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助学稿11、春(一)撰稿:谭小波 编审:柯晓阳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学习导语: 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这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报导、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这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多朗读几遍,你一定能进入那美妙的境界中。二、课前预习1、读课文三遍以上,标注好小节,借助工具书读准下面的字词。酝酿 抖擞嘹亮 应和 烘托 眨眼 黄晕 2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三个一段话,也可以从文中抄写包含这些词语的三个句子。宛转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3读下面关于作者的材料,划出你认为应识记的内容。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其散文富于诗意,善于通过仔细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其散文代表作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4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几项任务:文(1)文章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2)写出五个含“春”字的成语及五句咏春的古诗句。咏春的诗句:含“春”的成语:三、课内导学:1、听读课文,识记雅词,如: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应和 嘹亮 黄晕 烘托 舒活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2、朗读课文,体味文中美感:用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读。边读边想,想象春风在轻轻抚摩着你,泥土、春草、花儿散发的芳香让扑面而来,百鸟和鸣的美妙歌声让人陶醉其中。3、自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讨论探究)本文可分为三层,请在“春”前加上一个动词,以“ 春”的语言语形式,概括每层的意思。以上三个层次的顺序可以调换吗?4跳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回答以下问题:在“作者 春天”之间加上一个能表达感受情的词语,来概括作者对春天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能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情感?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对春天的深沉的感情既然有直抒胸臆式,也有寓情于景式。请分别举出课文中的例子加以说明。四、学后反思:一 春 (第1段)春 二 春(第 27 段)三 春(第 810 段)五、资料助读:朱自清的散文创作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助学稿11、春(二)撰稿:谭小波 编审:柯晓阳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学习目标:1. 精读文段,感受春天之美.2. 在诵读中,学习用分析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和品析关键词语的方法来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 二、课内导学:1、精读文段,感受春天之美。精读课文第3-7自然段“绘春”部分,以“春在 ,你看(听、闻) ”的句式说一段话。(第二个空尽量用文中语句)用精练的语言为作者所描绘的几幅春景图命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幅春景图的特点,初步感知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朗读春风图,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描写得具体可感的?2、研读句子,揣摩语言之妙:从文中摘抄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写出简单的欣赏性的文字。示例:赏析语言,可以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崭新的、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的特点。赏析语言,还可以从分析关键字词入手。分析关键字词,可以研究某一个生动的词(本文中有的形容词、动词、叠词),如“山朗润起来了”一句中“朗润”一词,是明朗润泽之意,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的春意。三、学后反思1结构导图:先总写春回大地(第 2 段) 图(第 3 段) 图(第 4 段)再具体描绘 图(第 5 段) 图(第 6 段) 图(第7段)四、资料助读春的艺术特色一是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如对花的描写,既绘形绘色地描绘了各种果树的花,又这样描绘盛开的野花:“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由于感情的倾注,这些小野花儿都仿佛变成了富于感情的活灵灵的小动物了,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二是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作品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制作了五幅画面。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在揭题后,最后奇峰突起。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而又有变化。三是语言朴实、隽永。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说,平易好懂,从修辞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浓厚的抒情味。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写春风拂面,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如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有隽永的意味。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助学稿11、济南的冬天(一)撰稿:谭小波 编审:柯晓阳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学习导语北地的冬凛冽泼辣,江南的冬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会有一番怎样别致的性格?由老舍在济南的冬天的姊妹篇济南的秋天里的一句话“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踢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反复朗诵,细细品味,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二、课前预习:1、读课文三遍以上,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济南 镶 水藻 贮蓄发髻 澄清 着落 看护2、借助课外资料了解作者老舍及其作品,将主要信息摘录在下面的空白处。 3、朗读课文两篇,回答: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4、摘抄文中好词好句。三、课内导学1、检查预习,从简介作者和课文背景进入新课。老舍(1898-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作者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2、听读课文,识记一些雅词,如: 镶 响晴 贮蓄 澄清 安适 3、自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主要抓住了济南的冬天的什么景物来写? 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你能用图示简洁地表示出本文的结构和思路吗? 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怀有怎样的情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4、细读第一自然段,共同探讨:课文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本段在全文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四、学后反思五、资料助读老舍及其创作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助学稿11、济南的冬天(二)撰稿:谭小波 编审:柯晓阳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学习目标:1. 精读文段,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2. 在诵读中,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和关键词语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二、课内导学:1、复习导入新课:本课的写作思路解读。济南的冬天总体特点是_.作者是从_和_两个方面来表现其特点的。写济南的山又分为_._._三个方面来进行描述。2、 研读第二段,思考与讨论:(1)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济南这些小山的地理特征怎样?(2)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3研读第三至四段,思考与讨论:(1)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2)城外的远山有何特点? 4 研读课文第五段,思考与讨论:作者又是怎样描描写济南冬天的水的?四、当堂练习:(一)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水藻( ) 贮蓄( ) 长枝( ) 澄清( )2、第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3、第段呼应开头,点出“温暖”之意的句子是: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5、划线句A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6、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 ,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如:7、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 的特点。四、资料助读:济南的冬天:突出印象与感受的绘画美(摘录,徐汉华)济南的冬天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种种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五个“绿”字,作者描写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接着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的水,艺术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又是什么?结尾处,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助学稿13、风雨撰稿:柯晓阳 编审:柯晓阳班级_ 学号_ 姓名_一、学习导语贾平凹的散文是新时期散文表现手法觉醒的杰出代表 ,他的散文作品不但内容包含着对生活的独到领悟,充满着真挚感情和真知灼见,容入着深广的时代情思,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显得笔调灵活、通脱自然、极富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风雨。二、课前预习:本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这狂风骤雨的?三、课内导学。1.精彩赏析:(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2)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绿全然又压扁开来,2. 请同学们自己感受一下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分组讨论,每一组感受一副场景。3. 我们宁波是个多台风的地区,今年就遭受了“桑美”袭击。当台风来临时,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当时你有什么感受?4. 把你的所见所感用笔写出来。(要求: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和各种修辞手法) 四、资料助读【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1997年获法国女评外国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风雨赏析】风雨在描摹意象上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写“树林子像一块发面团”, “鼓”了“陷”,“陷”了“鼓”,实写风的时强时弱;而这样写,风又给了读者想象的“游刃有余”,即风与树林嬉戏的情趣与美感。全文从“树林子”起笔,以一个简短的比喻开头,把冷风骤雨中的树林子比作一块面团。北方入秋时节的树林子满目黄绿,浓郁劲美,与和好了的面团哪有一点可比?但是,在贾先生笔下,在特定的环境下,它们竟然那么贴切的融合在一起,“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文中这一块面团,仿佛就是陕西厨师手中的面团,有劲道,有身骨,能屈能伸,能扁能方,跃上落下,随力而形变,随变而越有生命,就像这秋风中的树林子,自然的风力摇役着它,令其左拉右扯,狂乱而不自持,但是没有了方向的树林子就此拔去了根基,失去了生命吗?没有,自然的威力下再渺小的生命也要奋力一搏,风到我倒,风止我直,顺应,适应,以柔制刚,生生不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助学稿14、秋天主编人: 谭小波 编审:柯晓阳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学习导语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描写“秋”的诗文可谓是举不胜举。诸如“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无边落木萧萧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枯藤老树昏鸦”、“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在诗人眼中,秋天是多么肃杀萧瑟、悲凉愁闷、忧伤哀婉,让人顿生惆怅、悲叹。可是今天,当我们读到何其芳的秋天时,顿觉诗人笔下的秋天是那么清甜悠远,清丽柔美,品味再三,竟咂出这才是中国乡村真正的“秋”二、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2、近走近诗人。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3、找出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4、收集关于秋天的诗句。三、课内导学(一)美美地读1、自由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词。栖( )息 枯涸( ) 丁丁( ) 清洌( )寥( )阔 青鳊( )鱼 梦寐( ) 乌桕( )2、朗读诗歌,想象自己是在给读给陌生人听,该如何读。注意读出节奏。 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3、假设自己是朗诵家,要在台上表演,该怎么读。注意读出感情。(二)用心地品、品出美景:这首诗的画面很美,美在(意在发现作者的写景层次,体会意象,意境之美)、品出雅词:这首诗的用词很雅致,雅在,如:“饱食”写出了稻子的丰收,拟人的写法写出农民丰收的喜悦。、品出美句:这首诗的句子很精美,美在如:“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蟋蟀的声音更能衬托草野的廖阔宁静,以动衬静非常巧妙。 (三)深情地诵(比一比,谁朗诵得更好):带着对秋的爱,深情的诵读读文章吧。四.资料助读秋天中的三幅画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之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而这里却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的画面,在诗人笔下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得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真是“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诗夏夜)。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一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这三节诗我们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这第三节真正写入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不这么写,难以入情、入神,诗就“飘浮”起来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助学稿15、古代诗歌四首(一)撰稿:谭小波 编审:柯晓阳班级_ 学号_ 姓名_一、课前预习1、熟读甚至能背诵这两首诗。2、对比较陌生的字注上音,特别注意以下加横线的字。碣石( ) 萧瑟( )( )澹( ) 竦峙( )( )3、观沧海中,作者所看到的沧海景观有哪些?次北固山下最能反映诗人情感的诗句是什么?4、我所了解的曹操二、课内导学。(一)教学观沧海1、题解: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2、朗读,力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重点落实以下问题:全诗12行,除开头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像?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小结。背诵。 本诗的主题:本诗的特点:(二)教学次北固山下1、了解律格律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2、朗读这首诗提示: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次 : 客路: 残夜:4、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5、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6、本诗中的乡愁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有何不同?说说道理。7、诵读全诗三.资料助读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遗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与綦毋潜友善。其诗流传不多。河岳英灵集称:“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助学稿15、古代诗歌四首(二)撰稿:谭小波 编审:柯晓阳班级_ 学号_ 姓名_一、课前预习:1、熟读甚至能背诵这两首诗。2、查阅收集有关白居易的资料,回顾曾学过的他的诗歌,将题目写在下面。3、钱塘湖春行中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天净沙秋思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二、课内导学(一)学习钱塘湖春行1、读诗。(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2)学生自由朗读。依据注释疏通诗意,整体感知。2、解诗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说说诗大意。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3、悟诗景中有情吗?将你感触到的说给同桌听。自由诵读,融入诗情(配乐)。4、赏诗点击赏诗办法A、抓字眼(抓关键字,美词美句)B、品诗情(如游子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热爱自然之情等C、现画面(找出隐藏着的图画)D、品诗韵(如平仄和谐、末字押韵,对仗、对偶等)5、想诗请一位“小导游”将游者带到钱塘湖游览。游者可以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飞翔观光。6、读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竞赛形式进行诵读。(二)学习天净沙秋思1作者简介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2、引导同学们研讨归纳欣赏诗歌一般的方法、抓诗眼、寻景物。(根据“诗眼”,寻读诗歌中的景物,想像诗中画面)、悟诗情。(根据诗中的景物,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与诗人同悲共喜。)运用刚才归纳的诗歌欣赏方法自学天净沙秋思三.资料助读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下(今陕西渭南),曾官太子少傅。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现在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湖几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这些评价,并非溢美之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助学稿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撰稿: 谭小波 编审:柯晓阳班级_ 学号_ 姓名_一、学习目标:1、走进自然,热爱自然,体验自然,增强环保意识。2、学会积累,学会观察,学会想像,提高写作能力。二、预习作业:搜集积累有关四季的歌曲、成语、诗文及常识竞赛。分类整理在下面:歌曲:成语:诗歌:其它:三、课内导学:1、导入。2、师生活动生生活动:(竞赛活动)绘四季美景。我们知道大自然在每个季节都有它不同的美,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景,描绘一下你喜欢的季节,然后谈谈自己对四季的感受。同学互评。(展示图片)比一比,看哪一组绘得最形象生动。诵四季诗文。赛一赛,哪组同学背的诗最多。写四季成语斗一斗,每组指定一个同学到黑板前去写,看谁写得又多又正确。唱四季歌。 拼一拼,哪组同学唱得又多又完整。3、通过刚才的欣赏和享受,我想,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美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确实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自然遭到了人类的破坏,(展示图片)为了使我们周遭的环境更加美。提倡环保。4、我手写我心(片段写作训练)在以上的教学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大胆下笔,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用片段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下笔之前,教师应强调以下几点:A. 想好了再写,争取一气呵成。B. 注意感情的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切勿照搬别人写过的东西。C. 理清思路,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序。5、分享提高学生互评。此环节分两步走,首先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传看、点评小组同学的片段作文。其次,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阅读后的感受。作文推介。教师从学生的片段作文中选取23篇,通过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并由作者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其他学生在看、听之后,对其作出点评,教师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作总结性点评。6、布置作文 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常常,我想起那座山中的一段话,即“由于天地的仁慈,他俯身将我们抱起,而且刚好放在心坎的那个位置上。山水是花,天地是更大的花,我们遂挺然成花蕊。”以之作为这堂辅导课的结束语,让学生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一分子,我们和自然息息相关,并由此把感受自然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同时要求学生课后,能把心静下来,再次把自己沉浸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那段情景之中,将自己全身心地融进自然的怀抱,完成一篇完整的感受自然的作文,写出独特感受,写出真情实感。七上第三单元助学稿问题解答提示11、春第一课时二、课内导学:1、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4、提示:、盼春 绘春 赞春 不可以,这三个层次的顺序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未到之时,热切的盼望;待它到来之后,尽情描绘;最后满怀喜悦地用三个比喻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深化主题。这三层的顺序体现了本文严密的思路,精巧的构思。5盼望、喜爱、赞美等示例:从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两个盼望能直接地感受到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殷切之情。从“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的快乐,从而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结尾三段是直抒胸臆。描写春天的都是寓情于景。第二课时示例:春在人们的活动中,你看,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示例:春草勃发 春花烂漫 春风和煦 春雨濛濛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先总写春回大地(第 2 段) 春草 图(第 3 段) 春花 图(第 4 段)再具体描绘 春风 图(第 5 段) 春雨(第 6 段) 迎春 图(第7段)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课内导学:3、讨论后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阳光普照下的小山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温晴城外的远山水碧绿澄清的水喜爱,赞美。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等,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结尾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无限情意。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晒”一“睡”一“醒”,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感情。1、 采用对比写法,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第二课时二、课内导学2、.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3、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淡雅4、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5、(1)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观察得很仔细。文章中采用了很多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进行了很细致的描写(2)。他还去过雾都伦敦,见到济南冬天的天高气爽,像个蓝水晶当然是很欢喜的。(3)老舍先生在文章中还投入了他的情感。老舍先生曾在当过7年老师,济南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可见他对于济南是有着故乡般的热爱的。(4)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在北京是住惯了的,北京是很寒冷的,但济南的冬天又是如此温暖,可以想像他是多么的喜欢济南的冬天。当堂练习(一)(一)1.zo zh x chng chng 2.济南的冬水 暖、清、绿、亮 3.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4.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5.拟人 蓬勃的生机 6.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庆阳市重点中学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秋季初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解析
- 2025年秋季初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实战模拟试卷
- 2025年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冲刺试卷 结构设计原理专项训练
- 现代化定制家具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会计科目冲刺押题卷及答案
- 现代农业农药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 银川第二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民法典学习解读
- 摊铺机装箱单rp452l smc1lxf使用说明书
- 泵与风机课堂版
- 最全海外常驻和出差补助管理规定
- 运维服务服务器网络设备日常巡检报告
- 《老年学概论(第3版)》课件第一章
- GB/T 32177-2015耐火材料中B2O3的测定
- GB/T 13955-2017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
- GB/T 11968-202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 基础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课件
- 幼小可爱卡通家长会通用
- 《古代汉语(II)》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