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月考1试卷.doc_第1页
八下月考1试卷.doc_第2页
八下月考1试卷.doc_第3页
八下月考1试卷.doc_第4页
八下月考1试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测试 八年级语文 2013322满分:150分(语基87分,作文60分,书写与卷面3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温馨提示:调整呼吸,放松心情,仔细认真,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别忘了书写工整哦!一、积累运用(3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蠢笨(chn) 锤炼(lin) 狭隘(y) 潜滋暗长(qin)B酝酿(ling) 热忱(chng) 骈进(pin) 拈轻怕重(nin)C胸襟(jn) 苍桑(cng) 缅怀(min) 以身循职(xn)D旁骛(w) 强聒(qing) 伫立(zh) 争妍斗艳(yn)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怎么可能这样?你说的?没搞错吧?有没有再调查?B“行啊!”妈妈开心地说:“等到放暑假了,我一定会带你去参观世博园。”C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D扬州的瘦西湖,大明寺,南京的梅花山,珍珠泉,苏州的灵隐寺,无锡的灵山,这些均是旅游胜地。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文游台,因宋代苏轼路过高邮时,曾和孙觉、王巩、秦观等文人在此饮酒论文而得名。B史公祠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地处市区梅花岭畔,是明末抗清将领史可法的纪念地。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D随着凤凰岛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太安镇水域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B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C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玉树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D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燕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通过对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并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B郭沫若先生的石榴以状物抒情的方式,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含蓄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行文思路:爱石榴赞石榴画石榴。C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容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D纪念白求恩这篇议论文的作者是周国平,文章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文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6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从诗的技法上讲,行文之委曲,就是采用委婉曲折、闪烁迂回的方式,“体情察物,巧吐心曲”,使人再三读之,可悟俯仰用笔之妙。古人云:“人贵直,文贵曲。”由此观之,“委曲”早与诗法结下了不解之缘。清人孙联奎曾在司空图诗品之“委曲”条目下作解:“为诗作文,一味平直,岂复有意味乎?”而如果语直文平,意思过露,则绝无沉吟回味之余地,诗的美也就丧失殆尽。A. B. C. D.7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依次在田字格中填写相应的汉字。(4分) 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jing()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m()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限,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ji( )蒂,消除猜疑、j( )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8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 ,泥香带落花。(葛天民迎燕)(2)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 , ,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3)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道中)(4)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5)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7)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8)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9名著专题与综合实践。(5分)(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漫画的主题。(3分)答: _ (2)给下面的消息拟一个标题。(2分)(不超过15字)(2分)2011年秋天,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在哈佛大学等美国知名学府演讲中国书法“笔尖下的万种创造”后,所在的演讲大学纷纷成立了书法协会,美国书法家发起成立“美国国际硬笔书法家联盟”,并推举庞中华担任联盟主席一股“书法旋风”在美国掀起。12月9日,挟着美国之行热腾腾的人气,庞中华受邀走进联合国总部,作题为“书法传播大爱”的主题演讲。当天,他特意带去了一份报纸一一上面登载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10年春节前以汉字书写的对中国人民的新年祝福。 二、阅读理解(54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011题。(6分)第 6 页 共 6 页【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0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分) 11.(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2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秦巨伯,完成1215题。(16分)瑯琊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注释: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 此处两人指前面所言的鬼魅。坼:裂开。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1)尝夜行饮酒( ) (2)乃置伯去( )(3)策之不以其道( ) (4)无案牍之劳形( )13. 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怀刃以去 不以千里称也 B忽见其两孙迎之 其真不知马也C腹背俱焦坼 乃俱往迎伯 D伯恨不得杀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不以千里称也。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阅读短文细节其实无关成败,完成1619题。(13分)坊间有不少谈论细节重要的书籍,其中尤以细节决定成败最为畅销。许多渴望成功者趋之若鹜,希望自己把握细节,从而踏上成功之路,推开胜利之门。其实,从绝大多数事实来看,细节无关成败,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不是误解,便是偏见,抑或故意夸大。(A)任何一件事情,一项事业,决定其成败的主要因素都是大势所趋、力量对比、主要矛盾、全局大节。至于那些边边角角的细节和花絮,最多能影响到成败的时间早晚和程度,或给成功锦上添花,或给失败雪上加霜,更多时候,则是有它不多,无它不少。一个去应聘的人,如果比较注意细节,譬如衣冠整洁,举止得当,能捡起地上的碎纸,自然能给人好印象,但最终是否录用你,还是靠你的文凭、履历和笔试、面试成绩。一个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细节把握在严谨,恐怕也竞争不过一个哈佛毕业的高材生。我参观过一架在朝鲜战场上屡立功勋的战斗机,飞机上弹孔累累,一个补丁挨着一个补丁,可是它依然能成功击落敌机后安全返航,因为这些子弹都没打中要害,这就是细节,无关大局。可如果打中油箱和击中飞行员,则肯定机毁人亡,这就是决定成败的主要矛盾,只消一发子弹就够了。(B)如果从军国大事、历史风云来看,更是如此。楚汉相争,最后结果取决于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指挥正误还有干部政策。霸王别姬的动人情节,至今还被人传颂,令人叹息。但无论项羽别不别虞姬,怎么个别发,都无关大局,因为十面埋伏已经布好,四面楚歌已经响起,他的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C)人常说“棋错一着,满盘皆输”,但如果能引起皆输局面的,那就不叫细节了,而是大节、是关键了。譬如失掉一个卒,叫细节,无关紧要,丢了一个车,那就叫大节,事关全局。所以,我们固然需要注意细节,但千万不能夸大细节的作用,细节有时候能影响事情成败的快慢,但决不能决定成败的方向,不可能扭转乾坤,影响大局。的确,细节以其生动、直观的特点显得鲜活、富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但无论如何不要忘记,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真理。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7下面的论据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在文中A、B、C哪处?( )(3分)戊戌变法的失败,有人说是因为细节不慎而致,譬如错用了袁世凯。其实,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保守派与维新派之间实力差别太大,即使没有袁世凯,也有张世凯、李世凯,也必然在其他细节上出错。18说说划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分) 19作者认为“细节无关失败”,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简述你的理由。(4分) (四)阅读短文半亩方塘,完成2023题。(15分) 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往往蓄了半塘的水,摇曳着几柄荷叶,散着清香。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鸟从田野的上空飞过,它就照出鸟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的模样。鸟从空中望见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飞下来,掠过水面,用飞翔的微风轻轻地扇出几道涟漪,算是一番谢意;而那走上堤来的牛,并没有领会塘的美意,只是低了头一味地啃食着草,不停地甩转着尾,驱赶身上的蚊蝇。塘知道,还有更多的田等着吃了草的牛去耕耘。鸟从上空飞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蓝天白云;牛从堤坝走过去了, 。一片落叶飘舞而下,像一只蝴蝶扑浮在水面上,那是告诉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来临。 农人操心的是让田地长出丰收的庄稼,塘操心的是让自己四季满盈。下雨的时候,鸟也会躲进堤上的稻草垛里,对着潇潇暮雨怨声叽叽。但是塘却开放自己,拥抱每一颗雨滴。那来自四面八方的污泥水更是流归到这田野的大海。带泥的雨水流下堤来,污染了塘,清亮的一塘水一时浑浊不堪。但是塘知道,要获得就会有牺牲。不过不要紧,几天的风吹草动,波澜微惊,那一塘的水又会澄明如镜。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原。如果秋天的雨水还不能让她蓄满,还有冬天飞雪的晶莹。枯草上的积雪融化,冰凉而洁净的雪水又悄悄溶进了塘水中,涟涟的水波是清冷的光影。 正是这一塘的清水,浇灌了一亩又一亩的庄稼。春天到了, 。清亮的塘水就会一路歌声顺着沟渠流进田野,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在干旱的日子里,天空中无一丝雨,禾苗枯焦,农人的心一如那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流尽自己最后一滴水。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庄稼,也不知养活了多少人,她只记得那挑了一担谷的人在塘边洗过几次脸,耕田的人来洗过几次脚,如果人们在冬天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会感激不尽,春天那淤泥会催青一堤的青草,夏天塘里会长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会奉献出玉臂似的藕。 只有这半亩方塘,有着日的光亮,月的清阴。在那如梦的星辰里,晚风送来的蛙声是它为疲惫的人们准备的夜眠曲似的唱吟。 只要有田野,就会有塘,长着几朵青青的荷叶,映着一片明净的光影。如果有人路过,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20文中两处 内依次选填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4分)塘堤上是一处处踩跨的蹄痕 人们就会抽取她一年的积蓄一处处踩跨的蹄痕在塘堤上她就让人们抽取一年的积蓄A B C D21注意对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简析每组两个句子间的关系。(4分)(1)(方塘)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 (2)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22.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