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质检(语文).doc_第1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质检(语文).doc_第2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质检(语文).doc_第3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质检(语文).doc_第4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质检(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命题人:刘建云 审题人:潘红英 2011-2-20 姓名 学号 分数一、语言知识及运用(共15分 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叱咤风云 ch 开花结果 ji 拈花惹草 nin 牵强附会 qingB莺啼鸟啭 zhun 弄巧成拙 zhu 应届毕业 yng 奄奄一息 ynC面面相觑 q 潜移默化qin 风尘仆仆 p 监守自盗 jinD敲骨吸髓 su 大大落落lu 一哄而散 hng 淙淙流水 cng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迭床架屋 买椟还珠 大材小用 人才辈出B认识肤浅 悬梁刺股 兵慌马乱 张皇失措C风雨如晦 掎角之势 工程竣工 实地勘察D流连忘返 厉行节约 山青水秀 却之不恭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 _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唱,才能成为名人。打着民主旗号搞“台独”的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_是对台海地区_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重大威胁。A偶然 固然 也/乃至 B偶尔 当然 更/和C偶尔 固然 也/乃至 D偶然 当然 更/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台湾“五都选举”选后,部分绿营人士称虽然蓝营赢了席次,但是绿营赢下了基本盘,对于这个说法,深绿学者金恒炜不以为然。B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C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莫斯科的言论已经被俄罗斯和欧洲媒体爆炒到一字不漏,其言论的前后矛盾不仅令本国媒体惊诧,还被国民贻笑大方。D你尽管安心养病,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央财政已紧急下拨救灾资金2亿元,用于青海地震灾区的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B在校的大学生应当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并尽可能利用大学的资源多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做到“一专多能”,以适应更多岗位的需要。C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是非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动物园全面清理各类动物表演项目,坚决取缔和禁止有悖动物园公益性质的行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共9分 每小题3分)略论思维的“惰性”章炳元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从而预见未来。爱因斯坦依据广义相对论作出的光线偏折引力红移引力辐射等科学预言,马克思依据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表明了人类的思维具有多么惊人的科学预见性!不仅如此,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现代化水平,充分显示了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的巨大威力!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人类的思维除了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面外,又有保守性和“惰性”的一面;它既能跑到实践的前面去指导实践,又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毛泽东同志曾列举当年游击战争的例子说:当斗争发展使我们离开山头跑向平地后,“我们的身子早已下山了,但是我们的思想依然还是在山上”。这种思想落后于存在的现象,除去客观因素外,正是思维“惰性”的反映。自然界的物体有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因此静止的东西你要让它动起来必须下大力,而运动着的东西你要让它停下来也必须花大劲。人们的思想也往往这样:当一种新事物新理论刚刚出世时,总会受到各方面的挑剔和反对,许多新发现往往就这样被窒息于呱呱坠地之时;可是,对于已经流行的观点,即使有弊病也很难纠正。贝佛里奇在列举科学史上许多这样的事例后说: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席勒在谈到这种抗拒心理时甚至这样说:“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则。”形成这种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人脑有一种依据业已流行的传统观念,而不是依据面前的新情况作判断论是非的强烈倾向。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经典物理学框框,提出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而爱因斯坦正是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辐射和吸收上,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二是迷信权威。伽利略发现的“摆动定律”和“落体定律”,所以遭到那么多人的讥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推翻了被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德的“摆幅短,需时少”和“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的错误观点。为此,伽利略深有感触地说:“这些人甘心情愿做亚里斯多德的奴隶,把他的什么话都奉为圣旨,一点不能违反。”三是怕犯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尿素后,却在有机化学面前却步了。其原因,在他给老师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有机化学就像是一片“原始热带森林”,是“一片狰狞的无边无际的使人没法逃得出来的丛莽,也使人非常害怕走进去”。看来,正是胆怯和害怕出错扼杀了维勒的创造性思维,使他畏缩不前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得好:“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也就扼杀了科学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项开创性工作,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就要破除思维的“惰性”。倘若只会顺着权威的思路和传统的观念去想,只会进行再生性的和习惯性的思维,那么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有开拓和进展。唯有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等“惰性”心理,才能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性,使创造性思维的灿烂花朵盛开,杰出丰硕的果实。6下列对“思维惰性”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人类思维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的心理特征。B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从而预见未来。C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则”。D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精辟指出了人类容易产生思维惰性的三个主观原因因循守旧迷信权威怕犯错误。B本文充分发挥敢于质疑的精神,对“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惰性产生的心理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C作者鼓励人们打破传统和权威的思维桎梏,克服思维的“惰性”,让创造思维的花朵盛开。D文中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和著名人物的许多言论,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却又无堆砌之感。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因而能自觉地控制思维“惰性”的产生。B人类只要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三种“惰性”心理,就能充分发挥好思维的创造性。C人类思维常常超前于实践,又时时会落后于实践;既能指导实践,又限制新事物发展,所以人类难以驾驭。D人脑中的固守现成流行的传统观念的倾向,使得人们无法对面前的新情况作出是非判断。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共12分)盲 者 说清戴名世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注】 日者:占卜。 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 审:判断,辨别B而亦无颠危之患 危:跌倒C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 第:常理D喜为非礼之貌 非礼:不合礼制10下列加点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其谁非盲也 其孰能讥之乎B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C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1下列句子中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 B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C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 D邪正在前不能释12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表现了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第卷 (114分)四、(24分)13将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4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采桑子 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4“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15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五、语言运用(12分)16将下面的六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可以称为内心的自由。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 。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精神上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能。而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鼓励独立思考来支持这种自由。由此,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才有可以得到改进。但社会也能做很多事来促使它实现,至少不该去干涉它的发展。这种内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难得赋予的一种礼物,也是值得个人追求的一个目标。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权威的影响和强加给青年过重的精神负担来干涉内心自由的发展。17香港大学2009年颁发的名誉院士的名单里,出现了一位没有接受过教育来自基层的食堂服务员。这位82岁的婆婆袁苏妹,曾在港大食堂服务44年,担任服务员及厨师。她对住宿生的照顾无微不至,除起居饮食之外,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请你为她写一段颁奖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3050之间,内容切合实际。(4分)18提取下面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寒食节”下定义。(不超过50字)(4分)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节日。寒食节的时间是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烧死。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他死的这一天生火煮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邺中记附录中有关于人们过寒食节不生烟火只吃醴酪等冷食的记载。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述的就是寒食节的风景。寒食节虽不像端午节那样有名,但我国北方仍有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场面。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麻鞋之歌叶 梓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绒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会穿一双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的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咣当作响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欢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视为神经质。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气,脚下风声习习,医学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学上还有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成为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鞋遂成。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的精巧的手。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太紧张啦!”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每种样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僻深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莫非,正是一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从陇南再南下成都。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这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我们善于忘记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一场大自然移动的展览。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 19文章第一节为什么引用天水谣?(4分)20作者说麻鞋“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请简要分析麻鞋显现出哪些“文化情趣”。(4分)21文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品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22阅读全文,探究“麻鞋之歌”的内涵。(6分)七、(60分)2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一进门,他的头不小心被狠狠地撞到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停地用于揉搓自己的脑袋,一边有些恨恨地看了看那比他的身高略要低矮的门框。没想到,出来迎接他的老人恰好看到这一情景,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道:“很痛吧!可是,这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机动车驾驶有这么一条规定:换挡时禁止低头看变速杆档位。特别是在城市道路驾驶或高速行驶时,低头看变速杆的档位容易使方向跑偏,发生交通事故。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15分 每小题3分)1B 叱咤风云 zh 潜移默化qin 敲骨吸髓 su 2C 叠床架屋 兵荒马乱 山清水秀 3C “偶然”除表示次数少之外,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偶尔”只是次数少。句只是说“次数少”,故应选“偶尔”。句“固然”一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用在此处符合语境。句中两个是字领起的内容是并列的关系,应该用也字来连接,台海地区亚太地区范围由小到大,是递进关系,应该用乃至。而更和和分别表递进和并列,与句间及两个短语间关系不合。 4A B项,一挥而就,一动笔就成了。指写字写文章绘画很敏捷地完成。应为“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C项,贻笑大方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应为“传为笑谈”之类的词语D项,鼎力相助:敬辞,表示有托于人或表示感谢时用。应为“倾囊相助”。5B(A 不合逻辑,“抢险救灾”包括“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C歧义,改为“中国人最易读错的200个字”,句式杂糅,删去“为对象”或改为“以为对象”D搭配不当,删除“取缔”)二(9分每小题3分)6A 根据原文“它又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可知判断是正确的。BD两项是谈思维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而非思维“惰性”,不合题干要求。C对概念内涵的揭示不明确,应排除。7B 项中恩格斯所言的“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指人类的思维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而不是“思维的惰性”。8D A强加因果,况且,思维惰性也不能自觉控制。B文中指出的三种心理只是阻碍思维创造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的主观因素,二者不能构成充分条件关系。C强加因果,推不出“人类难以驾驭”的结论。三(12分每小题3分)9C 第:只,仅止10A 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B连词,表目的/表原因;C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宾语前置标志;D连词,表顺承/表递进。11C C项是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与例句同。12A “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并非盲者说这句话的目的,盲者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表明盲人虽然眼睛看不见,内心却是清醒的。四(24分)13你这位先生(太可笑了)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乃子悲吊,每翻译错一个扣1分,宾语前置未译出扣1分。共2分。)如果凭强大的秦国(秦国强大的力量)却先割舍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怎敢留下璧玉而从您(大王)这里得到责罚呢?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14(4分)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答出任意3点即可)(4分)运用借景抒情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答出任意两种手法即可,观点2分,解析2分)15略五(12分)16答案:17示例:她出身平凡却演绎着高尚,地位卑微却彰显出尊贵。服务生涯有限,服务真心不变。她是最温暖的港湾。(修辞手法1分,内容2分,语言优美通畅1分。)18参考答案:寒食节是我国北方每年在清明节前一天以不生烟火只吃冷食的形式纪念春秋名士介子推的一个民间节日。(清明节前一天1分,不生烟火只吃冷食的形式1分,纪念春秋名士介子推1分,一个民间节日1分,不是单句不得分)六(18分)19答:引出下文,为下文对清水、清水生长的麻的赞美作铺垫;扣合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韵律之美。(4分。一点1分)(内容上表达作者对清水麻的赞美(1分);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首尾呼应,点题(2分,答任意两点即可);效果上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有韵律之美,激发读者兴趣(1分,任答一点即可)。)20答:千变万化的图案体现着美学情趣;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注解着农业文明;样式各有寓意,隐含着传统文化。(4分。每点2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21答:(1)文中老人是一个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手艺精巧)的西北农民形象。(4分。前两点各1分,第三点为2分) (2)具体而形象地阐述麻鞋“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为下文对麻鞋、手艺的尊重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2分。每点1分)(老人性格“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答到一点得2分,“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或手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