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弟子规》在德育教育中的探索.doc_第1页
浅谈《弟子规》在德育教育中的探索.doc_第2页
浅谈《弟子规》在德育教育中的探索.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德清县教科研优秀论文评比参评论文 学科(领域)类别: 24义教地方、校本课程 浅谈弟子规在德育教育中的探索德清县秋山中心学校 俞慧娟【摘要】近年来,随着习近平主席对中小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对国学的一系列名家解读,使得国民学习中华传统的热情日益高涨。而作为“童蒙养正”最为上乘的弟子规,更是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的重视。在弟子规中包含着众多中国传统道德的思想精髓:孝敬父母、尊师敬长、爱众亲仁、与人为善等,这对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而言意义深远。关键字:道德思想;传统文化;教育创新 我是一个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新教师,工作时间也不足3年,其实在此发表观点着实有些班门弄斧,但谈到弟子规的教学,心中总是难以抑制激动之情,因此想借此机会说说自己的几点感受。一、 厚重的思想精华说起论语,大家并不陌生。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为权威的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思维的精华结晶,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但对于从未接触过文言文的小学生而言,它是枯燥乏味且晦涩难懂的。那么如何把论语更好地渗透在启蒙教育呢?百年前清代的学者李毓秀为后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烦恼,他所著的弟子规正是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将长短不一、毫无规律的论语,变为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格式,通过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其内容分为孝、悌、谨、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篇章,共计360句,1080字。弟子规将道德思想的培养渗透在了日常学习、生活,待人处事的细节之中,虽言简意赅,实则却博大精深。二、 深远的教育意义1、 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弟子规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孝悌”增进的是学生孝亲尊长的意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孝悌”篇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使学生了解到古人对于父母的恭敬与孝顺,从而感受到父母养育之恩的不易以及常怀感恩的必要。在这种孝亲尊长的氛围下,孩子会更切实地感受到感恩父母的重要与必要,更明确了如何去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谨信”培养的则是认真做事、诚信做人的态度,这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谨”篇中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则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人之一生,惶惶不足百年,如果不够努力,芳华易逝、追悔莫及。这也使学生更加明确了读书的意义,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孩子也更加了解了待人做事所需要遵守的礼仪和规范。慢慢地,孩子知道了大书小书如何归置整齐,桌面如何保持整洁,不仅是自己的课桌、书包,甚至于教室、房间也变得干净整洁,自习的课堂也能做到井然有序。孩子们已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在思想和行为中逐步达到自觉。正如美国作家杰克霍吉所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信”篇以后,我们班虽还未学到,但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不仅提出了人以诚信为本、实事求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负责,增强了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爱众、亲仁”篇则推动了孩子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意主动与人为善、交流,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人生而平等,而平等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真诚合作、团结友爱而又能友好竞争。“学文”篇则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原则。学习首要先端正好学习态度,有需要吃得起苦,有恒心、耐心更需毅力,从而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弟子规的“孝、悌、谨、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个篇章其实涉及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的启迪,在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改变。从学校、老师对行为规范要求、教育,逐渐化成了日常学习、生活的自觉,这也是弟子规之于学生的改变。 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1年多弟子规的学习,除了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外,我也逐渐发现班中孩子对古文以及汉字产生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汉字的演变、意思的联想、句义的解释,逐渐学会自主解读。虽然很多时候是字不对意、文不对意,但更多的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思考、交流、辨析,掌握了一些古文字句的特点。这让学生对日后的文言学习有了初步的接触,打下了一些基础,同时也使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这样看来弟子规的学习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呢。2、 对学校教育学中对于德育曾提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任何学科都须落实好“三项基本任务”,即思想品德、知识和能力培养。在这之中尤以德育为重中之重,以德育为核心,继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地位日益突显出来。而弟子规也对教育的先后次序提出了要求,即首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这也切合了当代德育先行的观念。随着弟子规的深入学习,通过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营造了讲文明礼仪,规范有序的班风。以前有的同学的桌面、桌内总是凌乱不堪,现在能做到干净整齐;有的同学不愿或不敢问好,现在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的同学爱搞恶作剧或是为小事计较,现在能主动帮助同学、包容别人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让班级变得更加规范有序,让我高兴的是这比先前那种“管、压”的教育收到的效果要好许多。虽然我只是在班级里进行着弟子规的学习,但我想如果一个学校能有效地推动弟子规的学习,将会更好地形成讲文明礼仪,规范有序的校风,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减轻老师管理班级的压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德育教育。3、 对家庭、社会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是将“孝”放在了众多美德的首位。可在与众多家长的交流中,反馈更多的是孩子在家不够尊重父母,也不会主动给父母帮点忙,甚至于做错了事也不愿听取父母的教导,充耳不闻或是激烈反驳,此时的家长只能将教育好孩子的希望放在老师身上,这其实是束手无策后的无可奈何。而弟子规也是将“孝”放在了首篇中,强调“孝悌”二字,教导孩子学会通过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帮助父母和兄弟姐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三、 总结不可否认的是弟子规由于是封建社会思想下的产物,因此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对于落后消极的部分,在教学中应该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心态辩证地进行教学。1年多时间过去了,弟子规的学习我们还在保持,它将不仅刻入我和同学们的记忆中,也将融入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在点点滴滴中。希望孩子们在文质彬彬后,成为君子,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以上就是我在弟子规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一些体会,以及弟子规对于小学德育的一些思考。有说的不对之处,还请多多指正。参考文献1李毓秀.弟子规 M.北京:商务印书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