本段论述风邪致病特点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 风者百病之长 此言四季均有风 可变而为邪 成为四季最常见的邪气 同时又多是其他邪气致病的先导 寒湿温热均可乘风伤人 二是 善行而数变 表述风邪的特点 其所致症候变化快 忽起忽落 忽生忽灭 变动不居 如行痹 风疹 哮喘也有此特点 此外其致病范围广泛 表理 上下 内外无所不至 如风邪在表 半表 里 上逆 下行 原文4108 因于寒1 欲如运枢 起居如惊 神气乃浮2 因于暑 汗 烦则喘喝 静则多言3 体若燔炭 汗出而散4 因于湿 首如裹5 湿热不攘 大筋软短 小筋驰长 软短为拘 驰长为痿6 因于气 为肿 四维相代 阳气乃竭7 名词解释 运 转动 枢 户枢 即门轴 神气 指阳气 浮 浮越 耗散 喘喝 即呼吸急促 喝喝有声 烦 指烦燥不安 与静相对 静 指神昏嗜卧 燔 烧灼 焚烧 攘 除也 不攘 即不消除之意 软 收缩之意 弛 松弛之意 四维 此指四肢 相代 更代交替的意思 阳失卫外的病理简表 临证指要因于寒 体若燔炭 汗出而散 张某某 男 50岁 一周前 晚间外出沐浴 出浴室返家途中 即感风寒透骨 汗闭不出 当夜即发高烧 鼻塞身重 周身酸楚 服成药 汗出而感冒未解 寒热日轻夜重 口干便结 胸闷不欲食 舌苔黄厚 脉洪数有力 处方 杭白芍 桂枝5g同炒 10g 淡豆豉10g 酒条芩6g 炒山栀5g 紫油朴5g 全瓜蒌24g 炒枳壳5g 杏仁泥10g 薤白头10g 桔梗5g 白苇根15g 炙草梢3g 白茅根15g 大红枣3枚鲜生姜3片 分析 本案病因在于路中感寒 而汗闭不出 说明外有风寒之邪 然现症又有高热 口干 便结 舌苔黄厚 脉洪数等一派里热之象 且里热重于表寒 故外以小剂桂枝汤 内以栀豉汤 使表解里清 临证指要因于湿 首如裹 湿热不攘 大筋软短 小筋驰长 软短为拘 驰长为痿 郭某 男 24岁 大学生 自诉三年来头昏因重 肩背发凉 嗜睡 每天早晨因沉睡而听不倒起床铃声 上课时亦因伏案而酣睡不醒 虽想控制但不能自持 曾服用健脾益气 活血化瘀等类中药无效 询其起病经过 谓数年前服兵役时 曾在四川省驻军 每天晨起操练后均到清水溪洗浴 约半年后渐感头身困重 复员后上学 症状加剧 其背后发凉 有如冷水喷洒样感觉 脉缓 舌苔薄白 食欲正常 大便调 羌活独活蔓荆子川芎防风生苍术蒿本荷叶生甘草 葛根四剂 水煎服 每日一剂 药后诸症悉除 能正常学习和工作 分析 该病人年轻体壮 虽受湿邪多年 其病仍然在表 故可用解表法而愈 当然 六淫所引起的表证 能数年不愈 亦未传变者 也只有此湿邪一种 足见其粘腻 缠绵之性 临床治病 不可因其病程数年而误断为里证 原文4109 因于露风 乃生寒热 是以春伤于风 邪气留连 乃为洞泄1 夏伤于暑 秋为痎疟2 秋伤于湿 上逆而咳 发为痿厥3 冬伤于寒 春必温病4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5 素问 生气通天论 本文论述四时伏气致病的规律 原文4110 气上 即气上逆 心系 指以心脏为中心与其它脏腑相联系的脉络 急 拘急 与缓相对 结 郁结不散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寒则气收炅则气泄劳则气耗 理论阐发 本段论述了情志 劳倦 寒热导致气机失常的病变机理 1情志过激所致的气机病变2劳倦过度所致的气机病变3寒热失调所致的气机病变 临证指要思则心有所存 神有所归 正气留而不行 故气结矣 江某某 男 30岁 婚后两年 未能有子 甚为苦闷 同房之时 阴器不用 胁肋胀痛 腰膝酸软 心悸不寐 形寒肢冷 纳谷不馨 便溏 溲黄 辗转求医 屡投补肾壮阳之剂 未见效验 脉弦细 舌苔薄白 柴胡10g 白芍12g 当归10g 茯苓12g 炒白术10g 薄荷5g 金铃子10g 小茴香3g 炙甘草6g 服上方四剂 阳痿霍然而愈 药后一年 得一男孩 分析 一般而言 阳痿多由肾虚所致 盖中医认为 肾主藏精 肾中阳气主司生殖功能 肾气不足 往往表现为生殖功能低下 然此案患者久服补肾壮阳之品无效 医者根据病因由夫妻失和所致 且患者兼有胁肋胀痛 脉弦细之象 诊为肝郁失疏之实证 分析病机乃是由于肝气郁滞 气血不达于阴器所致 一改前辙 以疏肝理气的逍遥散加减4剂而愈 愿望4111 是故怵惕思虑则伤神 精时自下 灵枢 本神 名词解释 怵 是恐惧 惕 是惊慌不安 流淫不止 是说心肾不交 阴精流失而不能固摄 动 动摇 损伤 中 指人体五脏六腑 惮 畏惧 害怕的意思 散 是涣散 jun 指肌肉突起之处 情志变化过激持久对五脏的损害 临证指要恐惧而不解则伤精 精伤则骨酸痿厥 精时自下 男性杨某 26岁 世居东北寒冷地区 腰脊伛偻疼痛 两胁胀痛不舒 其伛偻之状 腰弯成约150度角 头下垂 脊背为身体最高点 行动困难 跨过15厘米高的门坎也需侧转身躯 横移过去 形体削瘦 脉象弦细 舌苔薄白 询其病由 系由9年前的冬季 与一少女发生性关系时被人撞见 惊恐受寒后 当即感到腰部不适而疼痛 弯曲由痛势略缓 之后疼痛逐渐加重 初病时 每睡热炕1小时后 腰能伸平直 起床后数分钟又必须弯 曲 半年后虽夜卧热炕也不能伸直 以致日夜伛偻至今 处方 独活10g 桑寄生15g 当归15g 秦艽10g 熟地12g 赤芍10g白芍10g炒杜仲10g细辛3g 川芎10g 淮牛膝12g 乌蛇肉12g 路路通10g 金毛狗脊10g 原文服18剂 疽愈 过劳对五脏伤害的机理 原文4113 是故味过于酸 精神乃央 素问 生气通天论 名词解释 津 淫溢 过盛的意思 气劳 即疲惫不堪 无力运动 短肌 指肌肉瘦削 萎缩 抑 不舒畅的意思 满 同懑 烦闷 愤郁也 衡 平也 濡 湿润也 厚 胀满 沮 坏也 沮弛 即弛纵不收 不能活动的意思 央 同殃 祸害的意思 饮食五味对五脏精气的影响 理论阐发 饮食五味是生命体得以存在的营养物质 五脏 筋骨 血气是构成人体的组织器官的基本物质 它们有赖于饮食五味的营养 但是只有五味调和恰到好处 才能滋养人体 反之五味失调 反而为害 这就从另一侧面 即是从饮食五味方面进一步说明了 生气通天 的论点 并非出于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无原则的推导 而是建立在大量客观事实之上的 是合乎科学的 临证指要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 高某 女 32岁 三年前因产后缺乳 自用民间方红糖 蜂蜜 猪油各四两合温顿服 由于三物过腻 勉强服下三分之一 其后即患腹泻 经某医院诊断为 胃肠神经官能症 三年来 中西医多方治疗未效 诊时面色苍白无华 消瘦羸弱 轻度浮肿 体倦神怠 询其晨起即泻 目三五行 腹泻时腹无痛感 心下满痛 泻后反觉轻松 心下满痛亦得略减 继则腹满如故 辘辘有声 短气 口干不饮 恶心不吐 上半身自汗 头部尤著 诊其脉右脉沉伏微细 左略兼细滑之象 舌苔白滑 处方 甘草10g 半夏10g 白芍15g 蜂蜜50g 甘遂4g先煮甘草 半夏 白芍 取汁100毫升 合蜜 将甘遂研末兑入 再微火煮沸 空腹顿服之 药后腹微痛 心下鸣响加剧 二小时后连泻七八次 排除痰浊水样便 泻后痛楚悉除 自觉三年来从未如此轻松 后竟不泻 调养一个月 康健恢复工作 追访未复发 近代著名中医误诊挽治百案析 分析 肠鸣辘辘 口干不思饮 脉滑之象 考虑是肥甘之味生痰饮所致 盖肠鸣辘辘是水行肠间 肠中有痰饮所致 口干不思饮属饮邪阻滞 气化不利 津不上承所致 滑脉主病痰饮 故衣老宗 金匮要略 病者脉伏 其人欲自利 利反快 虽利 心下续坚满 此为留饮欲去故也 甘遂半夏汤主之 选择甘遂半夏汤以攻补兼施 用甘遂行饮 半夏散痰结 配以蜂蜜 白芍 甘草以酸收甘缓 令祛邪而不伤正 达到邪去正存的治愈目的 原文4201 风雨寒热 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1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 盖无虚 故邪不能独伤人2此必因虚邪之风 与其身形 两虚相得 乃客其形3 两实相逢 众人肉坚 其中于虚邪者 因于天时 与其身形 参以虚实 大病乃成 灵枢 百病始生 外感病发病机理 理论阐发 本节论述了外感发病的机理 指出风雨寒热等致病因素 是外感发病的外在条件 而人体正气虚弱 是外感发病的内在因素 这种 两虚相得 乃客其形 的理论与 素问 评热病论 所说的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一样 阐明了祖国医学以内因为主的发病观点 原文4205 黄帝问曰 以为诊法也 素问 经脉别论 名词解释 居处 指居处环境 动静 指劳动与安逸 勇怯 这里指体质强弱恚 怨恨 劳 指心劳 包括忧思 淫气 即妄行逆乱为害的气 度同渡 渡水 犹方涉水 喘的致病因素及其机理 理论阐发 本节所论的喘 仅是一时性遭受惊恐 恚劳等原因所引起的呼吸急促而言 但如持久太过 就有形成喘病的可能 文中说的 勇者气行而已 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本文对喘病的发生 与五脏有关系的论述 除了为喘病的临床辨证提供依据外 难经 四难 所说的 呼出心与肺 吸入肾与肝 指出人体呼吸的生理活动关系到五脏的理论 也是在 内经 这些理论的启发下 通过实践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本段未能详述五脏喘的具体体征 因此临证时尚需结合病人的症状 进行辨证论治 第三节病理4301 阳气者 烦劳则张 郁乃痤 名词解释 张 鸱张 亢盛的意思 精绝 绝 作衰竭讲 精绝 即阴精衰竭 辟积 辟通襞 既衣裙褶 溃 溃决 都 蓄水之所 汩汩 方言注 水波涌出之声 形 指形体 绝 说文 断丝也 菀 音义同郁 郁结的意思 薄 迫也 厥 昏厥 容 受也 见 感也 痤 小疖 疿 汗疹 即暑季的热疿子 高 通膏 梁 通粱 足 这里作 多 或 能 解 丁 同疔 皶 面部所生赤色瘰粒 阳气逆乱的主要病理简表 阳失卫外的主要病理简表 煎厥 林某某 女 38岁 夏月后午睡 昏不知人 身热肢厥 汗多 气粗如喘 不声不语 牙关微紧 舌苔黄燥 脉象洪大而芤 证属暑厥 此为火热之邪燔灼阳明 故见身热炽盛 暑热内蒸 迫津外泄 则多汗而见气粗如喘 热郁气机所以四肢反见厥冷 治以清暑泄热 益气生津 投白虎加人参汤 朝鲜白参 知母 粳米各15克 生石膏30克 甘草9克 服一剂后 脉静汗止 手足转温 神识清爽 频呼口渴 且欲冷饮 再投一剂而愈 渐江中医杂志 1965 8 7 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 使人薄厥 杨某某 女 19岁 工人 4月前因怒后啼哭 突然昏厥气闭 口噤 掌握 不省人事 经同事抢救约半小时始缓解 此后胸闷 咽中如有物梗塞 气不畅出 四个多月来每遇不如意时即可晕厥昏倒如前状 前后已发作十余次 望诊 精神较忧郁 舌质淡红 舌苔薄白 舌中心沟裂 闻诊 语声正常 切诊 脉象沉弦 处方旋覆花10g 代赫石15g 法半夏8g 乌药8g 川朴8g 砂仁6g 木香6g 木蝴蝶6g陈皮8g 沉香末3g 苏梗6g 炒枳壳8g 上方加减服用十六剂 症状消失 观察八个晕厥未犯 分析 由于肝气不舒 气机逆乱 上壅心胸 阻塞清窍 故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口噤 掌握 四肢挺直肢厥 乃气机闭塞 阳气被郁不能外达所致 气闭于内 则脉沉弦 方用旋覆花 代赭石 法半夏平肝降逆 乌药 川朴 枳壳 砂仁 木香 沉香末 苏梗顺气开闭 木蝴蝶 陈皮解郁舒肝 汗出见湿 乃生痤疿 劳汗当风 寒薄为皶 郁乃痤 琚某 女 31岁 面部生痤疮多年 久治不愈 痛痒不舒 望诊 其面部以鼻部为中心涉及两颧 口唇四周 遍生红赤痤疮 小者如绿豆 大者如豌豆 有渗出液 询之 曾到某医院诊治 给予白色药膏外涂 搔痒略有缓解 但病势不退 心烦 面赤 带下多而粘 大便尚调 舌红苔薄黄腻 脉濡略数 病由外邪侵袭 卫气内郁化热所致 治以疏风胜湿 清热凉血之法 荆芥6g 防风5g 白芷5g 薄荷4g 川芎10g 炒栀子10g 黄芩15g 赤芍12g 车前子10g 丹皮12g 荷叶8g 炒苍术10g 生甘草6g 五剂 水煎服 每日一剂忌食辛辣油腻及酸味食物 二诊 痤疮明显减轻 痛痒亦减 仍带下多 脉舌同前 上方加当归10g 渐贝母10g 苦参10g 七剂 服法及忌口同前 服后痤疮消失 带下正常 别无不适而愈 分析 尽管痤疿的产生与汗出及风 寒 湿都有关系 而其基本病理则是汗孔开张而汗液排出之时 突受外邪 使汗孔闭合 卫气不得宣散 汗液不能外排 以至化成湿热之邪 轻则成疿 甚者成痤 疿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只宜温水洗浴后令皮肤干燥 勿再受热 自可痊愈 而痤疮则常迁延数年不愈 当以清热散风祛湿不基本法施治 原文4301 开阖不得 寒气从之 乃生大偻 陷脉为瘘 留连肉腠 俞气化薄 传为善畏 及为惊骇 营气不从 逆于肉里 乃生痈肿 魄汗未尽 形弱而气烁 穴俞以闭 发为风疟 素问 生气通天论 名词解释 王冰注 开谓皮腠发泄 阖 谓玄府开封 玄府 汗孔 偻 曲也 大偻 指形态伛偻而不能直立 瘘 瘘管 陷脉 即邪气内陷深入经脉 俞 通腧 亦通输 化 与传同义 即传化的意思 薄 同迫 善畏是害怕 惊骇是惊慌害怕 不从 不顺的意思 肉理 指肌肉腠理 魄汗亦作白汗 这里指自汗 形弱 形体虚弱 烁 消烁 气烁 阳气消损的意思 理论阐以 阳亢阴竭的病理变化阳气逆乱的病理变化阳气偏沮的病理变化阳热蓄积的病理变化阳气郁遏的病理变化阳虚邪恋的病理变化阳气病变的预后及治疗 原文4303黄帝问曰 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本段说明人体阴阳必须保持相对平衡 相互协调 才能维持正常生理状态 如果阴阳偏盛偏衰 互不协调 即使没有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 也会产生内热或里寒的病变 本节所说的热为阴虚内热 寒乃阳虚里寒 由此可见寒热应有外感内伤的不同 临床上应注意予以区别 内热 内寒的病机病证 帝曰 是人当肉烁也 本段主要精神 1 本段论述了阴阳相互滋生 相互制约的关系 指出阴阳和则治 阴阳逆则病 正如张隐庵所说 此节论阳生于阴 阴生于阳 阴阳和调则阳生阴长 逆则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 2 提出疾病的性质在某种情况下受人体体质的影响 在外邪致病的病理过程中 邪气可以随从人体的阴阳 寒热等不同的体质而从化的理论 肉烁 帝曰 人有身寒 是人当挛节也 本段主要精神 本段论述了阳虚而寒的机制 并指出这样的病人就是汤火厚衣也不能使其温暖起来 发病的关键在于阳虚不能制阴 从而说明了体质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骨痹 临证指要骨痹 徐某某 男 42岁 半月前因夜间行车受凉 次日晨起双膝关节疼痛 不可屈伸 行走艰难 每遇风冷则剧痛难忍 得温稍舒 虽初入孟秋 已厚衣裹身 仍感下肢冷凉重着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沉紧 治宜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止痛 川乌头6g 细辛3g 麻黄6g 白芍10g 黄芪15g 甘草6g 独活12g 2剂 复诊 关节疼痛大减 自觉下肢轻温 能缓步行走 舌脉同前 痛热即减 效不更方 守方再服5剂痊愈 追访一年未复发1989 3 10 阳虚则外寒 阴虚则内热 阳盛则外热 阴盛则内寒 原文4304 阳虚则外寒裁 封姓缝衣匠 恶寒无汗 背脊疼痛不能转侧 脉浮紧 此外邪袭于皮毛 属麻黄汤证 但项痛强痛 比麻黄汤证更进一步 宜治以葛根汤 葛根15g 麻黄10g 桂枝6g 白芍10g 甘草6g 生姜4片红枣4枚水煎服 服后顷刻 觉背内微热 再服 背汗遂出 次及周身 安睡一宵 病即告愈 原文阳虚生外寒 邹某某 男 60岁 形瘦体弱 素易感冒 近因疲劳受凉 头项强痛 畏风 动则汗出 轻微咳嗽 消化不好已久 肠鸣 纳差 精神不振 脉左寸微浮 右寸微 两关弦虚 两尺沉弱 舌正苔薄白粘腻 由体虚卫阳不固 复感新凉之气所致 治宜调营卫 建中气 处方 党参6g 桂枝5g 白芍6g 炙甘草5g 黄芪9g 法半夏6g 陈皮3g 茯苓6g 生姜2片 大枣2枚二剂 加饴糖 和匀 分2 3次温服 2日后复诊 药后两小时微烦 继而汗出 畏风消失 头痛亦解 饮食略增 睡眠不好 脉两寸微沉 两关弦缓 两尺沉迟 营卫初和 治宜和脾柔肝 兼滋心肾 处方 党参6g 白术6g 茯苓9g 炙甘草3g 半夏5g 橘红5g 五味子20粒 酸枣仁9g 肥知母2g 川芎2g 大枣4枚 水煎温服 2剂 蒲辅周医疗经验 原文4304阴虚则内热 姚某某 男 41岁 自1958年至血吸虫地区务农之后 脘腹经常痞胀 体力日益减弱 大便溏薄 不时间杂赤冻 日行二 三次 如是者 历经五裁 近日来 突然高热如疟状 胃不思纳 脘腹胀满 两胁下按之坚硬如盘 精神萎顿 面色萎黄无华 呼吸急促 苔见白糙 质带紫黯 两脉虚大无根 始进生脉散加味 服八剂之后 胃纳稍醒 舌苔转润 然寒热入故 继服温养元气 平调阴阳之剂 仿黄芪建中汤加味 生黄芪 川桂枝 老姜片 甘草 云茯苓 生白芍 白人参 大红枣 生白术 生麦芽 此方连服九剂 寒热得退 1965 4 30 原文4304阴虚生内热 心肝阴虚失眠何某某 女 32岁 因久患失眠 诸药不效 形容消瘦 神气衰减 心烦不寐 多梦纷纭 神魂不安 忽忽如有所失 头晕目眩 食欲不振 舌绛 脉象弦细 两颧微赤 此乃素禀阴虚 营血不足 营虚无以养心 血虚无以养肝 心虚神不内守 肝虚魂失依附 更加虚阳上升 热扰清宫所致 议用养心宁神法 以酸枣仁汤加人参加珍珠母 百合花 白芍 夜交藤 水煎 连服13剂 使能酣卧 精神内守 诸证豁然 阴盛生内寒 薛某某 男 54岁 即往有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 近来恒感胸闷不舒 呼吸不畅 时有心绞痛以作 头昏且痛 夜寐不安 苔腻脉弦 此乃痰浊痹阻 胸阳痞塞所致 拟方通阳散结 豁痰下气 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味 全瓜蒌薤白头丹参苏罗子 水酒同煎上药 分二次服 连服一周 胸闷已松 心绞痛亦未发 中医杂志1964 6 原文4304阴盛生内寒 邓某某 女 48岁 浮肿已半年 一周来加重而入院 患者于2年前因感冒后 开始咳嗽气短 下肢浮肿 经治疗后好转 但常心悸 两月前症状开始加重 动则心悸气短 下肢逐渐浮肿 心下痞满 咳嗽吐白沫 尿少 即往有慢性咳嗽史 x线胸部摄片 右心室段显著延长膨隆 两肺广泛性索状及斑片状模糊阴影 心电图为肺型P波 西医诊断为慢性气管炎 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3度 中医辩证 心肾阳虚 痰湿阻遏 肺气壅塞 宜温阳宣肺 豁痰利湿 真武汤加开鬼门法治之 处方 附子 白芍 白术 云苓 甘草 麻黄 生石膏 生姜 杏仁 白茅根 车前子 大枣 上方服三付后 尿量显著增加 下肢浮肿明显减退 用至第五剂后肿退 咳嗽减轻 邪气盛则实1 精气夺则虚2 素问 通评虚实论 4305 本文指出虚实的概念 邪气盛则则实 邪气 这里泛指外感病邪 或体内病理产物 实 病理表现为实证 精气 泛指体内的精微物质 夺 损失的意思 虚 主要是指正气虚 虚实的概念 气血以并 阴阳相倾1 气乱于卫 血逆于经 血气离居 一实一虚2 并 偏聚 并合 引伸为偏盛的意思 倾 偏斜 卫 指脉外的卫气 离居 即失去正常状态 百病生于气的病机 临证指要 杨某某 女 19岁 工人 4月前因怒后啼哭 突然昏厥气闭 口噤 掌握 不省人事 经同事抢救约半小时始缓解 此后胸闷 咽中如有物梗塞 气不畅出 四个多月来每遇不如意时即可晕厥昏倒如前状 前后已发作十余次 望诊 精神较忧郁 舌质淡红 舌苔薄白 舌中心沟裂 闻诊 语声正常 切诊 脉象沉弦 处方旋覆花10g 代赫石15g 法半夏8g 乌药8g 川朴8g 砂仁6g 木香6g 木蝴蝶6g陈皮8g 沉香末3g 苏梗6g 炒枳壳8g 上方加减服用十六剂 症状消失 观察八个晕厥未犯 原文4307 由于精神刺激太过引起的 怒出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由外界环境引起的 寒则气收 热则气泄 由过度劳倦引起的 劳则气耗等 这些都由气机运行失调而致 所以说 百病皆生于气 脏腑逆调 上中下三气不足之病证及机理简表 4311六气耗脱的典型症状 临证指要邪之所在 皆为不足 王某某 女 53岁 慢性腹泻六年 晨起必大便 迟则难以控制 每于餐后半小时内拉稀 在便化验有不消化物 无红 白血球 培养 腹内发凉 手足心热如火燎 腹泄之前血压偏高 近几年血压已不高 有轻度浮肿 四肢无力 面色恍白 脉沉弱 左关弦细 舌淡苔薄白 由脾弱肝强 治宜温中缓肝 处方 党参9g 生白术3g 炮姜3g 炙甘草6g 吴茱萸5g 广木香2g 泽泻6g 小麦9g大枣3枚五剂二诊 药后 饮食增加 饭后泄泻已控制 大便转软 尚不成形 腹凉 手足热皆减轻 脉舌同前 原方加鸡内金6g 冬虫夏草6g继服五剂后 大便趋于成形 饮食增加一倍 面色好转 精神亦振 蒲辅周医疗经验 分析 腹泻十年 久治不已 兼有乏力 浮肿 脉沉弱诸证 一派脾虚之候 但患者又有手足心热 腹泻前血压偏高 左关弦细 盖血压偏高往往与肝旺有关 而手足心热 更是内热之证 左关脉弦 其病在肝 故蒲辅周老先生诊此案为脾弱 肝强并存 脾属土 而肝属木 土虚木旺 方中参 术 姜 草 枣 木香等一派补土之品 再配以吴茱萸柔肝敛肝 以防肝乘脾 原文4312 气海有余者 气满胸中 满息面赤 气海不足 则气少不足以言1 血海有余 则常想其身大 怫然不知其所病 血海不足 亦常想其身小 狭然不知其所病2 水谷之海有余 则腹满 水谷之海不足 则饥不受谷食3 髓海有余 则轻劲多力 自过其度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 目无所见 懈怠安卧4 灵枢 海论 名词解释 气海 指气聚汇之处 有余 指邪气有余 满 即烦闷 息 即呼吸急促 血海 指血汇聚之处 怫然 形容忿怒的样子 狭然 形容狭小的样子 水谷之海 指水谷汇聚之处 髓海 为髓汇聚之处 自过其度 超过自己平常的水平 脑转 即头目旋转 眩冒 指眩晕 懈怠 精神萎靡不振 四海虚实的病变 四海虚实的病变 原文4313 故风胜则动1 热胜则肿2 燥胜则干3 寒胜则浮4 湿胜则濡泻5 甚则水闭付肿 随气所在 以言其变耳 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名词解释 动 指肢体动摇 震颤 抽搐一类病证 肿 指红肿或痈肿 干 指津液干枯 浮 虚浮肿胀 濡泻 即湿泻 五邪致病特点 临证指要燥胜则干 阎某 女 22岁 自去年秋季感冒后咳嗽不除 今已至夏病势转增 其咳声尖锐 语音嘶哑 痰少难出 时咳出白色泡沫 面白颧红 形体消瘦 佯有五心烦热 饮食减少 大便偏干 月事量少 渐错后期 舌红而瘦 脉象弦细 此肺阴大伤 将及肾脏之阴 急用养阴润肺法治之 选用清燥救肺汤加减 北沙参15g 麦门冬12g 杏仁10g 炙杷叶10g 桑白皮12g 桑叶10g 胡麻仁10g 阿胶10g 玉竹10g 生地黄12g 玄参12g 炙甘草10g水煎 每日一剂分二次温服 连服十剂 病情明显减轻 将养两月而康复 帝曰 愿闻病机何如 皆属于热 诸 不定多数之词 掉 摇也 振也 震摇不定的意思 眩 眩晕 属 说文 连也 犹言关系收 收敛 收缩 引 牵引 拘急 喘促气急 郁 滞塞不畅的意思 肿 皮肤四肢浮肿 满 脘腹胀满 瞀 眩晕而昏闷不爽的意思 瘛 筋脉拘急 痛 是气血不通的反映 痒 搔痒 疮 疮疡 是痈 疽 疖的总称 厥 逆也 一指四肢逆冷 二指气血暴乱的昏厥 固 大小便不通 泄 二便不固 下 下焦 泛指下部而言 痿 四肢痿弱无力喘 呼吸急迫困难 呕 有声无物曰呕 上 上焦 即胃上脘至咽的部位 禁 同噤 口噤不开也 鼓 鼓颔战 即寒战发抖 牙颔颤动 胀 气滞不通所致的胀满 腹大 因气滞或停水而腹满外形变大 躁 躁动不安 狂 狂妄 越 超越正常暴 猝也 突然的意思 转 左右扭转 这里指腰身转侧不利的病症 反 角弓反张 戾 指身屈曲 水液 指体内排出的各种水液 澄沏清冷 即澄清 透沏 寒冷 指排泄物的寒冷性质表现 呕吐酸 呕吐酸腐或酸水 暴 急暴 注 泄注 形容腹泻皆水 一泻如注 下 指下利 迫 急迫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对临床的启迪意义 病机十九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肝藏血 血舍魂 五脏不安 神与形的生理关系神与形之间的病理影响1情志过度伤脏 2五脏病变伤神 五脏藏神及其病变 五气所病 胆为怒 噫 俗谓嗳气 语 指多言 吞 即吞酸 水 此指水肿而言 癃 是小便不通利 不约 是小便不能约束 控制 五脏六腑之气不调病变简表 五脏六腑之气不调病简表 精气相并所致情志变化简表 脾为吞 关某 女 12岁 患者于一年前突然发生手足抽搐 两眼上翻 神志昏迷 面色发青 喉中痰鸣 经某医院作脑电图检查 轻度异常 诊为癫痫 给予鲁米那口服 服药至未再发作 但有心烦急燥 入眠困难 卧床后需一小时左右才能入眠 入眠后不断吞咽口涎 咚咚作响 家长惧其 被呛死 要求用中药治疗 就诊时患儿坐立不宁 脉象弦 舌质红 舌苔薄黄 大便调 证属脾热 兼挟痰浊 治以清热化痰 生大黄1 厚朴6 炒枳实6 炒栀子8 黄芩10 花槟榔6 赤芍8 知母8草果仁8石菖蒲12丹参12生龙骨15生牡蛎15复诊 上方服六剂后 心烦急燥明显减轻 入睡较快 眠后吞咽口水已除 临证指要肝为语 于某 女 58岁 因丈夫突然去世后忧郁成病 两年来心烦 懊檂 抑郁 情绪低沉 某精神病院诊断为 躁郁症 服抗抑郁西药 效果不稳定 近来心烦加重 每于清晨即发 懊憹烦躁欲死 需离家到公园处与人闲谈 始略感缓解 至下午三时后则症状明显减轻 而能操持一般家务 次晨又作 就诊时滔滔不绝 诉说其痛苦 边哭边诉不能自已 舌质略暗 舌苔黄腻 脉象弦滑略数 证属肝胆疏泄不利 痰热内扰 治以清化肝胆痰热 用柴芩温胆汤加减 柴胡10g 黄芩10g 淡竹茹15g 茯苓12g 半夏10g 炒枳实12g 陈皮8g 生甘草6g 杏仁10g 渐贝母10g服此方二剂 症状减轻 以此方加减再服十二剂 症状消失 观察数月未复发 王洪图医案 原文4318帝曰 法阴阳奈何 病之形能也 法 取法 效法 即仿效的意思 喘粗 即呼吸粗而喘息 能 同耐 古通用 数 音朔 数的意思 更 更迭 更胜 即迭为胜负 形能 能 读作态 形能 即形态 阴阳偏胜的证候与预后简表 临证指要 阳胜则身热 腠理闭 喘粗为之俯仰 汗不出而热 齿干以烦冤 张某某 男 2岁因发烧三天住某医院 住院检查摘要 血化验 白细胞总数27400 立方毫米 中性76 淋巴24 2体温39 9 听诊两肺水泡音 诊断 腺病毒肺炎 病程与治疗 住院后 曾用青 链霉素等抗菌素药物治疗 会诊时 仍高烧无汗 神昏嗜睡 咳嗽微喘 口渴 舌质红 苔微黄 脉浮数 乃风温上受 肺气郁闭 宜辛凉轻剂 宣肺透卫 方用桑菊饮加味 桑叶菊花连翘杏仁桔梗甘草牛蒡子薄荷苇根竹叶葱白共进二剂药后微汗 身热略降 咳嗽有痰 舌质正红 苔薄黄 脉滑数 表闭已开 余热未彻 宜予清疏利痰之剂 处方 苏叶前胡桔梗桑皮黄芩天花粉竹叶橘枇杷叶 再服一剂 服后体温正常 咳嗽已止 临证指要阴胜则身寒 汗出 身常清 数栗而寒 寒则厥 薛某某 女 2月 因发热 烦躁 喘促而入住某医院 住院检杳摘要 两肺满布水泡音 体温39 脉搏180次 分 呼吸80次 分 面青 口唇青紫 临床诊断 重症肺炎 病程与治疗 会诊时 患儿身热无汗 烦躁不安 喘促而面色黯 舌淡 苔白微腻 脉浮数 属受风寒 肺卫郁闭 治宜辛温解表 处方 麻黄杏仁甘草前胡桔梗僵蚕葱白次日复诊 患儿体温微降 手心润 面已红润 微烦躁 喘促减 舌质微红 腻苔减 脉细数 原方加石膏一钱 再服一剂 三诊 热退 喘平 烦止 分析 两案从西医诊断均属肺炎 案一为小儿肺炎 案二为腺病毒肺炎 而且患者均以体温增高 咳喘为主症 但蒲老在分析此案时 并不受西医诊断的干扰 而是首先从阴阳角度加以分解 在案一中抓住患者有口渴 舌质红 苔微黄 脉浮数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