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欣赏论文.docx_第1页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docx_第2页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docx_第3页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土楼建筑艺术欣赏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独有约的,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福建土楼简介: 倚山偎翠,方圆错落,像巍峨苍朴,如现代体育馆气势恢弘,像地下冒出的“蘑菇”绚丽多彩,赛从天而降的“飞碟”壮观神奇,这就是永定客家土楼 独一无二的世界民居。以生土夯筑,却巧夺天工。安全坚固,防风抗震,冬暖夏凉,阴阳调和,处处洋溢着客家人的聪明才智。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厚实的夯土承重墙。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厚实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两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客家土楼建筑具有充分的经济性,良好的坚固性,奇妙的物理性,突出的防御性,独特的艺术性等多种优越性。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名土楼1 衍香楼 香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坐落在永定县湖坑新南村,建于1880年,创建人是苏谷春。他年轻时期家境清贫,中年后在家乡以及上海等地做生意,生意兴隆,发家致富,于是建了这座楼。 主体直径40米,底墙厚1.5米,顶墙厚0.7米,墙高14.5米,有1个大门,2口水井,3个厅堂,4副楼梯,每层34间,4层共136间。底层楼梯旁分布有4个卫生间,大厅边6个洗浴间。一层为各家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大门钉有钢板,门内的顶端设有灭火的水喉水箱,过去曾有匪贼行劫,想纵火烧门,均不能得逞。 楼名的含义是“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楼外大门上书“大夫第”,两旁对联是:“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横披是“诗礼传家”,谷春后裔十三个孙辈中有五个秀才、一个举人供职于福州等地而得誉称。至今有五六百人,其中400余人侨居东南亚等地。现居住在里面的有16户,近百人,其中教师25人,大中专生32人。历代以诗书传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今年二月国家文物委员会郑孝燮副主任考察此楼后题诗为“远山近水土圆楼,隔壁残垣且伴留,耕读传家犹传世,诗情画境何悠悠”。 建于1880年, 120周年楼庆有来自港、澳和东南亚等后裔亲属和外宾等数百人参加。2 振福楼 振福楼坐落在永定县湖坑镇西片村,1913年由做生意成为富翁的苏振太动工兴建。圆形土楼,坐北朝南,占地4000平方米。同振成楼一样,是20世纪初期客家土楼融合部分近代西方建筑艺木和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该楼依山傍水,西侧的小溪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楼前楼后竹木掩映,青石小路四通八达。 该楼由内外两环同心圆建筑组成。外环高3层,直径43.5米,土木结构,以中国传统的易经八卦格局建造,内通廊式,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外环底层为厨房、餐厅,开窗;二层为粮仓,三层为卧室。底层内通廊以鹅卵石铺面,间内以青砖铺面;二、三层全部以青砖铺面。东西两边各设一道楼梯,两梯对称。后厅位于北面,与楼门祖堂同在中轴线上,厅内供奉神座,前向两侧各有一青砖拱门,与外环内通廊连接,厅口两边各立一根花岗石圆柱;后厅与两侧回廊、中厅(祖堂)围合,自成院落,前面为天井。楼的大门设于外环的正南面,西面一个边门,均石质门框,门扇以铁板封面。大门的门楣上方塑楼名,两边镌刻楹联:“振衣千仞,福履万年”,横批:“景星庆云”。门厅与底层内通廊交接处分别设一砖砌拱门,门楣分别书:“出孝”、“入悌”。门厅以鹅卵石铺面,两侧各有一间特殊用房,均占2个普通房间的面积,一间为向外地商店调运成品的仓库,一间为商品销售和管理人员的办公室,面向门厅处各开一门。门厅与内环的前门围合,自成一个院落,中为花岗石板铺面的天井。内环单层,砖木结构,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祖堂位于内环后向(北面),高约7米,宽7米多,比门厅后厅更宽敞,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琉璃瓦脊、瓦当,前后向分别有2根西式花岗石圆柱。 祖堂前向石柱镌刻楹联:“振其家声,忻翰麟趾呈祥,凤毛德备;福君门柞,定 卜鸿畴嘉锡,燕寝香凝。”后向石柱镌刻楹联:“振翩凌云,鸾翔凤翥;福田种德,桂馥兴薰。”横批:“为善最乐。祖堂后向为镂雕人物、花鸟的活页门扇已毁,其两侧各设一个砖砌拱门,与后厅前向的回廊相通。祖堂前为圆形天井,花岗石板铺面。天井两边为弧形厢房,地面比祖堂低一个台阶,与祖堂相连,内无隔墙,但在面向天井处分别设3个拱门,门楣上书地名:“蓟都”、“郢都”、“临淄”、“大粱”、“阳翟”、“邯郸”。这充分表明楼主对远祖、故土深切怀念之情。内环前向的门俗称内门,雕梁画栋,琉璃瓦面,石质门框镌刻楹联:“振兴有庆瞻轮焕,福履同绥颂炽昌。”横批:“云蒸霞蔚。”门两边为砖雕花格窗棂。 外环与内环之间以鹅卵石铺面的天井相隔,东西两边筑有砖砌、单层的卫生间、浴室,两边后向还各有一口水井,俗称阴阳井。 楼前门坪面积较大,以鹅卵石铺面。鹅卵石砌筑的围墙环绕全楼,与外大门连接。外大门朝东南,石质门框,铸铁花格门扇. 这座外土内洋的土楼据知当初是花了6万大洋来建造而成。 3 和贵楼 和贵楼坐落在今梅林镇珍山村,由简次屏公建造的,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又称山脚楼,占地面积12988平方米,建筑面积6450平方米,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和贵楼,顾名思义,是劝世人弘扬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楼如其名,在高速变化潮流中,它显得异常的祥和、安宁、沉稳。楼高5层215米的长方形大楼,一层土墙厚134米,由下而上遂层缩小,到第五层墙厚仅65厘米。是县内最高的一座方土楼,内部土木结构规整,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1个大门,有副槛联:“和地献奇山川人物星斗画,贵宗垂训衣冠礼乐圣贤书”。楼内东西南北四角安有4部梯道通向各层楼。天井中心建三间一堂式学堂,当地群众编句顺口溜:“厝包楼,子孙较贤,楼包厝,子孙较富。”堂前门上挂着两块来头不小的匾牌,一个是由林森颁发,由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匾牌;一个是1917年十月由陈树仁赠送,由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匾牌。楼前面原有一条腰带(水渠)400米长(已废),看来这和贵楼早已名闻于世。 和贵楼的三奇: 和贵楼高五层,21、5米,别小看这个数字,这是个“世界之最”,也就是说和贵楼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此为一奇。 和贵楼每层有28个房间,共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一个大门,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它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据说当初选址建楼,开始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 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了烂地里,建楼的简姓族人无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桩,他们觉得地基这下牢固了,就从头开始夯墙,建起了一座五层高的方楼。他们似乎很有把握,从不担心大楼会倾斜或者下沉,果然两百多年来,和贵楼固若金汤,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在,你在楼中学堂的小天井用铁线往地里插,一口气可以插进5米多深,拔出铁线,则可见铁线上有淤泥的痕迹,你如果在这里跺跺脚,天井整片的卵石便会涟漪般震动,此为二奇。和贵楼的三奇,即楼中两口水井,相距十八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右边那口井,清亮如镜,水质甜美,井中几条红鲤鱼翩翩游动,有如精灵,而左边那口井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至今也还没有从科学上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4 怀远楼 怀远楼位于福建省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东部,距南靖县城54千米。建于1905-1909年,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怀远楼为简氏家庭住宅,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坐北朝南,占地1384.7平方米,高4层,14.5米,每层34间,共136间。楼门上有楹联:“怀以德敦以上籍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面水凭兹灵秀育人文”。怀远楼是侨属简新喜兴四兄弟建于清宣统年间修建,据说共耗资约一万多两白银。怀远楼的名字有三重含义:1 怀念远方的亲人2 楼的主人来自河南“怀”地的远方3 训示简氏的子弟要胸怀远大志向,更上一层楼 怀远楼的楼基用巨型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3米多高,墙体至今光滑无剥落。站在楼外墙边把脸贴着墙向上看,能看到楼基下围小,中间大,上层又逐渐缩小,好象橄榄状,据说此结构符合力学,可抗风,使楼更结实。 怀远楼的大门极有看头,首先是一幅对联“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毓人文,怀以德敦以仁籍此修齐遵祖训”。既点出了怀远楼面山带水的地理环境,又道出怀远楼的简氏家族的道德观。接着看大门两侧装饰的四个字,左边是“全禄“,右边是“福寿”。读时要左右穿插着读“福禄寿全”。这样的安排是简氏族人告谏子孙,“福禄寿全”是相对而言的,只有努力才能获得,而不是顺理成章的。走入大门时,千万不要忽视两边的铁门喔,门上有三个灌水口,当地土匪攻城喜欢以火攻破门,而这时楼内居民只要不停地从楼上往这三个灌水口里注水,就可阻止火力,当年就是凭这一点,保得怀远楼未被土匪攻破。 走进大门,雕梁画栋便映入眼帘,通往“楼心”的过道两侧,窗户都是由做工极其考究的带有通花图案的四方琉璃砖镶嵌而成。据说,这些琉璃砖是当年简氏族人从南洋带回的呢。 进门迎面是楼中楼内环楼“诗礼庭”。诗礼庭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是抬梁式五凤楼。 大门至诗礼庭通道两边分别有砖墙把大天井隔开,在土楼走廊这侧分别有两个拱顶侧门,右侧门上大书“玉树”,左侧门上大书“宝田”,寄寓热爱禾稼树木、与自然和谐的愿望。 怀远楼直径42米,每层34间,共136间房。楼内排水系统十分讲究,从楼中楼到大门共设计3个水道,每个水道安放3口水缸,楼内污水中的泥沙可沉在水缸里,以便清理。据说排水沟里还放养有多只乌龟,帮助疏理淤积。 这座土楼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天井核心位置的祖堂与作为家族子弟读书的私塾“斯是室”,它是极其精巧秀气的“四架三间”上下堂五凤楼建筑,占地190平方米,室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堂上悬挂的横匾刻着苍劲有力的行楷“斯是室”大字,两边柱子上有副对联,上联是“斯堂讵为游观计敦书开耳目”,下联是“是室何嫌隘惟思尚德课儿孙”。在上厅,又有对联“书为天下善是人间富贵根”、“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在外门楼,也有一副联“读书教子绍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横批是“诗礼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借用于此,恰到好处。 站在斯是室往回看,进门口的反面上悬挂“助我义师”滏金匾,据说是民国将军何应钦所题。相传当年何应钦被漳州军阀张毅的部队围困,简姓的家族势力比较强,帮助何应钦解围,何应钦就得救后题词赠匾。福建六大土楼群1 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西部的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距南靖县城60千米,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组成,均保存完好。2005年住有111户,464人,均为黄氏族人,以农耕为主业。 2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东南面的湖坑镇洪坑村,距县城凤城镇45千米。2005年住有643户,2413人,均为林氏族人,以农耕为主业。 3 大地土楼群 大地土楼群位于仙都镇大地村,由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组成,均为蒋姓祖孙建造的大型住宅,是古代夯土建筑一大奇迹,山水环境宜人,贯穿“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这里黄墙青瓦,古朴安宁,远离尘嚣,犹如世外桃源。 4 初溪土楼群 位于永定县南部的下洋镇初溪村,距县城凤城镇47千米。2005年住有253户,1686人,均为徐氏族人,以农耕为主业。 5 河坑土楼群 位于南靖县西部的书洋镇曲江村河坑自然村,距南靖县城58千米。2005年住有291户,1196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