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与其观点不相符合的是()A胡克通过对活细胞的观察发现并命名了细胞B施莱登提出了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的观点C施旺提出所有的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D魏尔肖指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解析:胡克通过观察软木塞切片,命名了细胞,但他看到的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并没有看到活细胞;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施莱登和施旺分别借助于显微镜提出了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观点;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作出了“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的论断。答案:A2下列各项中能准确地说明细胞学说及其发展的是()所有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ABC D解析: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使细胞及其功能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答案:D3如图所示:甲图中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比的放大倍数大,比的放大倍数大B把视野里的图像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应选用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解析:图中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比小,镜头长,所以对应的镜头是高倍物镜,对应的镜头是低倍物镜,比的放大倍数大;目镜跟物镜的情况相反,长目镜是低倍的,短目镜是高倍的,比的放大倍数小,A错误;视野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细胞变大,数目减少,说明是换用的高倍镜观察,即用观察,B正确;换高倍物镜观察的正确调节顺序是: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应使用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所以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D错误。答案:B4关于细胞大小及数目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的细胞,大小差别不大B细胞的大小以纳米计C细胞的大小与生物体的大小呈正相关D神经细胞可长达1 m之多与其功能相适应解析:不同的细胞大小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动物卵细胞的体积动物体细胞的体积微生物细胞的体积;细胞的大小一般以微米计;细胞大小与生物体大小的相关性不大,生物体的大小与细胞数目有关;神经细胞比较长与其传导信息功能是相适应的。答案:D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B一只草履虫就是一个细胞C卵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D细胞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繁殖后代,所以具有生命的部分特征。卵子是一个细胞,具有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但病毒除外,因为病毒虽不具备细胞结构,但也是生物。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个体,又是一个细胞。答案:B6下面是五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甲:用凹面镜对着光源以增大视野的亮度乙:用卫生纸擦目镜丙:使用低倍镜找不到细胞,于是立即换上高倍镜期望能快速找到丁:使用高倍镜已经看到细胞,但仍有些模糊,于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其更清楚戊:发现被观察对象位于视野左下方,为将其移向视野中心,将玻片移向右上方A甲、乙、丙 B乙、丁、戊C甲、丁 D甲、戊解析:项目内容分析甲增强显微镜下视野亮度的方法:增强外源光线;调整转换器,使用大光圈;转动反光镜,使用凹面镜,甲正确。乙对目、物镜的擦拭要使用专用的擦镜纸,不能使用其他物品,否则易损坏镜头,乙错误。丙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时,应先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再使用高倍镜,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丙错误。丁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在物像尚模糊的基础上对焦距的精确调节,使物像易达到最清晰状态,丁正确。戊由于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故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戊错误。答案:C7若不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转换成40,视野中的光线将会()A变亮 B变暗C无变化 D变化无规律答案:B8是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若物像极不清楚和光线不足,应分别调节()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反光镜转换器光圈A BC D解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物像极不清楚,可稍微调节一下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若图像稍有模糊,则只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若光线不足会使视野过暗,看不清物像,应调节反光镜,使凹面镜向上,再调节光圈,用最大的孔对准通光孔。答案:A9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上有很多突起,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A BC D解析:卵细胞体积较大,含卵黄较多,可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但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越慢。答案:B10如下图所示,欲获观察数目较多的细胞应选用的正确组合是()ABC D解析:为物镜;为目镜;为观察时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大小。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反相关;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物镜距玻片标本的距离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要观察数目较多的细胞,就应选用较小的放大倍数组合。答案:C11普通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的透射源分别称为()A可见光、电磁波B可见光、电子流C电磁波、可见光D电子流、可见光答案:B12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B光学显微镜是借助于可见光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C电子显微镜是借助于电子流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D最精确的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2 000倍解析: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是借助于可见光,让被观察的物像通过物镜到达目镜,物像被两次放大,最终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虚像。由于可见光的波长是380760 nm,因此再好的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也只有1 500倍。电子显微镜借助于电子流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由于在高电压下电子流波长很短,故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达到1万乃至数百万倍。答案:D二、非选择题13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被观察物体的_。(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_个细胞。(3)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4)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科学家依据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填标号)。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填标号)。(5)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可能观察到叶绿体环绕液泡的运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细胞内叶绿体的实际位置和细胞质流动的方向分别为()A左侧,顺时针 B右侧,顺时针C左侧,逆时针 D右侧,逆时针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放大被观察物体的长度或宽度。(2)物镜由10倍换为40倍,能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1/4,即2个。(3)显微镜成的是倒像,所以显微镜视野中,物像偏向哪(左上方),就向哪个方向(左上方)移动。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q。(4)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B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图中B为蓝藻,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C为植物叶片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5)由于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是倒像,图中叶绿体在视野的右侧,因此细胞内叶绿体的实际位置是在左侧;细胞质实际流动的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的方向相同,都是逆时针方向流动。答案:(1)长或宽(2)2(3)左上方q(4)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B、C(5)C14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下面是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1)在低倍镜下寻找到需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则操作的主要程序为:把_移到_。_。_至物像清晰。(2)下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下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放大倍数)。(3)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4)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一般需经染色才能较清楚地观察到,若无染色剂,应怎样调节显微镜也可较清楚地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_。(5)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结构清晰的细胞,但在物像上有一点小污物,影响对口腔上皮细胞的观察。在不调换物镜的情况下,应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写出操作步骤。_。如果确定污物在装片上,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或使污物与口腔上皮细胞分开?_。该同学发现在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明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至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问:中间明亮的黑边圆圈可能是_。解析:(1)由低倍镜换为高倍镜进行观察的主要程序是:先把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2)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变化,视野的直径由8个细胞组成,放大后只看到中间的2个细胞,即放大了4倍,所以更换的物镜应为40。(3)显微镜下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根据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可推知实际的流动方向仍为逆时针。(4)颜色浅的标本在显微镜下一般不易观察清楚,需经染色,若无染色剂可调节光圈(或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这样也可以较清楚地观察到物像。(5)显微镜的物镜镜头、目镜镜头和装片三处常有污物。通过观察移动物镜、目镜和装片时污物是否移动,来判断污物所处的位置。若污物在装片上,则可用引流法利用水流将其冲至一侧。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有的同学误将气泡当细胞进行观察。气泡圆亮,边界清晰,易找到。答案:(1)要放大观察的物像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2)40(3)逆时针(4)缩小光圈(或调节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5)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移动,如果污物跟着移动,则污物在装片上;如果污物不跟着装片移动,则污物在镜头上。可先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跟着转动,如果污物随着目镜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如果污物不随着目镜转动,说明污物在物镜上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口腔上皮细胞随着液体的流动而与污物分开气泡15真核细胞的体积越小,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大,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越高。含酚酞的琼脂遇到NaOH会呈现紫红色,通过测量NaOH向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计算出NaOH扩散的体积,再根据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来分析得出结论。请你用琼脂块模拟细胞来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1)提供的材料和试剂:塑料刀,防护手套,毫米尺,塑料勺,烧杯,吸水纸,边长分别为8 cm的含酚酞的琼脂正方块,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2)方法步骤:用塑料刀将含酚酞的琼脂切成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的立方块。将3个琼脂块放在烧杯中,加入_将琼脂块淹没,用塑料勺不时翻动琼脂块,浸泡10分钟。戴上手套,用塑料勺将琼脂块取出,用吸水纸把溶液吸干。用塑料刀将琼脂块切成两半,观察并测量_,并记录。将测量及计算结果填入表格:琼脂块的边长(cm)比值(表面积/体积)NaOH扩散深度(cm)比值(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体积16Xa23Yb32Zc(3)应根据什么测量出NaOH的扩散深度?_。预测a、b、c大小的关系为_。分析和结论分析:_。结论:_。生物体器官的大小取决于细胞的_。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说明,细胞的体积_,因为_。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一般情况下琼脂块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大,物质扩散的效率越高。实验原理是NaOH遇酚酞变紫红色,通过测量NaOH在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计算出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写字楼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飞机透明件制造胶接装配工技能等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公司玻璃热加工工合规化技术规程
- 做主播签合作协议书
- 真空电子器件装配工工具生命周期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稀土电解工创新项目落地考核试卷及答案
- 高空作业机械操作工岗位现场作业技术规程
- 广东省华师附中实验学校2026届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盘锦市名校2026届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医学心理学概述
- 墩柱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五讲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012- )-2025年版
- 2025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 2026届房山区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桡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 2025至2030年中国办公设备租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新版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高二(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
- 造白渣原则及渣况判断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液压气动技术》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大班健康《贪吃的大嘴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