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2016 年超星尔雅年超星尔雅国学智慧国学智慧课后章节答案课后章节答案 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 1 论语 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2 春秋 是根据 历史改编的 A 鲁国 B 燕国 C 赵国 D 魏国 A 3 孔子打破了 学在官府 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孔子是生于老子之后的 B 孔子出生在公元前 551 年 C 孔子死于公元前 479 年 D 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D 5 孔子用 区分君子与小人 A 财富 B 道德 C 血统 D 官职大小 B 论语 中的君子和小人 1 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2 论语 中 君子 一词出现 107 次 小人 一词出现 107 次 3 在儒家典籍里 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 A 人与天 B 天与地 C 人与人 D 人与神 C 4 孔子最提倡以 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A 格局 B 财产 C 阶层 D 道德 A 5 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 A 左传 B 国语 C 楚辞 D 论语 D 6 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 大同社会 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君子的内涵 1 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 仁 2 孔子说 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 意思 3 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修己 B 务本 C 乐他 D 自弃 D 4 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下面不包括哪些 A 要修己 B 要利他 C 要吃亏 D 要乐他 C 5 论语中有句 父母唯其疾之忧 是对 的解释 A 忠 B 仁 C 孝 D 义 C 君子之道 1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是对 的描述 A 孝 B 仁 C 忠 D 义 B 2 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3 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4 德不孤必有邻 是谁说的 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荀子 C 5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解释错误的是 A 人要有敬畏之心 B 做事要认真 C 做事要有边界 D 做事不用认真 D 广义 春秋 与狭义 春秋 1 春秋 记录了春秋时期 12 个国君 242 年的历史大事纲要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史可以通古今之理 B 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 经 的作用 C 史的作用在汉朝形成共识 D 在古代 春秋 只是鲁国才有的 D 3 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B 现在的 春秋 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C 孔子编订了 春秋 D 春秋 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 B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史官在古代是很多官员的统称 B 老子是出身于史官 C 天人 不是史官的组成系统 D 古代的 卜官 也属于史官 C 6 春秋 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三传之别 1 公羊传 和 谷梁传 在汉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左传 又称 春秋左氏传 B 春秋 的字数比 左传 多 C 左传 最大的影响是 行人辞令 D 左传 是研究历史得失总结教训的 B 3 在汉代时对 春秋 这本书诠释的有 春秋五传 4 现在说的春秋三传不包括 A 左传 B 公羊传 C 夹氏传 D 谷梁传 C 5 对 公羊传 和 谷梁传 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对 春秋 本意的诠释 B 采用对答的形式表达 C 解释何谓春秋之教 D 没有谈义例 D 如何读 春秋 1 公羊传 主要强调了帝权对国家的控制属于齐学 2 不属于范宁在 谷梁传集解序 对三传的评说的是 A 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 B 谷梁辩而裁 C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D 谷梁其失也短 B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公羊传 更接近贵族对 春秋 的阐释 B 谷梁传 更接近普通人对 春秋 的阐释 C 谷梁传 属于齐学 D 谷梁传 属于鲁学 C 4 不属于郑玄在 六艺论 中对三传评说的是 A 左氏善于礼 B 公羊善于谶 C 谷梁善于经 D 公羊善于经 D 5 叶少蕴在 春秋序传 中认为 左传 传义不传事 尚书 中的 古文经 与 今文经 1 尚书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秦朝之前记录 尚书 用的文字是隶书 B 诗经 是从西周早期开始的 C 周易 是从伏羲开始的 D 尚书 是五经中问题最复杂的书 A 3 汉初伏生将 尚书 传给三家不属于这三家的是 A 欧阳高 B 夏侯胜 C 东方朔 D 夏侯建 C 4 汉学以训诂为特征宋学对经蕴含的哲理进行讨论阐发 5 下列关于 今文经 和 古文经 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者在文字上有差异 B 研究方法相同 C 探求本义是古文经的特点 D 今文经多经传进行阐发 B 6 汉代初传播的汉书称为今文尚书 尚书 的流传 1 对于 经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经是文化的根本 B 是国家的核心典籍 C 是国家的一个文化宗旨 D 今文经在延传中保持了本意 D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汉代的尚书共 46 篇 B 汉代的 今文尚书 有 29 篇 C 汉代的孔安国序不属于尚书的一部分 D 汉代的 古文尚书 有 16 篇 C 3 对 尚书 的文体解释错误的是 A 训是誓言命令 B 典是最正统的文献记载 C 谟是君臣的研讨记录 D 诰是颁布的命令 A 4 现在的 古文尚书 不是先秦的也不是汉代的是晋朝时伪造的 5 在东汉时期 古文尚书 得到广泛传播 6 尚书 的内容包括虞 夏 商 周四个朝代 尚书 的中心思想 1 尚书 总结的周朝治国经验不包括 A 不用旧臣 B 惟德是辅 C 以亲九族 D 九族既睦 A 2 下列选项中不是由选拔产生的君主是 A 尧 B 舜 C 周武王 D 大禹 C 3 在记录内容方面 尚书 比 国语 更正式更重要 4 不是 尚书 主要研究内容的是 A 怎么做好国君 B 怎么做好大臣 C 怎么认识老百姓 D 怎么享受生活 D 5 百官在古代是由君主的家族担任的 尚书 的治国之道 1 商朝重视民本周朝重视祭天 2 商朝能统一国家的重要原因是有了铜器并且发明了车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商朝是东夷部落 B 周朝更多继承了商朝 C 周朝更多继承了夏朝 D 墨家推崇勤俭 B 4 不属于 尚书 中的经验总结的是 A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B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C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D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A 5 春秋时期继承 尚书 治国精髓的国家是 A 赵国 B 秦国 C 魏国 D 鲁国 D 诗到 诗经 1 徒歌指唱歌时无伴奏又称为清唱 2 在古代诗与歌是同一个概念 3 我国在先秦的时候音乐就以 乐谱 的形式传下来的 4 诗经 是周朝所有诗的合集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先秦各国都有诗 B 先秦时歌词是可以传下来的 C 先秦时歌词与乐谱都不能传播下来 D 诗经是汉朝以后才有的叫法 C 6 不属于 诗经 中的篇章的是 A 伐檀 B 硕鼠 C 烛之武退秦师 D 关雎 C 7 颂 分为早期积累和后期加工以及改编的 诗经 的编订 1 关于汉朝 4 个诗派说法错误的是 A 鲁诗侧重于讲故事 B 鲁诗较谨言 C 齐诗进行说解把阴阳融进去 D 毛诗强调诗的政治功能 A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墨家学说面对的是社会下层 B 墨子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工匠侠客 C 墨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 D 儒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 C 3 诗经 的编订有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4 春秋时期墨家和儒家是广收弟子的 5 诗经 只有个别篇章有序言 6 汉朝时 诗经 分为四个流派其中不包括 A 齐 B 鲁 C 毛 D 赵 D 风 雅 颂 1 在古代歌本与诗本没有区别是一样的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季札观乐中季札出使的是鲁国 B 季札观乐是鲁国人为季札表演周王室的乐舞 C 孔子对诗经进行了分类 D 孔子修改了诗经的篇章 D 3 商颂 是宋国专门整理他们流传下来的商朝祭祀先祖的曲子 4 周诗有大雅和小雅两种后来的周诗指的是 诗经 5 鲁襄公 29 年 诗经 基本编订但没有进行分类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列士是以国家诸侯名义献诗 B 卿大夫以个人名义献诗 C 卿大夫以职务名义献诗 D 商颂是周天子管的 B 赋 比 兴 1 对于赋的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A 具有铺陈作用 B 具有描写自然界声色的功能 C 具有类比功能 D 具有叙述功能 C 2 不是从性质方面来解释风雅颂的是 A 风土之音曰风 B 朝廷之音曰雅 C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D 宗庙之音曰颂 C 3 朱熹的 诗集传 兼顾诗与经的做法 4 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 三体三用 5 下列具有概括功能的是 A 象形字 B 形声字 C 会意字 D 指事字 B 6 比 是类比形成咏物和比德的传统 孟子生平与孟子理论 1 孟子认为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是因为人有仁 义 礼 智 2 孟子 与 论语 的观点没有一点关联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国语 讲的是 谋 B 孟子游说过齐威王 C 孟子在晚年与弟子万章 公孙丑编订典籍 D 战国策 讲的是 仁 D 4 孟子的性善论中的 性 指的是 A 生性 客观的肉体 B 文性 理想的精神 C 本性 自然属性 D 人性 社会属性 D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孟子谨言 B 孟子善养 浩然之气 C 孟子把孔子的学说具体化 D 孟子把孔子的学说更加系统化 学理化 A 6 儒家的道讲的是仁 义 礼 智 信 7 南宋的 把 孟子 论语 大学 中庸 称为四书 A 岳飞 B 沈括 C 朱熹 D 王守仁 C 8 论语 是最晚被列为儒家经典的一本书 孟子对儒学思想的发展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仁体现在社会交往中 B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 C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 D 仁指的是责任 D 2 孔子的 仁 是理想的品德与感情孟子的 义 是现实的标准与准则 3 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不正确的是 A 老子讲道 B 孔子讲义 C 孟子讲义 D 韩非子讲法 B 4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说的建构来源于社会 5 孟子对 仁 的来源做了解释 仁 来源于人的本性 6 孔子的 礼 与孟子的 礼 都是要恢复周天子的乐礼 从内圣到外王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内圣指的是把仁心用于社会中 B 外王指的是要把仁心用到社会中 C 内圣指的是内部修养仁心 D 要内圣就要做到存心 A 2 法家的文化是管理人的行为而儒家是从思想上约束人 3 不属于孟子学说的是 A 性善论 B 从仁到义 C 从民主到民本 D 从内圣到外王 C 4 孔子是要守礼孟子是要复礼荀子是要重新建构新的礼制 5 不属于孟子对仁义的观点的是 A 内心守仁做事讲义 B 仁从心也义人路也 C 仁是处理社会关系的义是处理血缘关系 D 仁是处理血缘关系的义是处理社会关系的 C 孟子 的内在要求 1 贵族共和体制在不同时期可以叫不同的名字 A 正确 B 错误 A 2 孟子所指的君子三乐不包括 A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 金榜题名 C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 D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B 3 孟子学说的 仁政王道 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仁政是按照仁的原则按义的方式做事 B 尚书 的对仁政的说法是德政 C 后学说将仁政称为王道 D 仁政与刑政是统一的 D 4 陪臣执国命是指上级被降级 5 民本就是把百姓当做根本 天命与人性 1 古时对天的看法不包括 A 自然之天 B 主宰之天 C 法律之天 D 道德之天 C 2 天命之谓性 出自 A 大学 B 论语 C 周易 D 中庸 D 3 古代将 性 分三品圣人 贤人 俗人 4 墨子尊天但反对有命 5 大学 是中国的修心大法 中庸 讲的是修心的目标 中庸 里的儒家思想 1 关于 道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儒家的道指的是邪道 B 道家的道是邪道 C 道家的道是正道 D 正道和邪道都是道家的道 D 2 中庸 中 率性而谓道 的 率 的意思是 A 遵循 B 领先占领 C 随心随欲 D 心想事成 A 3 儒家所讲的道很大程度上讲的是 正道 意思是 A 道德 B 品质 C 修养 D 知识 A 4 中庸 提倡的道是儒家之道 5 慎独是指做事的时候要单独做 中庸 的内在含义 1 关于儒家对 中庸 的 中 描述错误的是 A 不偏不倚 B 偏离中间位置 C 内在 D 作为动词 B 2 中庸 的 中 解释错误的是 A 周易认为是 位中 B 周易认为是时中 C 道家认为是时中 D 道家认为是中和 C 3 中庸 中认为小人中庸君子反中庸 4 儒家认为治国的人一定得是君子 5 中庸认为中规中矩就是 损绳墨而不破 中庸 的修炼之道 1 不属于 中庸 所说人做事的三个层面的是 A 安而行之 B 利而行之 C 懒惰而行之 D 勉而行之 C 2 不属于 中庸 的要求的是 A 博学 B 不问 C 明辨 D 笃行 B 3 诚明 讲的是修养过程 明诚 说的是讲教过程 4 慎独自省要求人要有戒备之心要有警惕之心 5 五十而知天命所以正确对待天命的态度是听天由命 周易 的基本概况 1 周易 的 易 的意思有变易 简易 A 容易 B 不易 C 易得 D 易理 B 2 从 尧典 开始记录的是 A 周易 B 诗经 C 尚书 D 礼义 C 3 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 A 周易 B 诗经 C 尚书 D 礼义 A 4 周易 的八个基本的卦分别是乾 坤 震 艮 坎 离 兑 巽 5 周易 是群经之首 周易 的内容蕴涵 1 读 周易 要有阴阳平衡 的视角 A 对立统一 B 矛盾对立 C 物我平衡 D 和谐相处 A 2 周易 具有培养人的含蓄万物 的胸怀 A 包容万物 B 万物一体 C 兼容并包 D 同胞物与 C 3 周易 中的 地 指的是 A 大地 B 土地 C 地球 D 地域 D 4 周易 就是一本占卜之书 5 周易 是周文王那个时代的很多人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包括宇宙认识的一个总结 周易 值得借鉴之处 1 周易 讲的德行就是一种对人的 A 关怀 B 习惯 C 激励 D 勉励 D 2 读 周易 我们要有一种自强不息 的精神 A 战天斗地 B 勇往直前 C 进德修业 D 不思进取 C 3 周易 的最后一个卦 A 乾卦 B 坤卦 C 即济 未济 D 未济 C 4 化境就是一种变化状态达到的一种最完美的状态 5 化境就是一种在变化中达到的最完美的状态 周易 与人生修养 1 周易 这本书里边所体会出来的一种精神叫 A 道德意思 B 秩序意识 C 佛家意识 D 鬼神意识 B 2 读 周易 具有培养协理三才 的境界 A 包容 B 广博 C 大气 D 超凡 C 3 周易 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 天 B 地 C 自然 D 人 D 4 周易 里边只有两个卦讲天和地 5 乾卦和坤卦是讲人和神 大学 的基本概况 1 明德 指的是像日月一样的德行给人以 和温暖 A 光明 B 光辉 C 阳光 D 柔美 A 2 新民 的 新 的意思是 A 新事物 B 新气象 C 新格局 D 革新 D 3 大学 放在四书的第一篇主要是因为 大学 准确概括了儒家的 A 意义 B 内容 C 宗旨 D 目的 C 4 大艺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并不包含人的修养 5 小艺指的是大家所熟悉的六书 大学 的核心内容 1 英雄相惜 是讲贤良的人相惜 A 地位和财产 B 格局的大小气象的有无眼界的高低胸怀的宽侠 A 2 新民 的意思 A 改变自己 B 亲民 C 学习 D 实践 A 3 儒家所说的 君子 指的是能够担当 的大任 A 治国 B 平天下 C 治国利民 D 道德示范 C 4 定而后能静 的 静 指的是安心做事 5 知止而后有定 的 止 就是止于至善 大学 的核心思想 1 一个人要想成长成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需要八个发展的步骤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A 正确 B 错误 A 2 安而后能虑 的 虑 指的是 A 思虑周详 B 考虑 C 顾虑 D 想法 A 3 静而后能安 的安指的是 心安理得 A 安全 B 安稳 C 安慰 D 安定 D 4 正心是讨论中国人性的一个本源 5 格物指的是明理 大学 的具体要求 1 中庸 里边讲五达道的意思是怎么去调节人际关系 A 正确 B 错误 A 2 正心 指的是每个人要正确地面对自己的 A 心志 B 心情 C 心智 D 心性 D 3 治国 就是管理一个 把他治理好 A 四海 B 大家族 C 国家 D 小诸侯 D 4 儒家强调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两个方向是指 A 物我关系和人际关系 B 态度积极 C 心平气和 D 乐观豁达 A 5 大学 里讲端正是方向忠正是原则 领导力的内在要求 1 新君主论 讲的主要是 A 世界上各国政要的危机公关 B 怎么当君主 C 怎么统治国家 D 怎么当领导人 A 2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更重要的要具备几方面的素养 A 1 0 B 2 0 C 3 0 D 4 0 C 3 不属于领导干部要具备的素养的是 A 奢侈 B 知识 C 能力 D 修养 A 4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是谁讲的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荀子 B 5 国学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积累的有关政治 经济 文化行之有效的 管理经验 A 正确 B 错误 A 识人之术与自我提升 1 气度 是 的问题 A 高度 B 广度 C 宽度 D 管理 D 2 法家的 因性说 的 因 是 的意思 A 因为 B 顺着 C 遵循 D 按照 B 3 中国文化中的两个用人策略一是用人之长 二是用人 A 之能 B 之技 C 之短 D 之功 C 4 儒家学说的 化性说 的意思是指法律约束 5 格局决定思路 儒学与领导力 1 孝经 把人分成五等人 第一等最高的是天子 A 正确 B 错误 A 2 孔子讲 仁 孟子讲 义 荀子讲 A 法 B 术 C 势 D 礼 D 3 疏通知远 指的是通透而 A 广博 B 想得远 C 周全 D 看得远 C 4 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有仁 义 礼 法 5 儒家学说是一个守天下的学说 儒学的具体要求 1 无为 就是要放权 无不为 就是要抓住 A 重点 B 关键 C 要害 D 方向 C 2 恭俭庄敬这四个字是对一个人的基本的一个素养 A 正确 B 错误 A 3 广博易良 的 易良 的意思是 A 能够进行改良 B 能够把道理讲清楚 C 能够从复杂中把握简易 D 通俗易懂 B 4 敬 一方面是敬人一方面是敬事 5 道家学说讲人往低处走 道家 佛学与领导力 1 涵容 就是要 别人 A 包容 B 宽容 C 尊敬 D 恭敬 A 2 谦退是保身之法 是哪个学派的思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佛家 C 3 道教有五门学问山 卜 相 医 A 炼丹 B 修炼 C 调养 D 命 D 4 中国的管理之法是法家学说和儒家学说的结合 5 道学讲寡色欲以养肾气 法家 兵家与领导力 1 法家的 势 指的是 A 权势 B 合情理 C 顺势 D 权威 D 2 兵家对将领的基本要求是仁 智 信 严 A 义 B 礼 C 德 D 勇 D 3 仁 智 信 勇 严 出自 A 论语 B 吴子 C 六韬 D 孙子兵法 D 4 不属于法家的治国策略的是 A 司法于官 B 明法于国 C 司法于民 D 任法于贤 C 5 法家的用人术实能 专任 易制 礼的含义 1 礼 在中国文化中起的是 的作用 A 法律 B 道德 C 宪章 D 规矩 C 2 礼 是综合 而形成的 A 人伦关系 B 物质分配 C 等级秩序 D 天道人情 D 3 礼 在唐代之前指的是 A 仪礼 B 礼记 C 礼仪 D 周礼 A 4 礼 是在唐之后称为 礼记 的 5 仪礼 周礼 和 礼仪 合称三礼 礼的来源 1 礼 是对先祖的 A 怀念 B 思念 C 尊重 D 尊崇 A 2 君子的最主要特征 A 礼让 B 谦让 C 修身养性 D 谦卑 C 3 礼 起源于 A 生活 B 社会 C 家族 D 禁乱 D 4 礼与法不同之处在于礼是一种社会规则是约定俗成的 5 礼 有成为社会规范并维持社会秩序的教化功能 礼的建构 1 仪礼 的功能和 周礼 的特点 A 礼 的一个概念 B 礼的做法 C 礼的形成 D 礼的发展 A 2 礼别异 乐合同 强调的是一个现实的 功能政治化概念 A 文化 B 社会 C 政治 D 经济 C 3 在早期的时候关于 礼乐关系 的表述上是几种 A 1 0 B 2 0 C 3 0 D 4 0 B 4 礼别异 不是指人与人能够产生一定的距离感 5 礼 乐在社会关系中分别代表社会中建立人际关系的两种方式 礼的精神 1 早期官员的管制也是 的一种秩序 A 礼乐 B 仪礼 C 礼度 D 礼 D 2 周礼 这本书有前代周朝的影子 A 正确 B 错误 A 3 三省六部制是跟哪本书借鉴的 A 大学 B 中庸 C 周礼 D 论语 C 4 礼制是对礼的 进行概括 A 精神 B 程序 C 规范 D 空间 C 5 礼是从动机上进行约束 老子学说的特点 1 德莫若让 指的是 A 人要有道德 B 要懂得谦让 C 谦让是最好的德行 D 谦让就是有道德 C 2 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起主导作用的学说是什么 A 经学 B 子学 C 佛学 D 心理学 A 3 诸子之说形成一方面来源王官之学的下行另一个方面是什么 A 政府的政策 B 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 C 读书的普及 D 礼制的发展 C 4 动莫若敬 的 动 指的是 A 心动 B 行动 C 口动 D 一举一动 D 5 九流十家出自班固 汉书 艺文志 道 的内涵 1 得意忘言 是彼此心里知道不用计较于 了 A 对错 B 是非 C 语言 D 行为 C 2 国语 左传 中引用的史官的话不是史官脱口而出的而是什么 A 诗经 里的话 B 国家的政策 C 是代代相传总结出来名言 D 是自己学识的升华 C 3 老子所说的 道 是指 A 道路 B 道德 C 手段 D 宇宙的根本规律 D 4 古代的史官主要是服务谁的 A 庶民 B 王室 C 士大夫 D 商人 B 5 老子 这本书是尹喜请老子在函谷关写就的 道 与 德 1 老子所说的 德 是指 A 品德 B 德行 C 规定性的特质 D 德性 C 2 德经相对于道经来说更多地体现在什么方面 A 不同属性 B 不同礼 C 不同哲学 D 不同政治 A 3 道法自然 的 自然 指的是 A 自然界 B 生物界 C 世界 D 自然而然的状态 D 4 五德始终 指的是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每种物都有自身的德 5 道家与道教的不同之处在于道家尊重自然不去改变自然界 退守是大智慧 1 黑格尔辩论法在古代中国被称为什么 A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B 客观辩证法 C 朴素辩证法 D 德礼辩证法 C 2 退守并不是一味地退让而是一种 A 手段 B 目的 C 策略 D 战术 C 3 老子所说的慈指的是天地有仁心对老百姓有恩惠而老百姓体会不到 4 无为而无不为 指的是好像什么事都不做但却把什么事都做了 5 退守大智慧不能让人心情逍遥心性快乐 从老子到庄子 1 庄子 不是在说理而是用大量的物象 形象 故事 等作为说理的凭据 A 神话 B 寓言 C 比拟 D 排比 A 2 庄子把人分为神人 智人和 A 圣人 B 贤人 C 真人 D 小人 C 3 庄子 学说里认为天性和人性是 的 A 分离 B 相似 C 相合 D 冲突 D 4 游于逍遥 就是庄子提倡的一种很自然的思想 5 庄子 这本书主要是围绕 道法自然 来展开的 庄子 的内涵 1 心斋 讲的是 A 内心的虚空 B 心性无烦忧 C 没有想法 D 回到你的本性 D 2 庄子讲的 坐忘 就是忘掉理 法忘掉外在的约束忘掉社会中的自己回到你的 A 精神 B 心灵 C 本性 D 本真 C 3 同于大通 的 通 就是对这个社会彻底地明白了 4 经学关注的是人的群体而子学关注的是个体 5 心斋 不是心性逍遥的前提 庄子 的心性逍遥 1 庄子认为治理天下首先要 天下然后才能治 A 了解 B 安抚 C 顺应 D 恩惠 C 2 齐物论的理论推导是 A 道法自然 B 人法地 C 万物有灵 D 道生万物 D 3 庄子说的 顺应天下 一方面是指顺应民心另一方面是指顺应 A 天道 B 传统 C 王道 D 自然 B 4 顺物自然是说人完全按照外在的特点来生存而不去强求 5 万物有灵说认为世上的万物都是像人一样有他的灵气存在有他的神灵存在 法家主张与儒家的争辩 1 接受并追随墨家思想的人主要是哪些人 A 侠客和工匠 B 侠客和庶人 C 工匠和商人 D 商人和侠客 A 2 庄子对墨子的评价是 A 善守御 B 为节用 C 节律苦行 D 好学而博 D 3 墨家思想有尚贤 非命 尚同等 A 坐忘 B 心斋 C 明鬼 D 仁义 C 4 墨家的思想在社会稳定的时候能极大的发展在社会松散的时候很难继续发展 5 墨子的主张是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与 墨子 1 墨子 各篇分为 三篇内容大同小异 A 上下 B 前后 C 上中下 D 内外 C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杭州市上城区采荷街道办事处编外招聘1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蚌埠中心支公司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贵州黔南州瓮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广东珠海市香洲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选聘特邀调解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东广州市云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招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广东惠州市博罗县东部自来水有限公司招聘及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福建三明林校招聘407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协议书消费差额
- 设计师合作协议书
- 协议书管辖通俗
- 2025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机加工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班组级)(精)
- 电梯从业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武汉商学院公开招聘辅导员笔试题含答案
- 钢结构厂房装修施工方案报告
- DB32-T 5156-2025 零碳园区建设指南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层作业设计
- 2024年国庆中秋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欢度双节 安全护航》主题安全教育【课件】
-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 2.1力(第2课时)课件
- 中国外卖大战报告(中英)-高盛-202507
- 咖啡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