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4年福州中考压轴题(倒数三题).doc_第1页
2005-2014年福州中考压轴题(倒数三题).doc_第2页
2005-2014年福州中考压轴题(倒数三题).doc_第3页
2005-2014年福州中考压轴题(倒数三题).doc_第4页
2005-2014年福州中考压轴题(倒数三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20.(满分11分)如图,在ABC中,B=45,ACB=60,AB=3,点D为BA延长线上的一点,且D=ACB,O为ACD的外接圆(1)求BC的长;(2)求O的半径21.(满分13分)如图1,点O在线段AB上,AO=2,OB=1,OC为射线,且BOC=60,动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沿射线OC做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秒时,则OP= ,SABP= ;(2)当ABP是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3)如图2,当AP=AB时,过点A作AQBP,并使得QOP=B,求证:AQBP=322.(满分14分)如图,抛物线y=(x-3)2-1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1)求点A,B,D的坐标;(2)连接CD,过原点O作OECD,垂足为H,OE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连接AE,AD.求证:AEO=ADC;(3)以(2)中的点E为圆心,1为半径画圆,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E的切线,切点为Q,当PQ的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2013年福州20(12分)(2013福州)如图,在ABC中,以AB为直径的O交AC于点M,弦MNBC交AB于点E,且ME=1,AM=2,AE=(1)求证:BC是O的切线;(2)求的长21(12分)(2013福州)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B=45,P是BC边上一点,PAD的面积为,设AB=x,AD=y(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若APD=45,当y=1时,求PBPC的值;(3)若APD=90,求y的最小值22(14分)(2013福州)我们知道,经过原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可以是y=ax2+bx(a0)(1)对于这样的抛物线:当顶点坐标为(1,1)时,a=_;当顶点坐标为(m,m),m0时,a与m之间的关系式是_(2)继续探究,如果b0,且过原点的抛物线顶点在直线y=kx(k0)上,请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b;(3)现有一组过原点的抛物线,顶点A1,A2,An在直线y=x上,横坐标依次为1,2,n(为正整数,且n12),分别过每个顶点作x轴的垂线,垂足记为B1,B2,Bn,以线段AnBn为边向右作正方形AnBnCnDn,若这组抛物线中有一条经过Dn,求所有满足条件的正方形边长20考点:切线的判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弧长的计算;解直角三角形729812 分析:(1)欲证明BC是O的切线,只需证明OBBC即可;(2)首先,在RtAEM中,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得A=30;其次,利用圆心角、弧、弦间的关系、圆周角定理求得BON=2A=60,由三角形函数的定义求得ON=;最后,由弧长公式l=计算的长解答:(1)证明:如图,ME=1,AM=2,AE=,ME2+AE2=AM2=4,AME是直角三角形,且AEM=90又MNBC,ABC=AEM=90,即OBBC又OB是O的半径,BC是O的切线;(2)解:如图,连接ON在RtAEM中,sinA=,A=30ABMN,=,EN=EM=1,BON=2A=60在RtOEN中,sinEON=,ON=,的长度是:=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弧长的计算,解直角三角形等要证某线是圆的切线,已知此线过圆上某点,连接圆心与这点(即为半径),再证垂直即可21考点:相似形综合题729812 专题:综合题分析:(1)如图1,过A作AE垂直于BC,在直角三角形ABE中,由B=45,AB=x,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表示出AE,三角形PAD的面积以AD为底,AE为高,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表示出,根据已知的面积即可列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根据APC=APD+CPD,以及APC为三角形ABP的外角,利用外角性质得到关系式,等量代换得到BAP=CPD,再由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得到一对底角相等及AB=CD,可得出三角形ABP与三角形PDC相似,由相似得比例,将CD换为AB,由y的值求出x的值,即为AB的值,即可求出PBPC的值;(3)取AD的中点F,过P作PH垂直于AD,由直角三角形PF大于等于PH,当PF=PH时,PF最小,此时F与H重合,由三角形APD为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PF等于AD的一半,表示出PF即为PH,三角形APD面积以AD为底,PH为高,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表示出三角形APD面积,由已知的面积求出y的值,即为最小值解答:解:(1)如图1,过A作AEBC于点E,在RtABE中,B=45,AB=x,AE=ABsinB=x,SAPD=ADAE=,yx=,则y=;(2)APC=APD+CPD=B+BAP,APD=B=45,BAP=CPD,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B=C,AB=CD,ABPPCD,=,PBPC=ABDC=AB2,当y=1时,x=,即AB=,则PBPC=()2=2;(3)如图2,取AD的中点F,连接PF,过P作PHAD,可得PFPH,当PF=PH时,PF有最小值,APD=90,PF=AD=y,PH=y,SAPD=ADPH=,yy=,即y2=2,y0,y=,则y的最小值为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形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等腰梯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求法,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2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729812 分析:(1)利用顶点坐标公式(,)填空;(2)首先,利用配方法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y=a(x+)2,则易求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然后,把该顶点坐标代入直线方程y=kx(k0),即可求得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b;(3)根据题意可设可设An(n,n),点Dn所在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t,t)由(1)(2)可得,点Dn所在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所以由正方形的性质推知点Dn的坐标是(2n,n),则把点Dn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得4n=3t然后由n、t的取值范围来求点An的坐标,即该正方形的边长解答:解:(1)顶点坐标为(1,1),解得,即当顶点坐标为(1,1)时,a=1;当顶点坐标为(m,m),m0时,解得,则a与m之间的关系式是:a=或am+1=0故答案是:1;a=或am+1=0(2)a0,y=ax2+bx=a(x+)2,顶点坐标是(,)又该顶点在直线y=kx(k0)上,k()=b0,b=2k;(3)顶点A1,A2,An在直线y=x上,可设An(n,n),点Dn所在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t,t)由(1)(2)可得,点Dn所在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四边形AnBnCnDn是正方形,点Dn的坐标是(2n,n),(2n)2+22n=n,4n=3tt、n是正整数,且t12,n12,n=3,6或9满足条件的正方形边长是3,6或9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以及正方形的性质解答(3)题时,要注意n的取值范围2012年福州20(2012福州) 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和过C点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AD交O于点E(1)求证:AC平分DAB;(2)若B=60,CD=2,求AE的长21(2012福州)如图1,在RtABC中,C=90,AC=6,BC=8,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C向点C以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边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DBC,交AB于点D,连接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直接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82t,PD=t(2)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Q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DBQ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的速度;(3)如图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22(2012福州)如图1,已知抛物线y=ax2+bx(a0)经过A(3,0)、B(4,4)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将直线OB向下平移m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D,求m的值及点D的坐标;(3)如图2,若点N在抛物线上,且NBO=ABO,则在(2)的条件下,求出所有满足PODNOB的点P坐标(点P、O、D分别与点N、O、B对应)20考点: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连接OC,由CD为圆O的切线,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C垂直于CD,由AD垂直于CD,可得出OC平行于A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出1=2,再由OA=OC,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2=3,等量代换可得出1=3,即AC为角平分线;(2)法1:由AB为圆O的直径,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可得出ACB为直角,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由B的度数求出3的度数为30,可得出1的度数为30,在直角三角形ACD中,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由CD的长求出AC的长,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根据cos30及AC的长,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B的长,进而得出半径OE的长,由EAO为60,及OE=OA,得到三角形AEO为等边三角形,可得出AE=OA=OE,即可确定出AE的长;法2:连接EC,由AB为圆O的直径,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可得出ACB为直角,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由B的度数求出3的度数为30,可得出1的度数为30,在直角三角形ADC中,由CD及tan30,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D的长,由DEC为圆内接四边形ABCE的外角,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得到DEC=B,由B的度数求出DEC的度数为60,在直角三角形DEC中,由tan60及DC的长,求出DE的长,最后由ADED即可求出AE的长解答:解:(1)如图1,连接OC,CD为O的切线,OCCD,OCD=90,ADCD,ADC=90,OCD+ADC=180,ADOC,1=2,OA=OC,2=3,1=3,则AC平分DAB;(2)法1:如图2,AB是O的直径,ACB=90,又B=60,1=3=30,在RtACD中,CD=2,1=30,AC=2CD=4,在RtABC中,AC=4,CAB=30,AB=8,连接OE,EAO=23=60,OA=OE,AOE是等边三角形,AE=OA=AB=4;法2:如图3,连接CE,AB为O的直径,ACB=90,又B=60,1=3=30,在RtACD中,CD=2,AD=6,四边形ABCE是O的内接四边形,B+AEC=60,又DEC=B=60,在RtCDE中,CD=2,DE=2,AE=ADDE=4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利用了转化及数形结合的思想,遇到直线与圆相切,常常连接圆心与切点,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垂直,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次函数综合题;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分析:(1)根据题意得:CQ=2t,PA=t,由RtABC中,C=90,AC=6,BC=8,PDBC,即可得tanA=,则可求得QB与PD的值;(2)易得APDACB,即可求得AD与BD的长,由BQDP,可得当BQ=DP时,四边形PDBQ是平行四边形,即可求得此时DP与BD的长,由DPBD,可判定PDBQ不能为菱形;然后设点Q的速度为每秒v个单位长度,由要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则PD=BD=BQ,列方程即可求得答案;(3)设E是AC的中点,连接ME当t=4时,点Q与点B重合,运动停止设此时PQ的中点为F,连接EF,由PMNPQ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CQ=2t,PA=t,QB=82t,在RtABC中,C=90,AC=6,BC=8,PDBC,APD=90,tanA=,PD=t(2)不存在在RtABC中,C=90,AC=6,BC=8,AB=10PDBC,APDACB,即,AD=t,BD=ABAD=10t,BQDP,当BQ=DP时,四边形PDBQ是平行四边形,即82t=,解得:t=当t=时,PD=,BD=10=6,DPBD,PDBQ不能为菱形设点Q的速度为每秒v个单位长度,则BQ=8vt,PD=t,BD=10t,要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则PD=BD=BQ,当PD=BD时,即t=10t,解得:t=;当PD=BQ,t=时,即=8,解得:v=当点Q的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时,经过秒,四边形PDBQ是菱形(3)解法一:如图2,以C为原点,以AC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可知0t4,当t=0时,点M1的坐标为(3,0),当t=4时点M2的坐标为(1,4)设直线M1M2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直线M1M2的解析式为y=2x+6点Q(0,2t,P(6t,0)在运动过程中,线段PQ中点M3的坐标(,t)把x=代入y=2x+6得y=2+6=t,点M3在直线M1M2上过点M2做M2Nx轴于点N,则M2N=4,M1N=2M1M2=2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为2单位长度;解法二:如图3,设E施AC的中点,连接ME当t=4时,点Q与点B重合,运动停止设此时PQ的中点为F,连接EF过点M做MNAC,垂足为N,则MNBCPMNPQC=,即,MN=t,PN=3t,CN=PCPN=(6t)(3t)=3t,EN=CECN=3(3)=t,tanMEN=2,tanMEN的值不变,点M在直线EF上,过F做FHAC,垂足为H则EH=2,FH=4EF=2当t=0时,点M与点E重合;当t=4时,点M与点F重合,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为2单位长度故答案为:(1)82t,t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一次函数的应用此题综合性很强,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2考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2)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OB的解析式为y=x,则向下平移m个单位长度后的解析式为:y=xm由于抛物线与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意味着联立解析式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其根的判别式等于0,由此可求出m的值和D点坐标;(3)综合利用几何变换和相似关系求解方法一:翻折变换,将NOB沿x轴翻折;方法二:旋转变换,将NOB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特别注意求出P点坐标之后,该点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也满足题意,即满足题意的P点有两个,避免漏解解答:解:(1)抛物线y=y=ax2+bx(a0)经过A(3,0)、B(4,4),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23x(2)设直线OB的解析式为y=k1x,由点B(4,4),得:4=4k1,解得:k1=1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直线OB向下平移m个单位长度后的解析式为:y=xm,点D在抛物线y=x23x上,可设D(x,x23x),又点D在直线y=xm上,x23x=xm,即x24x+m=0,抛物线与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164m=0,解得:m=4,此时x1=x2=2,y=x23x=2,D点的坐标为(2,2)(3)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且A(3,0),点A关于直线OB的对称点A的坐标是(0,3),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2x+3,过点(4,4),4k2+3=4,解得:k2=,直线AB的解析式是y=,NBO=ABO,点N在直线AB上,设点N(n,),又点N在抛物线y=x23x上,=n23n,解得:n1=,n2=4(不合题意,舍去)N点的坐标为(,)方法一:如图1,将NOB沿x轴翻折,得到N1OB1,则N1(,),B1(4,4),O、D、B1都在直线y=x上P1ODNOB,P1ODN1OB1,点P1的坐标为(,)将OP1D沿直线y=x翻折,可得另一个满足条件的点P2(,),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是(,)或(,)方法二:如图2,将NOB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N2OB2,则N2(,),B2(4,4),O、D、B1都在直线y=x上P1ODNOB,P1ODN2OB2,点P1的坐标为(,)将OP1D沿直线y=x翻折,可得另一个满足条件的点P2(,),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是(,)或(,) 本题是基于二次函数的代数几何综合题,综合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一次函数(直线)的平移、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翻折变换、旋转变换以及相似三角形等重要知识点本题将初中阶段重点代数、几何知识熔于一炉,难度很大,对学生能力要求极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是一道非常好的中考压轴题2011年福州19.(满分11分)如图, RtABC中,ABC=90,以AB为直径的O交AC于点D,过点D的切线交BC于E(1)求证:;(2)若tanC=,DE=2,求AD的长 20.(满分11分)由于电力紧张,某地决定对工厂实行“峰谷”用电规定:在每天的8:00至22:00为“峰电”期,电价为a元/度;每天22:00至8:00为为“谷电”期,电价为b元/度下表为某厂4、5月份的用电量和电费的情况统计表:月份用电量(万度)电费(万元)4126.45168.8(1)若4月份“谷电”的用电量占当月总电量的,5月份“谷电”的用电量占当月总用电量的,求a、b的值(2)若6月份该厂预计用电20万度,为将电费控制在10万元至10.6万元之间(不含10万元和10.6万元),那么该厂6月份在“谷电”的用电量占当月用电量的比例应在什么范围?ABCDMNPQ21.(满分14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其中ADBC,AD=2,BC=4,AB=DC=2,点M从点B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N从点D开始,沿DA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运动若点M、N同时开始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运动时间为t(t0)过点N作NPBC与P,交BD于点Q(1)点D到BC的距离为 ;(2)求出t为何值时,QMAB;(3)设BMQ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4)求出t为何值时,BMQ为直角三角形22.(满分14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cm,点A、C分别在y轴的负半轴和x轴的正半轴上,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B和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果点P由点A出发沿AB边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 时点Q由点B出发沿BC边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设S=PQ2(cm2)试求出S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当S取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R,使得以P、B、Q、R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如果存在,求出R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求点M,使得M到D、A的距离之差最大,求出点M的坐标. (第22题)19.(本题满分11分)(1)连接BD,AB为直径,ABC=90,BE切O于点B,因为DE切O于点D,所以DE=BE,EBD=EDB,ADB=90,EBD+C=90,BDE=CDE=90,C=EDC,DE=CE,.-5分(2) 因为DE=2,所以BC=4,在RtABC中,tanC=,所以AB=BC=2,在RtABC中,AC=6,又因为ABDACB,所以,即,所以AD=.-11分20. (本题满分11分)(1) 由题意,得12a12b6.4 8a4b6.416a16b8.8 12a4b8.8 解得a0.6 b0.4-6分 (2)设6月份“谷电”的用电量占当月总电量的比例为k由题意,得1020(1k)0.620k0.410.6 解得0.35k0.5-10分 答:该厂6月份在平稳期的用电量占当月用电量的比例在35%到50%之间(不含35%和50%)-11分21(满分14分)解:(1)-2分(2)t=1.2s-5分(3)当时,s= -8分当时,s= -11分(4)t=1.5s或者t=12/7s-14分22. (满分14分)解: (1)据题意知: A(0, 2), B(2, 2) ,D(4,),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4分 (2) 由图象知: PB=22t, BQ= t, S=PQ2=PB2+BQ2=(22t)2 + t2 , 即 S=5t28t+4 (0t1) -6分假设存在点R, 可构成以P、B、R、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S=5t28t+4 (0t1), 当S=时, 5t28t+4=,得 20t232t+11=0, 解得 t = ,t = (不合题意,舍去)-7分此时点 P的坐标为(1,-2),Q点的坐标为(2,)若R点存在,分情况讨论:【A】假设R在BQ的右边, 这时QRPB, 则,R的横坐标为3, R的纵坐标为 即R (3, ),代入, 左右两边相等,这时存在R(3, )满足题意. 【B】假设R在BQ的左边, 这时PRQB, 则:R的横坐标为1, 纵坐标为即(1, ) 代入, 左右两边不相等, R不在抛物线上. 【C】假设R在PB的下方, 这时PRQB, 则:R(1,)代入, 左右不相等, R不在抛物线上. 综上所述, 存点一点R(3, )满足题意. -11分(3)A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对称点为B,过B、D的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交点为所求M,M的坐标为(1,)-14分2011年福州图920.(满分12分)如图9,在中,是边上一点,以为圆心的半圆分别与、边相切于、两点,连接.已知,.求:(1); (2)图中两部分阴影面积的和.21.(满分12分)已知,矩形中,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垂足为. (1)如图10-1,连接、.求证四边形为菱形,并求的长;(2)如图10-2,动点、分别从、两点同时出发,沿和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自停止,点自停止.在运动过程中,已知点的速度为每秒5,点的速度为每秒4,运动时间为秒,当、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的值.若点、的运动路程分别为、(单位:,),已知、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与满足的数量关系式.图10-1图10-2备用图22.(满分14分) 已知,如图11,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与轴交于、两点(在点右侧),点、关于直线:对称.(1)求、两点坐标,并证明点在直线上;(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点作直线交直线于点,、分别为直线和直线上的两个动点,连接、,求和的最小值.图11备用图20.(满分12分)解:(1)连接、分别切于、两点又四边形是矩形 四边形是正方形 ,在中, (2)如图,设与交于、两点.由(1)得,四边形是正方形 在中, 图中两部分阴影面积的和为21.(满分12分) (1)证明:四边形是矩形,垂直平分,垂足为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又 四边形为菱形设菱形的边长,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2)显然当点在上时,点在上,此时、四点不可能构成平行四边形;同理点在上时,点在或上,也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因此只有当点在上、点在上时,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以、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点的速度为每秒5,点的速度为每秒4,运动时间为秒, ,解得以、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秒.由题意得,以、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点、在互相平行的对应边上.分三种情况:i)如图1,当点在上、点在上时,即,得ii)如图2,当点在上、点在上时, 即,得iii)如图3,当点在上、点在上时,即,得图1图2图3综上所述,与满足的数量关系式是22.(满分14分) 解:(1)依题意,得解得,点在点右侧 点坐标为,点坐标为直线: 当时,点在直线上(2)点、关于过点的直线:对称 过顶点作交于点则, 顶点 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解得 二次函数解析式为(3)直线的解析式为 、直线的解析式为由 解得 即,则 点、关于直线对称 的最小值是, 过点作直线的对称点,连接,交直线于则, 的最小值是,即的长是的最小值 由勾股定理得 的最小值为(不同解法参照给分)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19(2010福州)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与点E,点P在O上,1=C,(1)求证:CBPD;(2)若BC=3,sinP=,求O的直径20(2010福州)郑老师想为希望小学四年(3)班的同学购买学习用品,了解到某商店每个书包的价格比每本词典多8元,用124元恰好可以买到3个书包和2本词典(1)每个书包和每本词典的价格各是多少元?(2)郑老师计划用1000元为全班40位同学每人购买一件学习用品(一个书包或一本词典)后,余下不少于100元且不超过120元的钱购买体育用品,共有哪几种购买书包和词典的方案?21(2010福州)如图,在ABC中,C=45,BC=10,高AD=8,矩形EFPQ的一边QP在边上,E、F两点分别在AB、AC上,AD交EF于点H(1)求证:;(2)设EF=x,当x为何值时,矩形EFPQ的面积最大?并求其最大值;(3)当矩形EFPQ的面积最大时,该矩形EFP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QC匀速运动(当点Q与点C重合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矩形EFPQ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22(2010福州)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在直线y=2x上,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A,OA=5若抛物线过点O、A两点(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A点关于直线y=2x的对称点为C,判断点C是否在该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3)如图2,在(2)的条件下,O1是以BC为直径的圆过原点O作O1的切线OP,P为切点(P与点C不重合),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PQ为直径的圆与O1相切?若存在,求出点Q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9考点:圆周角定理;圆心角、弧、弦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要证明CBPD,可以求得1=P,根据=可以确定C=P,又知1=C,即可得1=P;(2)根据题意可知P=CAB,则sinCAB=,即=,所以可以求得圆的直径解答:(1)证明:C=P又1=C1=PCBPD;(2)解:连接ACAB为O的直径,ACB=90又CDAB,=,P=CAB,sinCAB=,即=,又知,BC=3,AB=5,直径为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和平行线、圆周角性质,解题时细心是解答好本题的关键20、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专题:方案型。分析:(1)设每个书包的价格为x元,则每本词典的价格为(x8)元根据用124元恰好可以买到3个书包和2本词典,列方程求解;(2)设购买书包y个,则购买词典(40y)本根据不等关系“余下不少于100元且不超过120元”列不等式组求解解答:解:(1)设每个书包的价格为x元,则每本词典的价格为(x8)元根据题意,得3x+2(x8)=124,解得:x=28x8=20答:每个书包的价格为28元,每本词典的价格为20元(2)设购买书包y个,则购买词典(40y)本根据题意得:,解得:10y12.5因为y取整数,所以y的值为10或11或12所以有三种购买方案,分别是:书包10个,词典30本;书包11个,词典29本;书包12个,词典28本点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进而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21、考点:二次函数的最值;矩形的性质;梯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综合题;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分析:(1)易证得AEFABC,而AH、AD是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高,EF、BC是对应边,它们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由此得证;(2)此题要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来求解;由(1)的结论可求出AH的表达式,进而可得到HD(即FP)的表达式;已求得了矩形的长和宽,即可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关于矩形EFPQ的面积和x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矩形的最大面积及对应的x的值;(3)此题要理清几个关键点,当矩形的面积最大时,由(2)可知此时EF=5,EQ=4;易证得CPF是等腰Rt,则PC=PF=4,QC=QP+PC=9;一、P、C重合时,矩形移动的距离为PC(即4),运动的时间为4s;二、E在线段AC上时,矩形移动的距离为94=5,运动的时间为5s;三、Q、C重合时,矩形运动的距离为QC(即9),运动的时间为9s;所以本题要分三种情况讨论:当0t4时,重合部分的面积是矩形EFPQ与等腰RtFMN(设AC与FE、FP的交点为M、N)的面积差,FM的长即为梯形移动的距离,由此可得到S、t的函数关系式;当4t5时,重合部分是个梯形,可用t表示出梯形的上下底,进而由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得S、t的函数关系式;当5t9时,重合部分是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其直角边的长易求得,即可得出此时S、t的函数关系式解答:(1)证明:四边形EFPQ是矩形,EFQPAEFABC又ADBC,AHEF;=;(2)解:由(1)得=,AH=xEQ=HD=ADAH=8xS矩形EFPQ=EFEQ=x(8x)=x2+8x=(x5)2+200,当x=5时,S矩形EFPQ有最大值,最大值为20;(3)解:如图1,由(2)得EF=5,EQ=4C=45,NP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C=FP=EQ=4,QC=QP+PC=9分三种情况讨论:如图2,当0t4时,设EF、PF分别交AC于点M、N,则MF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N=MF=tS=S矩形EFPQSRtMFN=20t2=t2+20如图3当4t5时,则ME=5t,QC=9t,S=S梯形EMCQ=(5t)+(9t)4=4t+28如图4当5t9时,设EQ交AC于点K,则KQ=QC=9tS=SKQC=(9t)2=(t9)2综上所述: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二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同时还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22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22分析:(1)将O、A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得待定系数的值;(2)根据A点的坐标和直线OB的解析式可求出B点的坐标,进而可求出OA、AB、OB的长;设AC与OB的交点为E,连接OC,由于A、C关于OB对称,那么OB垂直平分线段AC,则有BC=AB,AE=CE,OA=OC,由此可求出OC、BC的长,在RtBCO中,根据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可求出CE的长,进而可得到AC的长;过C作CDx轴于D,易证得CDAOA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AD、CD的长,从而得到C点的坐标;然后将C点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进行验证即可;(3)在(2)中已经证得BCOC,则OC是O1的切线,由于P、C不重合,所以P点在第一象限;连接O1P,若存在符合条件的Q点,那么点Q必为直线O1P与抛物线的加点,所以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求出O1、P的坐标;过O1作O1Hx轴于H,则O1H是梯形CDAB的中位线,易得AH=DH=AD,由此可得求出AH、DH的长,进而可求出OH的长,根据梯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O1H的长,由此可求出点O1的坐标;过P作PFx轴于F,由于OC、OP都是圆的切线,则OC=OP=O1C=O1P=5,由此可得四边形OCO1P是正方形,得POC=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证得OCD=POF,由此可证得POFCOD,即可得到PF、OF的长,也就得出了P点的坐标,然后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O1P的解析式,联立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得到Q点的横坐标解答:解:(1)把O(0,0)、A(5,0)分别代入y=x2+bx+c,得,解得;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点C在该抛物线上理由:过点C作CDx轴于点D,连接OC,设AC交OB于点E点B在直线y=2x上,B(5,10)点A、C关于直线y=2x对称,OBAC,CE=AE,BCOC,OC=OA=5,BC=BA=10又ABx轴,由勾股定理得OB=5SRtOAB=AEOB=OAABAE=2,AC=4;OBA+CAB=90,CAD+CAB=90,CAD=OBA;又CDA=OAB=90,CDAOAB=;CD=4,AD=8;C(3,4)当x=3时,y=9(3)=4;点C在抛物线y=x2x上;(3)抛物线上存在点Q,使得以PQ为直径的圆与O1相切;过点P作PFx轴于点F,连接O1P,过点O1作O1Hx轴于点H;CDO1HBAC(3,4),B(5,10)O1是BC的中点,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AH=DH=AD=4,OH=OAAH=1,同理可得O1H=7,点O1的坐标为(1,7)BCOC,OC为O1的切线;又OP为O1的切线,OC=OP=O1C=O1P=5四边形OPO1C为正方形,POF=OCD又PFO=ODC=90,POFOCDOF=CD,PF=OD,P(4,3)设直线O1P的解析式为y=kx+b(k0),把O1(1,7)、P(4,3)分别代入y=kx+b,得,解得;直线O1P的解析式为y=x+;若以PQ为直径的圆与O1相切,则点Q为直线O1P与抛物线的交点,可设点Q的坐标为(m,n),则有n=m+,n=y=m2mm+=m2m,整理得m2+3m50=0解得m=,点Q的横坐标为或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轴对称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切线长定理、函数图象交点坐标的求法等;涉及知识点较多,难度很大2009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21(满分12分)如图9,等边边长为4,是边上动点,于H,过作,交线段于点,在线段上取点,使。设。(1)请直接写出图中与线段相等的两条线段(不再另外添加辅助线);(2)是线段上的动点,当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 的面积(用含的代数式表示);(3)当(2)中 的面积最大值时,以E为圆心,为半径作圆,根据E与此时四条边交点的总个数,求相应的的取值范围。22(满分14分)已知直线l:y=x+m(m0)交x轴、y轴于A、B两点,点C、M分别在线段OA、AB上,且OC=2CA,AM=2MB,连接MC,将ACM绕点M旋转180,得到FEM,则点E在y轴上, 点F在直线l上;取线段EO中点N,将ACM沿MN所在直线翻折,得到PMG,其中P与A为对称点.记:过点F的双曲线为,过点M且以B为顶点的抛物线为,过点P且以M为顶点的抛物线为.(1) 如图10,当m=6时,直接写出点M、F的坐标, 求、的函数解析式;(2)当m发生变化时, 在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若、中的y都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写出x的取值范围。图10解:()、BF三条线段中任选两条2分 ()在tH中,CHE9,HPQ=EF=BE=4-x5分()当x时,有最大值此时E、F、P分别为ABC三边BC、AB、AC的中点,且点C、 点Q重合平行四边形EFPQ是菱形过点作D于D,DH当E与四条边交点的总个数是个时,r;当E与四条边交点的总个数是个时,r; 当E与四条边交点的总个数是个时,r;当E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