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文:黔(贵州)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黔。运到后没有什么用处,便把驴放到了山脚下。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躲藏在树林中间偷偷地观察它。考虑渐渐走出树林,靠近驴,小心谨慎的,不了解驴是什么东西。其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考虑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来来往往地观察驴,觉得它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考虑始终不敢与它搏斗。渐渐老虎靠近它,态度更加随便,摇晃、依偎、冲击、顶撞(驴),驴忍不住怒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而大喜,考虑这件事,心想:“驴的本事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咬断驴的喉咙,吃光驴的肉,才离开。【同步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船载以入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以为神 庞然大物 远遁 以为且噬己也 益习其声 稍近益狎 虎因喜 因跳踉大口阚 驴不胜怒,蹄之 技止此耳 尽其肉 慭慭然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3、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 4、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 虎见之 5、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6老虎心里对驴的两次反抗的评判分别是 、 。7假如“好事者”看到了虎“尽其肉,乃去”的背影,请发挥你的想象,从下面角度任选一个,以“好事者”的口吻在横线上补出具体内容。 (1)从自己和驴的角度诉说驴被虎吃的原因。驴啊,_ _你也不会被吃掉啊!(2)从自己和虎的角度诉说虎吃掉驴的原因。老虎啊,_ _你也不能吃掉驴啊!8.翻译下面句子。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9.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 。再写出含有“虎”字的两个成语 、 。 10.认真体会课文,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来概括驴子与老虎的性格特点。 驴子: 老虎: 11.你从这则寓言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1、略 2、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3、(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4、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5、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6、无异能;技止此耳。7、参考:(1)驴啊,若不是你庞大却愚蠢,没有能耐,只会一鸣一蹄,若不是我好事把你运来放到山下,你也不会被吃掉啊!(2)老虎啊,若不是你细心机智精明,做事小心谨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若不是我好事,把驴运来并放到山下,你也不能吃掉驴啊!10、愚蠢无能 机智勇敢陋室铭刘禹锡(唐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好在主人我有美好的德行(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粗俗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一、文学常识1. 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二、注释(1) 陋室:简陋的屋子。(2) 名:出名。(3) 灵:成为灵异。(4) 斯:这。(5) 惟:只,只是。(6) 吾:我,这里指陋室主人。(7) 德:品德。(8) 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德馨:品德高尚。(9) 鸿:大。(10) 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11) 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12) 调:弹奏。(13) 素:不加装饰的。调素琴:弹琴。(14) 阅:阅览,阅读。(15) 金经:指佛经。(16)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借指奏乐的声音。(17) 案牍:官府的公文。(18) 劳:使劳累。(19) 形:形体,身体。劳形:使身体劳累。(20) 庐:简陋的小屋子。(21) 云:说。三、古今异义词词语古义今义词语古义今义在在于,动词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调弹奏调动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芳香形形体,身体形状四、词类活用有仙则名。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龙则灵。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指(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 上:名词作动词,长上。绿:名词作动词,变绿。草色入帘青。 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五、一词多义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不译)何陋之有(倒装标志,不译)是斯是陋室(判断词,是)当是时(这个、那个)往来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名有仙则名(出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六、文言句式何陋之有:倒装句,应为“有何陋”。七、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统领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室外环境之优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作者生活清闲、高雅脱俗,表现作者不为琐事萦绕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场的干扰,厌倦世俗生活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文中应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其中,实写的部分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的部分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从居室环境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8.从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9.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0.作者使用类比手法,与仙人进行比较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1.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七、简答题1.概括本文主旨: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起了什么作用?答:引起下文,说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用类比、比兴手法,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3.作者写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4.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答: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警策有力,引人深思,强调了“陋室不陋”。5.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答:可取: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可取: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同步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 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 对出上联。 上联: 下联:高洁傲岸爱莲说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_4、.“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答: 5、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安贫乐道陋室铭3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国事为念、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鄙弃、对官府公事厌倦4略5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爱莲说周敦颐(北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欢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的,也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一、文学常识1.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宋代理学创始人。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2.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还可以发表议论(重在议论)的文体。二、注释1) 之:的。2) 甚:很。3) 蕃:多。4) 独:仅,只。5) 自:自从,从。6) 甚:更,特别。7) 予:我。8)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9) 染:沾染。10) 濯:洗涤。11)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12) 妖:美丽而不庄重。13) 蔓:生出枝蔓。14) 枝:生出枝节。15) 益:更加。16) 清:清芬。17) 亭亭:挺立的样子。18) 净:洁净。19) 植:竖立。20) 亵:亲近而不庄重。21) 亵玩:玩弄。22) 焉:相当于“呢”。23) 谓:认为。24) 隐逸:隐居不愿做官的人。25) 噫:相当于“唉”。26) 鲜:少。27) 宜:当然。28) 众:多。29) 矣:相当于“了”。三、词类活用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生出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出枝节。香远益清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四、古今异义词宜(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合适,应当。 五、一词多义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暮寝而思之(代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无实意)远香远益清(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距离长)清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香)六、特殊句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被动句。染,受沾染。七、理解性默写1.文中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写出莲的可爱之处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文中描写莲花的生长环境,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文中与“洁身自好”意思相近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4.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互为反义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文中描写莲花品质、直接表达作者人生态度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中通外直。7.文中最能概括(集中表现)莲的品质的句子:莲,花之君子者也。8.文章的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9.文中表达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的句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0.文中表达了作者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文中说明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的两个句子: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八、简答题1.概括文章主旨(概括作者所言之志)。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2.本文的感情线索:爱3.本文的写法:托物言志、衬托(菊是正衬,代表隐逸者;牡丹是反衬,代表富贵者;而莲代表君子)。4.课文三次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找到这些句子并总结它们的作用: 晋陶渊明独爱菊濯清涟而不妖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 予谓菊花之君子者也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 菊之爱宜乎众矣表现作者自己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5.作者一开始就写与陶渊明、世人不同的爱好,说明了什么?衬托自己爱莲,不愿隐逸不谈富贵,在污浊的世间,能够坚贞不屈地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生活态度。6.本文除了描写莲花之外,还描写了菊和牡丹花。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这是衬托手法。写菊、牡丹是为了衬托莲的高尚品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也表达了自己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7.作者写莲的具体内容(作者爱莲的原因):方面对应句子莲的品质君子应该具有的品质(AB)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B)濯清涟而不妖高洁(B)质朴比喻君子(A)不与恶浊世俗同流合污,(B)又不以孤高自诩。(C)体态(D)香气(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D)香远益清(C)正直(D)芳香比喻君子(C)通达事理,行为端正,(D)美名远扬。(E)风度(F)气质(E)亭亭净植,(F)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EF)清高比喻君子(EF)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佩而不敢轻侮。8.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该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目的是什么? 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表明他对追名逐利、贪图富贵的人的鄙弃。9.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这样可以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同步练习】1、翻译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答: 2、解释加点字。可爱者甚蕃 独爱菊 自李唐来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亭亭净植 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3、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天下之伟观也 B.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是谓大同C. 中通外直出极狭,才通人 D. 不蔓不枝青树翠蔓4、 阅读理解。 本文自始至终采用衬托写法,用_、_衬托_,从而表现了作者_ _。5、 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言外之意。 答:_6、 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喜欢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请你再举出一个课外事例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_答案:1、2、略 3、A 4、菊花 牡丹 莲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5、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6 略 *口技林嗣环(清朝)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译文:京城中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次)正赶上(有一家人)大宴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布置一个八尺长的屏风,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内,(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宾客们团团围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内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远远地听见胡同里狗叫的声音,接着就有妇女因惊吓而醒、打呵欠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说梦话(的声音)。过一会儿儿子醒了,大哭。丈夫也醒了。妇女拍着儿子喂奶,儿子含着乳头啼哭,妇女边拍边轻声哼着哄小孩入睡。大儿子醒了,连续不断地说话。正当这时候,妇女手拍儿子的声音,口中哼唱的声音,儿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儿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叱责大儿子的声音,在同一时候一起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全场宾客没有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妙极了。没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女手拍儿子的声音也逐渐停下来。隐隐约约听见有老鼠活动,盆器倾斜的声音,妇女在睡梦中咳嗽的声音。宾客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慢慢地坐正了。忽然听到一个人大喊“着火啦”,丈夫起身大喊,妇女也起身大喊。两个儿子一齐哭。不久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的孩子哭,成百上千条狗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崩裂倒塌的声音,大火燃烧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一齐发作;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从着火的屋子里)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灭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什么声音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一个人有一百张嘴,嘴里有一百个舌头,不能说清其中的(任何)一处(声音)。于是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哆嗦,几乎要抢先逃走。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了。撤掉屏风一看,(只不过是)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块醒木罢了。一、文学常识口技的作者是朝的 ,字 ,这篇文章选自朝编的 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二、拼音嗣(s) 顷(qng) 倾(qng) 呓(y) 絮(x)叱(ch) 鼻句 (hu) 间(jin) 许许(h) 曳(y) 几(j)三、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通“座”,座位) 四、词的积累 重点词语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者,的人) 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宴,宴请,用作动词) 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众宾团坐(围绕而坐)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其夫呓语(说梦话)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静悄悄)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妇抚儿乳(喂奶) 众妙毕备(全、都) 宾客意少舒(意,心情。少,稍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虽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 以为妙绝(以为,认为。妙绝,极点)奋袖出臂(扬起、举起)变色离席(色,脸色。座,座位) 两股战战(股,大腿。战战,打哆嗦,打战)曳屋许许声(拉)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走,跑) 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妇抚儿乳(名词做动词,喂奶) 宾客意少舒(形容词做副词,稍微) 不能名其一处(名词做动词,说出) 会宾客大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侧目(名词用作动词,看)遥闻深巷(形作状,远远地) 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古今异义 1.会 宾客大宴(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会议。) 2.微 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细微。) 3.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 4.两股 战战(古义:大腿。今义:量词;屁股。) 5.几欲先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6.虽 人有百手(古义:即使,表示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的连词。)7.但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8.微 闻 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9.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少。) 一词多义 指: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 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妙: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 指: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 作: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 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 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 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 是:1.当是时(介词,这) 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 坐:1.满坐寂然(名词,通“座”) 2.众宾团坐(动词,坐) 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称)表时间的副词: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 表示两事相继发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未几五、句式积累 省略句: “抢夺声,泼水声”中省略了“抢夺”的宾语“财物”,可补充为“抢夺财物声,泼水声。” 倒装句:“会宾客大宴”中的“宾客大宴”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会大宴宾客”。 六、课文理解1、“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善字统领全文或连贯全文,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善字。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出来的。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声音的? 答:由远及近,由小到大。3、为什么交代道具时,连用四个“一”字? 答:暗示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4、“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写出了听众的那些心理?这样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答: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感到满意,为表演者技艺所折服。对表达中心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5、结尾句“一人”起到了那些效果?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答:既照应开头,也突出舞台、道具的简单,反衬表演者技艺高超,有余音绕梁之效。首尾呼应,结构完整。6、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答:交待口技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场气氛。 “善”7、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答:两个 一是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入睡的情形。一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8、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答:三次, 观众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细腻的刻画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9、作者在选文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写有什么效果?答: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侧面烘托口技人技艺的高超10、第段描摹一个声响场景,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的过程,写声响按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小)及(大)的顺序。 11、本文展示民间艺人技艺高超的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这种写法的好处何在?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着力描写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着力描绘听众的反应,这是侧面描写。两者结合起来写,是为了把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一突出口技表演之“善”。12、你认为口技艺人的表演“妙”在何处?(围绕利用简单的道具表演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谈即可。)13、由口技之精,我们可以联想到各行各业的技艺之善,如果在本专业有所建树,你认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可就“德”和“才”“苦练”和“顿悟”等展开,有恒心,争取做到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14、表演者技艺为什么这样出神入化?这给我们什么启迪?答:勤学苦练的结果,凡事都要下苦功,做到精益求精。【同步练习】一阅读全文回答:1、本文节选自 是清代 编选的 小说。作者 ,字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会宾客大宴( ) A适逢,正赶上 B会议 C开会 D会合 (2)众妙毕备( ) A毕生 B毕业 C全、都 D完了 (3)宾客意少舒( ) A少量 B稍微 C减少 D年轻 (4)不能名其一处也( )A 名字 B名声 C 出名 D说出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4、“一时齐发”指文中 5、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6、文中描写宾客听表演后神态的句子是 ,这样写的作用是 7.文中用 写声之远,用 、 和 写声之近,用 写声之大,用 写声之小、夜之静。8.文章正面描写了 ,侧面描写了 ,都是为了突出 。9.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 10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有什么作用呢?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妇抚儿乳 (2)既而儿醒 (3)一时齐发 (4)众妙毕备 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第一层: 第二层: 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 、 的描写方法。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 答: 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 ;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 ;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 。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三 阅读第四段回答: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虽人有百手 3.不能名其一处 4.两股战战 2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 ; 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 。3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 。4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 。5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 。6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7.按要求填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是 、 ;文中拟声的叠音词是 、 ;文中表示不同声音的动词是 。答案:一 1、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清 张潮 笔记 林嗣环 铁崖, 明末清初2、(1)A;(2)C;(3)B:(4)D 3 (1)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2)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4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5本文写到了口技人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6.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烘托口技艺人技艺之“善”;7.犬吠声 妇人惊觉欠伸、妇抚儿乳、妇拍而呜之 儿醒大啼 有鼠作作索索 8 口技者表演的内容 观众的反映 “善”9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可信。因为口技人的表演技艺非常高超,他已完全把听众带入了火灾的情景之中,就如看电影、电视一样,明知是假的,我们的心情也常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听众有这样的反应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10设想合理即可如:我认为安放围幕有增加口技表演效果的作用,这样围着,易把听众带人情景之中。如果不围,就达不到这样的表演效果。二1、喂奶;不久,紧跟着;同时;全,都2、众妙毕备。满座宾客 第一层: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第二层:描绘了听众赞赏陶醉的神情。3、正面、侧面4、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之技“善”。5、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6、各种声音同时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三1、夹杂;即使;说出;大腿。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5、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6、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7、13、忽 俄而 呼呼 许许 呼、哭、吠、求救、抢夺、曳、泼。强项令范晔(南朝宋)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不平。”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译文:董宣,字少平,陈留圉地(在今河南杞县)人。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等鞭子打,请求能够自杀。”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低头。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加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牌声誉风险评估-洞察及研究
- 消防安全月培训记录课件
- 租赁合同解除条件解析-应对租赁纠纷
- 高端私立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聘用合同
- 离婚前婚姻关系解除财产分割及子女成长及教育协议书
- 2025至2030中国镍基高温合金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离婚协议书制作指南与范本: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
- 离婚协议书: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分配协议范本
-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范本二:清晰界定财产权益
- 股权回购合同中目标公司控制权变更与保障
- 国内外新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课件
- 大班科学《玩转扑克牌》课件
- 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拼宽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 双台110kV主变短路电流计算书
- DB1750-2019水电站(厂)防雷与接地性能测试技术规范
- 牛常见病防治课件
- 你不懂咖啡课件
- 危险物品储存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表
- 装饰工程保修单
- I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 EnglishDrama英语戏剧写作及表演技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