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校本教材.doc_第1页
小学书法校本教材.doc_第2页
小学书法校本教材.doc_第3页
小学书法校本教材.doc_第4页
小学书法校本教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家好,我叫“蓬蓬”。我是蓬外的书法小精灵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蓬溪县外国语学校书法教材吧!中国书法之乡 蓬溪 简介 蓬溪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区,幅域面积1246平方公里,人口75万,辖31个乡镇。东晋置县,唐天宝元年定名,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蓬溪民风淳朴古雅,“工诗文、擅书画”之风历代承传,遍布民间山野,素来享有“五史之乡”的美誉,极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生发展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土壤。 近二十年来,在蓬溪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出了一批极具实力的中、青年书法群体,并在书法坛形成了名噪全国的“蓬溪书法现象”。“蓬溪书法群体”的作品亦频频在国内各级艺术殿堂获得展示和殊荣。丰富多彩的蓬溪群众性书法活动,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2000年5月,中国文化部授予蓬溪县“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书法)”称号。 图为城南高速蓬溪入口书法城牌坊蓬溪书法艺术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发展 一、蓬溪民间书风极盛,且多有历史名人墨迹。 (一)唐代时,杜甫涉足蓬溪,留下了的散文名篇唐兴客馆记,也留下了论述书法的诗作。(二)宋代时,王弘善书法,作有宝梵寺碑记,至今犹存。 (三)明代时,与董其昌齐名的书法家黄辉曾在蓬溪题匾“梓东邹鲁”,盛赞蓬溪繁荣的文化和淳朴的民风。 (四)清代时,蓬溪建有九宫十八庙,涉及儒、道、佛等文化,留下了许多匾额和楹联。蓬溪县令盛依题匾“客馆”;蓬溪县令段秀作虎啸图;蓬溪人张船山是清代“诗、书、画三绝”奇才,其书法脱尽凡骨,大气豪正,冲和平淡;张徭、王孟相等均工书善画,其作品收入益州书画录。 图为蓬溪回归园书法墙(五)民国时,蜀中道教名山高峰山(蓬溪境内)有许多匾额,魏碑、汉隶、古篆、行楷等多体兼备。于右任、林森、何应钦、孙科、居正、谢无量、丰子恺、张澜、戴季陶、陈诚、陈果夫、张群、陈立夫、王陵基、王缵绪、冯玉祥、邓锡候、白崇禧、刘湘、刘文辉、田颂尧等30多位民国党军政要员均在此留下墨迹。 (六)当代著名书画大家黄宾虹、沙孟海等亦在蓬溪留下了珍贵墨宝。(七)20世纪70年代末,蓬溪籍著名书法家曾来德在蓬溪三凤镇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乡镇级书法协会,并不断地按计划输送青年书法爱好者外出学习进修。而县内一批老书法家,即以魏碑或唐宋法贴引导年轻人:“学书应取法高古,路子要正。”八十年代中期,蓬溪执着于书艺探求的自愿者们认识到个体研习的局限性与群体智慧撞击的重要性,于是,组织成立了“蓬溪青年书画社”、“蓬溪县书法协会”。“蓬溪书法群体”即此诞生。“书法群体”始终保持学术风气正、学习气氛浓,既坚持个人的创作实践,又常聚在一起,举办各种书法笔、展览会、看稿会以及书艺沙龙等等进行艺术交流,还时常邀请名家讲学,外出游历求学等活动。惟其如此,蓬溪书法终能以自己的面目、特别的内涵、独具的风格,在全国书坛一领风骚。图为蓬溪回归园书法古代书法家像第一章 文房四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在学习书法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其所用到的工具:笔、墨、纸、砚。笔: 毛笔是谁发明的呢?传说蒙恬造笔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楚国交战,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写大量的军情,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兔尾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笔”(今日简写作“笔”)。一只好的毛笔必须具备尖、齐、圆、健四德笔毫聚合时,笔锋要能收尖。笔毫聚合时,笔锋要能收尖。尖笔毫聚合时,笔锋要能收尖。齐将笔头沾水捏扁,笔端的毛整齐无不齐现象。圆笔肚周围,笔毫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不扁不瘦。健笔毛有弹性,笔毛铺开后易于收拢,笔力要健。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墨:墨的种类:分为石墨和松烟墨,松烟至魏晋之后取代石墨之地位,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墨的使用方法:以清水逐渐加入: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现在为了书写的方便,已经不需要同学们磨墨了,有了现成的“一得阁”、“曹素纸: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同学们还知道其他三大发明是_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简单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用水接触纸面,水分立即散开的即为生宣凝聚基本无变化的,即为熟宣,散开的速度较慢的为半熟宣我们书法、中国画用到的就是生宣,而工笔画用到的就是熟宣。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 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中国四川出的夹江纸也非常出名哦。国画大师张大千曾经赞曰:“宣夹二纸,堪称二宝。砚:砚,也称“砚台”。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干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课后拓展: 一、想一想,什么是文房四宝。二、同学们在我们开始正式书法学习前,请同学们买好我们的书法伙伴哦:1、羊毫毛笔大号;2、生宣纸(毛边纸)3、墨汁(一得阁);4、砚台。第二章 书法姿势正书写姿势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反之亦然。哪么怎么来确定正确的书写姿势呢?毛主席爷爷,正确的姿势,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哦!确的我们先来看下握笔姿势:书写姿势一般分为三类:坐势、站势、蹲势。坐势又分为枕腕、悬腕、悬臂,书写时应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说一说有哪几种书写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有哪些要求?第三章 练笔游戏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摸清毛笔的脾气(中锋运笔、逆锋起笔、行笔、回锋收笔以及提、按、顿),才能让他更好的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快乐成长。逆锋起笔回锋收,且有顺折各千秋;书毫走笔思提顿,或轻或重必深求;转以成圆折成方,飘逸竣劲出柔刚;藏锋蓄气露纵神,中锋为主侧偶跟逆峰起笔按中锋行笔提顿回锋收笔熟练运用毛笔,让我们先来做几个小游戏吧?比一比,哪些同学能够一笔写满下边的图形?可不要填哦!点练习横练习竖练习其他练习游戏心语家长反馈教师寄语:第四章 永字八画楷书又称“正书”、“真书”、“正楷”。“楷”含楷模、规矩之意,是汉字的一种主要书体。初学写字最好先学楷书,以奠定笔画规范,结构匀称,字形端正,法度严谨的书写基础。“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哇! 秘 籍!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张旭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你们觉得永字八法像不像武术的动作啊?第五章 毛笔基本笔画训练一、点颜体的点圆劲雄健,方圆并举,效果明显露锋落笔,转笔右下,顿笔回收二、横颜体的横多篆意,多拱形,多很重,起笔方,收笔圆,长横中细逆锋左起,折笔右向,提笔中行,顿笔回收三、竖颜体的竖多曲形、多厚重、带篆意逆锋向上,转锋向下,顿笔转中,收笔顿回四、撇撇画行笔稍慢,力逆笔端,劲健挺拔逆锋向上,转锋右下,顿笔转中,带弧弯收五、捺颜体捺画多环形,多波折,多厚重逆锋左上,转锋向右,行笔渐按,稍驻后提亲们!蓬蓬 提醒你:书写要认真哟!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李白冬歌格子认识回宫格 九宫格米字格 米字开方习字格我会写第六章 如何临摹学习书法必须临摹古代碑帖。 (一)摹摹书的作用是帮助学法者把握结构并加深对字帖精微细小的理解,摹帖的手段很多,常见的有以下三种:1、双钩法。即用透明透水的纸,覆于字帖之上,用很细的笔将字钩成空心字,然后再填上墨。2、单钩法。即用透明纸覆于字帖之上,用单线画字的点画的中心线,仔细观察字的起收,提按转折等关键处,然后再进行临写。3、满摹法。即用不透水的透明纸直接蒙在字帖上书写。(二)临临帖是学习书法最主要的手段,它能培养眼和手的准确的配合能力,既能得字帖的笔法,又能得其精神。临帖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对临、背临与意临。1、对临就是看着字帖,摹仿着写。并做到“拟之者贵似”。临写实际上是一种技巧的训练,书写者通过观察、分析与研究,全面了解字帖的用笔、结构、章法、墨法等特点,然后才能认真摹仿。临写要求做到看一个写一个,等到熟练之后,最好能看一行写一行。2、背临就是作书者不看字帖,纯粹凭个人记忆默写出字帖一致的字来。默写完毕之后,应与原帖进行比较,找出不足之处,加以订正。3、意临就是书写者根据自己创作训练的需要,在范本中摄取某些与其需要相契合者。此法重神似。形似易,而神似难,所以它是临帖的最高阶段。第七章 章 法一、 章法:一幅字,不但每个字要写好,还要把所写的字连成篇。字与字、行与行,必须要安排妥当,互相呼应连贯。这种通篇整体的安排,就叫做章法,也叫布局、布白。章法除了研究字与字的排列,行与行的分布,还包括落款盖印等。章法布局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1、纵有行,横有列这种布局,横竖成行,排列整齐,适合写篆书、隶书、楷书等较工整的书体。书写时要注意字距小于行距,但要是隶书,因其字体扁方,竖写时字距应大于行距。2、纵有行,横无列这种布局字字之间上下连续,竖着连贯,行与行之间略有空间,间隔分明,横着看则字与字不一定整齐相对,适合写行书、草书。章法布局行式整齐,活泼流畅,在变化中求统一,书写也方便。3、纵无行,横无列字与字,行与行间距变化大,字字连绵,行行参差变化,通篇布局浑然一体,只适合用草书中狂草一类的很奔放的书体,初学者没有把握不要轻易尝试。二、题款与盖印:题款、盖印是一幅字章法布局不可缺少的部分。题款也叫落款,是书写正文以外的说明文字。一般题上书写者姓名、日期等,也有的写上所书写内容的出处。如果所写的字要赠送他人,就要把对方的姓名写在作品上,称为上款,自己的姓名写在后面称为下款。题款书写要简明,字体与正文要比较合适,而且不宜过大过小,与正文主次分明,和谐统一。一幅字写好后,最后还要盖上印章。印章有名章与闲章两种。名章是书写者的姓名,盖在落款名字后面,靠近名字,可盖12方。闲章内容有格言、警句、年代等,盖在作品正文起头右上角。起首第一、二字之间右侧的称为“引首章”,还有的盖在末尾的叫“压角章”。印章用红色印泥钤盖,与通篇白纸黑字映照,有衬托装饰作用。但要注意不论盖什么印,不要太多、太少。宁少勿多,宁小勿大,否则破坏作品的艺术效果,十分难看。 我知道章法应注意什么呢?第八章 篇幅格式由于书写内容的不同,字数多少的不等,书写篇幅就要有所不同,纸张就要有大小、横竖不同的变化。书写时必须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书法作品的布局格式多种多样,这里把常见的书写格式介绍如下:中堂:也叫整张直幅,用整张宣纸(不裁)竖着书写,是书法作品中篇幅较大的一种。条幅:也叫立幅、直幅、立轴,也是竖着书写的书法作品,比中堂要窄,一般用整张宣纸竖着对开裁一半,或比一半宽一些。扇面:有团扇、折扇两类。团扇上面比较好,折扇形式独特成环形放射状,行距上下宽窄不同,并且每行都围绕扇轴成斜势。所书写文句就要随形布局,显示出折扇的特点。册页与斗方:为一尺见方的小件书法作品,写好经过装裱一般装在镜框内悬挂。长卷、横幅、横额:也是常见的书写篇幅格式,与条幅相反,横幅用纸横着书写,各种书体都可写,字序一般从右住左。写春联时,也常常在大门头用红纸写上几个字,与上下联呼应,称为横披。对联:也叫“对子”。由两张长方条分别书写,合起来称为一幅,右边的是上联,左边的是下联。对联文句字数无规定,但上下联字数要一样多,要讲究对仗、工整。附一 如 何 欣 赏 书 法 书法艺术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因而书法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具体把握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特点的过程。欣赏书法要把握书法美的几个主要方面: 1.气韵生动 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的最高的境界是气韵生动,要达到气韵生动的表现,就必须要骨法用笔,也就是说要写出有弹性、有力度的线条。原始社会先民们在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已经具备了文字的雏形,线条也已经具备了书法的意味,天真朴拙。商周时代的甲骨文绝大多数都是以刀代笔刻画出来的作品,线条以方直线为主,劲挺明快。青铜铭文是先做成泥范,然后以铜浇铸而成,称为金文。金文拓本书法线条遒劲朴厚,结体天真烂漫。先秦的书作虽然力能扛鼎,但都系工具刻画而成,线条还缺乏生动的表现。秦汉以下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普遍被采用。毛笔是用狼毫等兽毛制成,具备 尖、圆、齐、健的特点,书写得法,能产生刚健、遒婉、秀逸、凝重、流丽的非常生动的表现。而且书法作品多采用墨汁书写,色泽鲜亮而又沉着,干湿浓淡的丰富变化又会产生生动的墨韵,使书法线条的表现更加传神。所以如何用笔用墨就成为书法家终身追求把握的基本功和审美的关键。古代书法家总结出一整套用笔、用墨的原则和方法。比如执笔要以意念带肩,肩带肘,腕竖掌平,五指齐力,力注笔尖,这样写出的线条才能达到有力而不浮滑。书写笔画要藏头护尾,逆入平出,中锋用笔等等,这样笔画才能达到匀实遒劲而不妄生圭角,产生诸如柴担、蜂腰、鹤膝等病笔。用墨要浓而不滞,清而不弱,水墨相渗,达到墨分五色的生动表现。总之好的书法作品都灌注了作者精、气、神,体现出气韵生动的高超的艺术境界。2.形和意的合一 汉字以象形和会意为造字的基础,每个单独的字都是古人创造的写意的造型艺术作品。例如:德字金文里写作 ,表示道德、品德的意思。分别由象形的心和目组在一起形成的会意字,从目上的直线表示视线,这个字以造型的方 式喻示了词义,德不是外在于人的行为规范,而是心的道德自觉,由心灵的窗户眼 睛里流露出来的正直的目光中可感受到的品质。这样书法家在书写这个字时,就会感受到写意绘画的美感享受,把这种绘画感受造型和书法造型感受结合起来就是完整的形意结合的书法感受。3.点线面的结构美 汉字是以点线来造型的,线与线之间所界定的就是面。点线面构成的书法结构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书法的结构美类似于建筑美感。古代书论里谈书法结体构字的文章很多。隋代和尚智果的心成颂,唐代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等,其中以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影响最大。他按楷书字型的类别特征规定了书写平正的合理的原则,如避就(避密就疏),相让(合体字的相互搭配),朝揖(偏旁与主体的关系)等等。但是书法的结体原则规范不了书法的实践,古代书法家在创作中,有法而又无法,展示了千姿百态的书法的结构美如一个山字在书法家的笔下,由于意象的不同即呈现出风格各异的结构美。金文癸山敦的山字,不离象形,观之如三山并立浑朴天成。北魏郑道昭天柱山摩崖山字,以中间一画为中轴,真如擎天一柱,左右两竖化为两点,各骑下横一端,如翘翘板,在平衡中寻找着不平衡,在稳定中寄寓着活泼。唐太宗晋词铭山字,将三竖化为三点,下横只写一半,化实为虚,结构顿显轻盈活泼。而怀素自叙帖,化三笔为一笔连绵草书,左一竖有山之高,下横与中、右竖化为山之连绵逶迤,写出了动态的美 4.笔墨交融的线型美 书法是以线来造型的,而线本身抽象出来即具备了丰富的审美因素。线的提按顿挫,粗细徐疾,干湿浓淡,迂曲刚柔,体现了音乐的广阔的表现领域,其节奏、旋律把人引进了如痴如醉的优美的意境。古人为了阐明笔划线条的美感,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如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和唐代书法家欧阳珣,曾这样描述:点如高山之坠石,一如千里之云阵, 如万岁之枯藤, 如陆断犀象, 如崩浪雷奔, 如劲松倒石, 如劲驾筋节, 如长空之初月。就是说书法家在写字时应心存意象,这样笔下才能出现表情丰富,笔墨生动的线条美来。5.虚实相生的章法美 章法是指书法作品整体的谋篇布局的结构法。首先有大的形成程式化的章法框架。书法作品尤其是草书作品的章法一般为开头加引手章组成的起手式,情感稳重充盈的前半程,笔墨自由驰骋、变化多端的后半程,然后是落款、钤印组成的结尾。这种起、承、转、合式的结构美,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一般法则-即太极图式。太极图就是首尾闭合的大的S线型。S线是充盈着生命韵律的曲线,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的直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有曲线的表现形态,而一切最优美的事物都有S线型的表现形态。这样,S线的线型表现就是章法的实地美,而线包围的空白表现就是章法的虚地美。虚实相映、刚柔相济,造成了书法章法的变化万千、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6.诗书并茂的文采美 书法是书写文字的艺术,虽然书法可以抽象地欣赏线条和结构美,但是对文字内容的把握,使我们的欣赏更为全面完整,大书法家都是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