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高考的一次对话.doc_第1页
我与高考的一次对话.doc_第2页
我与高考的一次对话.doc_第3页
我与高考的一次对话.doc_第4页
我与高考的一次对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与高考的一次对话今天是清明节放假的前一天,#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一部很有教育意义且能震撼你的心灵并引起你内心共鸣的电影,它的名字高考1977。下面我先将电影的概况向大家介绍一下,影片主要讲述了一群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就是我们所谓的“知青”,他们被分配到农场工作,但是这些知青时时刻刻想着能够继续去接受教育,能够有机会上大学。但是由于文革才刚刚过去,被取消的高考制度还没有恢复。想要去上大学还是要通过单位的推荐,在经过一系列的考核,才有机会去上大学,而且名额也是十分有限,能够去上大学,已经成为大部分知青的奢望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邓小平上台了,成为了国家的领导人,他进行了诸如“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富国强国的措施。其中就包括了让这群在农场中的知青兴奋不已的事情,那就是国家要恢复高考了,但是对于这件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觉得高兴。首先是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他是个文化程度不高,又不通情达理,只知道满嘴的组织原则,组织考核,以及还有他那形影不离的农场大印的干部,通过对他的描述,你就可以知道了,他一定是抑制大家谈论高考的,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如果这些知青都去参加高考了,那么平时的劳动骨干都流失了,总厂分配的开荒任务也就不能按时完成了更不用提超额完成了。所以他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限制知青们谈论有关高考的事项,并对积极要求参加高考的“强子”进行了大会批评,目的在于告诉大家不要再谈论有关高考的事情了,并且在国家的正式文件出台后,他又采取了新的措施,要参加高考的人首先应同通过农场的报名资格考试从而来限制和禁止大家去参加高考。知青们并没有听之任之,他们基于对高考的强烈期盼,运用绝食等方式来与老迟作斗,积极维护国家赋予他们的自由报名参加高考的权利。最终教条死板的老迟也抛下了一己私利,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准许他们去参加高考了,并且在这帮极其渴望参加高考的孩子没有赶上去县城的火车时,老迟自己驾驶着农场拖拉机及时的出现,把这帮孩子准时的送进了高考的考场中。使得他们渴望已久的参加高考的愿望得以实现。对于那些渴望参加高考的知青们来说,他们为了能够去参加高考,并且取得优秀的成绩,想尽了一切办法。他们最先为了争夺单位推荐的名额,采取了扛包比赛。而后当恢复高考的通知下达后他们又偷偷钻进贴了封条的图书室偷书;深夜不睡觉,靠着煤油灯的微弱光线复习数理化,通过绝食来对抗老迟颁布的农场报名资格考试。在他们乘坐的去参加高考的拖拉机出了问题时,他们狂奔了几百里去追赶去县城的火车,可以看出他们对高考的渴望,以及他们为了能够参加高考而为之付出的。还有一些人如陈琼的父亲陈甫德,他是一位数学老师,但是却被冤枉成为了历史反革命,因为历史反革命的原因也使得他的女儿不能去参加高考,甚至连和他喜欢的潘连长结婚都要受到限制,他的女儿不能理解他,并且对他充满着怨气,还在雪地中对他的父亲大喊道:“你是历史反革命,你走别让我再看见你,你必须答应我赶快走,听见没有。你赶快走!:”但是这位父亲,他对女儿的不理解并没有一丝的怨气,而且为了女儿能顺利参加高考,他宁可犯错误私刻公章,并从上海带复习资料给远在黑龙江的女儿,还对女儿说:”你可以不认我这个父亲,但是你必须去参加高考,为了女儿的前途他可以放弃一切。对于这位父亲的评价,我想“伟大”二字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还有一个人物,他为了这些知青能够参加高考,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在去县城的火车将要开动时,他甚至跪下来求火车能晚一点启动,等他们一下。他就是阿三。对于那些去参加高考的知青们来说,阿三可是为他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里不的不提的也是本剧中的主人公,那就是潘志友,他从前是学校里的尖子生,为了能让自己心爱的陈琼安心去参加高考,他选择了去参加高考,但是为了履行对老迟的承诺,他放弃了本来会更加辉煌的未来,在刚刚开考几分钟后,他就交卷走出了,与老迟一起继续扎根农场。对于他的这种行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吗,有些人觉得他这样坚守自己的承诺的行为是值得肯定与支持的所以他的选择也是正确的。但是也有些人认为,他这样是不值得的,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一种愚昧死板的思想,是历史的牺牲品,对于他的选择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对于我来说,我是比较支持他这种做法了。从他的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的文化品质,诚实守信,信守承诺,这也是现代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所最缺少的也是最值得赞扬的,为了一个承诺而放弃自己美好的未来,在现实社会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呢?他的这种行为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学习。以上是我以人物为线索来对影片的内容进行大致的阐述,并对相关人物进行简短的评价,接下来我就将谈一谈我对这部影片的见解与和从中的巨大收获。看过这部电影后几种不同的感情与思绪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了激烈冲击与碰撞,首当其冲的一种感情当然是感动了。首先让我最感动的就是陈琼的父亲陈甫德,为了自己的女儿能够的将来,他不惜以身犯险去伪造公章来洗清本来并不属于自己的罪行。并且在自己的女儿误解自己的情况下,说道:“你可以不承认我,但是你必须去参加高考”。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呀,为了自己的女儿宁愿放弃自己的一切。这让我深深为之感动,向这位伟大的父亲致敬。其次让我感动的就是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虽然他在开始时采取多种措施,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农场知青们去参加高考,但是老迟最后的举动深深的感动了我,在所有的考生都因为没赶上火车而要丧失这次考试的机会时,是老迟的出现带给了大家希望,他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够放弃了自己的利益,放弃了农场本来的生产目标,放弃他那坚持了几十年的组织原则,来为了所有知青的未来着想,他的这种行为也深深的感动了我,在那个到处都是组织原则,组织纪律,组织考核的年代,并且向老迟这种深受组织纪律性影响,将农场大印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的共产党员来说,能在最后尽全力帮助知青们顺利参加的考试,这是值得我们为之感动与赞扬的。接下来冲击我的一种感情,是敬佩。最让我敬佩的就是潘连长了,在爱情与友情的两难的抉择间,他选择了一种两全的方式,那就是牺牲自己。他为了爱情选择去参加高考,但是为了友情,也是对老迟的承诺,他放弃了自己更加辉煌的未来,仅仅在开考的几分钟就交卷出来了。看到他的选择,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也在想如果那时是我,我又会怎么选择呢,面对着自己辉煌的未来,面对着今后可能天差地别的生活,面对着可能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我是否还会遵守我的承诺呢?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我,也让我为之敬佩,而这种信守承诺的精神是当今社会所缺失的,也是值得当今的每一个中国人学习的。他的这种精神让我想起了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上海知青陈健,他用37年的光阴,书写着中华民族信守诺言的大德大义。 1969年8月15日,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 来到黑龙江逊克插队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当年跟金训华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陈健。 陈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没有机会。一次生命的交换,让他内心留下了永远的歉疚:“有金训华的牺牲才有我今天的活着。金训华留在了逊克这片土地上,我一个活着的人为什么不可以陪伴他呢?我们坐一趟火车来的,住在同一个宿舍,一起在煤油灯下学毛泽东选集,我无法用生命去报答他,我对我所做的一切,昨天没后悔,今天不后悔,明天更不会后悔,我始终珍惜我的诺言,走我的路,历史也不该把金训华遗忘。” 30多年里,无论刮风下雪,陈健每年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他信守着当年战友下葬时自己心底默默许下的一个诺言:一辈子留在此地,陪伴这位长眠黑土地再也不能还乡的战友。 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说道德:“ 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这如颁奖词上所讲到的一样,希望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和国家未来的我们,更加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中华民族信守诺言的大德大义。再下来就是同情了,小根宝是一悲剧的角色,值得我们给予同情,他的死可能也是动摇老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这里我只能对小根宝的死给予同情和惋惜了,但是他这种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确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最后一种感情就是气愤了,我不知道陈琼有多优秀,但是她最为一个女儿,实在是不能说她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我觉得无论父母做错什么了,作为儿女的我们都应该给予理解与原谅,因为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永远都不能报答的,他们含辛茹苦的将我们养大,所为我们的付出是我们永远都回报不完的。所以看到陈琼对她父亲所做的一切,使我非常气愤。以上是我观看过这部电影后内心中产生的各种交织的感情,以及我对电影中的主要人物行为的评价,接下来我将结合我的高考经历来谈一谈我心目中的高考。高考相信对于今天在这里接受高等教育的我们来说它还并不陌生,刚刚从高考那千军万马中通过独木桥的我们来说,回想起高考的时光还是别有一番滋味的,接下来我就来谈谈我与我的高考吧。我上了12年的学却只为那两天,我不知道这种体制到底能不能体现12年来的努力程果,能不能真正检验一个人12年来的知识积累,即使高考老师出的卷子实在是高明,真的能通过那一张卷子来检验出你12年来的知识积累,但是我认为这种体制也过于残酷了,用那两天的时间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实在是有些武断,然而体制的问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也不是我们的力量所能及的,我们或许很向往美国的那种高考录取制度,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永远是残酷的,我们不得不接受这种考试制度,所以还是要无奈的用12年的努力来换取那两天的成绩。谈到高考最后的复习阶段相信对参加过高考的莘莘学子来说,压力、疲劳、痛苦、恐惧与向往期待这些词是难以忘怀的同时又是别有一番滋味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压力自然就不用说了,你的竞争对手,不再仅仅是你的同班同学,同校同学而是全国各地的几百万的考生,你要战胜他们才能走向更高的学府,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还有就是父母的期望,以及你周围的每一个关心你的人,他们都在关注着你的高考确切的说是你的高考成绩,而我自身也会产生压力,我觉的要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以及每一位关心过我的人,我就必须要去的让他们满意的成绩,只有取得优异的成绩才能对得起父母的培养,对得起老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帮助,所以我在考前复习阶段时,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面对着高考这么大的压力,我同时也获得了强大的动力,当然对于学习的动力,那就是刻苦学习了,所以疲劳,劳累与痛苦也就在所难免了。那是的我每天早上要6:00起床,因为我们6:40就要上课了,中午11:30放学,但是你可千万不要想这下可以休息一下了,现实是我们12:30就要上课了,接下来就是一节课连着一节课,直至上到晚上10:00。而我放学回家后,还有“丰富的”的作业要做,如果哪天晚上在23:30之前能睡觉,那真是是老师大发慈悲了,这样的日子疲劳,痛苦,与劳累也就在所难免了。但是今天回想起那时的日子还真有一丝的向往与怀念,那时的生活虽然劳累但是十分充实,虽然身体疲倦,但是精神却不觉得空虚,虽然每天都是哪几门功课,但是却不觉得乏味,因为那时的我心中有远大的梦想,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做支持,而那时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用功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也被我沿用至今,在今天的大学学习中我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接下来就是恐惧了,随着高考时间一步步的逼近恐惧的情绪也一天天的加重了,因为巨大的压力,害怕自己会考不好所以就产生了恐惧的情绪,这也导致在我身边的同学由于恐惧情绪过于严重了,而在高考即将临近时,由于恐惧的情绪过于强烈而导致身体不适得了一些小毛病,我的身体还不错,心理素质也算好,所以在高考即将临近时还是吃的饱,睡的香。最后我还是很向往高考的,希望高考早点到来,不知道其他考生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套用那句俗语来说,我当时的心情也就是“早死早托生”了,快点来吧,快点考,考完一切就结束了。所以当时的我对高考还是有一丝的期待的。而我相信我对高考的态度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和电影高考1977中那些知青对高考的态度相比,我们对高考的积极态度也丝毫不差他们,因为我们都清楚而知道,对于我们这种平民老百姓家里的孩子,只有高考能让我们走出去,能让我们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未来,能让我们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对于高考也是积极地向往与追求的,我相信如果哪一天高考制度又取消了,这所带来的痛苦远远比为了赢得高考所付出的痛苦要大得多。正如影片中的那句台词“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价值”。在这里,我要对我的爸爸妈妈说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因为我的父母为我的高考付出了太多,因为当时压力很大所以每天的心情就不是很好,爸爸妈妈为了不影响我的情绪,不论我说什么,他们都会答应的。并且他们每天都会精心安排我的伙食,可谓是每天每顿都不会重样的。他们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是我永远也无法报答的,我爱我的父母,他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其次我还要对每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