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2010年山东东营中考语文试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薜( b)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英英:声音和盛之貌。办:具备。9、给下列的句子正确断句。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二)2010年山东济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镒:二十两。 馆:这里指家。 诗:这里指诗经。6、给下列的句子正确断句。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分)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三)2010年山东临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6-9题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翳:遮盖,这里指云。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沿溯阻绝。 绝: 或王命急宣。 或:不以疾也。 疾: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选自史记) 2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1分)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 )吴既赦越 ( ) 与百姓同其劳( )26、翻译下列句子。(2分)女忘会稽之耻邪?翻译: 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28、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五)2010年四川自贡中考语文试题阅读秋水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4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川灌河 河:这里指黄河。 B. 河伯欣然自喜 欣然:高兴的样子。C. 不见水端 端:端来。 D. 闻道百 闻:听说,知道。15对下面加点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之:的。B.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之:的。C. 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之:他,指浑沌。D.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之:她,指淑女。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辩牛马 译文:分辨不清牛和马。 B. 我之谓也 译文:说的就是我啊。C. 少仲尼之闻 译文:认为孔子学识少。 D. 大方之家 译文:言谈大方的人家。17.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文章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B.文章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C.文中的河伯十分谦虚,具有勇于进取和自我批评的精神。D.在写法上,文章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六)2010年广东广州中考语文试题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按:巡视,巡行。 窬:y,洞,窟窿。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盖 恐 次 日 大 搜 急 于 移 置 而 物 多 难 携 故 密 着 而 屡 出 之 也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1)盗贼: (2)于成龙: (七)2010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丹青:指绘画。小术:小技巧,小法术。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翻译: (2)以为求之必得。翻译: 12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 ”;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八)2010年江苏连云港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表)【注释】魏武帝:曹操。 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众寡:人数少。 建:提出。 吴会:吴国。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 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3分) (2)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3分) 12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4分) (九)疑人窃履(8分)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注释】踵:到, 走到。缪:“谬”,错误,荒谬。21、给下列句子画分停顿。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2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友人来过(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逾年而事暴(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23.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逐与之绝。A甚意,汝之不惠 B.乃入见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行者休于树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25.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分) (十)阅读下面 甲 乙 两段文字,完成1922题 甲 元岳柱字1,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2,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3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 乙 “疾雷不及掩耳” 此兵家成言,初非偶语4,古今文士未有改之者。宋子京5于李靖传乃6易“疾雷”为“震霆”,易“掩”为“塞”,不惟失真,且其理亦不安7矣。雷以其疾,故不及掩耳,而何取于震?掩且不及,复何暇塞哉!此所谓欲益反弊者也 (选自滹南遗老集【注释】1元岳柱字止所:元代人岳柱,止所是岳柱的字。2金钏:金手镯。3为:即“为之”,做那样的事。4偶语:随便结合的词语。5宋子京:即宋祁,宋朝史学家。6乃:却。7安:妥当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金钏可易(换)酒 B疾(快)雷不及掩耳 C复何暇(空闲)塞哉 D此所谓欲益(增加)反弊者也20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观此可以(凭借)知画理矣 B雷以(因为)其疾C 以是人多以(可以)书假余 D 皆以(认为)美于徐公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初非偶语,古今之士未有改之者。 22 甲 乙 两段文字包含了一个共同的道理, 这个道理是什么?(2分) (十一)2010年江苏苏州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20题。(共1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 9 a& a f/ x2 J7 Q/ M0 N3 G8 _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5 K: | l1 z- f/ d9 a/ W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舍:驻扎休息。课:督促。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徇:示众。劳:慰劳。 统制:武官名。蹙额:皱眉,表示忧虑。17解释下列短语。(2分)(1)三鼓: (2)败绩: (3)不私: (4)恂恂: (5)立斩以徇: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20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4分)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720题。(1 2分)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之。使者曰:“秦赵为一,天下服矣。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窃为王患之。”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选白战国策燕策, 有改动)【注释】系:拘囚。 郄同“隙”,嫌隙。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秦赵为一,天下服矣 () (2)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3)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 () (4)臣窃为王患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且臣之使秦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无妨于赵之伐燕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C、国小而地无所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D、臣窃为王患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燕王窃闻秦井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20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说服对方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2分)盂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盂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日:“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舍人:门客。错:同“措”,放弃。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铫鎒(yo nu):农具。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 ) (2)与农夫居垅亩之中 ( ),(3)尧亦有所不及矣 ( ) (4)则谓之不肖 ( )1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不若鱼鳖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故物舍其所长 食之不能尽其材 C、而来害相报者 时时而间进ID、乃弗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译文: 评分标准:关键词为“奋”、“一”、“当”。关键词翻译准确,得3分;句子意思明白通畅,得l分。计4分。共4分。19.请选、出与文章蕴含的道理相同的一项( )(2分)。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十四)太宗论盗(9分)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或请重法以禁止 朕当去奢省费 轻徭薄赋 安用重法邪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2分)路不拾遗 商旅野宿 26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3分) 3、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唐太宗认为百姓之所以去偷盗是因为 5、用历史知识中的四个字概括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写的太平盛世: (十五)200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节选自太平御览)【注】错:镶嵌。纶(ln):钓鱼绳。是:正确。1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以桂为饵 B皆以美于徐公C错以银碧 D醒能述以文者13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说明文阅读风筝风筝是一种能飞翔的艺术品,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我国古代,有许多描写风筝的诗句。唐代的元稹就写过一首名叫有鸟的诗,诗中写道:“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 “纸鸢”指的就是风筝。那么,风筝起源于何时呢?这有好几种说法。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墨子记载,“公输班制木鹊以窥宋城”。这里的“木鸢”“木鹊”是风筝的雏形,因此可以推测出风筝起源于先秦时代。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提出另一种说法:“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书中说韩信谋反,“做纸鸢放之,测量未央宫远近”。由此认为,风筝应起源于西汉时期。20世纪30年代,王健吾、金铁庵在风筝谱一书中提出了又一种意见:纸鸢的创制是在南梁时期。其根据是:南朝梁太清三年,侯景叛乱,包围了京都建康,在信息不通的情况下,梁简文帝令人做了数十只纸鸢,将求救信藏于其中,向西北放飞,希望到达援军的驻地。由于风筝被称为“纸鸢”等,因此它的产生时间应在造纸技术发明并普及到一定程度之后。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西汉早期就出现了用大麻和苎麻制成的“灞桥纸”,只是其质地很粗糙,直到东汉时期,蔡伦才制作出质地比较优良的纸,但这种纸就连一般士人都没有资格使用,直到公元三四世纪,纸才得到普及。因此,风筝的产生时间应该在魏晋时期。岁月悠悠。到了宋代,制作风筝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别看风筝在天上飞得那么轻盈,可制作起来并不简单。制作风筝需要刀子、纸、胶水、蜡烛、竹片等。竹片经过精心地劈、削,制成竹条,再慢慢烘烤成型,才可以使用。制作风筝,首先是扎制骨架,就是把竹条搭好型,用细绳扎制成所要的形状。扎制时要注意左右对称,这样吃风面积才会相当,放飞也更容易。接下来是糊和绘。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先糊后绘,也可以先绘后糊。糊一定要做到通体平整、干净利落。而绘,则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有真实感,这其实是体现风筝艺术价值的地方,可以说风筝好不好看就全在这一笔绘了。经过这些工序之后,一只漂亮的风筝就制作成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已由当初造型单一、色彩单调的简单风筝,发展成了造型各异、五颜六色的现代风筝。现在世界上最小的风筝,长仅有7毫米,宽也只有7毫米,别看个儿小,它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别小瞧风筝!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就利用风筝探明了雷击的本质是 电。1901年,意大利马可尼和塞德琼斯利用风筝做天线,在大西洋两岸进行了无线 电通讯试验并取得成功。看来,风筝的作用还真不少呢!7.请仔细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3分)答: 。8.第五段加点的词语“目前”在文中有哪些作用?(2分)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整合与优化方案
- 水库运营期维修管理方案
- 全椒四年级数学试卷
- 南京小升初江宁数学试卷
- 数字化车间智能控制系统方案
- 七星关区高考数学试卷
- 南康三校联考数学试卷
- 辽宁联考高三数学试卷
- 龙口中考数学试卷
- 机场防雷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石油合作协议合同协议
- T∕CACM 1099-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隔药灸干预原发性痛经
- 火灾统计管理规定-2025版
- 钢结构建筑施工安全教育
- 诫子书说课课件
- 彩钢屋顶光伏施工方案
- 船舶锚泊与系泊系统
- 语文教育的新趋势智慧教育下的作业设计
- 汽车线控底盘与智能控制课件:线控悬架系统认知
- Unit2 Lesson3 Wang Hong is worried.(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 (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关于共建高校大思政体系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