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 妖娆(ro) 襁褓(qin) 喑哑(yn) 心无旁骛(w)B . 骈进(pin) 亵渎(xe) 陨落(yn) 强聒不舍(u)C . 睿智(ru) 恪尽职守(k) 扶掖(y) 气吞斗牛(du)D . 嗤笑(ch) 恣睢(z) 拮据(j) 怒不可遏()2. (2分)找出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 抑扬顿挫 翻来复去 藏污纳垢 无可置疑B . 粗制烂造 诚惶诚恐 颔首低眉 美不胜收C . 盛气凌人 不可名状 冥思暇想 海誓山盟D . 引经据典 沧海桑田 任劳任怨 莫衷一是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3. (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填空。再打个比方吧,课内的学习像是自己家的庭院,固然可以栽植梅兰竹菊,可生长四时百草,但是课外阅读的范围却像广阔无垠的田野。这里的每一阵风,每一朵云,每一寸土,A,每一类昆虫,B,每一只走兽,再加上日月星辰,那就是整个宇宙。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短语,内容要与上下文相关,结构要相同。A_;B_;这段文字的段意是_。三、 默写 (共1题;共12分)4. (12分)句篇名句默写。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折戟沉沙铁未销,_。(杜牧赤壁)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可怜身上衣正单,_。(白居易卖炭翁)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虽有嘉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_。(诸葛亮出师表)伯牙善鼓琴分别用子期的话“_”、“_”表现了子期善听伯牙的琴声,二人不愧为知音。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用“_,_”点出了作者途经潼关、遥望旧朝故都长安时无限伤感的原因。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分)5. (1分)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的名字是_。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6. (11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 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 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 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詞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2)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第一次”等,请你依照示例也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再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一篇课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示例:关键词:母爱课文题目:金色花理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 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3)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对于嘉宾的朗读水 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你的跟帖:_。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7. (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冬天(节选)朱自清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儿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儿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的微笑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1)文中画线句为什么只写“风声”和“一只两只的鸟影”? (2)文章最后一句“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在文中有何作用? 8.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B . 第段 中的“这样”指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C . 本 文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D . 读书知入知出,不仅体现在领会著作精神,而且能够从 著作中提取精华,为己所用,推出新意。(2)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9. (2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1)解释下列划线字吾日三省吾身 省:_饭疏食 饭:_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_年与时驰 驰:_(2)翻译下列两个句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两段选文在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_。 (4)写出一个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5)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书信中,你认为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并说说为理由。 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习题。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注释: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一种喜事的预兆,有杜甫诗句为证:“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1)试赏析“铺床凉满梧桐月”一句中“凉”字的妙处。(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创新作文人人都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句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选择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枇杷节活动方案
- 月子居家活动方案
- 服务公司活动方案
- 暑假小区活动方案
- 晚会美术活动方案
- 杭州五一活动方案
- 暗访检查活动方案
- 暑期种草活动方案
- 机器销售活动策划方案
- 杜绝小学化活动方案
- 高考英语真题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精选训练含答案
- 18B20温度采集LCD12864显示
- 2016-2022年全国高考英语读后续写及概要写作试题真题及范文
- GB/T 17431.2-2010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
- 茶文化与茶艺实验指导书
- 第三章-液液萃取课件
- 质量管理部半年总结PPT
- 2022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工会系统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雪山上的达娃读后感范文5篇
- 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调研表
-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